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地图
遂昌县相关地区地图:
遂昌特产
龙谷丽人茶,龙谷丽人茶,产于遂昌县。该茶条形浑直似眉,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幽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细嫩明亮,因其冲泡杯中,嫩芽直竖,亭亭玉立,似丽人起舞,故名“龙谷丽人”。“龙谷”名茶,历史悠久。北宋时,遂昌已是全国40个著名茶场之一,每年向宫廷贡茶。龙谷丽人茶属绿色食品,为国际金奖名茶。“龙谷丽人”茶的优异品质,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该茶采制极为讲究,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间,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头肥壮匀齐为标准采摘。通过摊青、杀表、揉捻、整形、烘干等五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三井毛峰茶,三井毛峰是遂昌县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茶。产于白马山周围,尤以北麓新溪源一带质量最优。该源的三井村,海拔1000米,四周山势巍峨,峰峦挺秀,土壤深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达6.85%。林木蔽天,终日云雾不散,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所产的茶叶条索肥壮,白毫显露,香高鲜爽,滋味醇和回甘,茶汤清沏明亮,故名为“三井毛峰”。据传说,早在六百年前,明太祖朱洪武逃难路经三井村,口干讨茶喝,连饮了三杯,连称好茶!好茶!该茶久负盛名,行销于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博得了消费者的赞赏。三井毛峰茶,每年在“清明”边采制,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成朵。经摊放后,用手工杀青、揉捻,烘干制作而成。烘干摊凉的成品及时入箱密封,以防受潮。
春来早,春来早为浙江省名茶。产于遂昌县西南部海拔200-400米之间的丘陵山坡。春来早于1985年问世,系群体种早批茶芽所制而得名。经过多次试制,尤以“迎霜”品种制作的为最佳。因其外形多毫,嫩绿油润,条索细紧略弯曲,内质清香(有花香),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连续三次在省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优质茶。1991年获省名茶证书。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该茶内含水分6%,水浸出物43.6%。灰分5%,粗纤维9.1%,符合名茶品质要求。春来早采制精湛。一般采于清明前半个月至“谷雨”边,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并要求毫多芽壮,长短、大小匀净,老嫩一致,芽叶完整不带鱼叶与病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而成,焙干的成品,包装密封存放。
遂昌菊米,遂昌菊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遂昌县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据《增广本草纲目》记载:“处州出一种山中野菊,土人采其蕊干之,如半粒绿豆大,甚香而轻圆黄亮,云:败毒、散疔、祛风、清火、明目为第一,产遂昌石练山”。它原是零星分布的野生甘菊之蕊,产量有限,经科技人员的多年筛选培育,对质量上乘的纯正品种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推广栽培,现种植面积已达11200余亩,年产量在280吨以上。据科学检测发现,遂昌菊米含有菊米内脂、蛋白质、黄酮甙、挥发油、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及抗病要素,具有润肺败毒、祛风散疔、清火明目、平肝降压、益阴滋肾、降低血脂等作用,尤其是对视力衰退及高血压患者具有极佳的抗病保健功效。遂昌菊米独特的功效和优秀的品质已获得了海内外广泛的认同,曾被评为1998年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先后获得过2000年浙江省优质菊米成就奖金质奖杯,2001年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日、韩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特别奖等奖项,并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颁证,遂昌县由此被命名为“中国菊米之乡”。
小忠冬笋:小忠冬笋根小头尖、壳薄躯大、肉厚质白、鲜嫩味美。据史料记载,小忠冬笋明清时就一度成为朝廷贡品,素有“小忠贡笋”之美称。其中心产区是三仁畲族乡小忠村,辐射面积16000亩,年产量达560万斤。经研究分析:小忠冬笋的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冬笋,且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其它类型低,而粗纤维含量稳定在0.5%FW左右,含量适中,这是小忠冬笋爽脆、口感好、风味独特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荣获浙江省农产品博览会银奖;2001年荣获浙江省农展会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年3月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经济林产品”称号。
遂昌竹炭,遂昌竹炭现已开发出竹炭及竹醋二大系列七大品系60余种产品,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文照”牌竹炭和竹醋液相继荣获2001年“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金奖和2001年“中国(三明)竹藤交易会”金奖;2002年3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优经济林产品奖”;同年5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竹炭之乡”称号。
