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宜昌市地图 >
秭归县地图
秭归县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渊源

秭归文化底蕴丰富。秭归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王昭君就出生在这里,(古代隶属于的兴山,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划为独自一个县)还有革命烈士夏明翰,著名铁路工程师杜镇远也出生在秭归。是端午习俗及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秭归端午民俗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末魏晋、兴盛于唐,一直保持到当代。所包含的礼俗及文化元素十分丰富。主要有:祭奠屈原,在五月初五,众人聚集屈原庙或岸边,设祭坛,拜祭屈原;游江招魂,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龙舟游江,唱《游江》,呼唤屈子魂归;龙舟竞渡,各异龙舟争相前进,场面十分壮观,成为融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骚坛诗会,自明代起,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由读过私塾的农民自发组织,每逢端午便聚于屈原庙吟诵楚辞、或相互诗词唱和,欢度端午并纪念屈原。端午习俗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包)、食盐蛋、稻场娱乐等。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独特,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地处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属鄂西南山区。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723.6℃,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5℃,年无霜期为306天,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2%,年日照时数1631.5小时,是湖北著名的冬暖区和甜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平均增温0.3—1.3℃,夏季平均降温0.9—1.2℃,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脐橙生产。森林资源丰富,有松、杉、柑橘、油桐等。有三峡橘乡之称,以脐橙、夏橙、桃叶橙闻名,食品加工业以橙汁产品为主。

历史沿革

西周:秭归殷商时代为归国所在地,西周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西汉置秭归县(公元二年)。秭归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县名因屈原而来。《水经注》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秭”由“姊”演变而来。
西汉元始二年:西汉元始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秭归县。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屈原有贤姊,闻原放还,亦来归……因名曰秭归。”
北周建德六年:北周建德六年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罢下诸郡,改长宁县为秭归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次年辖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置巴东郡、治秭归。干元年(公元758年)复置归州。宋代仍名归州。
元至元十四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十六年(1380年)降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十年(1377年)再改秭归为长宁县,十三年(1380年)裁长宁县复置归州,辖兴山、巴东二县。
清雍正七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归州为直隶州,隶湖北省,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并容美、龙潭19个土司。十三年(1753年)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秭归县.
极危物种桃花鱼:秭归人视桃花鱼为吉祥物,并把它与屈原、王昭君一起作为屈乡人的骄傲。每年桃花盛开时节,江边桃花鱼像飘落的一簇簇桃花瓣,淡红的、洁白的、乳白的、棕紫色的……无头无尾,身体透明,分成四瓣,柔软如绸,有铜钱那么大,好像一只只彩色的降落伞,又好似一块块漂亮的小手帕,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飘荡上下,与长江两岸绽放的千万朵桃花相辉映,与碧水中五彩斑斓的鹅卵石相映衬,美妙无以言表。秭归的桃花水母是中国记录最早的,也是世界桃花水母非正式记载中最早的,并且在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出现,为世所罕见。除中华桃花水母外,还发现有秭归桃花水母。在中国文化中桃花鱼和并蒂莲被看成是爱情的象征。古人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以桃花为生死,桃花既尽,则是物无有矣”,给桃花鱼披上了浪漫的爱情色彩。2003年6月,随着三峡大坝第二期工程的结束,秭归境内原适宜桃花鱼生存环境的水域水位被抬高,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桃花鱼生生不息的这片圣地。
近现代:1949年属宜昌专区,1959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1970年属宜昌地区,1992年属宜昌市。1991年6月1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1]18号)同意秭归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归州镇迁至剪刀峪(即现在的茅坪镇)。1998年秭归县县城正式搬迁至茅坪县.,2000年,秭归县辖7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804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茅坪镇77966香溪镇35643屈原镇21472沙溪镇37831两河口镇31848郭家坝镇36208杨林桥镇28155水田坝乡36899泄滩乡15439梅家河乡19465磨坪乡13130文化乡18314周坪乡13479芝兰乡12194,2004年底,秭归县辖7个镇、5个乡,6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2009年,撤周坪乡建九畹溪镇。

