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宜昌市地图 >
猇亭区地图
猇亭区相关地区地图:

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猇亭已经进入了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最佳发展机遇期,在2005年度宜昌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猇亭综合考核排名名列全市县市区第四名,城区第一名,被评为全市县市区综合目标管理优胜单位。

自然环境

猇亭,始得名于三国时期,刘备伐吴“兵于夷道猇亭”,即此建有一造形优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象犬兽形,是为猇,即名为猇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10°24′-30′,北纬30°28′-34′,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气候宜人,地势平坦。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拥有宜昌市城区独一无二的大片平整工业用地。自古以来,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猇亭区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处于山区型向平原型过渡地段,江面由狭窄而趋于开阔。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低山、丘陵约占70%,一马路至猇亭一带海拔57—59米;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地质,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1924年春,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为“志留系龙马岩”。其中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质学界研究的标准剖面之一。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厚厚积淀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水系,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

社会事业

猇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县(市、区)”和全省首批“人民满意教育先进县(市、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对口支持三峡工程移民系统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工作在综合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农村税费改革连续四年获全省优秀等次;财政管理四项制度改革、综合招投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等工作经验得到省、市宣传推介。全力提升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的重点项目建设专班,充当服务项目的“工作员”、矛盾纠纷的“调处员”,高度重视并切实处理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的群众利益问题,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实现了征地拆迁资金无拖欠、无挪用,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征地拆迁“零上访、零投诉”。三年多来,共完成征地5000亩,拆迁500余户,建安居房17栋424套,就地安置就业3200多人,发放被征耕地人员基本养老生活补助资金28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被征地农民经济有补偿、住房有新居、生活有出路、养老有保障。

当地特产

名茶,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长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羽所著之《茶经》,一开头就有:“茶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猇亭区,及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据考证,唐代的巴山峡州称为峡州夷陵郡,它包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岸的大茶树。这表明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尽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此外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土家腊肉,土家族是宜昌境内第一大少数民族,自称“毕兹卡”。在土家人家里作客,主人最好的招待要数土家腊肉了。土家人有“愚要读书,穷要喂猪”之说,尤是年猪不可少。岁过冬至,各家就杀猪宰羊了。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柴,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飨,烟火不断,这样一直熏到第二年立夏后才下炕,冷却后埋于稻谷中收藏。通过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剖开后肉质鲜嫩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土家腊肉,或清蒸,或清炖,或生炒青椒,或焖枞菌、豆腐,或煮熟后炒回锅肉片,香而不涩,鲜而不腻,肥肉色泽橙亮,瘦肉嫣红嫩柔。土家人喜欢大碗酒、大块肉,腊肉切成巴掌大,吃起来更过瘾。土家的腊羊肉更是风味特别。羊子宰杀前一个月,便实行精料圈养,长得膘肥肉满,才一刀见红地任其奔跑,以逼出腹腔淤血,这样的羊肉又白又嫩。如法腌制熏烤,只是在佐料中加重了山胡椒的成份,有效地避开了羊肉的腥味,炒时加以辣椒、生姜、大蒜、桔叶,是下酒的好菜。猇亭区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以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宜昌红橙:从锦橙芽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其特征是:果形端正,果色橙红,皮薄肉嫩,酸甜可口,品质上等,11月中旬成熟。主要产地为宜昌县三斗坪太平溪一带。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桃叶橙:叶片狭长似桃叶。1959年开始,从众多甜橙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果面橙红、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猕猴桃:野生品种较多,以中华猕猴桃为优。浆果可食,酸甜适度,汁多清香,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蛋白脂和钙、磷、镁、铁、果胶等物质,是酿酒和果酱罐头生产的极好原料。秭归生产的猕猴桃罐头,行销全国各地。白花桃:又名秭归白花桃。以花瓣和果皮均为白色而得名。六月成熟,形长圆,顶端稍尖,果皮密被短柔毛。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清香,脱核,品质优良。加工的罐头畅销省内外。板栗:是宜昌市传统土特产,以宜昌、秭归、长阳等县产量最多。柿:柿分为食用柿和油用柿两大类。食用柿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味甜汁多,可生食,也可制成柿饼、柿干等。亦可加工为柿蜜、柿糖、霜糖。还可酿酒制醋。柿饼、柿蒂可以入药。油柿是化工原料。其加工制品远销独联体、日本、香港等地。金水梨:果成熟早,呈金黄色,果大,肉厚、皮薄、味香、嫩脆、汁多、酸甜适度。此梨产于当阳市,80年代引进的优良品种。

未来展望

未来五年(2006年-2011年),猇亭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工业新区的关键时期和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最佳发展机遇期,聚精会神建设开发区、新城区,全力以赴服务大项目、大工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着力打造区域科学发展的竞争优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安康富裕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区。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比2006年翻两番;工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区域性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20%以上。

工业

猇亭工业新区蓬勃兴起。猇亭新区采取“一区多园、聚园为区、一次规划、分期开发、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依托毗邻长江38平方公里的平坦规划用地,大力吸引投资、培育投资和扩大投资,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优良平台。2004年以来,全区先后引进建设了新洋丰化肥、宜化PVC、兴勤电子、葛洲坝机械船舶、香港宏兴覆铜板、宜化大江复合肥、泰盛化工、三新磷化TCP、欧达机电、宝塔纸业、南玻多晶硅、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深圳南玻集团投资60亿元在猇亭兴建的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是全省“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项目之一;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股份有限公司是宜昌市有史以来招商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占地近5000亩,年产1000万吨涂镀板项目于2008年12月18日签约,计划投资200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涂镀板的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税收近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0人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猇亭园区建设了园区道路、水厂、变电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宜化、楚磷、新洋丰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三峡全通涂镀板、葛洲坝机械船舶、宜都机电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亚元、兴勤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宝塔纸业、星宇服饰、德生印染、五环纺织为代表的轻工纺织产业等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猇亭已经成为宜昌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区、投资强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