永和镇地图
永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永和镇位于上虞市东部,与余姚市交界,属虞东丘陵,平原、山坡兼有,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质结构较好。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5℃,年降雨量约1400mm,无霜期约240天,年日照时数约1960小时。永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土地总面积46980亩,山林17548亩,水资源主要有四明湖总干渠和姚江。
行政区划
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1.68万人代码:330682107邮编:312361,现辖8个行政村:项家桥村、永和村、三桥村、安家渡村、青峰村、新岙村、朱巷村、大墩村。镇政府驻永和。2003年底,辖27个村委会,人口16416人,面积28.9平方千米。2006年4月21日,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永和镇行政村规模的批复》(虞政发[2006]24号),同意永和镇的行政村由27个调整为8个:撤销青贤岭村、剡岙村、项家村、张叉村、金星村,合并设立项家桥村,村委会驻原项家村内;撤销永和村、娄闸村、三村村、丁家村,合并设立永和村,村委会驻原永和村内;撤销石溪桥村、戚家村、泗明港村,合并设立三桥村,村委会驻原泗明港村内;撤销上徐村、安渡村、马家村、两单村,合并设立安家渡村,村委会地点设在原安渡村内;撤销牛栏口村、万岙村、万家村,合并设立青峰村,村委会驻原万岙村内;撤销麻岙村、新朱巷村,合并设立新岙村,村委会驻原新朱巷村内;撤销朱胜村、店前村、赵丁村、麻园村,合并设立朱巷村,村委会驻原朱胜村内;撤销高墩村、大陡畈村,合并设立大墩村,村委会驻原大陡畈村内。
经济
农业方面:广泛使用优质品种,全镇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初步形成了马坪、西坑、力争等玉米生产基地村,不断改善农田基本建设,玉溪3400亩现代化标准农田第一期工程和英墩农业示范小区节水工种的建设已经完成;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全镇共建立龙眼基地村10个,蔬菜生产基地村4个,花卉苗木场1个,禽畜养殖专业场户11个,塘池养殖户5个,玉溪横山一、二期综合开发全面铺开。工业方面:发挥区域优势,做活服装轻纺业,山前、坂头、玉湖、后埔、刈山、旦厝等与石狮相邻的村落,依托石狮服装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成为服装轻纺专业村,初步形成了沿石狮的服装轻纺工业走廊;第一(轻纺)工业区、第二(石业)工业园已初成规模,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园区投资、生产的规模企业已达30家。中国(晋江)石业贸易市场已经泉州市计委批准立项,首期工程已完成并开始融市,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矿山石材业、不断深化矿山改革,长岭山联合采矿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引导作用正逐步显现。企业创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引导作用正逐步显现。企业创新工作有序推进,盛辉公司生产的索力牌PU鞋底、PVR鞋底获省名牌产品,华宝公司生产的西班牙云石灯罩系列产品被建设部、贸促会、省建委授予“质量金奖”,截止2003年底,全镇共有盛辉鞋材、英墩矿山机械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科技:大力实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永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2000年通过省级科技示范乡镇验收。教育:多次荣获泉州、晋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初,通过宽裕型小康镇和教育强镇验收,辖区内有完中1所,初中校2所,小学29所,其中南峰中学为省级初中达标校。现有高中在校生1100人,初中在校生3229人,小学在校生9318人。全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顺利通过教育强镇验收。卫生:医疗卫生网络健全,形成了以永和卫生院和英墩华侨医院为中心,辐射24个行政村卫生所的“卫星式”医疗卫生网络。文体:永和文娱活动中心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有线广播:实现镇光缆联网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62%。
历史渊源
永和自宋代始开埠,清代得名“永和”,意为“永结和好”,1961年,设立永和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建制,设立永和乡,1991年年改为镇建制,永和乡改为永和镇,现永和镇辖24个行政村,人口6.6万,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
农业状况
改革开放后,永和镇确立了“农业稳镇”战略,按照“稳粮、扩花、优果、扶龙”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地指导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进行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把发展创汇型农业、生态型农业作为调整目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鲜活农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作为调整重点,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品牌、效益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至2002年止,全镇现有水田总面积11692亩,水稻种植面积6492亩(单造),经济作物总面积5200亩(其中,蔬菜2800亩,花卉900亩,甜玉米1500亩),淡水养殖总面积为249公顷(含山塘,水库养殖),水果总面积为18000亩,其中荔枝为10500亩,乌白榄、龙眼等水果为7500亩。水稻、经济作物、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4.5%、32%、23.5%。引进了东凌蔬果物流项目,东凌安全食品物流中心区拟开发建设;塔岗、九如连片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已完成,拟进行建设。2002年,实施《优质稻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达11500亩,品种以“粤丰占、中二软占、汕小占、美野丝占”等为主,平均亩单产378.5公斤,粮食创高产综合示范总面积连片800亩,平均亩产437.5公斤,全年粮食总产值达4914吨;蔬菜总产达9000吨,产值达1400万元;荔枝实收3.2万担,产值达620万元;其它经济作物(甜玉米、花卉)产值达500万元;淡水养殖总产达3361吨,产值达1546万元;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161万元,同比增长5%。