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宜昌市地图
宜昌市相关地区地图:

风光景点

宜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西文化旅游圈最佳旅游城市,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等称号,证明了宜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雄厚的旅游实力。全市总共拥有各类旅游景点747处,已开放的旅游点有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其中5A级景区2处----三峡大坝综合旅游区与三峡人家风景区,4A级景区11处,3A级景区13处,集雄山与大川、历史古迹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注:以下内容仅为宜昌旅游景点部分内容
★三峡大坝综合旅游区:三峡大坝旅游区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拥有坛子岭园区、185园区、截流纪念园3个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区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三峡人家风景区:2011年5月10日,三峡人家风景区收到国家旅游景观质量评定委员会确认函件,三峡人家风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群峰削玉三千仞,乱石穿空一万丈,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百花香。
★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
★车溪民俗风景区: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具有民俗观光、休闲避暑、文化教育等旅游功能。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鹊桥、龙潭溪、七叠水、苦嫁表演、蛤蟆洞。
★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
★三峡大瀑布风景区(白果树大瀑布):感受着唐诗的雄伟和宋词的温婉,让人梦回故里,心神俱醉。
★宜昌九畹溪风景区:中华第一漂——九畹溪漂流
★清江画廊:长江最后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八百里清江美如画。
★白马洞:“白马匿踪”、“琼阁仙音”、“净瓶洒露”、“观音显圣”。
★古潮音洞:地下瀑布
★南津湾大峡谷探险:自组探险,感受大自然与挑战的激情(此带有一定危险系数,不适合老人及幼儿)。
★杨家溪军事漂流:三峡军事第一漂。
★朝天吼漂流:全长5公里,落差128米,途经卧佛山、八缎锦、将军柱、朝天吼等(中国最刺激的漂流)。
★玉泉山,玉泉寺:玉泉山显圣,当阳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晓峰:三峡画廊第一峰

宜昌市情

宜昌市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荆襄”。自古以来号称“川鄂咽喉,西南门户”,交通、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历史悠久。全市共辖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人口415万,其中城区人口133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8平方公里。宜昌为中国的热点城市、全国最大水电能源的中心,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聚集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宜昌这座美丽名城,风光旖旎,是素以三峡旅游为城市,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发生在这里。早在1876年,宜昌就被辟为通商口岸。1994年被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全市水能开发总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半径40公里的范围内,已建成长江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3座大中型水电站,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电装机总容量可达2900万千瓦,年发电总量可达1300亿千瓦时,宜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长江三峡与三峡工程交相辉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风情水乳交融。旅游资源种类之多,品位之高,垄断性之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宜昌独特的大坝景观、峡江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复合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宜昌已经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的增长极,正在向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城市、中国最佳旅游观光城市迈进。宜昌是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居湖北省第二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820.9亿元,全地域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57亿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一批荣誉称号。宜昌正处在最佳发展机遇期,我们将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着力建设实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力争到2011年,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名城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2020年,实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宜昌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宜昌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宜昌人民将以一流的服务像支持三峡工程一样支持您事业的发展。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海关、边检、金融等机构健全,铁路、航空、水运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宜昌开发区、白洋化工园区等开发区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宜昌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条件优越,综合投资成本低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2006年,宜昌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百佳投资城市”,被浙商大会评为“浙商(省外)十大最佳投资城市”;2008年宜昌被商务部确定为第二批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历史沿革

古代:宜昌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周赧王三十七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中共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八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虽说其城名已几经变换:夷陵、彝陵、西陵、宜都、峡州、东湖、宜昌等,但城址却始终宁静而端庄地屹立在西陵峡口,任时光飞逝,斗转星移。
行政·区划:宜昌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城区
五县为: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三市为:枝江市、宜都市、当阳市
五城区为:西陵区、伍家岗区、夷陵区、猇亭区、点军区。总人口414.93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59.80万人。“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在美丽的西陵峡口坐落着雄伟的三峡大坝,因而宜昌也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

经济发展

宜昌,湖北省经济发展最快城市:1876年(清光绪二年),宜昌被辟为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877年清朝政府在宜昌设海关,英、日、美、德、意、法等国也相继设立领事馆和商行。宜昌地理位置居中,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资源要素对流的交汇处和过渡地带,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梯次推进,长江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994年8月,宜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之一,所辖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被列为三峡经济开放区。
宜昌GDP:近几年,宜昌市经济总量连续居湖北省第二位,宜昌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湖北“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初现端倪。2010年全年宜昌实现生产总值1547.3亿元,居湖北第二位,中部同等城市第三位,比上年增长15.8%,宜昌的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额等核心经济指标也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市。,在GDP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过去五年来,宜昌居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宜昌经济发展以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目前,宜昌工业已由水电、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增加到含装备制造的“四大支柱”,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2.9%。
宜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
宜昌六大工业优势产业: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
宜昌五大服务区域中心:世界水电旅游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信息中心、区域性商务心和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民俗文化

