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宝鸡市地图 >
太白县地图
太白县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发展

积极实施“优菜、兴药、壮果”三大工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太白蔬菜种植的历史比较长,八十年代就是全省蔬菜补淡基地,蔬菜产业也是太白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6年,全县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7万亩,种类80多个,年产量18万吨。注册了“太白山”牌绿色蔬菜品牌,并通过国家绿色A级认证,培育了绿农、从玉等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进程,蔬菜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长江以南各大、中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全国第五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陕西高校蔬菜直供基地”。农民收入的60%来自蔬菜产业。“太白山上无闲草”,太白县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初步掌握的就有1992种,特别是太白山独有的“太白七药”、“太白米”、“手儿参”等道地中药材驰名中外。近年来,我们提出了“药业兴县”的口号,注册了“太白山药谷”品牌,引进了赛德、步长、辰济、天之健等龙头企业,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8万亩,年实现药业产值7000万元,药业企业加工值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于中药产业。“太白山药谷科技专家大院”被科技部授予“国家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称号。杂果业主要以板栗、核桃、反季节桃、梨等为主,目前发展板栗7万亩,其中挂果2万余亩,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加工能力。开发利用矿产和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和矿产业。目前全县共建成和在建水电站35座,总装机4.5万千瓦;以黄金为主的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黄金1吨左右。2006年上半年,生产黄金481公斤,实现产值7202万元,利润2440万元。另外,大理石、白云石、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也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以生态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充分利用太白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依托姜眉公路开通后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积极引进宝鸡机床厂、宝鸡兴业公司等省内外资金,兴建忠诚生态园、梅湾度假村、太白生态园、青峰峡森林公园等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引导农民向姜眉公路、凤太公路沿线集中,发展餐饮、商贸、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三产服务业。以休闲生态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我们最有优势和开发潜力、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

历史大事记

战国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至五十二年(前266——前255):秦相范睢大规模修凿栈道(斜谷道全长470余里,入谷经本县鹦鸽、桃川、咀头、白云、王家堎达228里)。
西汉
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四月,刘邦率3万人入汉中,沿途烧绝栈道。
元狩六年(前117年):汉中太守张昂发数万人,修褒斜道500余里,欲利用褒斜二水漕运。道虽近,而水湍石多,未能通漕。
东汉
永建元年(126):朝廷命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道(南起汉中市褒河——今河东店,北至岐山、眉县交界处之斜峪关)。
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驻汉中,断绝褒斜谷阁,杀害汉使。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从斜谷进军汉中,与刘备战于阳平(关)。
三国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扬声由斜谷出,攻取郿城。大将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后为魏将曹真所败,退军时烧坏赤崖(今本县王家堎乡红岩村附近)以北栈道百余里,以阻魏军追击。
魏明帝太和四年,蜀后主建兴八年(230):秋,魏将曹真由斜谷出兵,进攻汉中,因大雨阻道而返。
魏明帝青龙元年,蜀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冬,诸葛亮命各军运粮集于斜谷口,设置斜谷邸阁。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军由斜谷出,以木牛流马运粮集斜谷口。八月,诸葛亮病卒五丈原军中,姜维、杨仪整军从容退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魏延不遵命,领兵先据南谷口,沿途烧绝阁道。
魏少帝正始五年,蜀后主延熙七年(244):二月,魏大将曹爽率六七万人,从骆道(时也称骆谷,经今黄柏塬乡)进军伐蜀。入谷行数百里,蜀将王平拒兴势,兵不得进。五月,引军还,蜀将费祎进据三岭以截爽,魏军败退。
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二年,蜀后主延熙二十年(257):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蜀将姜维欲乘虚进攻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后闻诸葛诞败,乃还成都。
魏元帝景元二年,蜀后主景耀四年(261):魏将嘉元率兵入斜谷,屯于乐城。
魏元帝景元四年,蜀后主炎兴元年(263):魏出兵三路伐蜀,钟会统兵10余万为主力,从斜谷、骆谷入。
西晋
光熙元年(306):五月,八王之一的东海王越之兵攻入长安,打败占据雍州的河间王颙。颙败逃太白山,后被召入洛阳处死。
东晋
永和五年,后赵石虎太宁元年(349):梁州刺史司马勋出骆谷,破赵长城戍。
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六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九月初八,北魏开斜谷旧道。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孙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

武德七年(624):开骆古道,通梁州(汉中)。
天宝元年(742):六月十七日,武功山(今鳌山)山洪暴发,毁民房,溺死数百人。
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南山有群盗,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连月不克。代宗命凤翔节度使李抱玉讨伐,李遣部将李崇客率400骑从洋州入,袭盗于桃、虢二川(今本县桃川、虢川),盗遂平。
建中四年(783):冬,朱泚叛唐,兴元元年(784)二月,德宗由奉天(今陕西省乾县)经骆谷逃往汉中。
元和元年(806):正月,复置斜谷路馆驿。西南少数民族叛唐,高崇文出师斜谷路,李元奕出师骆谷路,会于梓潼(今四川省梓潼县)讨叛军。
宝历二年(826):正月,兴元节度使裴度奏修斜谷路及馆驿完工。
大中三年(849):十一月,东川节度使郑涯、凤翔节度使李玭奏修文川谷路,自灵泉至白云置十一驿(今本县境内有白云、芝田两驿)朝廷下诏褒奖。次年为水所毁,又令封敖重修斜谷旧路。
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破潼关,围逼长安,僖宗李儇偷出城,由骆谷逃出汉中。黄蜂岭(今本县火烧滩附近)至河池关(今本县关山附近)百余里地为汾阳王郭子仪私田,“尝用息马,多至万蹄”。

