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天门市地图
天门市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天门市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全市耕地15.62万公顷;林地1504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4842.67公顷,疏林地201.33公顷;水域用地52113.34公顷,其中湖泊养殖湖面16397.31公顷,河渠19104.63公顷,堤防2985.88公顷;城镇建设及居住用地25260.30公顷;交通设施及道路建设用地6445.18公顷;其它占地1582.42公顷,尚未利用地6780.93公顷。
矿产资源:天门市已查明的矿产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其中原盐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天门市自1988年7月开始盐矿的勘探。1990年10月湖北省储委通过的地质报告认可天门市小板盐矿区的储量为:表内盐储量C+D级10528万吨,表外盐储量C+D级23866万吨。无水芒硝主要分布在小板镇境内,开采条件好,硫酸钠含量高,表内体共生硫酸钠储量C+D级668万吨,表外伴生硫酸钠储量C+D级4142万吨。盐和芒硝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中区北部一级小板凹陷中。石油已经开采,现彭市、张港油区年开采量约为20万吨。
水利资源:天门市地域属古云梦泽水域,历史上河、湖多为吞吐调纳汉江的开敞湖与岔流。随着汉江干堤的形成,市境湖、河成为内湖、内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河网密度为231米/平方公里。其中汉江源出陕西宁强县,过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37.25公里;天门河源出京山县深赶冲,经京山县、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09公里;汉北河为人工河,1970年通水,市境流长35公里。有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天门市平均年降水量28.6亿立方米,但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故降水量的直接利用率不高,仅为年降水总量的18.5—23.8%,加上市内水库、湖泊和塘堰的调蓄能力,其利用率也只有22.8—27.2%。平均年径流量为8.55亿立方米,其中市北部低丘和岗状平原为2.52亿立方米,中南部河湖平原为6.03亿立方米。时间分配为7月最大,占21.7%,1月最小,占2.3%。地下水储量为384.58亿立方米,每年可采地下水16.98亿立方米。
主要物产:天门物产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外,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900余种。农作物:棉花、稻谷、小麦、大豆、大麦、蚕豆、荞麦、粟、玉米、薯类、花生、芝麻、苎麻、黄红麻、甘蔗、烟叶等。
动物:兽类有黄鼬(黄鼠狼)、水獭、草兔、狗獾、狐、牙獐、貉、小麝鼠、豹猫、刺猬、家蝠、穿山甲、长吻松鼠计13种,其中,黄鼬、獭是著名的毛皮兽,豹猫、穿山甲可入药。鸟类43种。鱼类64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鳅科次之,有不少重要经济鱼类,如青、草、鲢、鲤、鲫、黄鳝、鳜、长江银鱼、红鱿、河豚等。软体动物15种,其中产于天门河的橄榄蛏蚌(俗名义河蚶)为名贵水产品,享誉全国;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分布在张家湖等湖泊,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两栖动物4种,其中蟾蜍可入药。爬行动物11种,其中龟、鳖为贵重滋补品。蠕动动物2种。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螃蟹、蜈蚣经济价值均较高。虫类14种,其中蜜蜂、蚕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它30余种,不少是害虫天敌。
植物:在900余种植物中,有药材9类152种,其中属国家收购的有20种,年收购量一般为31.8吨,其中野生半夏行销国内,有“荆半夏”之称,1976年采挖量达到155吨;枸杞远销江浙两广等地,1981年产量达到8吨;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如藕、荸荠、菱菜等。全市蔬菜有12类,70多个品种。果树30余种,其中无花果树、银杏(白果)树等为珍贵树种。花卉有7类,188个品种。主要土特产有黄花菜,1985年栽植14754亩,总产2511.7吨,1979年以来,每年外销的商品黄花菜约占全省的45%,还有蓖麻、药材、大豆和茶叶等。

