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曲阜市地图 >
时庄镇地图
时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优势

交通便利,东靠京福高速公路,西连京沪铁路大动脉,南依日东高速公路,境内“327”国道横穿东西,曲阜城区北外环线纵贯南北,水、电、通讯等各种设施配套齐全。时庄镇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畜牧生产强乡镇”、济宁市“小康乡镇”、“先进基层党组织”、曲阜市“发展经济模范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好乡镇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共有17处中小学,其中,中学3处,小学14处。1996年有19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40人,教师462人,总投资434万元的3处中学和成教中心全部交付使用,全年向上级学校输送各类人才417名,升学率达53.4%。1997年共有18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70人,幼儿园26处,28个学前班,在园幼儿347人。又有3处小学和1处中学成为“曲阜市规范化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镇成教中心配备仪器标本厨3套,卫星接收天线3套,录像带20盘,专兼职教师13人,全年办班11期,受训人数1500人次。社会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从1996年起,连续举办三届“丰收杯”农民篮球赛。“五一”、“七一”、1997香港回归之际,都举办歌咏、书画、象棋和乒乓球比赛。1998年被授予全国和全省“群众文体活动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活动先进乡镇”称号。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和镇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1996年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39人,12个科室,村级卫生室51处。投资30万元配置了新型救护车、B超、脑电地形仪等设备。1998年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56人,成立村级一体化管理卫生所16处。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一等奖,1996年全镇计划生育专职人员70人,服务站1处,村级服务室51处,计划生育率、晚婚率和统计合格率均达到100%。1997年累计投入140万元,改造了镇计生服务站和大部分村计生服务室。深入开展了“三结合”,全面推行“三为主”,“计划生育三率”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13‰。1998年进一步整顿充实计生队伍,提高业务素质,全镇计生专职人员79人。投资6万余元,更新微机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14‰。民政工作成绩突出,1996年筹资30万元新建老年人公寓楼1座,1997年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孔孟之乡乡镇之星”和“规范化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98年镇敬老院晋升省二级敬老院。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比上年增长460元,居民存款6908万元,人均1400元,新增住房面积1200平方米。1997年跨入济宁市小康乡镇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农民各项存款达到7700万元,电视机普及率90%以上;80%左右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40%左右农户购买了农用三轮车、汽车;199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997元,各项储蓄额8500万元,人均1700元。拥有彩色电视机2000余台,私人小轿车发展到10部。农民住房面积比1990年增加1倍以上。时庄镇充分发挥地理、交通、资源三大优势,努力加快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项目总量不断增加,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门类日趋齐全;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宁、省有关部门考核、验收,认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小城镇标准。撤乡建镇翻开了时庄历史崭新的一页,标志着时庄经济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996年,投资560万元,投入工日8万个,铺设53公里硬质路面。1997年,投资500万元,投入工日7万个,铺设20公里柏油路面,实现村村校校通柏油路这一目标。对时庄、代庄两个集贸市场进行拓宽改造,动用土石3万余方,拆迁房屋600余间,建成较高标准的营业楼20栋近120间。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程控电话机300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0万元。出现单家村、刘家村两个电话村。1998年,投资10万元,改造了“三八路”、“向阳路”两处过路桥涵,组织实施了以修复加固河堤、河道清障、疏通排水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在全镇范围开展了农村电信发展年活动,全镇程控电话机超过2000部。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政府连续三年获曲阜市“文明乡镇”称号,三年中共有9个单位和12位同志分别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市民。兽医站孔祥材同志被评为曲阜市首届十大先模人物。1998年5月份与江苏昆山市陆家镇缔结友好镇,对外交往工作迈出新步伐。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96年粮食单产达到1041公斤,总产46881吨;1997年单产1030公斤,总产44596吨;1998年单产1024公斤,总产44042吨。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特色农业开始形成。蔬菜、水果、桑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加大。其中,蔬菜总面积达到1000公顷,保护地栽培333公顷,冬、春暖式大棚38.6公顷。果园面积,1996年120公顷,水果产量1500吨;1997年113公顷,年产水果2800吨;1998年果园面积120公顷,年产水果2924吨,其中葡萄2710吨。桑园面积1996年达到67公顷,产茧80吨;1997年80公顷,产茧140吨;1998年133公顷,产茧210吨。畜牧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年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左右,生猪屠宰税1996年19万元,1997年23万元,1998年20.1万元。1996年全镇存栏大牲畜3200头,出栏生猪7.2万头,家禽存养60万只。1997年存栏牲畜2700头,出栏生猪7.8万头,家禽存养74万只,建成10万只以上肉鸡、蛋鸡饲养小区12处,百头猪饲养小区7处;1998年存栏大牲畜2700头,出栏生猪7.5万头,肉、蛋产量分别为9900吨和5600吨;建成东颜肉犬养殖厂1处,全镇小尾寒羊饲养总量达到1000只。林业生产,三年累计植树50万棵,绿化柏油路33公里。1997年利用世行贷款建成速生丰产林193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996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7344千瓦,拥有收割机25台,还田机35台,大型联合收获机81台,农用拖拉机646台;1997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38594千瓦,农用拖拉机680台,农用汽车80辆,联合收获机138台,秸杆还田机35台;199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9984千瓦,农用拖拉机714台,农用汽车89辆,联合收获机178台,秸杆还田机47台。水利设施日趋完善,1996年有机井1150眼,低压管道灌溉面积2.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447公顷。1997年机井1164眼,疏通排水沟12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33公顷。1998年全镇机井1182眼,建成单村13公顷移动喷灌工程。

