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南市地图 >
市中区地图
市中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煤炭工业旅游区(在建):枣庄因煤而兴,是一座斐身中外的煤城。据史料记载,1308年枣庄就有人掘井采煤;1908年成立了峄县中兴矿局。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30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仅次于抚顺、开滦的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日本侵略者对枣庄煤炭进行了大规模掠夺性开采,煤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建国后,中兴公司更名为枣庄煤矿,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枣庄煤矿、几度兴衰、百年沧桑。现有“电光楼”遗址、“八大家”遗址等景点。中兴矿务局(中兴煤矿公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是旧中国唯一由民族资本经营的最大私营煤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家机械化采煤企业、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唯一一家由两人民国总统(徐世昌、黎元洪)任董事长、民国总理(周自齐、朱桂辛)任财务总监的企业。李鸿章、张学良等人都曾是中兴公司的大股东。中兴公司在清末和民国年间的董监会大股东和经理人,是新旧不断更替的大官僚、大军阀、大财阀,如张莲芬、徐世昌、黎元洪、张作霖、朱启钤、任凤苞、钱新之、叶景葵等。百年中兴,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寄托了几代民族资本家富国强民的梦想,其遗存是民族工业的标志和见证,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主要矿业遗迹有办公大楼、配楼、东大井、南大井、北大井、机务处、电厂、老公司、东过车门、西过车门、台枣铁路、老洋街、枣兴堂、电光楼、老火车站、国际洋行及探采矿工具、史籍等,绝大部分矿业遗迹保存完好。依托中兴公司,积极建设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司、张学良纪念馆等,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龟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市中区东北部孟庄镇境内,距市驻地15公里,景区北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隔水相望;西连国家级地质公园熊耳山大裂谷;南临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龟山风景区占地总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由龟山景观区、水上游乐园、板栗基地生态园区、千亩观光桃园及桃园山庄服务区组成。景区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老龙潭商周遗址、雁窝岭汉古墓群、跑马岭等古遗迹,展示了龟山风景旅游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国家AAA旅游景区。
甘泉寺: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甘泉而得名。该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寺内现存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足以佐证该寺历史之悠久。银杏树下,有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该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为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的辉煌:拥有良田千顷,寺内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助者有数千人之众。该寺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考,明朝万历年间曾进行较大规模重修。至近代仅存遗址,1992年重建,正名甘泉寺,因甘泉而起今名。占地10.7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两侧为连接长廊,院内有放生池、甘泉、千余岁银杏树及各种古树,寺内还存有历代修建寺院的石碑。大雄宝殿塑金身佛像三尊,配以十八罗汉,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放生池内塑有骑龙观音,甘泉水流注池内。
周村水库:周村水库坐落在龟山脚下,总容量2850万立方米,盛产鲤鱼、鲶鱼、银鱼、鲫鱼等。周村水库一年四季美景不绝,日落西山时最为迷人。每逢傍晚,太阳西下,斜阳铺泻,龟蛇二山在水中倒映;渔舟点点,湖面碧波在落日的余辉下熠熠闪光,构成了周村水库特有的壮丽景观。
枣庄市博物馆:枣庄市博物馆是一座以陈列历史文物为主、专题文物为辅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占地近20亩,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其中主展楼2700平方米。整座建筑采用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集园林、建筑于一体,共分为前后两院,其中主展楼高3层,分为8个展厅,中间为攒尖式宝顶。博物馆大门是一道仿汉厥式、具有牌楼风格的建筑,雕梁画栋,斗拱立柱,浑然一体。门两侧,配对有青石麒麟,围墙宛如长龙,起伏错落。展厅大门也是汉厥式结构,主柱嵌贴黑色花岗石,光润平滑、庄严肃穆。门楣上是诗人贺敬之题写的馆名。右侧刻有山东史前图画文字和甲骨文,左侧刻有仿战国风鸟图腾。主楼建筑内设四个主展厅,四个侧展厅。一楼两个主展厅向游客简要介绍了枣庄从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历史,展示了200余件本市出土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薛国故城出土的典型文物等。东展厅分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几个单元,陈列200余件汉墓出土的各种陶器、陶模型、铁器、隋代铜佛造像、历代铜镜、宋元瓷器等。二楼中部设电视厅,观众可观赏反映枣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的录像资料。东西两个侧厅,分别为近现代文物展厅和机动厅,主要承接全国各地的文物、书画、摄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巡展。三楼顶阁内设标本室内,藏有考古工作者从全市各个古遗址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博物馆主楼后是一处型园林,小池、凉亭和石桥点缀其中,沿着池塘有一座汉画像石廊,陈列着枣庄市出土的具代表性的汉画像石、历代碑刻和石雕,其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已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
鲁南观赏石馆:鲁南观赏石馆位于枣庄市市中区西昌路中段,是枣庄奇石收藏家、市政协委员李忠洋先生自筹资金筹办的。该馆建筑面积760平方米,馆名为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朱训题写。石馆以弘扬赏石文化、普及地质知识为宗旨,以石会友。馆内藏石2000余块,分象形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化石、纪念石、事件石等60余种,先后入选亚洲太平洋地区赏石展、山东省奇石精品展、山东省第二届赏石展等,并连连获奖。同时兼藏自然天成根雕。鲁面观赏石馆是目前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有影响的民办观赏石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全国石文化先进单位”。
光明广场:枣庄光明广场位于光明路与龙庭路的交汇处,南依烈士陵园,北临科技馆,是市民们游玩、健身和举办各种文艺娱乐活动的场所。广场占地200余亩,由中心区、休闲区和文化区三部分组成,配有草坪花池、疏林草地和喷泉灯光等,采用轴线规划布局,动静结合,通透开阔,从高空俯瞰,颇似一个呈放射状的圆环。每当夜晚来临,整个广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翩翩起舞的健身者,悠闲散步的人流,此起彼伏的乐曲,流光溢彩的喷泉,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占地总面积980余亩,其中水面510亩,总投资2亿元;综合交通、生态、游憩、文化等因素,主题公园分为文化广场区、体育运动区、水上活动区、滨水休闲健身区、综合服务区、湖心岛文化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最终形成“二台三园十二画、一湖一岛一翠峰”的景观群。

