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襄樊市地图 >
老河口市地图
老河口市相关地区地图:

地形地貌

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赞阳,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家巷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朝鲜著名表演家金昌满、金炜等名人曾荟萃于老河口。老河口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油料为主,其小麦单产居湖北省之首。老河口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历为鄂西北商业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称。市中心有孙中山先生塑像和纪念堂,有李宗仁先生亲笔命名的中山公园,有国民党部分要员题字的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还有鄂西北最大的清真寺。此外老河口在抗日期间还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司令部的所在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他统率的战区部队,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局面中,经襄樊抵达老河口。在鄂西北老河口6个年头中,李宗仁统率五战区部队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中保卫了大片国土,使民众免遭日寇蹂躏。1945年2月李宗仁离开老河口时,民众夹道簇拥相送,鞭炮声由司令部门前鸣响数里直至汉江河边。李宗仁下车步行走过浮桥,频频回首,与送行者依依惜别,离开了他曾驰骋数载、英勇抵抗日军侵略而铭记于心的鄂西北大地。老河口人为纪念李宗仁的抗日业绩,特地在第五战区司令部门前立下一块上书“李上将军德邻公驻节之地”的雕刻石碑。现在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已成为老河口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湖北省老河口--邮政编码:441800电话区号:0710行政区划代码:420682,老河口自然资源丰富。市内有天然巨型“六股泉”矿泉水,经国家鉴定,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还有储量丰富、品质高的石灰石、露天圆型砂、大理石,含钒量较高的几条煤带。更为可贵的是,该市处于汉水中上游,上游无大中城市污染,汉江水质清纯,在生产加工无污染蔬菜等农副产品方面前景广阔。老河口交通、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汉江水运可以上至陕西,下抵东海,常年通航。汉丹、襄渝两条铁路和汉孟(武汉至老河口孟楼)、老白(老河口至陕西白河)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穿境而过。市内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分布广范,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一应俱全,互联网络高速通畅,与世界互联互通。新建丹江口至老河口输电线路和西关变电站。老河口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荷载力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模型进京参展,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并荣获全省一等奖。十多年来,老河口始终如一地按此规划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美化城市,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卫生连续多年在全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最佳成绩,被湖北省建设厅誉为“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子”。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市辖仙人渡镇被授予全国百颗星乡镇,孟楼镇、光化办事处被授予“楚天明星乡镇”。老河口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围绕“版图小市、经济大市”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老河口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油料为主,其小麦单产居湖北省之首。近年来,老河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老河口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老河口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目前已形成以化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冶金五大行业为支柱,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电子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新格局,生产千余种产品。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横向联系和大力开发新兴产业,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近几年来,老河口强化对外开放意识,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1994年7月获自营出口权。出口产品有木雕、玉雕、柠檬酸、羊角锤、钢锯架、棉纱、棉布、水泥、玻纤纱等204个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老河口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历为鄂西北商业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称。建国后老河口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6年城东工业区:湖北老河口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开发区起步区位于老河口市中心城东部,规划面积4.23平方公里。依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综合配套”的要求,完善了开发区产业分区、功能分区和用地规划,按照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招商的整体思路,开发区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工作。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即纵向汉口路、光年路、城东大道,横向机场路、汉江大道、环三路。随着路网及配套工程的完善,为企业和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开发区内企业总数达到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已形成以东风创普、博大整车、苏州仁和、东方金龙和光华组合机为主的机电汽车特色园,以港资国泰华精纺、君益精纺、富利华精纺和锦盛织布为主的纺织特色园,以华松辣椒碱、奥星粮油、仙仙果蔬、台资金薯和梨花湖食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高新科技园的格局。2006年4月,老河口经济开发区一期路网建设工程启动,总投资1.2亿元。工程包括新建光年路北段、汉江大道东段、城东大道,以及汉口路、环三路、机场路修整刷黑。整个工程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新建三条道路全长4288.8米,建成后形成4.2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可供工业项目建设用地2300亩,可吸纳外来投资20多亿,每年可新增产值40到60亿元,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大批劳动力就业。二是设计档次高。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配套的绿化、路灯、景观,都是立足长远,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其中,弱电入地、雨污分流体现了最新环保设计理念,绿化景观聘请具有园林绿化国家一级资质的四川易园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三是配套设施全。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新型经济开发区的要求,配套完善了公共管沟、弱电管涵、供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高杆路灯、交警信号灯、安全岛、绿化带、公交站台等公用设施。四是推进速度快。工程从4月21日开始启动,在20天内完成152户拆迁、4个村16个组262.6亩的征地,并及时按政策补偿兑付到位;道路建设从6月16日实施,主体工程于10月16日完工。五是建成效果好。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共接待咨询、考察客商100多家,共有25个项目列入入驻计划,投资总额20亿元,目前新开工8家。

