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地图
襄樊市相关地区地图:
诗词歌赋
风景诗词襄阳歌,(唐)李白,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送李尚书赴襄阳,(唐)韩愈,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登襄阳城,(唐)杜审言,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唐)皮日休,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襄阳乐,(唐)郑锡,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岷。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甘橘荐清樽。磊落金盘烂璘璘,槎头缩项昔所闻。黄橙捣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笋味争新,凤林花发南山春。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碧瓦鳞鳞。岘首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沄沄。斜阳返照白鸟群,两岸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谈笑多嘉宾。往时邢洺有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樊城,(清)顾文炜,荒城一角抱江湾,仲氏遗封指旧关。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兴亡天老孤筇外,今昔情余两屐间。残碣尚留羊杜迹,浪痕枯处鸟绵蛮。
隆中山:(唐)胡曾,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称魏称吴已纷份,渭水西边独汉臣。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野带经人。
隆中山,(宋)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山,(宋)曾巩,志士固有诗,显然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回棹诗,(唐)杜甫,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汉江漾舟,(唐)孟浩然,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鹦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岘山怀古,(唐)李白,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登岘山,(唐)张九龄,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岘山,(宋)苏轼,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罶。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登鹿门山怀古,(唐)孟浩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过鹿门山,(明)薛瑄,西来汉水侵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峭壁苍苍石色古,曲迳杳杳藤萝昏。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陷处。含情一啸江风清,双橹急摇下滩去。
大堤曲,(唐)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唐)李白,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万山,(宋)曾巩,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解佩盖已幽,沉碑终自伐。最宜北城望,正值雾霭歇。飘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
春日登万山怀古,(明)曹嶙,晓日迟迟坐万山,东风浮醉白云间。湘妃解佩名空达,杜预沈碑绩已阑。南向孤城临汉水,西来大路枕秦关。可怜惟有垂杨柳,留与离人岁岁攀。
檀溪寻故友,(唐)孟浩然,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檀溪,(唐)胡曾,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习池晨起,(唐)皮日休,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菱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习家池,(明)钱錞,凤凰亭忱岘山头,雁自飞飞客自游。独有习家池上月,不随江水向东流。
游习池,(清)肖良有,习家池上酒,岘首山头泪。死后千年思,生前一日醉。
郢城西楼吟,(唐)张继,连山尽处水萦迥,山上戌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闻江清。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宋)欧阳修,晴发霜后若榴红,佳节登临兴未穷。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金壶姿洒毫端墨,玉麈交挥席上风。惟有渊明偏好饮,篮舆酩酊一衰翁。
襄阳史志
周朝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秦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清朝时期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1952年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辖)。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市)。2010年12月9日正式改为湖北省襄阳市(地级市)。友好城市
国内:1、牡丹江市黑龙江1990.10.01,2、泉州市福建1996.09.09,3、广元市四川2001.11.01,4、海东州青海2005.07.18,5、咸阳市陕西2007.04.06国际:1、犬山市日本1983.03.13,2、会津若松市日本1991.06.15,3、俄科斯特罗马州俄罗斯2002.03.05,4、圣安德烈市巴西2010.01.18,5、罗利市美国2010.05.18,6、史密斯福尔斯市加拿大2010.08.13,7、茨维考市德国,另:1998年11月,韩国江原道襄阳郡与襄阳市襄州区(原襄阳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城市简介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评价襄阳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汲取山水之精华”,此番评价已经镌刻在诸葛亮文化广场的诸葛亮青铜塑像底座上。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卧龙),魏晋隐士司马徽(水镜先生),三国名士庞统(凤雏),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襄阳),张继、杜审言、文学家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米襄阳),“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1987年襄阳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至1992年在下辖枣阳市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属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秦汉以前,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随后为楚境,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民族宗教
民族:襄阳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有26个、约2万人,以回族居多,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回族主要分布在襄城区,樊城区以及襄州区东北部5个镇、南漳县城及武安镇、谷城县城及石花镇、保康县城、老河口市区及东北部两镇、枣阳市区及东北部两镇、宜城鄢城及流水镇。宗教:
佛教寺庙:襄阳广德寺、鹿门寺、凤林禅寺、谷隐寺、延庆寺、甘泉寺、卧佛寺,岘石寺、龙泉寺、白马寺、太山寺、重山寺、亢家岩观音寺
道教道观:真武山道观、万仙宫、万年山道观、天保寨道观
清真寺:友谊街清真寺、南街清真寺、武安镇清真寺、老河口清真寺、谷城清真寺、枣阳清真寺
天主教教堂:定中街天主堂、沈垭湾天主堂、老河口市仁义街天主堂、老河口市袁冲天主堂、圣母无玷之心方济传教修女会
基督教教堂:襄阳市基督教福音堂、车城路基督教堂、谷城县石花福音堂、枣阳福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