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地图
双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
区域概况:千载古镇——双河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镶嵌在长宁、珙县、兴文三县结合部,因有东西两溪环绕古镇而名曰双河。全镇辖21个行政村,1个街村,幅员面积85.31平方公里,人口2.86万人。资源环境: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农、牧、林、渔各业;,千载古镇——双河人杰地灵,拥有数亏年形成的雄伟惊天的“竹海迷宫”;有巍巍壮丽、险不易上的“笔架文峰”;有风景秀丽、经声四起的“玉屏秀色”。而“育井睛烟”、“桃源仙洞”、古城墙和古文庙又增添了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生产于“嘉鱼清泉”的川南名小吃——凉糕,更是名扬川南。每到春暖花开时,“凉糕一条街”上百家凉糕商凭祖传的精湛手艺,用精选的特殊大米通过12道严格的工艺流程把凉糕制成,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
经济发展:“九五”期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亿元,粮食生产十年连获丰收。2001年粮食总产量达1129吨;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89亿元;财政收入稳中有升,2001年达3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全镇不仅有上万亩竹类茶叶资源,而且有盐矿、白云石矿、重金矿、磷矿、锌矿等数十种矿藏数百亿吨。素有“乡镇企业摇篮”之称的双河镇,现有海发茶叶有限公司、生茂公司、原野公司、有色建材公司等镇属企业20多个,并已分别挤身于市、县骨干乡镇企业行列。
乡镇建设:2000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大力实施城镇大建设工程。把发展经济作为集镇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发展经济支撑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面完成了省级小城镇建设规划。城南新区、鱼王新街已经建成,大水街、金鱼街、政府街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到2003年,建城区面积将达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000人;双河镇始终遵循“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发展战略。全镇拥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学体系。至1997年以来,全镇每年的教育投入均在50万元以上。一九九八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扫育目标,双河小学、双河中学、上西小学分别评为省、市级“校风示范校”。中小学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列。素有“文体之乡”美誉的双河镇曾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文化先进单位”、“市级卫生场镇”等荣誉称号。双河卫生院已于1999年正式建成国家级“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政府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开展“宗旨”教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开展了村务、厂务、政务、校务公开。每个村都建成了“多功能活动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长宁县立足自身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加快旅游发展步伐,着力打造“飞机”型旅游新格局。“机头”是长宁县城,依托“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沿育江河、碧玉溪2条内河和竹都、培风等7个广场及8个原生态竹生态丘陵,重点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名城“;“机身”是蜀南竹海中心景区和外围景区,核心是中心景区,深度开发“不是漓江美似漓江”的育江河生态画廊、江畔的中国最长“竹生态隧道”,以及世界最大的拥有427种竹类品种的世纪竹园;北翼在完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佛来山景区农家乐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向北拓展古河镇东汉墓群、飞泉古寺和梅白乡碧浪湖景区,打造“长宁县城——五星级农家乐——佛来山——东汉墓群——碧浪湖”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线;南翼着力开发提升竹海氡温泉、嘉鱼清泉等“长宁古八景”的旅游品位,把集天坑、地缝、石林和地下溶洞为一体的梅硐西部竹石林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长宁县城——五星级三江世外桃源度假酒店——竹海氡温泉——双河葡萄井——梅硐西部竹石林”川南黄金旅游环线。
湖北省钟祥市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湖北中部,地处汉江中游,系钟祥市经济重镇,全镇面积248平方里,总人口54632人。辖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辖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双河、官冲、双丰、黄坪、尹坪、天台、双龙、夏冲、光明、民生、村坪、丁坪、双冲、长冲、班竹、丽山、周坪、段集、罗冲、白云、高楼、杨坪、老冲、崔岩、肖坪、三周、竹林、曾集、石龙、藕湖、大桥、三里、龙峪、乐乡关、南棚。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双河镇属丘陵地带,气候属西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16.3℃,年均无霜期239-255天,年均蒸发量度1423mm,年平均降雨量为960mm。辖区总耕地面积56000亩,荒山荒水面积86400亩.近年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共发展银杏30000亩,花生30000亩,莲藕5000亩,花卉苗木1000亩,2002年粮食总产量25900吨,花生产量9000吨,油菜籽产量4300吨,水果产量19471吨,莲藕产量20000吨,鲜鱼产量6425吨,生猪出栏47876头,南江黄羊出栏1120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31571万元。实力雄厚工业发达现有乡镇企业11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一家,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四家。