乡镇简介

安谷镇位于乐山市城区西南5千米,地处平坝,兼有浅丘。面积56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38个农业经济社、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户数8504户,总人口282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6人,农业人口26372人,人口密度505人/平方千米。土主镇位于乐山市北部、市中区东北部,距乐山市区9千米。全镇幅员面积46.33平方千米,总人口15632人。临江镇全镇面积30余平方千米,人口一万余人。距乐山市中区30千米,距峨眉山市16千米,距沙湾区17千米,紧靠峨眉山市乐都镇、九里镇、桂花桥镇等工业强镇。苏稽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西部,辖23个行政村,3个社区,177个经济社,总人口3.48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万人),镇域40.82平方千米(其中小城镇3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罗汉镇地处乐山市中心城区城西南缘大渡河北岸,距中心城区2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13.7米,最低372.4米,境内以平坝为主,兼有丘陵、河心洲坝,全镇幅员面积22平方千米,辖10个村,67个经济社,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约1.3万人。九峰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乐山城南,东接凌云乡,西邻岷江河,南通牛华,北靠通江镇,与嘉州内城隔江相望,是乐山中心城区的南大门。九峰镇幅员面积24.4平方千米,辖七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4500余人。全福镇位于乐山城东,距中心城区3千米,地处浅丘,幅员面积约54平方千米,全镇辖8个行政村,61个经济社,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0603人。白马镇位于乐山市中区东部边缘,北与童家接壤,南与青平相连,东西分别紧连三教(属井研县)、石龙。幅员面积32.95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82个经济社和一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总人口数12466,其中非农业人口421人,人口密度为378人/平方千米。青平镇幅员面积39.77平方千米,距离乐山城区约25千米,辖9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0多人,属纯农业乡镇,地形为丘陵地区,属浅丘,海拔359.8—471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037毫米。童家镇位于乐山市市中区东北角,离乐山县城36千米,与井研县、青神县相接壤,全镇幅员面积37.4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960亩,全镇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82个经济社,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4821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牟子镇地处乐山城郊,全镇幅员21.5平方千米,辖区内有10个行政村,75个经济社,一个社区,人员1.7万余人。水口镇位于乐山市城西5千米处,因位于青衣江、大渡河、临江河一江三河出口交汇地带而得此名。水口镇位眉山、乐山大佛和郭沫若故居三大旅游胜地中心地域,幅员面积20.68平方千米,可耕地8000亩,人口1.82万人,辖11个村,76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茅桥镇地处乐山市中区东南部,面积32.72平方千米,其中集镇面积1.4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8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365人,其中农业人口13540人,非农业人口1825人。车子镇地处大渡河南岸,面积19.25平方千米,与大佛、乌尤隔河相望。通江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东临岷江,西傍青衣江与大渡河,面积52.92平方千米,镇建城区面积达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余人,非常住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42人,人均占有耕地0.45亩。