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薪镇地图
渔薪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渔薪镇水陆交通便利,电力、邮政、电信业高速发展。省道荷沙公路与县河贯通全境,佛蒋公路连接南北,村村通渣油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区设交通管理站,长途客运站各1个。2003年,每天途径渔薪的长途客运班车100多班次,短途“面的”、“三轮车”80余辆,日客运量5500人次,年客运量约30余万人次。有机动运输车辆400辆,年运货量1800万吨。镇区设邮政支局1个,电信支局1个,联通和移动机站(营业厅)1个,从程控交换,光纤传输到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等得到广泛应用,建成BP机、大哥大中转站,开通英特网,建有移动发射塔、IP电话,无线寻呼,133CDMA网络。2003年全镇程控电话用户5502户,移动电话用户14120户。镇区建有总面积容量8200KVA供电站,年供电量为1000万KVN,基本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产物
渔薪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多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种植小麦、黄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籽、黄花菜等经济作物。2003年,全镇种植粮食作物面积36920亩,总产量8695吨;种植棉花42979亩,总产量3448吨;种植油菜籽33957亩,总产4002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渔薪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全镇有1000余亩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蔬菜20965吨;1100亩优质果树基地,年产桔、梨、葡萄、桃、柿、红枣等水果1200吨;360亩黄花基地,年产黄花菜52吨;300亩莲藕基地,年产量305吨;5500亩枫杨、水杉、白杨木材林,年木材采伐量5000立方米。大农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镇内养猪、养牛、养羊、养鸡鸭等六畜兴旺。全镇年出栏瘦肉型肥猪50000余头,鸡鸭出笼25万只,鲜蛋产量2000余万吨。渔薪镇内河湖纵横密布,山清水秀。镇内有过境大小河流4条,河道总长30.3公里。大小湖泊3个,大小塘堰,水库150个,水域面积约9351亩。其中较大的湖泊、塘堰,现已开挖成精养鱼池。2003年,全镇有渔池面积2835亩,鲜鱼产量1965吨。其中捕捞天然鱼类产量259吨,养殖产量1706吨。景点
位于境西6.2公里处的青山,为大洪山余脉,海拔92.5米,由青云山、紫山、寺山、猪尾山四山组成。相传唐朝时,这里寺庙林立,规模宏伟。青山古寺在抗日战争时折毁。1993年,重建青山观,香火再起。走近青山,山上的松,山下的桔,满目苍劲绿翠,四季飘香,山脚下河湖三面环绕,鱼鸭满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木鱼山顶,水电站闪亮猪尾山南,养猪场排列半山坡,千亩稻田、绿遍北麓。每逢春季,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卫生
新中国建立前,本地缺医少药,天花、霍乱、疟疾、血吸虫等急性传染病时有发生,瘟疫多次流行,人民痛苦不堪。新中国建立后,镇内先后建起了医疗诊所、中心医院、血防医院、村卫生室,引进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大力培训各级医护人员,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疾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天花已经绝迹,霍乱、头癣、梅毒、血吸虫等疾病基本消灭。麻疹、流脑、乙脑、伤寒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了人口的素质。全民健康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人民的体质。1995年以来,经常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年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教育文艺
教育概况:渔薪镇教育发达,文艺繁荣。新中国建立前,本镇教育条件极差,广大平民的文化程度非常低。新中国建立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2003年,镇内办有各类学校31所。其中普通高级中学1所,普通初级中学4所,小学18所,幼儿园(学龄前教育班)8所。1951~2003年,全镇累计小学毕业生62435人,初中毕业生28944人,高中毕业生18948人,考入全国各大中专院校11782人。新中国建立前,镇内只有私人经营的几家茶馆,间或请人评书、演唱皮影和花鼓,民间的采莲船、玩龙灯狮子活动偶尔在春节出现。新中国建立后,中共渔薪镇委、镇人民政府组织各类群众文艺团体20多个,修建剧场,成立电影放映队,建立广播电视站,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渔薪花鼓剧团建立9年,演出传统花鼓戏和创作现代戏、小品、歌舞40余部,在本地和周边县市演出近千场,唱红了荆楚大地。渔薪高级中学介绍:天门市渔薪高级中学位于省道荷沙公路、市道佛蒋公路的交汇重镇渔薪,西望青山,北临柘江,这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宜人,文化底蕴丰厚。学校始建于1947年11月,当时校名为“天门县私立柘江初级中学”,解放后,曾更名为“天门县第一初级中学”、“天门二中”,1958年开办高中,是一所向高等院校培养合格新生的全日制高中,至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全体教职员工近十年的奋斗,如今的渔薪高中,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绿草如茵,花木掩映;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布局合理;花坛景点、雕塑亭阁,点缀其间;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是师生修身养性的好去处;白天,鲜花馨香扑鼻,晚上,华灯灿烂迷人……学校分南北两院,2004年,新增东区校园,整个校园面积近92400平方米,固定资产2200万元,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澡堂、教工单元、办公大楼共计18栋,建筑总面积达3363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约21030平方米。学校主要设施有:普通教室50间,理化生实验室4间,语音室、信息技术专用教室4间,音乐、美术、劳技、书法等专用教室4间。学校有运动场一个,内含400m环形跑道和标准的足球场,排球场2个,篮球场5个,乒乓球台10个,户外健身器材多套。学校常年订阅各种报刊120余种,图书室藏书75000余册,阅览室100平方米,办公楼1000平方米,学生公寓3300个床位,共9400平方米;两层楼的学生食堂约3200平方米,可容纳2500名学生同时进餐;医务室60平方米,各班配有闭路电视和有线广播,电教仪器、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劳器材设备一应俱全,远程教育网、校园局域网联接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学校现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42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科技含量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职教师中,学历达标率90%,高级教师占22%,研究生毕业或在读的6人,全国劳模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省优秀教师(含省模范班主任)14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骨干教师32人,受市级奖励和表彰的教师共134人次,48人次在省市级教学论文评选和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和夺魁。学校现有国家级学科教学学会会员8人,省级学科教学学会会员22人,近几年来,学校总有43位教师主编或参加省、市《高中复习》资料的编写工作,共有150余篇教学论文和教研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其中获奖40余篇。渔薪高级中学建校60年来,共培养了6万余名初、高中生,为各级各类高校输送合格新生12000余名,其中500多人已成为博士后、博士、硕士和留学生。少将2名,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防、科研、工业、农业、教育、卫生、金融、文化、宣传等战线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