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地图
市中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市中区辖17个街道:大观园街道、杆石桥街道、四里村街道、魏家庄街道、二七街道、七里山街道、六里山街道、舜玉路街道、泺源街道、王官庄街道、舜耕街道、白马山街道、七贤街道、十六里河街道、兴隆街道、党家街道、陡沟街道。文化底蕴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从区内流过,素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区内古迹众多,周边名胜云集,区内太白楼、铁塔寺等久负盛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于此23年,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称。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靠水泊梁山,南接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北有佛都汶上。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京杭大运河直达江浙,济宁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的航线,济徐高速等多条道路工程同时开工建设。这里资源丰富,水土富饶。是国家级煤炭能源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安居家具、“喻屯甜瓜”等远销省内外。交通发展
市中区交通便利,南部有济南长途汽车南站(旅游车站)、北部毗邻济南火车站。城区大纬二路、英雄山路、顺河高架路、建设路、经四路、共青团路、经十路、经七路、泺源大街等主要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并向四周延伸;104国道、省道103线、绕城高速路二环南路穿境而过,四通八达。(图为济南市市中区)社会经济
市中区有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60多家,重点行业有机械、冶金、食品、化工、印刷、塑料等。农业主要集中在七贤镇,以蔬菜林果、肉食业为主。近年来市中区积极推行“全方位开放”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始“三资”企业得到大力发展,并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区情概况
广元市市中区是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结合部,自古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全区幅员面积1492平方公里。现辖3乡、7镇、8个街道、185个村、1189个组、77个居委会。总人口46.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6.6万人。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另有少数散居的回、满、藏、土家、羌、蒙古、苗、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乡镇简介
安谷镇位于乐山市城区西南5千米,地处平坝,兼有浅丘。面积56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38个农业经济社、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户数8504户,总人口282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6人,农业人口26372人,人口密度505人/平方千米。土主镇位于乐山市北部、市中区东北部,距乐山市区9千米。全镇幅员面积46.33平方千米,总人口15632人。临江镇全镇面积30余平方千米,人口一万余人。距乐山市中区30千米,距峨眉山市16千米,距沙湾区17千米,紧靠峨眉山市乐都镇、九里镇、桂花桥镇等工业强镇。苏稽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西部,辖23个行政村,3个社区,177个经济社,总人口3.48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万人),镇域40.82平方千米(其中小城镇3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罗汉镇地处乐山市中心城区城西南缘大渡河北岸,距中心城区2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13.7米,最低372.4米,境内以平坝为主,兼有丘陵、河心洲坝,全镇幅员面积22平方千米,辖10个村,67个经济社,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约1.3万人。九峰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乐山城南,东接凌云乡,西邻岷江河,南通牛华,北靠通江镇,与嘉州内城隔江相望,是乐山中心城区的南大门。九峰镇幅员面积24.4平方千米,辖七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4500余人。全福镇位于乐山城东,距中心城区3千米,地处浅丘,幅员面积约54平方千米,全镇辖8个行政村,61个经济社,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0603人。白马镇位于乐山市中区东部边缘,北与童家接壤,南与青平相连,东西分别紧连三教(属井研县)、石龙。幅员面积32.95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82个经济社和一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总人口数12466,其中非农业人口421人,人口密度为378人/平方千米。青平镇幅员面积39.77平方千米,距离乐山城区约25千米,辖9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0多人,属纯农业乡镇,地形为丘陵地区,属浅丘,海拔359.8—471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037毫米。童家镇位于乐山市市中区东北角,离乐山县城36千米,与井研县、青神县相接壤,全镇幅员面积37.4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960亩,全镇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82个经济社,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4821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牟子镇地处乐山城郊,全镇幅员21.5平方千米,辖区内有10个行政村,75个经济社,一个社区,人员1.7万余人。水口镇位于乐山市城西5千米处,因位于青衣江、大渡河、临江河一江三河出口交汇地带而得此名。水口镇位眉山、乐山大佛和郭沫若故居三大旅游胜地中心地域,幅员面积20.68平方千米,可耕地8000亩,人口1.82万人,辖11个村,76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茅桥镇地处乐山市中区东南部,面积32.72平方千米,其中集镇面积1.4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8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365人,其中农业人口13540人,非农业人口1825人。车子镇地处大渡河南岸,面积19.25平方千米,与大佛、乌尤隔河相望。