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练镇地图
石练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小学校占地面积621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02平方米,学校教学仪器按省2类标准配备。2001年配备多媒体教室,2003年建计算机教室,学校面积为21000平方米,设施齐备,将达到省标准化学校。历史沿革
乾隆《遂昌县志》载,清雍正七年(1729),县划为5乡22都,石练镇为西乡所辖的十七、十八、十九都。宣统三年(1911)5月,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分10个自治区,石练镇属保义区管辖范围,民国时期,先后为大柘区石练镇、城区石练镇。民国17年(1918)属保义区,民国23年12月(1934)推行保甲制为第三区石练镇,民国28年为大柘区石练镇,民国29年为城区石练镇,民国31年为湖山区石练镇,民国38年为大柘区石练乡。1949年沿称石练乡,1950年分设柳淤乡,1956年石练、柳淤乡合并仍称石练乡,1958年称光明公社石练生产大队,1959年属大柘公社设石练、柳淤、章师3个管理区,1961年7月章师管理区的胡方(黄箩村除外)、大畈划回湖山公社后三个管理区合并称石练公社,1984年称石练乡,1987年称石练镇,1992年6月,浙江省境内实行“撤区、扩镇、并乡”,遂昌县分设20个乡镇,保留石练镇。行政区划
所辖行政村是:姚埠村坪墌村象岗村黄箩村章师村宏岗村石坑口村爱丰村定溪村路堰村柳村村黄皮村淤头村金苏村上垵村大茂坑村中街村王曹村上街村柳方村项岭头村双坑口村。通讯
至2004年,移动、联通两家移动通信公司先后在石练、姚埠、大茂坑、王曹建起移动基站5个,网络能够覆盖全镇各村,电话装机1860部。1993年石练镇集镇建设,石练面貌焕然一新,并建起自来水厂,向上街、中街、下街供水。名胜与文化民情
观音岩:坐落大茂坑村—高山岩壁间,内有“韦陀朝观音”等佛像。原系信佛虔徒拜佛、修行之处。深林清泉,环境幽雅,也是避暑的好去处。1935年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为避国民党搜捕,在此隐蔽,后经庙祝劝告,免得露眼,转至岩下另一山洞,躲藏数周转移。太虚观:遂昌县象岗村东楼峰山麓,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建为道观,年久倾圮,清康熙年间(1672)再建,改为“竹隐禅院”,后又废弛;嘉庆二十三年(1818)儒释道三教重建,称“太虚观”,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年间(1887)柳村上官承镇续建,称“太虚寺”,是我县最早的寺院,内有清池修竹的观庙,有庙祝、观田,内塑高大的地造王、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后根据民间习惯仍称“太虚观”。
飞石岭景区:位于黄皮村村后,距石练4公里,交通便捷,这是石王公路改线后新开发的景区,主景区位于大梧桐源。源内浓荫蔽日,清泉流瀑,鸟语花香,原始风貌保存完整。2004年浙江凯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飞石岭景区,服务设施完善后,飞石岭景区将成为遂昌市民休闲度假绝好去处。
石练台阁:石练台阁是石练“七月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逢大年,蔡相大帝出巡一日一坦,上下坦之间,迎神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在巡游队伍的旗队后有十番、台阁、马队等,石练台阁由来于此。台阁一般是石练街扎扮,内容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故事。每扛台阁先做台架,架上用铁条打制成所需的支架,把扮演人绑扎在铁条上,穿上服装,配以道具,巧妙地扎扮出惊险奇特的艺术造型。如《铁弓缘》剧中的《茶馆开弓》,张弓搭箭,箭端挂着一个小丑扮相,白鼻子、牛角髻的茶馆婆子。《白蛇传》剧中的《断桥》,小青的剑尖上,挑着四脚朝天的许仙,形态逼真,令人惊叹。扮演台阁的人物全是五六岁的小孩,体轻伶俐,扎扮时要十二分耐心。解放后,石练“七月会”中断举办,石练台阁也随之隐身,直至80年代末,有村老人提议在元宵灯会上展演石练台阁,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而且台阁的展出,尽轰动了四乡八邻,从此,石练台阁便经常出现在元宵灯展上,也经常出现在遂昌县城的“闹元宵”中。2004年10月,应邀参加了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和遂昌县文化大集的踩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