遂昌黑陶,良渚黑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国东方陶瓷艺术瑰宝。遂昌黑陶,精选特殊性能的陶土,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设计和研制了众多的黑陶工艺品,使古老的技艺恢复青春,使古老的瑰宝重现于世。它胎质细腻,精雕细镂,纯朴庄重,古色古香。浙江省科委鉴定为一种高档艺术品,具有甚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黑陶工艺品是馈赠亲友,装饰环境的佳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装饰雅堂,让您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馈赠亲友,令其心旷神怡,馨香祷祝。
历史名人
王月洞,王月洞,原名王兹,字介翁,月洞是其号,遂昌湖山人。曾授金溪(今属江西抚州市)县尉,宋祥兴年间弃官归隐,结社赋诗以遣日,著有《水洞诗集》二卷。汤显祖在遂昌任职期间,曾为其诗集作序,因敬佩月洞的为人和诗品。还为其题词“林下一人”。2003年月洞家风从遂昌县老城区移到鞍山书院修复而成,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风格素雅,毗邻鞍山书院。黄一阳,黄一阳(1547--1612)字旋化,号右初,二十一都金溪(今坑西)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选贡。授沧州通判,筑堤、理盐,政绩卓著。万历三十八年,发银赈济京畿地区,百姓受惠。任广西藤县知县,该县产异草,人食立死,地方恶少恃以害人,一阳到任,即令禁止,在任二年,未发此类案件。后欲挂冠归里,道台力挽,终于任。著有《岳立轩稿》。传入《浙江通志》。
徐志雄,徐志雄(1565--1635)字士英,号振庵,县城东隅人。少年好读,及长赴京,得部曹器重,录为从事。任满,授上海丞。时沪俗尚奢侈,且打斗、竞宝恶习严重。志雄一则力请上司令禁,一则召集父老商订民约,教育再三,辅以律惩,陋习始除,民得安宁。地方既靖,趁农暇,发动乡民筑城壕以保城市,创黄浦渡以便百姓。后以亲老辞归。
朱九纶,朱九纶(1575--1645)字廷重,号情士,二十四都(今湖山乡奕山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岁贡。敦孝友,尚气节.通经史,善诗文。始授临海县训导,时有贫生拖欠赋税为县役所辱,九纶亲杖之.并出俸代偿。升任柳城县教谕,正遇义乌沈县尉夫妇死于任,九纶倾囊助丧,始得归葬。升绍兴府教授,例有厚献,力却之,门生贽礼,多所不受。升鲁藩教授,将赴任,长子迎至广东保昌县禄养,安度晚年。著有《懒云窝集》、《庭训格言》等。
毛桓,毛桓(1684--1742)字克亭,号荔园,二十一都关塘(今关川乡关塘村)人。清雍正八年(1730)拔贡。博通经籍,旁涉星卜、医药。为文矫健沉雄,诗亦精琢,尤精书画,弱冠声名益盛。雍正间,就读杭州敷文书院,两举优行,一荐鸿博,执教遂昌昌山书院,延课南明书院。为人宽怀大度,缘是家境日落,怡然不介意。晚年寄寓杭州西湖,日以诗酒为乐,喜画兰、竹、山水,醉后作草书益奇。殁后手迹零落,诗多散失。仅存40岁前著作《荔园文集》、《远抱楼诗集》、《四书解义》等。传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吴世涵,吴世涵(1798--1855)字渊若,又字榕疆,石练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少年力学,博览群书。就读杭州敷文书院,享有声誉。所作诗文,学友争相传诵,爱不释手,两浙名士慕其才华。初任博陵(今河北蠡县南)知县。嗣以母逝辞归.服丧三年后,改调云南省,历任通海、太和、会泽县知县,勤政爱民.颇得民心。58岁时为奔父丧,乘船急归,航途中暑而卒。著有《又其次斋诗文集》、《宜园笔记》、《平昌诗草》等。传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江志贤,江志贤(1865--1938)字士先,祖籍安徽旌德。清咸丰末,随父定尉遂昌县城。稍长,回旌德考中秀才,继而赴宁波研读。除习四书五经外,兼研医学,以期济世。40岁后,医术精湛,行医江宁(今南京),名闻退迩。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患病,迭经御医精治,病无起色。御医为卸责任,准奏朝廷在南京招考名医,入宫诊治。志贤应试,名列第四。正拟赴京,顷接光绪、慈禧相继病逝,遂留南京江南医院任内科医官。民国元年(1912),因长子病亡及家乡友好多次恳邀,还乡行医。不久,与王卫卿医师合办广仁医院于城东同善堂。3年,创办遂昌县女子初级小学于青云里(今青年路)。
王昌杰,王昌杰(1873--1941)字子荤,号啸亭。大柘镇后山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当年北上,以拔贡生参加礼都会试。签分浙江补用县丞。旋由藩台保送浙江法政学校就读。辛亥革命爆发,回县参与推翻旧公署,成立新公署。被推为执法员,审理民刑诉讼案件。此后,致力讲学、育才、著述。民国6年(1917),在石练太虚观设文学补修科,8年改办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任校长。16年4月,辞去校长职,在大柘设莲峰精舍授徒讲学。昌杰讲学40余年.名闻遐迩,从学者颇众。著有《小学生箴言》、《四书提要问答》、《醒世浅言》、《啸亭诗文集》等。
毛蒙正,毛蒙正(1876--1942)字圣功,号养先,县城南隅人。由监生例授江苏候补知县。辛亥革命后,曾任处州军政分府财政部长。嗣后曾任浙江省议会议员、浙江省长公署咨议、瓯海道赈务会办、浙江省禁烟监察委员、浙江省自治法会议代表等职。民国11年(1922),倡办遂昌县第二期师范讲习所.并任国文教员。17年,独资创建遂昌公园,后废。晚年研究佛学,著有《释字谈禅》。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县境山地属仙霞岭,地势西南与南部高峻,东北与北部略低。九龙山、南尖岩、白马山、牛头山、风门山5个山结控制了全县地貌格局。地块起伏度(以16平方公里为1单元,相对高度以米计)多在300米以上。海拔最高为1724.2米(九龙山主峰),次之为1719米(黄基坪尖)。超过1500米的计39座,超过1000米的计703座。海拔最低为153米(龙鼻头水口)。全县相对高度差达1571.2米。九龙山主峰至岩坪的蔡相庙海拔649米),两地直距为2.5公里,高差1075.2米。全县中山地块大于低山、丘陵、平原的总和,显示为中山地块。