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图
湖北省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教育
湖北属全国科技与教育发达地区。截至2009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20万人,居全国前5位,其中,两院院士有54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其中,代表原始创新实力的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1个,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获准立项(建造周期2007年-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还有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野外试验台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湖北科技进步指数排名全国第11位,居中部六省之首。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大学生人数达130万,其中武汉大学生人数超过105万,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家重点院校数目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研究生教育水平国内排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行政区划
特产美食
特产:湖北省独特的日用产品有洪湖羽毛扇、宜昌假山石、十堰绿松石等。而房县和保康两县所产的燕耳则是著名的山珍,此外还有珍珠果米酒、黄石港饼、白鸭松花皮蛋、罗田板栗、安陆银杏、仙桃沙湖盐蛋、九珠皮咸蛋、毛嘴卤鸡、沙市甜酸独蒜等都是湖北出产的美味食品。来湖北旅游除了可以采购以上土特产作为纪念品带回去,别忘了湖北还有神农架和武当山两大“天然药库”,那里不仅出产传统的药材如天麻、党参、杜仲、黄连、茯苓等等,还有野生的猴头菇、花菇和核桃等滋补品,买回去孝敬老人是很合适的。名茶,湖北名茶:清江“宜红”、远安“鹿苑”、双桥“毛尖”、竹溪“龙峰”、竹山“圣水”、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蒲圻“洞茶”、隆中“翠峰”、五峰“采花毛尖”,五山“玉皇剑”。其中远安的“鹿苑茶”以产地鹿苑寺而得名,已载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中,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茶。
鄂菜:鄂菜(又称楚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师大厨循历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华,形成了熔武汉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武汉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汉阳、武昌、黄陂、天门、汉川、孝感、沔阳等地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天门三蒸、红烧义河蚶、红烧木琴鱼、天门滑鱼、氽蛔鱼、八卦汤、红扒鱼翅、虾子海参碗鱼、茄汁桂鱼、黄陂三合、沔阳三蒸、全家福、芙蓉鸡片、黄焖甲鱼、桔瓣鱼元等。荆宜菜包括荆州、宜昌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有众多的美馔佳肴在国内闻名。诸如冬瓜鳖裙羹、万寿羹、蟠龙菜、千张肉、清炖全甲鱼、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襄郧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其代表菜有古今闻名的岘山槎头鳊鱼和汉江白鱼类菜肴,更有武当猴头、太和鸡、郧阳三合汤、剁椒鱼头、蜜枣羊肉、神农熊掌等山珍类佳肴,以及马头山羊肉等菜肴。鄂东南菜以黄州菜为代表,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名菜有黄州东坡肉、金包银、银包金、银鱼烩干贝、西塞山鳜鱼、田镇鲥鱼、时珍药膳、春鱼松蛋、密汁甜藕、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此外,鄂西土家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红烧大鲵、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鄂菜与其他菜系比较,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品种上,它以淡水鱼鲜见长,山珍海味兼备;在口味上,清蒸、清炖、清炒菜甚多,注重突出名贵食物原料的本味,讲求热、嫩、清、鲜,而烧、焖、卤、酱之类佳肴,则十分注重复合味的醇厚浓郁。从总体上看,湖北菜在味型上是咸甜适中,兼南北味之所长,更适合四方客人的口味。
名歌:三峡我的家乡、土家女儿会、山路十八弯、我把幺妹送过河、龙船调、洪湖水浪打浪、幸福歌
党政领导
1、省委领导:书记:李鸿忠,副书记:王国生、杨松,常委:苏晓云、张昌尔、李宪生、黄先耀、阮成发、侯长安、李春明、吴永文、张岱梨、汪金玉、尹汉宁、范锐平,秘书长:李春明,纪委书记:黄先耀2、省政府领导:省长:王国生,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郭生练、田承忠、赵斌、张岱梨、段轮一、张通、郭有明,秘书长:傅德辉
3、历届领导: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书记:李先念、王任重、曾思玉、赵辛初、陈丕显、关广富、贾志杰、蒋祝平、俞正声、罗清泉、李鸿忠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先念、刘子厚、张体学、曾思玉、赵辛初、陈丕显、韩宁夫、黄知真、郭振乾、郭树言、贾志杰、蒋祝平、张国光、罗清泉、李鸿忠、王国生
高校列表
经济发展
1、GDP:2008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1330万亿元,成为全国13个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省(市)之一。200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29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2010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009年,湖北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5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全国排位继续前移,名列第13。2010年,湖北省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4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湖北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919亿元。2、支柱产业:以产值而论,湖北支柱产业主要为:汽车、机械、钢铁、石化、电子信息、旅游观光、食品加工及建筑业。
3、第一产业:湖北的农业以耕作业为主,粮食生产居首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处在全国前列。,2009年粮食总产量462.2亿斤。2009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46.01万公顷;棉花总产48.05万吨,较2008年下降6.4%。油料产量达2,329千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11.58万吨。糖料产量89179.63吨,增长2.8%;蔬菜3000万吨,增长9.6%;茶叶面积309.6万亩,茶叶产量14.42万吨;水果437万吨,增长率14.0%;年产烟叶220万担,增长14.1%;麻类5.28万吨,下降28.4%。2009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246.35万吨,比上年增长5.9%,水产品产量达到242万吨,比上年增长3.3%。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9.55千公顷;完成全国重点林业工程森林抚育面积21.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一倍。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9.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大中小型拖拉机31.46万台,增长3.3%。农村用电量60.17亿千瓦小时,与上一年大体持平。
4、第二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湖北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地区,利用省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武钢、鄂钢、荆襄磷矿、应城石膏矿等大型矿山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系,是全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之一。汽车工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下属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位于湖北十堰。目前湖北已形成十堰-襄阳-武汉汽车工业走廊,建立起重、中、轻、微、轿、专、客等多型谱、宽系列的产品格局。同时,汽车零部件品种齐全、配套能力极强,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70种关键零部件中,除ABS、安全气囊少数产品外,其余产品均有研发和批量生产能力。2008年,全省生产汽车78.8万辆,实现汽车工业产值1760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60.3%。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有5家,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2010年,全省汽车年产能达150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超过100万辆份,规模以上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000多家,资产总额2000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全省水力资源丰富,宜昌、十堰两地水力资源蕴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电发展迅速,建有汉江、丹江口、堵河、黄龙滩、隔河岩、清江等大中型水电站,在长江上先后建成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此外,在武汉、荆门、黄石、襄阳、蒲圻等地还建有多座火电站。2009年7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共同加快推进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咸宁核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已获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正式批复。预计在2010年下半年将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湖北建筑业发达,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截至2009年,全省拥有7500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一级企业总数达292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215万人,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09.02亿元,年完成10亿元以上产值的湖北建筑企业达49家。知名建筑企业有:中建三局、新八建设集团、山河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武汉建工股份公司、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公司、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等。纺织工业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以棉纺织工业为主,是省内轻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主要分布于武汉、宜昌、黄石、襄阳、仙桃等地,其中武汉是省内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产值约占全省的一半,也是中国著名的棉纺织中心之一,纺织品畅销国内外。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2、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3、生物资源: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4、气候资源:年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鄂西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5-2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