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襄樊市地图
襄樊市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运输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如今的襄阳更是交通优势突出,“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格局”是襄阳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写照,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十分迅速,以襄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与周边城市相联,距武汉290公里,并可与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发夕至。
水运: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可通航500吨级船舶。汉江襄阳码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营运。西汉时期,襄阳码头已成为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2007年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准《襄樊港口总体规划》,汉江襄阳港被定位为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成为汉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平台。
航空:距市中心18公里处设有襄阳刘集机场(IATA代码XFN),机场于1989年12月14日正式通航,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新建的民用机场。目前,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线,其中到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每日执飞,而到其他三个城市的航班并不是每日开通;此外,从2008年2月1日起开飞了到西安、福州的航线,航线执行机型CRJ,班期为每周一、三、五。2010年2月6日开始,可以一票到底飞往台湾桃园机场和日本福冈机场。除了刘集机场外,襄阳托管的老河口市也有老河口机场,老河口机场位于老河口市城区东郊,是全国五大军用机场之一,现已开通飞往北京、佛山的航班。
铁路:襄阳位于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线的汇合交叉点,是一等甲级客货运站。车站有开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青岛、广州、西安、福州、太原、洛阳、无锡等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省内城市的列车。2009年10月1日,在祖国60华诞之际,襄阳与武汉之间开通了动车组,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开通省内动车组的城市,往返襄阳与省会武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成为襄阳交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火车站,襄阳站(一等站)襄阳东站(一等站)襄阳北站(特等站)襄阳西站为高铁站(特等站)襄阳南站(四等站)
公路:高速,该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0公里。襄十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阳段98.53公里;襄荆高速公路:襄(阳)至荆(州)高速公路襄阳段57.15公里;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阳)高速公路襄阳段91.09公里;阳魏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段22.81公里;麻竹高速襄阳段(在建)。襄阳内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成为湖北除省会武汉外第一个修内外环线的地级市,届时襄阳将实现各区县互通高速公路。客运,襄阳汽车客运中心站襄城汽车客运站襄阳长途汽车客运站襄阳高速公路汽车客运站
交通网:焦柳、汉丹、襄渝三大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孝襄、襄十、许樊、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襄阳境内交汇,207、316国道绕城而过,二广高速和福银高速穿境而过,城内的襄阳刘集机场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福州等城市,全国13个特大路网性编组站之一——襄樊北车站、正在建设的襄阳火车东站和规划建设的襄阳汽车客运东站、3个内河港口均在襄阳城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襄阳的经济融入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民族宗教

民族:襄阳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有26个、约2万人,以回族居多,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回族主要分布在襄城区,樊城区以及襄州区东北部5个镇、南漳县城及武安镇、谷城县城及石花镇、保康县城、老河口市区及东北部两镇、枣阳市区及东北部两镇、宜城鄢城及流水镇。
宗教:
佛教寺庙:襄阳广德寺、鹿门寺、凤林禅寺、谷隐寺、延庆寺、甘泉寺、卧佛寺,岘石寺、龙泉寺、白马寺、太山寺、重山寺、亢家岩观音寺
道教道观:真武山道观、万仙宫、万年山道观、天保寨道观
清真寺:友谊街清真寺、南街清真寺、武安镇清真寺、老河口清真寺、谷城清真寺、枣阳清真寺
天主教教堂:定中街天主堂、沈垭湾天主堂、老河口市仁义街天主堂、老河口市袁冲天主堂、圣母无玷之心方济传教修女会
基督教教堂:襄阳市基督教福音堂、车城路基督教堂、谷城县石花福音堂、枣阳福音堂

近年荣誉

2002年襄阳落成高达20米的中国最大诸葛亮铜像,站在这座高达二十米的诸葛亮铜像前,目睹这位历史伟人的丰采,人们仿佛回到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把襄阳和宜昌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发展,并且确立了襄阳和宜昌在省的副中心地位。2005年襄阳被《福布斯》评为“中国20座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之一,位居第四名。同年京剧《襄阳米颠》取得佳绩,在京获得嘉奖,这也是我省获得评价较高的京剧剧目。2005年10月神六凯旋,华夏精神振。襄阳不仅因航天英雄聂海胜(襄阳市枣阳人)自豪,而且襄阳的工业尤其是军工企业为神舟系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神六”航天飞船中,逃逸系统动力源、密封件、座椅束缚装置、双人救生船、抗浸防寒漂浮装备等高科技产品均产生于襄阳。2006年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湖北襄阳成功举办,激发全市人民的运动热潮,市人民广场,诸葛亮广场都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去处。2007年襄阳参加CCTV-5城市之间的活动,获得全国十强,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城市挑战赛。2009年襄阳获“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殊荣,并建立全国第一家“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2010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予襄阳市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称号。2010年襄阳汽车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定名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襄阳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称号。命名授牌仪式在位于汉水河畔的米公祠前举行,使该市成为湖北省第一个、中国第9个“中国书法名城”。此外,襄阳的其他城市荣誉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军民结合典范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中部最佳投资魅力城市、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