山地大部发育为壮年初期(如九龙山区),但西北部乌溪江出境地区和东北部襟溪出境地区接近于壮年晚期。总计山地面积338.44万亩,占全县面积的88.8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地县。气候特点:遂昌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据1957--1990年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510毫米,降水日数172天,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01千卡,年日照时数1755小时,年无霜期251天。遂昌县境多年平均气温为16.8℃,最高年平均气温17.6℃(1961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6.2℃(1976年和1984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出现在1961年7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9.9℃,出现在1983年12月31日。年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7.7℃;最低月1月,月平均气温5.3℃。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天数28天,日最低气温≤0℃天数34天。县境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米。1975年降水量最多,为2158毫米;1978年降水量最少,为1039毫米。年内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平均降水量262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平均降水量41毫米。
水文状况:遂昌县境内河流分属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属钱塘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乌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和桃溪、官溪、桃源,分别注入乌溪江的湖南镇水库、灵山港,流域面积1864.89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73.45%;属瓯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南溪、北溪、襟溪、濂溪,注入松阳溪,流域面积674.11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26.55%。
自然资源:遂昌县已知高等植物252科、982属、2419种,其中种子植物151科、724属、1766种。除少数为引种栽培外,绝大多数为本地的自然分布种。境内珍稀树种有:南方铁杉、福建柏、连香树、猫儿屎、鹅掌楸、黄山木兰、凹叶厚朴、深山含笑、钟萼木、香槐、马鞍树、香椿、南酸枣、银雀树、紫茎、江西杜鹃、山拐枣、蓝果树、银钟树、香果树等。属二类保护植物有:伯乐树(钟萼木)、连香树、香果树、福建柏、鹅掌楸、白豆杉、蛛网萼、长叶榧等。属三类保护植物有:黄山木兰、凹叶厚朴、红豆树、银雀树、长序榆、天麻、紫茎、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铁杉、银钟树(银钟花)、天女花、闽楠、短萼黄连、八角莲、领春木等。全县有脊椎动物29目81科202属314种;昆虫15目47科221属479种。其中蝶类10科120属185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兽类:云豹、金钱豹、华南虎、黑麂(乌獐)。鸟类: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兽类: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水獭、鬣羚、斑羚、豺、金猫(原猫)、河麂(獐)、黑熊。鸟类:白鹇、凤头鹃隼、鸳鸯、雀鹰、草鹗等。两栖类:大睨、虎纹蛙。昆虫类:尖板曦箭蜓、中华虎凤蝶、彩臂金龟。境内有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和莹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30余种,大小矿床26处,遂昌金矿以其矿石品位高而被誉为“江南第一矿”。莹石储量居全省县(市)首位,品位全省第一。
行政区划
遂昌县辖9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7个社区、5个居民区、390个行政村:妙高镇、云峰镇、北界镇、大柘镇、石练镇、金竹镇、黄沙腰镇、新路湾镇、王村口镇、焦滩乡、应村乡、湖山乡、濂竹乡、高坪乡、蔡源乡、龙洋乡、西畈乡、按口乡、柘岱口乡、三仁畲族乡。县情概况
遂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这里任知县5年,写就了戏曲名著《牡丹亭》,汤公“兴教、劝农、安民”之政声、“清政爱民”的治县方略流传深远;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独山村的“明代一条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发掘的好川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考古重大新发现。遂昌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县委,南方三年游击战时,粟裕、刘英曾率部队建立了以该县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遂昌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县。