特色产业

时庄镇东靠曲阜、西邻兖州,水土资源丰富,“327”国道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对于发展蔬菜生产,满足两市城乡的“菜篮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1996年开始,以开发建设“327”国道白色长廊为契机,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三年来,全镇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39公顷,小拱棚6.6公顷,露地菜333公顷,季节蔬菜366公顷,形成了“三大片一条线”的种植格局。“三大片”即:单村、前代韭菜20公顷,薛村大蒜100公顷,李官庄、后时土豆、大葱67公顷;“一条线”就是“327”国道冬暖式大棚33公顷。粮菜面积之比达到3:1。全年可产蔬菜45万吨,产值可达27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600元。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大棚蔬菜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蔬菜生产办公室,镇长亲自抓,分管镇长靠上抓,副局以上干部包管区,一般脱产干部包村,给国道沿线的村分任务,压担子,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建一个标准大棚扶持3000元,一年的贴息周转金,大部分村两年不收承包费,并且还补助800~1000元的建棚费用。健全服务体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镇成立了蔬菜生产服务站,不惜重金,从寿光聘请技术员,市农业局每年下派2~3名技术员,建成了一支技术性较强的服务队伍。坚持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的生产水平。先后推广了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大棚微灌,矮丰灵化控,漠州液肥,配方施肥,高温闷棚、烟熏、粉剂施药等多项蔬菜生产新技术。在发展蔬菜生产上出现了一些高产高效的先进典型,老田村的顾守华种0.7亩大棚黄瓜连续三年收入超万元,被誉为大棚“状元”。东坊的孔德振4口人,种4亩菜还有两个大棚,年纯收入2万元,红楼的孔宪芹、小孔村的王俊都是种菜发了家,盖起高标准2层小康楼。单家村1996年跨村承包土地发展蔬菜生产,又建起了10个冬暖式大棚,当年收入超万元。1998年这个村已发展蔬菜86公顷,成为时庄镇名副其实的蔬菜生产专业村。李官庄33公顷土豆、大葱比种粮食增加收入5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1997~1998年时庄镇连续两年被曲阜市命名为“蔬菜生产先进乡镇”。

路带经济

时庄镇坚持以327国道为依托,大力发展以“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路带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7元,比上年增加245元。327国道时庄段总长7公里,有两处客运停车点,沿线农业资源丰富,属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这个镇充分发挥国道横穿东西这一优势,发展路带经济。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高效农业的路子。1994年,以开发建设327国道白色长廊为契机,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三年共发放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在沿线17个村建成蔬菜大棚680个,年产值600万元,纯收入401万元。发挥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小区。依托东靠曲阜、西靠兖州、327国道穿腹而过的优势,积极开发建设工业小区,走以小区促发展的路子。目前,时庄、犁华、马村三个工业小区内各自经济成份迅速膨胀,为搞活经济做出了贡献,增强了后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经过两年的努力,铺设全长53.5公里的硬质路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使路带经济继续向外延伸发展;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时庄、代庄两大农贸市场拓宽改造后成交额比过去有了明显增加;镇驻地改水工程已开始启用;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为经济信息的快速传递提供了保障;沿327国道向两侧延伸了工业用电专线,全镇工业用电安全可靠。内引外联,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宣传时庄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实施“借脑”工程,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犁华小区先后引进了曲阜市农机公司、曲阜供水设备厂、曲阜市古式家具公司、佳友公司及投资五千多万元的孔府养生宝有限公司,镇驻地时庄小区新上了兴华热补器厂、农产品加工厂等企业,马村小区引进了农机配件销售中心等,这些企业在1998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民营经济

时庄镇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打造强乡镇的指导思想,按照保稳定、创环境,抓招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完善优惠政策,发挥“热土效应”,形成发展一家、带动一片的联动效果。利用民营企业家信息广、渠道活的特点,抓好企业招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搞好环境招商。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一抓到底,坚决打击“三乱”行为,做好服务招商。二是努力培植立镇企业。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导成员包保责任制,搞好项目的协调和服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早见效益。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制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奖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村队实行政治上表彰、经济上重奖。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部门负责人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服务档次。有效整合力量,提高工作能力,充实加强重点工程协调指挥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工业园、镇、村三级联动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