教育资源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91所,其中:高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37所,普通高中53所,初中230所,小学1187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规模幼儿园76所。全市现有在校生85.43万人,其中:高校22690人,中职学校在校生55265人,普通高中115545人,初中257507人,小学347795人(含特殊教育240人),在园幼儿55482人。全市共有教职工62538人,其中专任教师51496人。
基础教育:襄阳的基础教育资源比较雄厚,襄阳市第四中学(原襄樊四中)、襄阳市第五中学(原襄樊五中)是湖北乃至全国出名的高中学校。襄阳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54年9月,197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和襄阳市对外开放学校,1985年被确定为全国军训试点学校,1987年被定为全国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建校50年来,以培养学贯中西、精文通理、兼顾专博、知晓古今的人才打好基础为已任,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人才。襄阳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902年,1953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首批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1999年以来,先后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襄阳市五中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建校100多年来,近6万名学子成才报国,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军事家、艺术家,有各条战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小学:襄阳市米公小学、襄阳市大庆路小学、襄阳市实验小学、襄阳四中小学部(原东街小学)等;
初中:襄阳市三十二中、襄阳市三十五中、襄阳市二十中、襄阳市三十八中等
高中:襄阳一中、襄阳二中、襄阳三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阳三十六中等
高等教育:目前襄阳市有五所高等学府:襄樊学院、襄樊学院理工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襄樊学院是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于2001年开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学校位于襄阳市区和南漳、谷城两县交界处,距襄阳市13公里的隆中景区。此处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文化古城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阳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阳“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明清以来,襄阳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阳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在文化上,襄阳南北文化交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东汉末年,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阳,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阳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本地形成的襄阳腔更成为国剧——京剧的滥觞。
历史名人:襄阳悠久的历史,南北交汇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是藏龙卧虎栖凤之地,孕育出无数英豪、俊秀、盖世巨擘,他们中不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书法家等等。襄阳籍的名人:【古代】,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著名辞赋家——宋玉、更始帝——刘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襄阳大名士——庞德公、足智多谋之士——蒯越、襄阳大族——蔡瑁、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蜀汉名臣——马良、智计之士——马谡、有才干、性狷狭的将军——杨仪、以果烈著称的大将——廖化、家庭藏书之最的长史——向朗、孙吴丞相——张悌、都亭侯——向宠、向后主刘禅建议立诸葛庙的尚书——向充、襄阳侯——习郁、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唐代名相——柳浑、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恢复大唐社稷的宰相——张柬之、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祖籍襄阳)、《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唐代著名禅僧,菏泽宗之祖——神会、诗人、思想家——皮日休、与李清照并称的襄阳女词人——魏玩、南宋初名相——范宗尹、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明朝状元——任亨泰、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近现代】,辛亥革命义士——杨洪胜、辛亥革命领导人,共进会第三任总理——刘公、中共鄂北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人——程克绳、第一任襄阳党团特支书记——谢远定、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从襄阳枣阳走出的开国中将——田维杨、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影视演员——袁姗姗、全国文艺推新人大赛影视十佳金奖影视演员——任晗、酷口相声演员——贾玲、国画名家——杨明光、当代作家——蒋方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亚运会冠军——黄秋爽、中国十大化妆造型师——侯东峰,非襄阳籍,与襄阳有关的名人:千古名相——诸葛亮(山东沂南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大者——王粲、三国名士----徐庶、荆州牧——刘表、昭明太子(生于襄阳)——萧统、梁武帝——萧衍、镇南将军——刘弘、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魏末征南大将军——羊祜、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最早传播者——萧楚女(湖北汉阳人)、袭杀襄阳王的“八大王”——张献忠(延安柳树涧人)、抗战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建都襄阳的“闯王”——李自成、宋理宗时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今河南武陟县西人)、收复襄阳等六郡的抗金名将——岳飞、曾为官于襄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襄阳特产

概述:襄阳位于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区,饮食风格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属于鄂北风味。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宜城盘鳝、大虾等。襄阳的小吃品种也很多,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尖、牛油面、襄阳酸辣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大都当作早点或夜宵,小吃正因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带有地方风情的小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或者食客。
特色产品:襄阳大头菜,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牛油面,襄阳牛油面的特点是这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经常配本地黄酒(当地一种乳白色的低发酵米酒)同食。金刚酥,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