双河镇是湖北省百强乡镇、荆门市十强乡镇,2002年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信用乡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汽车配件、塑料化工、机械制造、水力发电、建筑建材、装卸运输、矿山开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生产60多种产品,并形成了30万支汽车半轴、30万吨普钙、20万吨尿基复合肥、15万吨硫酸、10万吨碳铵、1000万条塑料编织袋、6000万块红砖、60万吨水泥等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获“省级管理先进企业”两家,创部优产品两个,创省、地优良产品三个。全镇有“金祥”牌汽车半轴、“鄂中”牌系列肥料,“钟厦”牌水泥等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焦(作)柳(州)铁路、207国道和襄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郢胡公路和双河河流横穿东西,陆路水路纵横交错,可谓“千里客商一日还”。沟通华中与华东电网的电力枢纽工程——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建在该镇,境内另有35千伏变电站三座,装机容量700千瓦时的响水洞发电站与华中电网并网,引资兴建的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充足的电力能源为双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该镇建有移动通讯机站两座,2000门光缆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主要特产盘龙菜,“盘龙菜”又称“蟠龙菜”,俗称“卷切子”、“剁菜”。源于湖北省钟祥市,自明嘉靖元年始,至今460多年享有盛誉,被列入中国食谱之中。数百年来,湖北钟祥市人民一直将“盘龙菜”视为“皇菜”。此菜红黄相间、色泽鲜艳、造型美观、鲜嫩可口、油而不腻。每逢宴请宾客,席面上必有一道“蟠龙”菜,历来有无“龙”不成席之誉称。原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现为双河街道)
双河概况:双河街道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南部,与四川泸州比邻,与重庆市永川区接壤距荣昌县城9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荣昌出入口11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有8个社区和一个村,境内有重庆嘉陵益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重庆市益峰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国储674处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是成渝经济发展带上的一个资源重镇、工业大镇、经济强镇、生态特色镇,是素有东方“梵高”之称的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故里。双河街道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麻竹基地”、“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的工业重镇,是重庆市试点小集镇、重庆市边贸中心小城镇、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是渝西经济过廊上的一颗明珠。资源概况:双河街道境内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粘土、石英沙、地热水、矿泉水等地下资源和猪、竹、鱼、茶等特色农业资源,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县第一;粘土储量100万吨,居全县第一;石英沙储量1000万吨全县第一;洗煤加工,全县第一;矸砖产量,全县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县第一,市级岚峰森林公园点缀其间;渝西片区最大之一的梅石坝村鱼苗示范基地面积1200余亩,享有“渝西鱼苗第一村”之美称;有重庆最大的麻竹示范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竹笋3万吨;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17万头,外销仔猪13万头,仔猪外销量居全县第一,有“百万仔猪出荣昌,十万仔猪在双河”的说法;名优茶叶基地面积3600亩,年产鲜叶360万公斤。镇内交通便捷,荣泸(荣昌至泸县)公路南北穿境而过,双广(双河至广顺)铁路专用线横贯东西与成渝铁路对接,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车。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充足且水质最优,变电站输出量达63000千伏安,部分企业场镇居民已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双河街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以能源、机械、建材、玻璃制品、电子产品、家副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和以金佛春酒业、金龙玻璃、龙山茶叶、优质煤业、荣双食品公司为主的一批效益好的龙头支柱企业。全镇工商企业16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94家,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人。2007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6亿元,企业增加值达6亿元,工商各税实现63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以粮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形成了生猪、麻竹、鱼苗、茶叶四大富民骨干产业格局。
未来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的大好机遇,双河把“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工定业以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活跃的市场、适宜的项目,本着“三让”(让名、让权、让利)、“三优”(优良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的原则,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605男18841女17764家庭户户数11662家庭户总人口(总)36284家庭户男18561家庭户女177230-14岁(总)79030-14岁男41600-14岁女374315-64岁(总)2582415-64岁男1331815-64岁女1250665岁及以上(总)287865岁及以上男136365岁及以上女15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993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