全县有耕地15.5万亩,人均0.69亩,拥有林业用地327.7万亩,人均17亩,林木蓄积量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3%,是浙江省林业大县;县境内河流分属钱、瓯两系,水力资源蕴藏量4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30多万千瓦,总蓄水量7000多万立方米,现有水电装机容量8.9万千瓦,在建的水电装机容量3.7万千瓦;全县已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点80余个,有金、银、铜、锌等30余矿种,遂昌金矿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矿”,全县莹石储藏量为5000万吨,居全国县(市)首位;遂昌“龙谷丽人”茶具有高山云雾特色,获得国际金奖;遂昌竹炭和石练菊米以其特色优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中国菊米之乡”和“中国龙谷丽人名茶之乡”。遂昌县自然景观独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不仅有神秘的“野人”,更有迷人的风光和珍稀动植物;乌溪江水库青山环抱,流域面积1498平方公里;集神龙谷、白马山、湖山等风景区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色美不胜收。人文地理
遂昌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为81.3%,森林蓄积量达到了592万立方米。境内山川秀美,林海氤氲,既有流传野人之谜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有被称为“华东氧吧”的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有市县级风景旅游区14个,遂昌由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钱瓯之源,江南绿海”。遂昌物产丰富,是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高山云雾茶“三井毛峰”、“太虚妙露”,自然天成,自明代起即为宫廷贡品;名茶“龙谷丽人”荣获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日本准大赏奖;特制烤薯可与蜜枣相娉美;黑陶工艺品,古朴典雅,重现良渚文化遗风;遂昌竹炭享誉盛名,石练菊米香飘四海,200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先后授予“中国竹炭之乡”和“中国菊米之乡”。遂昌人杰地灵,留存着众多传奇。好川新石器文化遗址,揭开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历史面纱,被列为1997年全国考古重大发现;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期间,写下了文化瑰宝《牡丹亭》;昆曲《石练十番》清丽典雅,实属天籁之音;历史文化名村独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有“明代一条街”之称。遂昌美食
遂昌烤薯:遂昌烤薯是遂昌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其外观呈琥珀色,鸡心状,口味甜润,采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附近几个乡镇生产的红心蕃薯为原料,经科学的加工方法精制而成,现已形成了一万余亩优质原料生产基地。遂昌烤薯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其原料——蕃薯(又名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蕃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蕃薯能补中、和血、暧胃、肥五脏。另有史料记载,蕃薯还有治痢疾和泻泄、治酒积和热泻、治湿热和黄疽、治遗精和白浊、治血虚和月经失调、治小儿疳积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乾隆皇帝曾得老年性便秘,虽让太医束手无策,却因无意中喜欢吃烤薯使其不治而愈,留下一段吃烤薯的趣闻。据科学检测发现,蕃薯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还具有防癌抗癌的奇妙功效,据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对26万人饮食生活与癌的关系统计调查,科学家通过对40多种蔬菜抗癌成份的分析及实验性抑癌实验结果表明,熟蕃薯对肿瘤的抑制效应名列前茅。由于上述种种独特功效,加之山清水秀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科学卫生的加工工艺,便于食用的无菌真空包装,遂昌烤薯已成人见人爱的居家、旅游、消闲之绿色保健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理想珍品。在遂昌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制订遂昌烤薯地方农业标准规范,筛选培育原料良种,确保了遂昌烤薯质量稳定提高,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遂昌烤薯曾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浙江省食品博览会金奖、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畅销商品、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优质农产品、丽水市卫生信得过食品等奖项和称号,新华社《经济参考》、《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农村信息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对遂昌烤薯作过宣传报道。遂昌烤薯以其自然纯正的品质、晶莹剔透的色泽和别具一格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黄米果:黄米果是用山中一特种灌木烧成灰,沥取其汁,浸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黄,冲净蒸熟,置石臼中捣成团,然后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扁圆或长条形即成。黄中透绿,色泽晶莹,清香宜人,柔嫩可口。用肉丝、青菜、冬笋等爆炒,色味更佳,为松阳、遂昌、龙泉、庆元、景宁等县民间传统节庆或待贵宾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