辖1个街居委会,17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棉竹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的东北面,北距成都仅1小时车程。棉竹镇幅员面积38.5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85个经济社,1个社区居委会,有常驻户3684户,人口11965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悦来乡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北部,距乐山中心城区18千米,东与关庙乡隔河相望,南与棉竹镇相连,西与夹江县接壤,北与青神县交界,乐青路贯穿全境,平羌小山峡镶嵌东侧。全乡幅员面积45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6个经济社,人口10077人,其中城镇居民344人,人口密度为224人/平方千米,城镇面积0.4平方千米。(可能是2004年数据),关庙乡位于乐山城区东北部约8千米的岷江河畔,北邻青神县汉阳坝,东邻市中区剑峰乡,西与市中区悦来乡隔河(岷江河)相望,南与市中区牟子镇接壤,幅员面积34.3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2个经济社,1个居委会、2个街道;总户数3265户,总人口约10400人,其中农业户3009户10008人,非农业户256户392人。石龙乡地处乐山城东北19千米,与土主镇、剑峰乡、白马镇、青平镇接壤;境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平坝。幅员面积33.66平方千米,全乡总户数2706户,总人口8842人,其中:乡村人口8602人,非农业人口240人,总劳动力5242个,外出务工1000余人。全乡辖7个行政村,55个经济社。九龙乡与井研县磨池镇相邻,距乐山城18千米,全乡幅员面积13.3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40个经济社,人口5024人,农户1448户。(可能是2004年数据),凌云乡地处乐山城东南4千米,属于浅丘地带,辖8个行政村,66个经济社,一个街道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2053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4人,非农业人口479人,全乡幅员面积34.9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342人/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剑峰乡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北部,幅员面积54.7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14米,最低海拔408米,距乐山城区15千米。辖12个行政村和1个街村,99个经济社,有住户4120户,人口13505人。(可能是2003年数据),普仁乡位于乐山市城东28千米处,与青平镇、九龙乡、井研县四合乡相接壤,幅员面积13.78平方公理。普仁乡现辖4个村计42个经济社、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745户,总人口5395人,非农业户29户,每平方千米391.5人。地属丘陵,海拔高度在359-471米之间。(可能是2003年数据),平兴乡位于市中区西南面,距中心城区23千米,东与水口镇连界,北与苏稽镇相邻,西北与峨眉符溪镇接壤,西与峨眉桂花镇相连,南与沙湾区交界。辖9个村,58个经济社,人口8956人,面积26.93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杨湾乡位于乐山城西19千米,青衣江右岸。界于东经103°36′40〞-103°40′40〞,北纬29°36′40〞-29°39′40〞。东和北皆临青衣江,南靠苏稽镇,西与夹江顺和乡,峨眉山市平城相连,幅员面积24.011平方千米。杨湾乡驻地杨湾场,据民国《乐山县志》载:“万顺场俗名杨湾场。清时创设,出产以米、麦、茧等为多。1934年属怀苏乡,解放后建杨湾乡,辖10个村、92个组,2001年未有4636户,15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8人。地属平坝,兼有丘陵,海拔高度在481.3—373.2米之间。迎阳乡位于乐山市中区东南部,由原茅桥镇分出,距乐山中心城区约24千米,东北与青平镇交界,东南与九龙乡接壤,南靠茅桥镇、西南靠凌云乡,西北邻全福镇、北邻土主镇,全乡幅员面积18.41平方千米,辖三个行政村(前进村、迎阳村、四合村)35个经济社,2003年全乡人口统计为6015人,1807户。2001年乡政府由迎阳湾搬迁至现在的四合村范围内的甘塘坳。