宜昌——巴楚文化的摇篮,历史悠久的宜昌市,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之乡)。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古城周围山川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他们无不陶醉于此,留连于斯。自唐宋以来,这里因地理位置偏远,又成为朝廷作安置处罚官史的地方,遭贬而来的有朝中正直大臣和一些不明不白被贬谪的文人学士。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苦吟而出的无数诗文,又给这里留下一部值得研究的“古代贬官文化史”。南朝齐梁间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仕齐任宜都(宜昌古称)太守。在任期间,一方面废淫祀,教民破除迷信鬼神;一方面鼓励民众勤于农事,安居乐业。政绩斐然,为民称颂。1600年前,东晋人袁崧在这里考察山川形貌,写下了对古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宜都记》,被现代学者钱钟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我国最早独立成篇的山水记。至唐代,大诗人李白成长于四川,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还是三次历三峡之险,而且纵情吟唱三峡之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公元725年,李白离蜀出峡,曾在夷陵(宜昌古称)小住。住了多久?《郢门(即荆门)秋怀》一诗说:“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已作了回答。他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说是历史上最先对江水出峡、险夷交替景象的生动描绘。除了李白,杜甫与三峡更有一段诗缘。他在夔州一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首,可算是创作上的大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方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他写了《春夜峡州田待御长史津亭留宴》一诗以记其事。他还游览了附近的山川,所写《虎牙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虎牙(在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唐元和十三年(818),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与弟白行简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镇,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古称),便乘舟同游江上。他们在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唐代“茶圣”、著名学者陆羽,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茶叶专家,而且也善诗文,平生著述不下五十卷。他考察栽培茶树及水质情况,走遍了全国山川。峡州(宜昌古称)本茶叶故乡之一,峡江两岸当然也留下他的足迹。他将天下水列入前茅者计二十种,而鉴别西陵峡口蛤蟆泉水为第四品,故蛤蟆泉号称天下第四泉。又鉴别香溪水为第十四品,因而香溪也有天下第十四泉之称。在他的专著《茶经》中还记载有: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对峡州茶叶也评价甚高:“山南,以峡州上”。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欧阳修坐贬夷陵县令。他在此任县令时,体察民情,教民建瓦屋,增城栅,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还用他那支妙笔,为我们记述了北宋时期古城的市貌风情。“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画图夸”便出自欧阳修之手。他在任约一年时间,留下了《与尹师鲁书》、《峡州至喜亭记》、《祭桓候文》、《黄杨树子公赋》、《夷陵九咏》等诗五十余篇(首)。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历史的重要资料。三游洞岩壁上,还保留欧阳修亲笔题刻一处。为纪念这位文学大师,明代在夷陵城(今宜昌城)东修建了“六一堂”,现有迹可导。近年,宜昌文化部门在三游洞附近山头,修建了仿古建筑“至喜亭”,并在亭中竖立了新镌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碑。宋嘉祐年间,著名文学家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从故乡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受任。途经三峡,对峡中风物多有吟诵。到夷陵(宜昌古称)后,“三苏”同游了三游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写在洞壁上,因而被世称作“后三游”。苏轼过三峡,还留存《入峡》、《出峡》、《至喜堂》、《黄陵庙》、《峡州甘泉》等诗篇。此外,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被贬到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期间,曾于绍圣二年、靖国元年三次到峡州(宜昌)游览三游洞,并题名洞壁,书写了《三游洞序》。惜所书《三游洞序》已失,只在洞壁上还残留他的手迹一处。黄庭坚还在四川万县留下了宝贵的《西山碑》。所著《黔南道中记》,有关于三峡风流的记述,也描绘了三游洞的奇观。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中年曾至川陕一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在这里,他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初发夷陵》,又在他的《入蜀记》中,对夷陵古城名胜作了生动的描绘。孝宗乾道六(1170)入蜀时道经三峡,写了不少诗文。在三游洞游览时,取山下清洌的泉水煎茶,觉得很甜美,便写了一首七律诗记述这件事,在诗中赞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于是便留下了“陆游泉”这个名胜。明清时代,宜昌古城内读书之风甚浓,随着社会稳定,加之读书人中涌现出刘一儒、王篆、赵勉、顾嘉衡、王世恩等一批学业有成的人物。城内相继兴建起尔雅书院、墨池书屋等院舍,使古宜昌城成为鄂西学子们向往的地方。宜昌城内现残存欲倾的青灰色砖木结构建筑物,大多是这一时期所建。这些古宜昌人的宅院,虽然大多只剩断壁残墙,但当年的飞檐翘角,仍古朴典雅依稀可辩。时人把每栋这样的宅院门庭称之为“朝门”。一座朝门宅院内有五、六道门坎,各家门梁柱上的雕画十分讲究,门口两旁多立有石凳、石鼓。街巷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石板,使整个街巷显得十分幽深、恬静。从而形成古宜昌宅院建筑特色。

