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乡地图
石井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方特产
洛阳新安县石井乡峪里盛产牛心柿子,鲜果含蛋白质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纤维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1980年在全国柿树评比中,峪里牛心柿树,被列为优质品种。现有较大柿树万余颗,年产鲜柿40余万公斤,可制作柿饼15万公斤。宋代孔平仲《咏无核柿饼》诗云:“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如口颇相投。为栗外倔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园熟当高秋。”峪里柿饼当之无愧。其个大,七八个一公斤;饼体绵软,柿霜分泌多,糖分高,味甘甜;无核或少核,耐贮藏。畅销于陕、甘和两广、江浙等地。介庄大黄杏产自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黄河新安万山湖畔,石井乡介庄村,因地理位置特殊,远离污染,加上精施农家肥,科学管理,造就了“聚千山之灵气,纳万水之精华”的特优品质,它具有“个大如鸡卵,色鲜如金,味美如蜜”等超凡特点,纯粹无公害绿色食品,实为杏中之精品。介庄大黄杏富含蔗糖、果酸、维生素C、果胶及铁、钾、钙等矿物质,能净化血液,防病抗病。科教文卫
全乡共有初中1所、小学11所,中心幼儿园一所,132个教学班级,学生3781名,教师236人。为实现教育强乡战略,石井乡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力度建设,先后对石井、印头、庄头、红岩似、元古洞、潭上、太平庄、介庄、山头等小学实施危房改造及扩建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全面实施了教育“两免一补”项目和对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妥善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大力开展学校创建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石井乡卫生院共分两个分院,容纳35个床位,专业人员42人,村级卫生所共有29个,乡村医生70人。医疗卫生条件基本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该乡每年在全乡29个行政村开展争创“好支书”、“好村委主任”、“好民调主任”、“好计生专干”、“五好家庭”、“优秀共产党员”“好媳妇”、“致富能手”等活动,带领和辐射全乡群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并成立新农村文艺宣传队,利用文化大院阵地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艺活动,在“儿童节”、“妇女节”、“重阳节”、“元霄节”等节日里组织大型民间娱乐活动,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精神文明意识,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招商引资
围绕景区建设,通过强力招商,先后引进了黄河湿地生态园、龙潭峡游客服务中心、华洋乡村俱乐部、保刚生态园等一批三产服务项目,合同投资3.1亿元,一期工程设计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重点治村
市级重点整治村分别是:石井、胡庄、前口、山头、黛眉、峪里、介庄等7个村。(1)开展了“三清七集中”活动,村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修建配置了保洁设施。(2)投资10万元,对石井、介庄、山头、龙潭沟、郭凹村进行村庄绿化,村庄绿化共栽植各种树木18000余株。(3)投资30万元,建文化大院3个,卫生室2个,便民超市2个,现已投入使用。(4)胡庄中心村建设已经开始施工。农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现有农业落后状况,该乡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引导、支持、保护、服务”的方针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创立“田仙红”、“栈道红”两个品牌。北薛庄500亩石榴和占到1500亩苹果,分别获得省优品牌称号。同时以“田仙红”和“栈道红”为依托大力发展林果业,2002年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完成果树套袋400亩。引进石榴新品种,完成品种更新200亩。“栈道红”苹果进行老树改造200亩。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010万元,比去年增长6.2%,粮食总产量1572吨,干鲜果品1994吨,比去年增长11.6%。农民纯收入3745元。2002年响应鹿泉市委、市政府号召退耕还林。同时制定以后农业发展的思路:一是该乡要将引岗渠以上几千亩旱地全部退耕。2002年退耕1500亩。二是建成以封庄为基地的千亩核桃园,2002年已完成700亩。农业生产
成功打造了山头岭村千亩烟叶基地,连片实现林药间作;栽植生态能源林树种黄连木3511.1亩,38万株。栽植经济林2400亩,种植核桃、杏树、柿树等各种经济林苗木13万株。石井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龙潭大峡谷、荆紫山、黛眉山及围绕小浪底水域的众多半岛和小岛。矿产资源有原煤、铁矿、硫铁矿、石灰等。石井乡依靠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旅游业已成为石井的重要经济支柱。着力培育大型骨干苗圃,繁育黄连木130亩,红叶杨160亩,侧柏、刺柏50亩,优质核桃苗100亩,为该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旅游发展规划:该乡按照乡旅游发展规划把乡域划分为五个经济产业带的要求,把全乡29个行政村划分为5个片区,分别成立五个党总支部对29个农村党支部进行管理,这五个党总支部名称分别为:青河川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前口、五顷、寺坡山、黑扒、胡庄、龙潭沟、山沃、杨家庄8个村党支部;黛眉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南沟、黛眉、峪里、王家沟、东山底5个村党支部;荆紫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元古洞、井沟、太平庄、南腰、印头5个村党支部;八里峡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山头岭、郭凹、莲花、安里、庙上、西岭6个村党支部;龙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介庄、石井、庄头、拴马、潭上5个村党支部。全乡上下结合上级对该乡“旅游之乡”的定位,围绕旅游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重点是进行青河川河道治理,老村改造的前期规划。截止2007年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675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3000万元的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480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280元的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5000万元的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700万元的107%;财政收入完成868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78万元的118%;税收入库完成14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100万元的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