天门教育

全市现有高中小学校265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天门职业学院),高中11所(含职业中学2所)、初中48所(含民办学校7所)、小学2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203906人,其中小学生81349人,初中生81232人,高中生41325人;全市现有教职工11157人,其中国家教师8794人,代课教师2363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近10万人,其中清华、北大194人,著名作家秦牧曾在《文汇报》上撰文称“天门上了状元榜”,《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杜若原著文称颂“江汉才子出天门”,天门因此被誉为“状元之乡”。天门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大教育格局,正在积极构建普教、成教、职教相互联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学前教育:城镇基本普及三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一年教育,全市适龄,儿童入园入班率,城镇为100%,农村为95%。2000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的称号。天门市幼儿园于2005年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级示范幼儿园”。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99.25%,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8.64%。1997年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成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2005年11月,通过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普九”复查验收,被授予“普九”复查绿色合格证。
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69.7%。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近2亿元的新天门中学建成并实现整体搬迁,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示范高中的教学条件。全市现有市级示范高中8所,天门中学、市实验高中正在创建省级示范学校。2006年,全市参考人数15134人,其中文理重点本科上线人数1444人,高出全省重点本科上线率0.7个百分点;上省级14048人,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比例13个百分点;上清华北大4人。
特殊教育: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载体,采取聋哑盲儿童集中学习、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办法,使全市残病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了98%。2005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
职业教育:全市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率先引进资金3000万元实行股份制改造,各类硬件设施得到完善,正在申办全省10所示范职业学校和全国1000所重点职业学校。市经委干校、天门卫校、李场职中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职校招生5055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天门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全市45周岁以下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为99.8%,扫盲教育经省政府验收合格,成为基本扫除文盲市。全市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面达到了80%,每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民办教育:全市现有独立办学资格的民办学校31所,共有在校生近20000人。天门杭州华泰中学、江汉中学、市复读中心、成龙搏击学校硬件设施逐步优化,生源不断增加,办学实力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成为我市民办教育的品牌。

人口概况

天门市有少数民族20个,人口5200个,主要分布在岳口、彭市、渔薪、蒋湖等地,其中,回族、壮族、土家族人口较多,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2007年出生人口1.36万人,死亡人口为0.8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6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8.36万人,占36%;农村人口为103.74万人,占64%,男性人口为85.3万人,占总人口的52.62%;女性人口为76.8万人,占总人口的47.38%。0—14岁人口为3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6%;15—64岁人口比重为69.3%;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9万人,比重为6.1%。全市常住人口为139.5万人。

旅游资源

天门市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个,湖北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6个,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5个。
石家河文化遗址:位于石河镇近郊的石河土城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数万件,并发现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经专家鉴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价值,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其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陆羽公园:是以陆羽命名的休闲娱乐公园,位于竟陵西湖上。占地4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28万平方米,水乡园林特色,功能齐全,公园内设雕像、陆羽纪念馆等,并陈列多件有关珍品。文学泉、陆羽亭位于竟陵城区北部官池旁(今陆羽村),均为唐代“茶圣”陆羽品茶真迹。据传,佛子山上亦有“文学泉”井。文学泉又名陆子井、三眼井,因陆羽被朝廷以文学征而不就,故名。曾因水灾屡遭淹没。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天旱,居民掘荷池取水时发现此井。知县马士伟主持砌井构亭,即“陆羽亭”,后毁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重建。
钟惺墓、谭元春墓:均为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分别位于皂市鲁家畈和黄潭松岭坡。钟惺和谭元春是明末竟陵文学派创始人,反对拟古,倡导以“抒写性灵”,钟谭诗文“涤荡俗尘”,一新世人耳目,“名满天下”有“天下文章”之称。
白龙寺:位于皂市镇五华山麓,传为南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所建,唐朝鄂国公尉迟恭主持修建,明代重修,清代增修殿阁,自建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1982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皂市镇人民政府筹集资金20万元,修复了白龙寺,寺内立佛像32尊,并于9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
胡家花园:位于竟陵孝子里。为清山西巡抚胡聘之私人宅第,是湖北省仅存的巡按官厅,晚清山西建筑风格。长寿山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皂市镇,区内山水相绕,辉相交映,是江汉平原难得的休闲去处。彭家垴位于卢市镇卢家口西南2公里处,为中共天门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文家墩位于皂市镇,南距竟陵城22公里,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场。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部与满清兵鏖战于此,大败清兵。1932年,贺龙率红三军与国民党军第十军徐源泉部在此激战,俘敌旅长韩昌俊及所部2000余人。石家河殉难烈士纪念碑、亭,位于石家河西侧,1942年11月,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三团为新四军抗日烈士树石碑一尊,额镌“名震豫鄂”四字,碑刻156名烈士姓名、职务等。1963年,县人民政府在石碑处修建烈士纪念亭。1975年,又在此处建起烈士陵园。

