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地图
水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五、历史事件
南雄水口战役,1932年7月,粤军得悉红军主力回师赣南后,立即调集6个团的兵力向大庾集中,企图各个击破红军。7月2日,红1方面军第3军团首先在大庾东北池江地区击溃国民党军4个团,溃军退守大庾。翌日,红1军团一部攻占南雄以北梅岭关要隘,击溃守军1个团。4日至7日,红3军团多次围攻大庾,未果。此间,国民党军第14、第52师及粤军第4、第5师和独立第3师分别由上犹、韶关、信丰向大庾、南雄急进,企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击红军。7日,粤军第5师、独立第3师进抵南雄,第4师进抵乌迳。8日,红一方面决定集中3个团,消灭由南雄出动和进抵乌迳之粤军。当红5军团向乌迳进击时,得知乌迳之粤军已西逃,红5军团遂向南雄以东水口方向截击,并在水口对岸蒻过村,击溃粤军第4师2个团,迫其余部退守水口。9日,粤军援兵6个团由南雄赶至,水口粤军增至10个团。红5军团未悉军情之变,仍按原计划攻击水口,结果造成很大伤亡,幸江西军区红军独立第3、第6师及时援至,稳住了战局。10日,红1军团、闽西红12军赶至水口地区,红军各部对水口守军发起总攻,击溃粤军10个团,迫其退守南雄。此战,因红3军团未能及时赶至,没有达到全歼该部粤军的目的。国民党军第14、第52师闻讯后,止足于大庾东北地区,配合作战的国民党湘军第15师亦退回桂东。事件意义,此役,红军计击溃粤军15个团,给入赣粤军以很大打击,稳定了中央苏区南翼,为红军尔后在北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次战役,红军不仅未获重要缴获,而且自身“损伤两千以上”。此战没有达成歼灭的目的,而是造成了击溃战、消耗战,其原因是兵力集中不够。在水口战斗时,主要攻击方向选择不当,红军主力本应酬从右翼向敌之左侧背实施包抄,断敌南雄退路,但主攻部队却从左翼实施攻击,致将敌打跨后,追吉不及;有的部队未能按时赶到指定位置,进行截击,使敌人乘隙逃跑。同时,有的部队误报情况,和在主要战斗时未能察明敌情,这也是造成红军未能大量歼灭敌人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
水口镇有面积达5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完成了横茶、赤坎、到永连片5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水口工业小区已建成面积200亩。2009年新上规模企业6家,目前全镇企业1200个,从业人员达14730人,全镇形成了陶瓷、造纸、家私、建材、毛织、皮具、玉石等七大支柱产业。全镇90%的自然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电力农网改造基本完成,移动信号实现覆盖全镇,完成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建有一个日供水量达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境内蕴藏有南方碧玉、花岗岩、云母、滑石、锰、瓷土等矿产,有信宜旧八景之一的石狗岭风景区和皇姑坟、冼太庙等旅游资源。
全面发展
目前,水口镇已成为农、工、商、贸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文体活动活跃,是著名的粤剧演员、艺术家红线女的故乡,2000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现水口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卫生先进镇、科技专业镇、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城乡规划、建设高标准进行。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水口镇计划筹资建设污水处理厂,预计在近年可投入运作
简介
水口镇位于信宜市南部,距信宜市区10公里,距茂名市区80公里,207国道贯穿南北,规划中的洛湛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123.5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该镇是著名侨乡,是广东省工业卫星镇之一,该镇山地综合开发效益好,“三高”农业发展快,全镇形成金牌“鉴江红糯”荔枝、优质香蕉、龙眼、黄红烟、北运莱等拳头产品的农业新格局,拥有信宜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有云母、花岗岩等10多种矿产资源。工业主要有造纸、陶瓷、建材、家具、皮子套、竹器加工等。
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水口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2年7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红军入粤作战史上历时最久,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水口战役就在此发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口镇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1、行政、企事业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水口镇是南雄南山片区域中心镇,法院、工商、税务、邮政、电信、供电、保险、信用等部门都在此设立了中心办事机构;烟草公司也在此设立了水口烟站、河坪烟站,负责烟叶生产与收购工作。2、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境内有二级水泥县道342线,338线纵横贯穿,客运、贷运十分便利,通往周边地区的道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其中8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全镇固定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建有全球通、联通移动电话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国内外通讯畅通无阻。3、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设施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镇现有完全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完成了95%;建有文化中心大楼,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拥有卫生院1所,乡村医疗站13个,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全面普及。4、农、林生产。水口镇主产黄烟、水稻、花生、大豆、西瓜以及木材、毛竹、丛生竹、松香等,其中优质烟为支柱产业,优质稻、花生、丛生竹为南雄市的重要生产基地。
经济概况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65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6389亿元,工业产值0.6267亿元;粮食总产量6949吨,企业总产值1.814亿元;财政收入294.22万元,旅游业直接收入10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企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其中竹木加工企业21家。产品有车木、陶瓷配件、包装箱材料、藤草编织、木屑加工及各种家具;芙蓉李、酸梅、竹、蔬菜等加工企业13家。全镇形成以湖坂为中心,辐射村场、丘坂、墘头公路沿线的“一点三线”企业经济带,以及华安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公司+农户”企业的生产格局。水口镇自古以来是浐溪下游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1998年以来,水口镇进行镇区改造,铺设水泥路,安装路灯,建设农贸市场,商业店铺发展到200多间,每年贸易成交额2000万元以上。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2所。有影剧院、文化室、老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镇有中心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
简介
水口镇位于德化县东北部,东经118°2′,北纬25°42′,与仙游、永泰、尤溪三县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县城46公里,距省城福州150公里。土地总面积260.31平方公里,耕地1.47万亩。全镇分102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人口1.73万人,均系汉族。海外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2000多人。水口镇是革命老区,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水口镇昆坂村坂里自然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委领导全省革命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