宜昌交通

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宜昌市正大路城市机场候车厅城市机场候车厅(直达天河、三峡机场)葛洲坝宾馆院内火车站宜昌市火车站东山大道107号宜昌市火车东站宜昌市伍家岗区公交宜昌公共交通集团夷陵大道83号宜昌市拥有湖北省第2大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机场现开通了国内20余条航班线路;“城市机场候车厅”是由武汉天河机场开通的由“宜昌直达武汉天河机场”的班车,并于2011年06月8日,在葛洲坝宾馆正式揭牌开通;宜昌拥有两个火车站,分别为:宜昌东站和宜昌站;宜昌公交集团拥有30余条公交线路,覆盖整个宜昌城区;宜昌优秀的旅游业也带动了宜昌市的旅游客运公司的发展,其中,宜昌新世纪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宜昌金海旅运、宜昌希望旅运等多家客运公司都成为了宜昌旅游客运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路:构建“四线三环”,根据这一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内,宜昌将加快沪渝、沪蓉国道主干线以及三峡翻坝快速通道建设,基本实现宜昌至周边省会城市高速连接,三峡库区与沪渝高速联网贯通,各县市区经一级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全面对接。全市22条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建设省际断头路、县际主要经济断头路、国防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一级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级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262公里,国省干线高等级公路比重达100%。在“十一五”期间,宜昌将重点建设三峡坝区翻坝码头、云池综合码头、三峡库区及两坝一峡旅游码头、田家河港区、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础设施。
■桥梁:在不到100公里的宜昌境内,跨越长江的大桥就有5座: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在伍家岗区火光村境内,不足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座铁路大桥,形成了路桥和桥上桥的四层立交。这就是宜万铁路也是中国铁路线上规模最大的立交桥群。截至2009年,宜昌已建成公路桥梁2132座,其中特大桥10座,大型桥140座,中型桥466座。宜昌现已成为世界桥梁密度最大,建桥数量最多的地区。
■站场:打造两个枢纽站,规划提出,加快东山高速客运站、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等枢纽场站建设,改善客运衔接条件,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疏运功能,逐步实现长途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在城区周边同台换乘。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建成中心城区80%以上区域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交站点、高峰时段候车时间不超过2分钟、公交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郊区至市区1小时内抵达的快速公交服务体系。新建40个公交候车廊,改造100个公交标准站牌,主要站点增设盲人站牌。人性化设计并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费一卡通。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公交停车、工作停车、居住地停车和城郊换乘停车设施,优先建设公共交通城郊停车场和城区立体停车场,使城市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
■铁路:建成两大动脉,已建成宜万铁路、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建设,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新建宜昌东站和点军火车车南站,“十一五”期间宜万铁路宜昌段投资约28亿元。建成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宜昌段65公里,投资约40亿元。在主城区火车站东迁后,适时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轨道设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2020年之前,适时建设中心城区东西向高架轨道工程。
■航空:作为三峡区域唯一的一类航空口岸,宜昌三峡机场按4E级标准规划,一期工程按4D级标准建设。占地面积3966.4亩。现有跑道长3200M,宽45M,厚0.38M,可满足B747、B757、B767、A320等同类及其以下机型起降;停机坪设有12个停机位;航站楼建筑面积14816平方米。同时建设一条与跑道平行的滑行道,航站和候机楼面积扩大到5.4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可达500万人次。现已开通至韩国、日本等地区的国际航班。
■重点交通项目:投资计划安排,规划提出,根据全市公路路网、主枢纽场站及港口航道规划布局,确定宜昌“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主要建设目标是:建设4条高速公路,3条一级公路,3大客货站场,建设两大枢纽港口,密织两个层次路网。具体为:——建设江南三峡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沪渝高速宜昌西段、荆宜高速公路,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宜华一级公路、远当一级公路、陆渔一级公路建设,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东山高速客运站和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云池集装箱综合港区和田家河综合港区。——密织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根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8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50.3亿元,一级公路23.6亿元,二级公路6.9亿元,农村公路19.4亿元,港口及航道建设7.6亿元,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1.8亿元,铁路69.8亿元,三峡机场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