历史沿革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写入“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天门,古为云梦泽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设竟陵县,隶属南郡。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竟同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属直隶防御州,州治设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隶属湖北安陆府,此为第一次定名天门,沿用至今。1932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西、南、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了天潜、天汉、天京潜、天潜沔、县南、天北等县。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恢复天门县建制,撤销天汉、天京潜县,划属湖北省荆州专区;同年7月,建立天门县人民民主县人民政府。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199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湖北省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自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州、专署)治所,计500余年。古竟陵区域广阔,包括荆州长江以北、石城以东、江夏以西的全部地域。从汉、晋、南北朝至北宋乾德三年以来1100多年间,竟陵县境先后划出置云杜、霄(亦作宵)城、长寿、角陵等县,北宋以后县境无大变化。1950年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1996年11月蒋湖农场回归天门,2001年8月总后沉湖基地(天门部分)移交天门,形成现境。2001年进行机构改革,将李场镇与皂市镇合并为皂市镇、陆羽办事处与竟陵办事处合并为竟陵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办事处合并为候口办事处,新设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天门市现辖竟陵、杨林2个办事处;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岳口、横林、彭市、麻洋、多祥、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1个镇;净潭1个乡;天门侨乡经济开发区(候口办事处),国营蒋湖农场(以上2个单位为副县级);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87个村民委员会,30个居民委员会,6982个村民小组。