地形地貌

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平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2.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7.89%。境北朱连山东西横断,与河南省渐川县、邓县相隔,为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高庄寨高346米(黄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铁垭高402米,青杠扒北岭高462米(为境内最高点),吴家庄东岭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营北岭高239米,再向东即为岗坡地带,高程在200米以下。朱连山以南之岗岭均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岭自二劈山向南经渔关庙、黄庄、孙家洼西岭、梁岗、袁冲、郝岗、杨陈扒、韩家大堰、石碑岗、九里岗、张岗、晋公庙、土地岭、西张湾西岭、杨家山,再向南入襄阳县境,岭长57公里,沿线岭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间。这道岗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带,其间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其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阳市北入汉水。朱连山主岭以西的支岭,均为自东向西南走向,由主岭直至汉水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河口丝弦:老河口丝弦是民间艺人行艺和文人学士自娱的音乐,丝弦音乐兴于河南省开封,其主要成份是汴梁(开封)小曲,现有的曲牌名称如“坡下”、“打枣杆”、“银扭丝”、“叠断桥”、“劈破玉”等,皆属明、清流传于民间的小调曲牌。老河口丝弦属汴梁小曲的分支,由河南传入,距今有400多年历史。老河口丝弦初为民间艺人、文人学士、商人及自由职业者操琴聚会、以琴会友、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消遣方式,曲友们常在茶馆、商行、客室、庭院弹唱、演奏以尽雅兴。在当时,丝弦应属封建士大夫类的高雅艺术形式,后经演变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乐种,且在民间流传开来,至清末老河口丝弦演奏已成规模。湖北老河口是这一乐种很有影响、年代悠久、人才集中、并具有相对稳定班社的地方,故称“老河口丝弦”。2007年8月,由老河口市文联副主席涂宏伟撰写的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被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大型城市文化综合月刊《文化月刊》第7期采用,同时还被湖北省唯一大型综合性时政月刊《今日湖北》第7期及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北文艺界》等较有影响的刊物刊发,一篇报告文学同时被多家媒体刊发和转载,这在老河口市尚无先例。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文字凝练、优美,细节翔实,跌宕起伏,生动感人,读后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深受教育和启迪,堪称上乘之作。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全方位展现了“老河口丝弦”的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老河口市群艺馆退休干部余家冰自幼从师刻苦学习丝弦、文革中保护丝弦、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抢救发掘丝弦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心血,最终使这一被湖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名录的“老河口丝弦”原生态地保留了下来。2008年6月14日,在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河口丝弦榜上有名。这是老河口市首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近年来,老河口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文化部门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力度,老河口丝弦先后被列入了襄阳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整理发掘,现在老河口丝弦已记谱100多首,除保留有著名的丝弦乐曲“三思”(《思乡》、《思春》、《思情》)外,还有《高山流水》、《打雁》、《赏秋》、《小乔哭周》、《闺中怨》、《陈杏之落院》、《陈杏之和番》等20余首曲目,均已被《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收录,目前演奏人员已发展到数十名。在我市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老河口丝弦的精彩演奏,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南派陈义文木版年画:中国民间的年画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唐,勃兴于宋。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以及河北武强等地堪称代表。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强烈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代表。但湖北老河口市的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却鲜为人知。是什么原因让木版年画流落至此?它的艺术水准又是如何?何以定性为南派?现在它的命运又走向何处?,中国民间的年画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唐,勃兴于宋。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以及河北武强等地堪称代表。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强烈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代表。但湖北老河口市的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却鲜为人知。