通江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东临岷江,西傍青衣江与大渡河,面积52.92平方千米,镇建城区面积达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余人,非常住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42人,人均占有耕地0.45亩。辖1个街居委会,17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棉竹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的东北面,北距成都仅1小时车程。棉竹镇幅员面积38.5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85个经济社,1个社区居委会,有常驻户3684户,人口11965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悦来乡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北部,距乐山中心城区18千米,东与关庙乡隔河相望,南与棉竹镇相连,西与夹江县接壤,北与青神县交界,乐青路贯穿全境,平羌小山峡镶嵌东侧。全乡幅员面积45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6个经济社,人口10077人,其中城镇居民344人,人口密度为224人/平方千米,城镇面积0.4平方千米。(可能是2004年数据),关庙乡位于乐山城区东北部约8千米的岷江河畔,北邻青神县汉阳坝,东邻市中区剑峰乡,西与市中区悦来乡隔河(岷江河)相望,南与市中区牟子镇接壤,幅员面积34.3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2个经济社,1个居委会、2个街道;总户数3265户,总人口约10400人,其中农业户3009户10008人,非农业户256户392人。石龙乡地处乐山城东北19千米,与土主镇、剑峰乡、白马镇、青平镇接壤;境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平坝。幅员面积33.66平方千米,全乡总户数2706户,总人口8842人,其中:乡村人口8602人,非农业人口240人,总劳动力5242个,外出务工1000余人。全乡辖7个行政村,55个经济社。九龙乡与井研县磨池镇相邻,距乐山城18千米,全乡幅员面积13.3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40个经济社,人口5024人,农户1448户。(可能是2004年数据),凌云乡地处乐山城东南4千米,属于浅丘地带,辖8个行政村,66个经济社,一个街道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2053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4人,非农业人口479人,全乡幅员面积34.9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342人/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剑峰乡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北部,幅员面积54.7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14米,最低海拔408米,距乐山城区15千米。辖12个行政村和1个街村,99个经济社,有住户4120户,人口13505人。(可能是2003年数据),普仁乡位于乐山市城东28千米处,与青平镇、九龙乡、井研县四合乡相接壤,幅员面积13.78平方公理。普仁乡现辖4个村计42个经济社、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745户,总人口5395人,非农业户29户,每平方千米391.5人。地属丘陵,海拔高度在359-471米之间。(可能是2003年数据),平兴乡位于市中区西南面,距中心城区23千米,东与水口镇连界,北与苏稽镇相邻,西北与峨眉符溪镇接壤,西与峨眉桂花镇相连,南与沙湾区交界。辖9个村,58个经济社,人口8956人,面积26.93平方千米。(可能是2003年数据),杨湾乡位于乐山城西19千米,青衣江右岸。界于东经103°36′40〞-103°40′40〞,北纬29°36′40〞-29°39′40〞。东和北皆临青衣江,南靠苏稽镇,西与夹江顺和乡,峨眉山市平城相连,幅员面积24.011平方千米。杨湾乡驻地杨湾场,据民国《乐山县志》载:“万顺场俗名杨湾场。清时创设,出产以米、麦、茧等为多。1934年属怀苏乡,解放后建杨湾乡,辖10个村、92个组,2001年未有4636户,15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8人。地属平坝,兼有丘陵,海拔高度在481.3—373.2米之间。迎阳乡位于乐山市中区东南部,由原茅桥镇分出,距乐山中心城区约24千米,东北与青平镇交界,东南与九龙乡接壤,南靠茅桥镇、西南靠凌云乡,西北邻全福镇、北邻土主镇,全乡幅员面积18.41平方千米,辖三个行政村(前进村、迎阳村、四合村)35个经济社,2003年全乡人口统计为6015人,1807户。2001年乡政府由迎阳湾搬迁至现在的四合村范围内的甘塘坳。自然环境
经纬度:东经117°27’34"-117°45’18",北纬34°46’16"-34°57’59"。地貌环境:区境北、东、南部低山起伏,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缓。全区地形如簸箕西向张口。随煤矿经年深入采煤,城区地表下沉,演为陶枣盆地之盆底。全区最高点是孟庄镇大王山,海拔405.2米;最低点是西王庄乡洪村,海拔50.1米。市中区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南沿,石灰石低山丘陵区面积176.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7.1%;山麓平原面积198.5平方千米,占区境总面积的52.9%。
土壤资源:全区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27个土种。褐土是主要土壤类型,面积20334.5公顷,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72.4%。棕壤土面积7555.9公顷,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27%。潮土又称河潮土,是发育在河流冲击物上的零星地块,面积184.3公顷。
河流水库:全区河流属淮河流域、湖东京杭大运河水系。全区河道18条,多为季节性河流。主要河流郭里集河、齐村沙河、西王庄河,发源于北部山丘地带,向南注入峄城大沙河,流域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南部的京杭大运河市内长68公里;其它中小型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大中型水库5座。水资源总量为14.7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山东省平均占有量水平。
气候环境:全区位居内陆,东距黄海约150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的影响。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灾害性天气。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以下,其它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其中7月气温高达27℃。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0千卡/厘米2,光照时间年均2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季风性气候明显,夏季受海洋季风控制,多东到东南风,冬季受大陆季风控制,多北到西北风。年平均降水860毫升,65%的降水集中在7月初至9月初,冬季降水甚微,春、秋季降水各占降水总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