基础设施

公路:天门市境内公路纵横,汉(口)宜(昌)公路、荷(包湖)沙(洋)公路贯穿东西,李(场)毛(咀)公路沟通南北。岳口汉江公路大桥于1996年6月18日通车,长荆铁路于2002年10月18日通车、2003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营运,天(门)仙(桃)一级公路于2005年建成通车,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和武(汉)荆(门)高速公路于2005年开工,汉宜高速铁路过境天门市并在仙北设站。从中心城区竟陵经汉川至武汉120公里,经毛嘴上宜黄高速公路至武汉165公里,经天仙一级公路至武汉125公里;经毛嘴上宜黄高速公路至荆州120公里,至宜昌215公里;经沙洋至荆门110公里。
铁路:长荆铁路东起应城市长江埠,西止荆门市,全长176公里,连通京广、汉丹、焦柳铁路,途经天门市、京山市、钟祥市,总投资18.5亿元,属地方合资铁路。设计为单线,国铁Ⅱ级,近期运量为旅客列车3对,货运能力450万吨;远期运量为旅客列车6对,货运能力900万吨。铁路过境天门长10.49公里,途经天门市皂市镇9个村,在皂市镇西设天门站,其中货站仓储量为30万吨,客站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可容纳400人次。该项目98年底动工建设,2002年10竣工通车。车站距汉宜公路仅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长荆线已开通武汉至宜昌的城际列车为2对,但没有停靠天门站,货车每年在天门站的装卸量近6万吨,受配套公路建设的影响,与沿线其它站有一定差距。
水运:1.航道情况:全市通航里程共计339.4公里。其中汉江通航里程142.2公里,等级4级;汉北河杨峰至严家三湾,通航里程90.6公里,等级6级;皂市河邓李至水陆里,通航里程22公里,等级6级。北支河吕巷至万台通航里程50.6公里,等级7级;南支河程井口至净潭通航里程9公里,等级7级;沉湖及其他干渠23公里,等级7级。内河230公里航道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流域面积为8855平方公里,年降雨量1135毫米,目前汉北河水流量年平均为23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24米,航道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航道水深1.9米。年通航时间8个月(4-12月)。2.汉江航道养护:天门管理段面为80公里,上游泽口至下游欧家湾。管理水域共设岸水标142座,其中岸标42座,水标100座。正常汉江水流量为450-500立方米/秒,4级航道500T级标准通航。3.港口、码头:全市现有11个港口,港口岸线长43500米,年吞吐量50万吨以上港口1个,20-50万吨港口2个,10-20万吨港口6个,10万吨以下港口2个。内河片现有港口5个(皂市港、竟陵港、卢市港、拖市港、渔薪港),泊位37个。码头岸线总长15500米,直立岸壁式码头11座,自然坡式码头26个,装卸机械共61台套,库场面积共57836平方米。较大的港口是竟陵港和皂市港。汉江现有港口6个(多宝港、张港港、岳口港、彭市港、麻洋港、多祥港),生产性码头39座,泊位49个。码头岸线总长28000米,直立岸壁式码头14座,自然坡式码头25个,装卸机械共51台套,库场面积共85641平方米,较大的港口是岳口港,年吞吐量为12万吨。全市水上年进出口货运量约50万吨,进出口货物主要物种是粮食、木材、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矿产和农资。4.运力状况:全市现有各类运输船舶99艘,2.35万总吨,1.1万千瓦,4.37万载货吨;全市共实有乡镇渡口92处,渡船154艘,3027客位,分布在23乡镇。
水利:全市分为四大水系,即天门河~汉北河水系、天门河~汈汊湖水系、沉湖水系和直排入汉江的小水系。天门河~汉北河流域面积8619Km2,河长239.5Km2。天门河自西北而入,折向东纵贯全境,在万家台北转流入人工开挖的汉北河,形成天门~汉北河水系,是排涝的骨干河道。天门河~汈汊湖水系的天门河自天门防洪闸开始,向东横贯滨湖片,在净潭分成南支、中支注入汈汊湖。天门河在市境内河长35Km,流域面积716Km2南支河在市境内河长9Km,流域面积519Km2,中支河在市境内河长9.5Km,流域面积398Km2。沉湖水系是独立的人工排水体系,总集水面积420Km2,其中市境内有321Km2,完全依靠沉湖“五七”泵站等沿汉江的泵站将雨涝渍水提排出汉江。直排入汉江水系面积较小,约96.7,主要在汉江干堤沿堤一带,可经彭市闸、麻洋闸、刘家河闸抢排出汉江。
电力:天门市供电公司成立于1976年6月,由原天门县电力局、天门市供电局演变而成,是天门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供电企业。2003年10月企业实行公司化运作后更名为天门市供电公司。目前公司供区内有35KV变电站14座,变压器30台,总容量9.79万KVA;110KV变电站4座,变压器6台,总容量17.6万KVA;110千伏输电线路5条,长125.37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19条,长253.85千米;10千伏配变2413台,总容量206415KVA,线路总条数113条,总长度3114.08千米。
供气:现有液化气供气总量7万吨,用气人口25万人,城市用气普及率95%。天然气接入工程即将投入建设,建成后天然气供应量500万方。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3.62亿元,同比增长31.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经济外向度有所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5123万美元;实现地区财政总收入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税收收入2.5亿元,所占比重为53.19%。消费者价格指数(CPI)102.3,物价水平上涨2.3%。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2%,食品类价格上涨4.7%,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412元,同比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07元,增长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