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昆明市地图 >
石林县地图
石林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全县2006年末人口236908人,其中,男性119427人,女性117481人,占总人口的49.57%;非农业人口26301人,占总人口的11.1%;少数民族人口82178人,占总人口的34.69%;彝族人口8010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48%。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81‰,死亡率为5.08‰,自然增长率为5.72‰。

行政区划及乡镇简介

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石林彝族自治县辖7个镇、1个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
鹿阜镇:位于县境西部,巴江中游,东接维则乡,南接板桥乡,西与宜良县狗街镇相邻,北与路美邑乡接壤,镇政府地处石林县城。最低海拔为1666米,最高海拔为2076.4米,平均气温为16.4℃,年降雨量达947.1毫米。面积86.7平方千米。1999年,辖宏图、山冲、阿乌、三板桥、大屯、上蒲草、东海子、大乐台旧、小乐台旧、铺兵、南门街、西北街、东门街共13个居(村)委会、47个自然村、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4年末,辖山冲、宏图、铺兵、阿乌、三板桥、大屯、上蒲草、大乐台旧、小乐台旧、东海子10个村委会和东门、南门、西北、龙泉4个社区居委会,62个村民小组和5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01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77人;少数民族人口为6801人。
石林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8千米。位于东经103°17′~103°19′,北纬24°49′~24°52′之间。东南与路美邑乡接壤,西北与北大村相接。辖区内有石林和乃古石林风景区。属丘陵半山区,地势起伏多变,海拔高度1751米。总面积72.6平方千米。1999年,辖小箐、和摩站、占屯3个办事处,10个自然村,1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4年末,辖小箐、和摩站、站屯、乐尔村4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84人,其中农业人口9557人。2006年,北大村乡行政区域并入石林镇,镇政府驻原北大村乡政府驻小寨村。
板桥镇:位于石林县城东南方,距县城9千米,东南与弥勒县西三镇接壤,南连大可乡,西与宜良县竹山乡,狗街镇相接,北与鹿阜镇接界。总面积150.5平方千米。2004年末,辖板桥、黄家庄、矣马伴、龙溪、叠水、大叠水、青山、冒水洞、小戈丈、者乌龙、新宅、小屯、龙潭13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84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人口为35259人,其中农业人口32779人。乡政府驻板桥村马街。
圭山镇:位于石林县城东南部38千米处,东经103°22′,北纬24°30′。总面积290.7平方千米。2006年新设立的圭山镇管辖原圭山乡额冲衣、糯黑、和合、小圭山、尾乍黑、普拉河、当甸、海邑8个村委会和原亩竹箐乡的亩竹箐、红路口、水补衣、小板田、矣维哨、法块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圭山乡政府驻地海邑中寨。
路美邑镇:位于石林县北部,距县城6千米,南与鹿阜镇接壤,西北与宜良县蓬莱乡相邻。镇人民政府驻路美邑村。面积132.5平方千米。1999年,辖辖10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2004年末,辖大哨、小河、卜所、阿怒山、路美邑、北山、麦地庄、堡子、清水塘、鱼龙坝10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313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人;少数民族人口6518人。
长湖镇:位于石林县境中部,距县城17.5千米,东经103°18′-103°31′和北纬24°36′-24°46′之间,东接圭山镇,西连板桥乡与鹿阜镇,南与弥勒县接壤,北与西街口乡和路美邑乡为邻。面积为134.5平方千米。2006年新设立的长湖镇管辖原维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圭山乡的海宜、乍龙2个村委会。2006年末,辖祖莫、雨胜、宜政、舍色、蓑衣山、豆黑、所各邑、维则、海宜、乍龙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维则乡政府驻地维则村。
西街口镇:位于石林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3千米。东经103°29′-103°28′,北纬24°21°-24°51′之间。东与陆良县的召夸镇和大莫古镇接壤,南与亩竹箐、维则乡毗邻,西接北大村乡;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宽13千米。总面积199.5173平方千米。2004年末,辖雨布宜、绿水塘、紫处、威黑、芭茅、宜耐、新木凹、西街口8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31人。其中非农人口510人;少数民族7966人。乡政府驻西街口村。
大可乡:位于位于石林县西南端,距县城20千米,北与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接壤,东和南分别与弥勒县西一、西二、西三镇接界。全乡边界线长达67千米。面积104.1平方千米。1999年,辖6个村委会,67个自然村。2004年末,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水尾、岩子脚6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全乡年末总人口169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431户、16069人。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大可村。

