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神农架林区地图
神农架林区相关地区地图:

动物王国

神农架白色动物有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白乌鸦、白龟和白熊等。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笋、嫩叶为主要食物。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国宝或神物。獐、麂同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动物,古时统称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体毛色纯白,眼珠和皮呈粉红色。神农架一个叫做阴峪河的地方,很少有阳光透射,适宜白金丝猴、白熊、白麂等动物栖息。这么多动物返祖变白,仅仅用气候原因是解释不了的,因而也成了科学上的待解之谜。1986年,当地农民在深水潭中发现三只巨型水怪,皮肤呈灰白色,头部像大蟾蜍,两只圆眼比饭碗还大,嘴巴张开时有1米多长,两前肢有五趾。浮出水面时嘴里还喷出几丈高的水柱。与水怪传闻相似的还有关于棺材兽、独角兽的传闻。据说,棺材兽最早在神农架东南坡发现,是一种长方形怪兽,头大、颈短,全身麻灰色毛。独角兽头跟马脑一样,体态像大型苏门羚羊,后腿略长,前额正中生着一只黑色的弯角,似牛角,约40厘米长,从前额弯向后脑,呈半圆弧弓形。还有驴头狼,全身灰毛,头部跟毛驴一样,身子又似大灰狼,好像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

历史沿革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2年3月复归省辖,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3年8月又复归省辖。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人口资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76140人。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0654人,占总人口的53.39%;女性为35486人,占总人口的46.61%。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213人,占总人口的12.1%;15-64岁的人口为58628人,占总人口的77.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299人,占总人口的10.9%

开放开发

外经外贸: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内资)协议项目24个,实施项目22个,协议资金69064万元,到位资金42902万元,同比增长120%。由于神农架地域条件、投资领域、开放区域的限制,利用外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受经济危机影响,与新西兰签订的农产品出口合同,对方不能开具信用证,合同未能履行,外贸出口为零。2008年新招录两名两年制高级外派海员。
开发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木鱼镇位于神农架南部,是神农架对外的“窗口”和“南大门”,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成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木鱼镇合署办公,为副县级单位。木鱼镇是省级旅游明星镇,“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上的节点城镇、游客集散地,同时也是全省“百镇千村”示范镇,是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十五个重点镇之一。镇域面积43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村、2个居委会,11326人。木鱼镇2004年4月委托国内一流水平的上海雅克设计公司对木鱼城镇规划进行修编,2005年2月《规划》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3月委托中南建筑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木鱼城镇改造全面启动,实施了木鱼古街建设、城区亮化、街道罩面、茶园坡小区建设、临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山路“四线”下地、污水处理等“七大”工程,目前,木鱼城镇改造一期工程基本结束,为完善木鱼城镇功能、提升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2005年木鱼镇获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省第三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2007年度全国卫生镇,2008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6月,木鱼镇被选为“湖北旅游名镇”示范镇。2008年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3亿元,旅游接待72万人次,分别增长8.3%、10.8%;完成财政收入1800万元,增长41.4%。

神农架门票

神农坛风景区40,屈原祠20,神农架风情晚会120,武当山147,神农溪漂流120,三峡大坝105,画廊谷20,昭君村60,神农架生态博物馆30,塔坪原始森林100,野营帐蓬出租150(每天),天生桥景区20,滑雪(100元/2小时)60,天燕国家森林公园60,武山湖景区25,国家自然保护区140,香溪源30

农业概况

2008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85万元,同比增长9.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34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同比增长480元,增幅16.8%。其中:种植业人均增加纯收入101元,占农民增收额的21%;养殖业增收80元,占农民增收额的16.7%;“旅游农庄”增收39元,占农民增收额的8.1%;劳务经济增收242元,占农民增收额的50.4%;政策性增收18元,占农民增收额的3.8%
种植业:
粮食生产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5188亩,同比增974亩,增幅0.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5373亩,粮食总产量20385.2吨,同比增80.2吨,增幅0.39%。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34874亩,产量6458.02吨,增190.02吨,增幅3.03%。马铃薯面积2.86万亩,产量5378吨,增165吨,增幅3.2%;小麦面积5406亩,增101亩,增幅1.9%,产量986.4吨,增3.3吨,增幅0.3%;杂粮面积390亩,比上年增60亩,产量46吨,比上年增14吨,增幅43.8%。秋收粮食播种面积70499亩,同比减26亩,产量13927.2吨。其中:中稻增长10吨,同比增长2.3%,红薯减98吨,黄豆增31.1吨,同比增长3.9%,玉米产量11102.9吨,增加8.9吨。
油料生产全年油料播种面积4159亩,增137亩,增长3.41%,油料产量382吨,增77吨,增幅25.24%。
蔬菜生产蔬菜面积26330亩,增116亩,增长0.45%,产量34935吨,增248吨,增幅0.82%。
中药材神农架因炎帝神农氏到此采药尝百草,济民于膏肓而久负盛名,中华医药文明与农耕文化在这里同根同源,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在2023种药材资源中,植物入药的达1800种。目前,我区人工种植大宗草本中药材有独活、当归、党参、天麻、黄连、川芎、冬花、玄参等;栽培木本药材有杜仲、厚朴、银杏、黄柏、辛夷花等。这些中药材因海拔高低、土壤类型,生长季节,座落朝向的不同而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如大九湖盛产独活,红举、板仓、东溪等地适宜黄连生长,田家山又是党参、当归的主产地,新华乡则雅称“杜仲走廊”。但是,由于缺少高新技术开发和骨干项目的拉动,中药材深度技术开发攻关、项目规模、产品系列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药材播种面积12599亩,产量501.4吨。
茶叶我区的茶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木鱼、红花、下谷一带,在木鱼主产区以外各乡镇均有零星分布,通过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目前全区共发展茶叶面积10363亩(其中新发展茶叶313亩),茶叶采摘面积7832亩,茶叶产量77吨。
林果业:全年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面积26335亩,同比增加115亩,产量34935吨,同比增加284吨;认真开展全区茶园管理与培训,有计划地指导全区茶叶管理、采收与机械化加工,全年茶叶产量77.4吨;狠抓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全年药材播种面积为12599亩,产量501吨;全力抓好干果产业发展,2008年干果总产量1107.1吨,其中板栗721吨,核桃386.1吨。
牧业:2008年全区畜牧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总量增加,价格稳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显著提高,增收形势较好。全区年末生猪存栏55116头,出栏55136头;山羊存栏22066只,出栏14257只;家禽存笼235204羽,增长19.5%;出笼217307羽,增长48.8%;禽蛋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产业:渔业发展库区生态渔和休闲渔市场看好。主要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和农家乐休闲渔业垂钓转产增加产值。引进鱼苗16吨,发展养殖商品鱼900箱,水产品销售产量119吨,其中,当年网箱养殖商品鱼产量52吨,库区捕捞鱼65吨、青虾2吨;实现渔业经济127万元,其中,行业内部产值80万元,旅游农庄带动渔业增加值19万元。
名优特产:神农架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神农架小板栗、木鱼有机茶、绿源公司压缩木耳、望林公司长方冲菜、新华的杜仲茶以及生漆、中药材、香薰腊肉等等地产农副产品。全区无公害牲猪2.5万头,保持有机食品认证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