未来走向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县将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的目标,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全县30多万农民早日奔小康而努力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秭归县辖7个镇、5个乡。共有6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茅坪镇人口79511人,面积206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西楚、桔颂、滨湖、陈家冲、九里、杨贵店、陈家坝、建东、溪口坪、乔家坪、泗溪、花果园、月亮包、罗家、金缸城、长岭、银杏沱、松树坳、中坝子、兰陵溪、庙河屈原镇人口21137人,面积21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新滩、西陵峡、链子岩、长江、龙马溪、天龙、铺坪、漆树坪、仙女坪、屈原、北峰、凤凰溪、九岭头归州镇人口29386人,面积12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归州、向家湾、彭家坡、屈原庙、周家湾、香溪、向家店、万石寺、官庄坪、盐关、贾家店、白果园沙镇溪镇人口38271人,面积188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范家坪、长春、台子湾、大浴池、乐丰、倒座铺、千将坪、双院、三星店、高潮、梅坪、马家坝、屯里荒、树坪、马家山两河口镇人口31795人,面积269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两河、牌楼、两面山、宋家、王家垭、太坪、土珠庙、天池垭、云盘、月明山、中心观、薛家、铺庄、二甲、堰塘坪、香龙、白庙岭、谭家河、高桥河郭家坝镇人口53166人,面积31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卜庄河、头道河、烟灯堡、荒口坪、白云山、郭家坝、王家岭、桐树湾、牛岭、柏杨坪、熊家岭、百日场、文化、夫子头、文家岩、西坡、庙垭、罗家坪、楚王井、擂鼓台、邓家坡杨林桥镇人口28044人,面积235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杨林桥、马回营、天鹅、响水洞、三渡河、凤凰岭、西阳坪、鼓锣坪、眉毛山、云峰、三台寺、白岩、赵家山、白鹤洞水田坝乡人口36284人,面积224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上坝、下坝、龙口、王家桥、董家冲、望砫、青蒿峪、辛家坪、陈家岭、大水田、草池平、稠木树、赦仓坪、朝东观、联营、马营、龙潭湾、野桑坪、郝家湾、良斗河、姜家坡、严坪、李家坡、牛田、石垭泄滩乡人口15880人,面积145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陈家湾、万家、坊家山、棋盘岭、徐家山、陈家坡、桂花坪、牛口、白家河、九条岭、核桃坪、柴家湾、黄家山梅家河乡人口19589人,面积88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鲁家湾、尤家湾、王家坡、京丈坪、下里坪、龙王山、陈家垧、肖家坪、水田垭、龟坪河、谭家岭、三掌坪、郑家岭磨坪乡人口12608人,面积141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磨坪、一篮、龙潭坪、柏家坪、六家包、送甲山、雁落坪、银坪、升坪、三墩岩、杨林、天井坪周坪乡人口25903人,面积275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周坪、九畹溪、桂垭、界垭、仙女、峡口、金凤、罗圈荒、九畹堂、砚窝台、槐树坪、中阳坪、石柱、穿心店

农业经济

——环境条件优良,全县范围内无工业“三废”污染和生活垃圾及农业、商业、建筑业污染,经国家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武汉)检测,我县农产品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属清洁范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要求。——品种资源丰富,受山区立体气候影响,农作物呈垂直分布,农产品品种丰富。粮食作物主要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大豆、马铃薯、红薯七大类;油料作物主要品种:油菜籽、花生、芝麻;多种经济作物:柑桔、茶叶、板栗、银杏、烤烟、小水果、蔬菜以及蕨菜、薇菜、香椿等野生菜;养殖业:生猪、牛、羊、鱼类。其中尢以柑桔品种贮藏最为丰富,通过地方选育与引进,我县贮藏柑桔品种已达80个左右。生产特点,全县土地面积24.27万公顷,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为充分挖掘“山”的优势,在近些年的农业发展中,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和市场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全县基本形成了高山烤烟和反季节蔬菜、中山茶叶和板栗、低山柑桔的农业生产基地格局,高效经济林面积达28万亩。同时,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水产业大发展的春天也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