石林县2008年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综合: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28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8%。三次产业结构为30.2:28.6:41.2。全县人均GDP达到11300元。
农业:坚持把农业作为稳县之本,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烤烟提质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工程、农业科技工程五大工程,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方针政策,落实支农惠农措施,及时兑现各种涉农补贴,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80339万元,增长9.18%;林业产值3882万元,增长88.92%;畜牧业产值56463万元,增长10.3%;渔业产值3560万元,增长151.1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268万元,增长13.7%。粮烟稳产,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虽然受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夏粮产量下降,但大春生产风调雨顺,秋粮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23690吨,比上年增长3.19%。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水平,烤烟收购数量1540万千克,烤烟收购总值2.29亿元,均价14.90元,创历史新高。巩固生猪生产,突出发展羊产业,加快禽类发展,稳步扩大畜牧生产规模。受市场需求和饲料、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畜产品价格一路上扬并保持高位运行,加之国家出台了养殖肥猪和母猪的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特色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蔬菜产量99968.1吨,比上年增长24.67%;水果产量23740.6吨,增长17.93%;鲜切花产量为666.8万枝,增长135.62%。
工业和建筑业:今年以来,由于工业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拉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工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稳步发展,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322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0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0163万元,增长2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11万元,增长21.98%。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气候下,建筑业经济运行较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5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7%;实现增加值1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762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5%。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634万元,比上年增长33.9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5400万元,增长27.12%;农村及农村私人投资6309万元,下降30.23%;房地产开发投资45925万元,增长78.42%。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725万元,同比增长速度110.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410万元,增长45.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5190万元,增长32.54%。
国内贸易:今年以来,粮食、肉禽蛋及其制品、蔬菜、油脂、燃油等价格继续上扬,增加了居民消费。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吃、穿、用、行、住、娱向深层次转化。居民外出就餐增加、亲友团聚的次数增多,各类公务、商务活动频繁,拉动餐饮市场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消费走高,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8.08%,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87461.4万元,占全县零售总额的74.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912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4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441.1万元,增长36.48%;其他行业零售额6006.2万元,下降48.67%。按地域分,县级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4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2%;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104.9万元,增长36.06%。
旅游: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下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农业、交通、电力旅游等诸多行业受重创。5月12日,四川汶川又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情波及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加剧旅游下滑。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3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97亿元。
财政、金融: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收稽查工作,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县财政总收入53885万元,比上年增长98%。县级地方财政收入39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090万元,增长41%;基金收入19452万元,增长568%。财政支出总计7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725万元,增长39%;基金支出20555万元,增长396%。金融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业务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2618万元,比年初增长18.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6823万元,比年初增长0.78%;储蓄存款余额163069万元,比年初增长29.3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158万元,比年初增长14.75%,其中:短期贷款199291万元,比年初增长8.18%;中长期贷款61866万元,比年初增长42.6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20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4%;现金支出6881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1%;现金净回笼63875万元,比上年同期少回笼21040万元。
社会事业: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九年一贯制”管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集、靠、收”改革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非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稳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中学招生150人,在校生464人,毕业生503人。普通高中招生1268人,在校生3494人,毕业生886人。初中招生3902人,在校生11208人,毕业生3318人。普通小学招生3756人,在校生23575人,毕业生378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0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3.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2.74%。文化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文古籍《指路经》列为国家珍贵文献。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获首届“节庆中华”最佳狂欢气氛奖。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有序推进,电视传输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8.9%。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个,卫生床位707张,卫生技术人员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3人。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99371人,参合率达99.27%。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人口、人民生活: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26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39612人,其中:农业人口211946人,非农业人口27666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45%。男性人口120668人,女性人口1189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5:100。彝族814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9%。进一步落实“奖优免补”政策,降低生育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5.77‰。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城乡人民生活,让百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由于政策性调资、经营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350元,比上年增长33.7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204元,增长41.73%;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62元,增长28.17%;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412元,增长16.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比上年增长16.9%。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转移力度,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在县内、县外打工的机会增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6元,比上年增长7.2%。