林业生产概况:全镇现有山林总面积6万亩,以速丰生产林等生态公益林为主,形成了义务植树、社会造林并举、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格局。水利设施建设概况:镇内建有余家庄、水星、红旗等三座大中型水库,其中余家庄水库水面面积为800亩,水星水库水面面积为400亩,红旗水库水面面积为200亩。余家庄水库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的规划设计已完成,拟进行建设;永和“一河两岸”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中,首期绿化、美化工程将于2003年完成。2004年机构改革,撤销永和、仙村、沙埔、宁西4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塘镇。调整后:(1)荔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荔城镇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开园、富鹏、金竹、雁塔等10个居委会,庆丰、蒋村、迳吓、群爱、新联、金星、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桥头、棠村、莲塘、棠厦、木潭、龙角、庆东、罗岗、夏街、隔塘、城丰、廖村等24个村委会和原仙村镇吓岗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0个居委会和25个村委会,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总人口173808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55408人。街道办事处驻原荔城镇政府驻地。(2)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原荔城镇东湖、桥东2个居委会,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等7个村委会和原小楼镇白湖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街道办事处驻址另行选定。(3)朱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个居委会和12个村委会,总面积94.3平方千米,总人口35376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2366人。街道办事处驻原朱村镇政府驻地。(4)中新镇:管辖原中新、镇龙、福和3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居委会和49个村委会,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总人口119560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09451人。镇政府驻原中新镇政府驻地。(5)石滩镇:管辖原石滩镇、三江镇、沙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居委会和46个村委会,总面积182.25平方千米,总人口132889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09239人。石滩镇政府驻原石滩镇政府驻地。(6)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吓岗村除外)、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218283人。镇政府驻原新塘镇政府驻地。
永和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8672男9604女9068家庭户户数5857家庭户总人口(总)18120家庭户男9143家庭户女89770-14岁(总)40430-14岁男19680-14岁女207515-64岁(总)1353415-64岁男707115-64岁女646365岁及以上(总)109565岁及以上男56565岁及以上女53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696
简介
永和镇位于上虞市东部,总面积31.3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人口1.7万,东面紧邻个私经济发达的余姚、慈溪等地。向西有永丰公路联系丰惠、百官,向东有余梁公路通梁弄、余姚等外县市重镇。杭甬运河横贯其南北,南面有闻名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地处上虞和余姚边界的文化名镇。永和镇历史悠久,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唐朝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丰惠镇建县府起到光绪24年(1898)年在全县已形成的21个的集市中,永和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上虞县志》记载:“永和市自然镇,上接梁弄下通四明江(即运河),处水陆交通要冲,向为邻近各村土特产等商品的集散地,取永久兴旺、和气生财之义。”,永和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商埠,而且也是个红色古镇。在革命战争年代,依仗有利地形与四明山浙东游击纵队遥相呼应,一批有志青年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前后共有二十六名同志成为革命烈士。1949年5月解放后,设立永程、丁徐两乡;1956年两乡合并称永徐乡;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永徐管理处;1961年建立永徐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又改为永徐乡;1992年4月经“撤区、扩镇、并乡”,永徐乡和朱巷乡合并建立新的建制镇永和镇。该镇镇政府驻地永和村,镇名因驻地而得名。近年来,永和镇围绕“富裕永和、和谐永和”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镇已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5亿元。大力发展边界经济,已初步形成以工业功能区为平台,号码机为特色产业,小家电、五金、仿古家具等为支柱产业,“锦绣四明”项目为亮点的经济发展框架,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工业总产值9.03亿元,财政税收收入2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9元。农业生产探索创新,已形成蔬菜、畜禽、水产三大基地,在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经营机制,成立浙江省首家粮食生产合作社---虞东粮食生产合作社,全镇专业性农业合作社已达到7家。投资环境日趋优化,教育卫生设施日益改善,道路交通畅通便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镇总体利用规划已完成修编,3.5万伏永徐变电所投产运行,设计日供水量3万吨的永和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占地面积61公顷的“锦绣四明”旅游度假区即将全面建成,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拓展区块已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