行政区划

市中区辖17个街道:大观园街道、杆石桥街道、四里村街道、魏家庄街道、二七街道、七里山街道、六里山街道、舜玉路街道、泺源街道、王官庄街道、舜耕街道、白马山街道、七贤街道、十六里河街道、兴隆街道、党家街道、陡沟街道。

经济发展

近年来,市中区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彰显优势、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围绕打造中国运河之都、建设富裕文明和谐优美新中区的奋斗目标,按照现代工业服务业强区、改革开放活区、文明和谐立区、与全市共荣兴区的总基调和打造都市型产业发达区、民生殷实首善区、生态宜居新中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集群发展、品牌提升和人才强区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都市型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增效。坚持以都市型产业为方向,招商引资为牵动,项目建设为主线,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和园区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较快。金融保险、证券担保、高端酒店、品牌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聚集。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都市型工业为支撑、城郊产业型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我区被确定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3个社区被确定为国家、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樱花五金集团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钉类五金生产基地。
城乡建设全面加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作出突破中心城区、做大做美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度拉开新济宁建设框架。我们把全面融入新济宁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全面提升作为。完成了引水入城、道路修建、桥梁建设、园林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旧城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实施运河核心景区改造建设工程,城市面貌发生新的改观。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着力打造运河城财富广场、太白路综合商业街等重大产业载体。高起点规划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滨河新区,推进新型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持续开展以“净化、绿化、亮化和道路硬化”为内容的宜居社区四项工程和“城乡清洁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会战活动。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实施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群众生活保障机制为内容的民生工程,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实事项目。推行失地群众、困难群众就业援助计划和大学生就业扶助计划,建立失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困难学生救助,实施城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改造城市社区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深入开展“邻居节”等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平安中区建设,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和谐。我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区、社会文化先进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平安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在区城置兴安县,赤化乡境置益昌县。刘宋初益昌县为清水坍陷,移治昭化镇城。刘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后,氏人杨难当分白水县南于今三堆镇西置平兴县,属白水郡。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南梁将平兴县并归白水县。齐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于区城置东晋寿郡,领兴安、石亭两县。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至西魏的近50年中,北魏曾于区城三次置西益州,南梁曾两次改名为为黎州;至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方改为利州,北周于区城置利州总管府。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诸郡,存利州,直领兴安等8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州治兴安县为绵谷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总管府、利州,改置义城郡,郡领绵谷等7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义城郡为利州,州仍领绵谷等7县,属复置利州总管府;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绵谷县北境置金牛县(属褒州)及南安州和所辖三泉、嘉牟两县(均在陕西境);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升利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罢;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利州为益昌郡,领辖绵谷等6县;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益昌郡为利放,辖县未变。经五代、北宋,利州属昭武军;南宋属宁武军。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利州属都元由府;至元三年(1266年)又于利州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还冶京兆);元至元十四年升利州为广元府、广元路,绵谷县为路直辖用到;并省嘉川县并入。明洪武四年(1371)废广元路存广元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又废广元府为广元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将绵谷、昭化两县;明洪武二十二年又降广元州为广元县,将绵谷县并入,直至清代,均属保宁府。民国初属嘉陵道;1933—1935年在境东部建嘉陵、广元、英安县苏维埃。1935年在境北部建红坪县苏维埃。西部建赤化县苏维埃。同年广元县属第十四(剑阁)行政督察区。在1942年分广元县东建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建为旺苍县。1949年12月14日属剑阁专置。1952年剑阁专置改名广元专署。1959年将昭化县5区33个公社划入广元县,1985年2月,撤广元县建广元市、设市中区,辖原广元县全境。1986年撤全区所辖14个区公所,在境中、南、北部分别建立中心、卫子、朝天三个区公所。1989年分境南建元坝区、分境北建朝天区。1991年将直寺镇、普广乡划归剑阁县,形成现有幅员。2007年1月11日,市中区更名为广元市利州区。

区情概况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年降水量1027毫米。沱江自西北入境与东兴区为界向东迂回转南出境。成渝、内宜铁路,沱江航道、成渝、内(江)遂(宁)、内(江)峨(嵋)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为川中南地区交通枢纽。境内有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等纪念地和“中川第一禅林”圣水寺、翔龙山摩崖造像、三元塔、钟鼓楼等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