社会事业

科教卫生:加强科学普及。2005年,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个,创建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4个,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启动了教育综合改革,组建了石林高中教育集团,高中普及率提高到58%;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集、靠、收”战略,“九年一贯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危房改造、支持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省甲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传入和发生;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报销机制,参合率达97%。稳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药品购销秩序明显好转,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化体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电视连续剧《阿诗玛新传》在石林县成功拍摄,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取得重大进展,组队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获银奖,中国石林火把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成功举办了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昆明领跑杯”总决赛,圆满完成昆明市第八届民运会承办任务,石林县获表演、摔跤、抢花炮第一名,射弩第三名,双拐第四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并以14枚金牌列金牌总数第二名。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石林县被评为昆明市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残疾人体育运动成绩突出,何称恩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男子甲组T36级800米和1500米项目第一名,省残运会获400米、800米、1500米三项第一名。2005年5月出版发行了2005版《石林年鉴》。2003、2004年版《石林年鉴》在年底评奖中,分获省级二等奖、一等奖。《石林彝族自治县志》续修工作进展顺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申报的“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8。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2005年,“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通过市级验收,“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村民自治有序推进;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排查调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8250万元;深入开展各种“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初步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无毒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平安石林”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县保持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16个,市级文明单位(村)85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93个。

地方特产

特产草编及民族刺绣。石林乳饼:为用山羊奶制成的风味食品。乳饼为乳白色豆腐块状,表面略带黄色,有油质、稍硬,内质白嫩滋润,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滋味鲜美,便于储藏运输。可蒸、烩、煎、炸,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石林酒卤腐:系用黑龙潭泉水,对产品质量优越关系甚重。成品鲜红艳丽,口感细腻无渣,味鲜回甜,清香可口,创始于1800年前后

地理气候

地形:石林地处云南省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往东、往南过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石林处于第二阶梯面上。此处高原起伏和缓,切割轻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间,个别山脉、山峰海拔超过2200米。大石林区海拔约在1750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高西低。石林县境山脉有圭山山脉、九蟠山、打羊山脉、大佛山。石林景区主体位于九蟠山(又称东山)和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区。九蟠山是区内重要的地质地貌分界线。北起北大村天生关,沿巴江盆地东缘,向南延伸至弥勒县西北部,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延伸,长约60余千米,因地势蜿蜒似龙、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又因与石林盆地西南俗称西山的大佛山对峙亦称东山。九蟠山主峰文笔山海拔2203米。九蟠山东北方向为对石林地质演化有重要影响的牛首山。石林东南部为圭山山脉,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内最高点。石林西部为北北东--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脉,山脉长达60余千米,北起南盘江畔的尖山(石林分布点),南至竹山,上段为山神庙峰(巴江源头区),中段为大山坡,下段为竹山。
地貌: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气候:石林县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夏秋半年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海拔1500米—1600米的低谷河槽地区,年均温为16℃—16.6℃,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米—1800米的坝区、缓丘区,年均温为14.8℃—15.9℃,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米—2150米的山区、半山区,年均温在12.8℃—14.7℃;相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气温低于12.7℃,相当于中温带气候。路南石林地区气候相当于北亚热带气候至温带气候。石林境内的太阳辐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异:缓丘平坦区(北大村一带),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35千卡/平方厘米—136.8千卡/平方厘米;其他起伏缓丘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阳辐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小时,1994年总日照时数为2089.6小时。日照率53%,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13米/秒。自1965年以来,年平均温度15.5℃,1994年平均气温16.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温度为33.6℃(1996年5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后出现)。该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100米,平均气温降低0.59℃。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终霜期为3月12日。县境内降水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毫米。石林地区属路南县境内降水较少区之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850毫米之间,往东山或西山方向,降水量增加。雨季降水量占全年年降水量的80%—88%;旱季降水量仅占12%—20%。境内平均湿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