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荆门市地图 >
沙洋县地图
沙洋县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围绕”魅力水城,金色沙洋“城市定位,改造老城城区,拓展新城区,做大开发区,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继续加大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和重点小城镇的政策倾斜力度,打造格局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特色新农村,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旅游资源

沙洋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包山楚墓、楚庄王墓等楚墓群连绵分布,举世无双的“郭店楚简”,震惊中外的战国古湿尸,均出土沙洋,2009年在沙洋出土的严仓楚墓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兵器、铁器、漆木竹器残片等珍贵文物,堪称“楚文化地下宝库”。沙洋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既是楚国名相孙叔敖、“百步穿杨”神箭手养由基的诞生地,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故乡。沙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刘备与曹操南征大军大战长坂后“斜趋汉津”于此,南宋名将岳飞、边居谊在此筑城抗金,血洒疆场,留下千古英名。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丰厚的沉淀,使沙洋放射出深邃而典雅的人文光芒。

风土人情

沙洋县现有土家族、回族、满族、苗族、壮族、彝族、蒙古族、白族、侗族、布衣、瑶族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90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8%,其中,200人以上的镇4个,100人以上镇4个。沙洋的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回族主要聚居在沙洋城区,土家族分布在13个镇,其它少数民族分布在部分乡镇。

自然资源

沙洋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沙洋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誉。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盐水等自然资源,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鲜鱼,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优质棉、双低油和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被誉为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涌现出洪森实业、环星油脂、凤池米业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7家;拥有6个湖北名牌,9个绿色食品和9个无公害农产地,初步形成了优质棉、双低油、优质稻、优质畜禽等较为完整的“龙头型”产业链。沙洋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5条,湖泊24处,滔滔汉江,碧波荡漾,依城而过;城中踏平湖清涟数里,杨柳依依;百里长湖渔歌唱晚,美不胜收。

行政区划

沙洋县辖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官垱、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沙洋等13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0个村,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65万人,其中沙洋监狱管理局3.77万人。全县总面积,耕地面积6.23万公顷。县城规划区面积19.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

沙洋名人

文化名人:刘泽友,男,生于1955年11月4日,学历大专,职称馆员,中共党员。1975年元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88年在沙洋交通子弟学校先后担任专职音乐教师、教导处教导员、总务处主任,1988年12月调入沙洋区文化馆,先后担任过群文辅导干部、办公室主任、副馆长,现任沙洋县文化馆馆长、书记。在社会活动方面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荆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沙洋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县文联主席团委员。刘泽友同志从事群众文艺工作近30年来,曾成功组织、指导全县上万人参加的文化活动20多次,他足迹遍布全县13个乡镇的机关、学校、田间地头、村组农户。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工作经验,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他撰写的《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之浅探》、《农村文化方兴未艾》等6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群文杂志上发表,并被《湖北文化研讨》作为优秀论文入选。创作的《我的爸爸妈妈最可爱》、《特油工人之歌》等十多首歌曲先后在省、市群文杂志《音乐铃》上发表。在历届市“农家乐”杯文艺比赛中,创作舞蹈《栗园情》、吹打乐《如今毛李变了样》等十多个作品在比赛中获奖。在湖北省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辅导的节目获省辅导一等奖。2002年5月,在湖北省少儿戏曲小品大赛中,参与组织、辅导的少儿京剧小品《捧猫记》一举夺得全部6项金奖。2008年,其作曲的《喊沙洋》获全国性大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党和人民给予了他较高的荣誉和评价。他先后被评为荆门市优秀少儿文艺工作者、沙洋区优秀共产党员、荆门市“五一工程”象山文艺工作者、湖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9月,获全国新世纪优秀人才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沙洋电视台、荆门市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荆门日报以“沙洋人的萨克斯”为题刊发了其事迹。徐红英,女,生于1962年9月19日,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馆员职称。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至1990年在沙洋棉纺厂担任政工科长,1990年9月调入沙洋文化馆后,担任群文辅导干部、副馆长至今,现任沙洋县文化馆副馆长,中共文化联合支部委员。在社会活动方面系沙洋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当选为沙洋县第一届党代表,荆门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徐红英同志从事群众文艺工作以来,曾成功组织、指导全县上万人参加的文化活动20多次,成功辅导了参演的省、市文艺节目。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工作经验,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省奖的有:1993年辅导沙洋一小(现实验小学)的合唱《葵花朵朵向太阳》获全省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1994年,徐红英参加省辖七市现代舞比赛拉丁舞铜牌奖。1997年参加省机关工委卡拉OK比赛获一等奖。获市奖的有:在荆门市历届“农家乐”杯文艺比赛中,创作的舞蹈《女儿红》、《村姑迷舞》、女声小组唱《溜溜歌》等多个节目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培养的学生在荆门市体育舞蹈比赛中,获金牌、银牌、铜牌等十多枚。朱淑兰,女,汉,生于1975年,1993年毕业于荆门市职业教育中心艺师专业,2001年毕业于沙洋师专成人教育艺体系,2001年任沙洋文化馆文艺辅导员主任,县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县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从事群众文艺工作10年来,曾组织指导全县上万人参加的文化活动20多次,成功辅导了许多省、市获奖节目,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文化工作经验,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1992年,舞蹈《洗衣娃》主演获全省“群艺奖”二等奖;1998年,舞蹈《三月雨》主演获荆门市“农家乐”杯文艺比赛一等奖;1999年,沙洋县赛歌会中,合唱《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担任编导指挥,获全县最高奖、合唱艺术奖;2002年,导演的戏曲小品《捧猫记》获湖北省第五届少儿戏曲小品展演六项金奖和优秀导演奖;2004年,导演的表演唱《哆来咪发唆啦嘻》获湖北省第二届邮政职工文艺汇演二等奖;2004年,导演的情景诗画《两地书——母女情》荣获全省劳教人员文艺调演一等奖;另外,还有《算、算、算》、《六朵花》、《局长到来前后》等获奖作品。
IT精英:李玉成,沙洋县电信局多媒体经营部主任。学历大专。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建设经验。2002通过了CISCO网络专业人员认证(CCNP认证),规划了沙洋电信局公众网(Internet)的拓扑结构,全程参与了沙洋电信局公众网的网络设备建设。独立完成设备数据的优化调测,提高了沙洋公众网的网络运行能力。

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沙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高潮先进县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发展机遇来看,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两圈一带“、”宜荆荆“城市群战略的先后实施,为沙洋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放大农业和旅游两大比较优势带来重大机遇。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为沙洋再现昔日”小汉口“的辉煌提供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以”跻身全省三十强“为目标,抢抓引江济汉工程建设和汉江综合流域开发新机遇,全力实施”现代新型工业、现代循环农业、现代物流交通、现代宜居城市“,彰显”魅力水城、滨江园林城市、金色沙洋“江汉明珠特色,为营造后发优势,加快沙洋跨越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