乡镇简介:双河镇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南,原为双河区公所驻地。1992年2月撤区为乡时,由原双河镇、新塘乡、九十铺乡组成的双河镇。东与舒城县接壤,东北与肥西县接壤,南与施桥镇接壤,丰乐河三条支流在镇内交汇。总面积89.5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20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双河镇是一个有三百年历史的古镇。传说清代中叶,刘铭传收复台湾后,弃宫回乡,曾在双河镇北岸中街码头建立门楼,撰刻“双溪古镇”四字于其上,双河镇由此得名。双河镇历来是重面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民溪有“买不尽的双河,装不完的三河”之说。双河镇交通便捷,距六安仅40km,距合肥50km,距舒城15km。省道六舒三公路贯穿全镇,镇内每天有数班客车开往合肥、六安、舒城等地。双河镇交通便捷,气候宜人,属江淮分水岭乡镇。双河镇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人才之乡”美誉;双河镇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盛产优质粮油,有“鱼米之乡”美誉;双河镇建有全省第一座“农民文化宫”,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称号。有“文化之乡”美誉。双河镇是一方充满朝气、涌动活力,焕发生机的热土。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坚持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富镇、环境靓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行政辖村:街北村引河北村友爱村草堰村春光村汤院村晁仓村谢郢村许楼村墩子湾村柳树店村莲花堰村六岭村椿树村九十铺村古埂村柿树村孙岗村邬桥村雨淋岗村祁塘村白洋村曙光村枣林村月河村高峰村新塘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0920男21043女19877家庭户户数11341家庭户总人口(总)40449家庭户男20701家庭户女197480-14岁(总)103260-14岁男55220-14岁女480415-64岁(总)2755315-64岁男1411515-64岁女1343865岁及以上(总)304165岁及以上男140665岁及以上女16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325
区域概况:该镇位于资中县城南15公里处,辖18个村,220个社,1个居委会,新开发董家堰和道班两个居民小区。有9000多户34000多人口,耕地26000多亩,幅员面积51.5平方公里,盛产水稻、玉米和小麦。政府驻地双河场。资威铁路、资威二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1995年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光纤电缆已联网,通讯便利。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桔、花生、油菜、茶叶;养殖业以养猪、鱼、鸡、鸭、兔、蚕为主;乡镇工业以开采煤炭、开采白石、精洗石英砂、页岩矸石机砖、冶金铸造、蚕茧制丝,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行政区划,双河镇下辖村:河堰口村水口庙村安木店村葫芦寺村长堰塘村长山岭村猴子店村上马门村董家堰村向家扁村金举寺甘家坳村雁家嘴村菩提寺村天宫堂村吕家冲村永福庵村芦茅冲村
资源环境:双河属浅丘地形,浅丘、坪状、低山地貌,海拔330米至646.4米,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5℃—16.5℃,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为310天。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红、黄、黑、白”——红色的页岩机砖,黄色的石英砂,黑色的煤炭,白色的石灰石,还有天然气和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镇内有水库5座,工程蓄水量300多万立方米,可充足供应农用灌溉和工业用水,场镇和镇办企业均饮用水库自来水。3.5万伏高压线横穿境内,临近有楠木寺、熊桥两个变电站和一个楠木寺坑口电厂。资威天然气管道从境内通过并开有口道。水电路气及通讯均属高档。境内煤炭、白石、页岩蕴藏丰富。煤储量1800多万吨,尚有2000多万吨深层煤待开发,现有年产10万吨原煤的镇办煤矿2个。白石储量1.2亿吨,现有村办白石厂12个,年产白石50多万吨。现镇村个体办有页岩矸石机砖厂5个,可年产机砖4000多万匹。
经济发展: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25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48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845万元,乡镇工业已有4000多从业人员。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37.5万元,农业总产值10927万元,工业总产值7777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10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比上年增加280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5万人;计生率85.33%,年末总人口35855人。
社会事业:辖区内有镇中心校1所,小学二级学校2所,幼儿园3所,初中18个班,小学43个班,在校学生2904人,在园幼儿360人,教职员工162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医务人员10人,乡村医生32人;,镇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群工办、财政所即“五办一所”。按有关规定设置有: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宣传、统战、司法所、派出所;事业单位设置有:国土所、建管所、劳保所、广电站、文化站、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水电站、林业站、统计站、卫生办、计生服务站。有镇干部110人,其中国家行政编制干部39人,其中行政工勤9人。大学本科20人,大专文化53人,中专高中36人,初中7人;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镇长1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
人口数据:该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464男18931女17533家庭户户数9305家庭户总人口(总)31744家庭户男16339家庭户女154050-14岁(总)76970-14岁男40750-14岁女362215-64岁(总)2622915-64岁男1363915-64岁女1259065岁及以上(总)253865岁及以上男121765岁及以上女132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