发现:1984年,张朗教授在重庆博物馆发现一幅典型的南派风格木版年画,他通过落款"老河口陈义文"为线索,通过湖北省和襄阳市群艺馆寻访陈老。襄阳市画家边广兰和群艺馆的人到老河口寻找这块雕版的主人。那时的陈老已经在给别人刻墓碑为生,生活窘迫,也没有人认识他。边老师就和当时河口文化局的韩江局长四处打听,去了当地的百花山墓地,找那个刻墓碑的老人,从那时起,陈义文的木版年画工艺开始浮出水面。20世纪80年代,陈老的木版年画艺术受到专家的认可和推崇,他的作品先后参加了1986"湖北民间美术展"和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其中有三幅作品到东南亚各国展出,部分作品入选中学美术和木版年画专集,许多省级博物馆予以收藏。
身世:生活有时候就是一把刻刀,时光的刀锋赋予陈老的人生也颇有传奇色彩,身世坎坷,命运多舛。陈义文祖籍河南社旗,祖父陈福兴早年跟一个叫"王哈蟆"的人学艺。在清朝末年流浪于湖北各地,以画坊雕版为生。他14岁的时候就跟父亲陈国卿学习木版年画的雕刻技艺,在民间,这被称为门弟师,意为长辈直接带的徒弟。经过父亲身传口授,16岁的陈义文出师卖艺。在当时颇为繁荣的老河口胡德俊开设的一家名为"松昌福"作坊里面作工,以后又开设专门的门神铺并在老河口安家。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老人被迫放下刻刀,到雕刻社刻过图章,乐器厂作过乐器。后来工艺厂倒闭,老人放下刻刀,回家养老赋闲。到陈老退休时的最后职称是中级工艺美术师。陈老看到他父母亲的黑白照片,拭去镜框上的灰尘,他半晌不语。"我父亲是86岁时走的,当年平顶山的好多工程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可是我惭愧啊,没有把父亲的手艺学好,搞得现在后继无人、愧对先人啊",老人哽噎起来,"在河南,我还有个弟弟在少林寺作古建,和老手艺多少还沾点边。老陈家这一脉,就只有我和他了"。陈年往事让老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无意间,我们触动了老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渊源:南派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鄂西北.豫西南地区,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为鼎盛时期,后来随着石饮术现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衰退,以致被人们所遗忘。陈老木版年画的构图饱满而主次分明、线条密实却一丝不茍、颜色丰富而对比鲜明、均衡中力求变化,整个流程全部是沿用古法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从画墨线稿、贴版、站版、刻版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印刷,至少要十三四道工序。它全为套色印刷,一般一种颜色一块板,一张年画一般5-7种颜色。雕刻所用的木板为山中木质坚硬且纤维少的棠栗子木(目前此木比较稀少,现多以梨木代替)。陈老说年轻的时候,雕一个版快的只要一两天,现在毕竟上了岁数,至少也得十天半个月的。一般木版年画都是套色印制,陈老的作品一般都是5-7套色的,一套颜色一个版,彩色雕版无论阴刻、阳刻,对色时阴阳契合,色彩对比强烈,红与绿、黄与紫形成强烈对比。可耐日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特别以填丹为年画所特有(即以丹色作底色),木版门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版套印、木版印线手绘等。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结、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其用晒雨淋而不变色。植根民间土壤,陈老年画题材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传说。虽然图稿自己也可以画,但大部分作品是祖上传下来的,所以才保留年画的原汁原味。按形式大致可分为:神像、门神、门画、喜画、中堂等二十多种。神像中有赵公元帅、灶王爷,门神中有岳飞、郑成功、孟良、秦琼、尉迟恭、钟馗等忠良正面人物。喜画的喜庆色彩浓厚,以福禄寿禧、一团和气、和合二仙作为代表。中堂作品较少,只见有百寿图一种。比如作品赵公明(赵公元帅.武财神):民间多贴于房屋门上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爷,此神能驱雷.驭电.除瘟.消灾,并且通领着"招财使者""利市仙官"等执掌钱财的神仙,因此,做买卖的人将赵公元帅作为神像虔诚敬奉,以求财源广进。
传承:在"文革"中年画曾经被视为牛蛇神,但先辈和自已创作的雕版,陈老想尽办法保存下来了。现在陈列在老河口市博物馆的一个展室里面。近年有文物贩子找他收购雕版,都被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怎样?象我父亲教育出来的子女没有把金钱考虑在前头的。",市政协委员、画家边广兰女士一直关心南派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对河口陈义文木版年画作品的特点、风格、样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盛赞陈老木版年画为原生态艺术,是一种值得传承的艺术形式,并在省市有关部门呼吁申请专项保护基金。"我很想收个徒弟,曾教孙子学过一段时间,可孙子嫌学这门技术不挣钱,只好到南方打工谋生。"陈老说:"我不保守的,学习技术难度大,打比方,京戏翻跟斗一样需要功夫.谁愿学习?门槛过不去,孙子不能学,出去打工,手艺养不活人。我作的事情实实在在,没有放弃过一天,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八块梨木版,一块一块锯开拼起来,雕东西。",2003年年底,陈老在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说:"木版画以前很受老百姓欢迎,虽然现在没有市场了,但我不能让这门艺术在我手上断线。"为不让许多珍贵的版本失传,靠每月100多元低保度日的老人,正省吃俭用买来梨木,一心想把存留在记忆中的作品赶制出来。拙襟见肘的日子丝毫没有改变老人对木版年画的执着,他说:"冯骥才去年春节的关于民族民间文化的讲话,我听了热泪流啊....."但对于木版年画后继无人的残酷现实,老人有点忧心忡忡。"一刀镌就子午线,七色染成乾坤图,"抱朴斋木版年画作坊门口的这幅对联,是对陈义文年画艺术的最好写照。

