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庄乡地图
寺庄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寺庄乡历史悠久,早在隋唐已有记载,寺庄村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得名。寺庄乡辖域自古为乐昌、昌乐地,隋属繁水县,唐仍为昌乐地,五代后改南乐县后,仍归其管辖。明朝初年,北部一带属乐安乡地,南部属长泰乡。明中期该乡为里,里名与乡名相同。清朝改里为社,分属西五社、西六社、西十五社、西十六社、北十社、北十一社、北三社、北四社。中华民国18年(1929年)废社建乡,同年全县设5个区,寺庄乡属第五区,民国23年,寺庄属第一区。抗日战争时期,寺庄乡属卫河县。1948年仍属第五区,区政府驻张浮丘。共和国成立后,仍属第五区,区政府驻张浮丘。1956年撤区建乡,乡直机关驻东寺庄村。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乡至今。,全乡地处黄河故道和卫河滩区,总面积59平方公里,现辖西寺庄、东寺庄、前郭村、后郭村、邱辛店、王洪店、岳村集、郭徐岳村、苏岳村、李岳村、赵岳村、豆村、古念村、利固、张浮丘、南渠头庄、北渠头庄、晁村、减场店、吴家拐、小翟、大北张、小北张、南丈24个行政村。文化概况:寺庄乡人杰地灵,文化繁荣。明朝一代名臣魏允贞原籍利固,其父官青州通判。东寺庄流传大宋杨家枪谱,实为珍贵。南丈村与西邵乡五花营村如至爱亲朋,建有东亭西坊,以示永久。前郭村“目连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北渠头庄、减场店、张浮丘等村秧歌队和吹唱班7个。
二、河北保定市望都县寺庄乡概况
寺庄乡(SizhuangXiang)位于望都县城北4.5千米。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28万人(2002年)。辖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寺家庄村。沿革1961年建寺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9.7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寺庄、前庄子、后庄子、大辛庄、小下叔、孙庄、三堤、郭西村、郭中村、郭东村、庄里、招庄、白岳、西后营、常早、麻辛庄、大苏町、小苏町18个行政村。经济发展
农业:寺庄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乡党委、政府坚持“政府宣传,普遍开花,引导发展,典型带动,提档升级,周边辐射”24字方针,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东南部形成了以豆村、李岳村新老园区为主的2410亩优质无公害苹果园区,目前以通过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颁发了“无公害产品”证书,并注册“豫鑫”商标;西南部利固村1000亩无公害蔬菜园区,2009年8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大乐面粉有限公司农产品注册为“大乐”商标;北部的北渠头庄蔬菜园区、小翟复种新模式园区,东北部邱辛店扫帚园区、王洪店养牛小区、后郭村养鸡小区等。共获得无公害产品14个,农产品注册商标2个。成为城乡居民喜爱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全乡现有耕地47610亩,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夏粮以小麦为主,间种油菜;秋粮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为花生、棉花、扫帚等,经济林以苹果为主,用材林以速生丰产林107、108杨为主。近年来,寺庄乡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①大乐、天乐等面粉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麦订单种植合同;年均面积在4万亩以上。②以天丰植物浸出油厂为龙头的油料加工企业,带动了全乡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种植,年均面积2.2万亩。③大力发展养殖业,投资60万建立苏岳村孵化厂。全乡养猪专业村达到13个,养猪专业户3500户,建立了赵岳村养鸡小区1个,④建设了三个农业高效园区。一是以利固村为中心的蔬菜温室大棚高效园区,面积1000亩;二是以小翟村为主的大棚杏示范区;三是以王洪店、邱辛店等村为中心面积3500亩的扫帚种植示范区。工业:形成了以面粉、油料、食品、建材、服务五大行业,主要产品有大乐牌面粉、天乐牌面粉、赵公酒、新美雪糕、吉庆方便面等。全乡超千万元项目(企业)8个(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企业)3个(家)。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企业)2个(家),总投资达到1.4亿元。乡镇企业数量达到50余家,其中市控企业1家:濮阳市运发牧工商实业有限公司;县控企业4家:大乐面粉有限公司、天乐面粉有限公司、豫北新美急冻食品有限公司、天丰植物浸出油厂。
商贸服务业:近年来,寺庄乡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并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全乡工商户总量达到1956户,主要服务行业有饮食、卫生、美容美发、信息咨询、农产品开发等。
劳务输出:近年来,寺庄乡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6000人以上,主要务工地是深圳、浙江、天津、北京、山东等地,主要从事服装加工、电子配件、建筑、电焊等行业。
乡镇名片:寺庄乡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办公室、国家人口计划生委等十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科普工程示范基地",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平原达标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集体”;被市殡改领导小组评为“殡葬改革先进乡(镇)”;被市委办公室评为“全市党委系统公文处理先进单位”;乡党委2008、2009连续两年被市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