历史沿革

市境古为阴国,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春秋时期为楚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赞、阴二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萧何为赞候,"食邑八千户于此"。东汉光武帝封邓禹为赞候,"食邑万户于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得荆州,以南阳西为南乡郡,辖八县,赞、阴在内。南乡郡城临汉水,在县境内。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乡郡为顺阳郡,辖赞、阴、筑阳三县,郡治设于赞城。南北朝战争频仍,郡、县设置多有变迁。唐初置赞州,旋废,改阴城县为阴城镇,入谷城县。宋以阴城镇建光化军,设乾德县。元十四年(1277年),废光化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中华民国未再变改。建国后,老河口曾三度设市,1983年市、县合并,撤销光化县建置。

名胜古迹

老河口风光旖旎,周围名胜颇多。市中心有孙中山先生塑像和纪念堂,有李宗仁先生亲笔命名的中心公园,有国民党部分要员题字的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还有鄂西北最大的清真寺。历史上著名的"马窟云峰"、"汉水秋清"、"四眼井"等赞阳八景,曾使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道教胜地武当山、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山以前隐居的地方--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以及车城十堰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都离老河口不远,以老河口为中心进行游览参观活动,均可当天往返。

行政区划慨况

河口市辖1乡:袁冲乡;7镇:仙人渡镇、张集镇、竹林桥镇、薛集镇、孟楼镇、李楼镇、洪山嘴镇;2个街道办事处:酂阳办事处、光化办事处。2006年,全市有村委会224个、社区居委会34个、1609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