嘉靖四十四年(1565):(岐山县)增设桃川里(万历十八年改里为山庄)

雍正七年(1729):桃、虢两川设千总1员、兵100名,并修建守署营舍。
乾隆二十九年(1764):宝鸡县改虢川里为第七乡(富国乡)。
乾隆三十七年(1772):虢川巡检司陆维新重修巡检署。
乾隆五十年(1785):虢川里咀头建社学1所、置学田40亩。
嘉庆二年(1797):王聪儿等率白莲教起义军,在今本县境内活动后,从桃川东出斜峪关。
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起义军杨开弟、李得阳部与清兵额勒登保部战于二郎坝。
嘉庆六年(1801):春,白莲教赵义军、冉学胜部进入今本县境内活动后由红岩河去凤县。
嘉庆七年(1802):春,白莲教起义军苟文明部由四川入陕南,在二郎坝、黄柏塬一带活动,将二郎坝汛千总谭福杀于黄柏塬。
嘉庆十一年(1806):秋,清军扎克塔尔部驻进口关,阻白莲教起义军西走甘肃。
嘉庆十八年(1813):冬,太白山三岔峡傅老八、杨二等5人率义军数百人活动在太白河一带,进行反清斗争。次年正月,傅老八等破西河寨后铁炉川500余人参加义军。西安总兵达凌阿、宁陕镇总兵杨芳两路督师会剿,围义军于寇家关、老庄坝、桑园坝一带,义军损伤惨重,遂退走。同年,太白山三岔峡以吴抓抓、吴奇、张占鳌、谭贵等为首的伐木、炼铁农民约6000人树帜反清,攻城破寨,势如破竹,占领城固、洋县、沔县。官府称之为“岐郿厢军”,汉中总兵吴廷刚、杨遇春率兵追剿。次年,义军失败。
道光二十二年(1842):太白河禀生周鉴等捐青草山地(年收租30石),粮户张茂松捐房屋两间,在太白河办义学一所。
道光二十五年(1845):江口、太白河、小川等地出产的党参量多质优,(1845~1912)每年约有八九百包(每包重140~180斤)运至上海、汉口等地出口。
同治二年(1863):八月二十七日(10月9日),回民起义军由凤县经进口关(今本县靖口镇)进入咀头镇与郿县槐芽镇曹悖时率领的义军会合后活动于咀头及凤县平墓(今平木)、车到河一带。
同治三年(1864):正月,回民起义军由凤县草凉驿南龙王沟经进口关进入咀头,翻厥羊坡抵黄柏塬一带。汉中镇总兵肃庆高至佛坪,义军撤宁陕。
同治四年(1865):四月初,清军陶茂林部下部分军队及卫队同时哗变,2000余士兵逃至咀头镇,后走湖北。
同治七年(1868):闰四月初九(5月30日),回民起义军首领崔三等与清军李辉武交战失利,由九龙山退入咀头、塘口、鹦鸽等地。
光绪四年(1878):五月十二日(6月12日),黄柏塬地震有声,房屋裂缝。
光绪十年(1884):五月十二日(6月5日),斜谷河水泛滥,鹦鸽街房被淹,田被冲毁。
光绪十六年(1890):靖口关设义学一所,康大顺等置房一院,顾学财、刘正财捐地两处,年收课银十余千,不足之数,由绅粮津贴。
光绪三十三年(1907):腊月二十三日(2月5日),张化龙率数百人劫狱营救被押弟兄成功,于青龙庙举旗起义。聚众七八千人,打败清军刘少涵部后,撤至太白山九明宫扎寨。

雪域太白无公害蔬菜

太白县气候温和湿润,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县内大气、水质、土壤等无工业污染,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创造了绝佳的生活环境。太白的补淡蔬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在咀头地区广泛种植。近三十年来,太白蔬菜发展从单一的甘蓝种植到西兰花、生菜等23大类80多个品种的飞跃,也经历了从大田到工棚、大棚以及日光温室的技术革命,彰显了其在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巨大价值。目前太白县设施蔬菜种植已辐射全县大部分乡镇,并注册了“太白山”牌蔬菜商标,甘蓝、西兰花等6个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菜豆、西洋南瓜等11个品种获得了欧盟和美国有机蔬菜销售认证,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7.5万亩,年产量达26万吨,太白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标准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创汇示范基地”和“全国第五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所产绿色蔬菜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优质无公害而畅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和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大白菜: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白菜、黄芽菜,是太白县最具代表性的特产蔬菜之一。太白大白菜生长期长、热量低,纤维素含量丰富,因而有利于肠道蠕动和废物排出,具有养颜排毒之功效,也是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理想食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格便宜,高山无公害而颇受消费者欢迎,故有“菜中之王”的美誉。
菜花:菜花:十字花科芸薹属,有白菜花和绿菜花之分,绿菜花又名西兰花,1992年引进种植,属杂交一代产品。太白因其独特的气候,所产菜花因其颜色鲜艳、内质鲜美、口感清脆而远销东南亚等地,是中西餐配菜的重要原料。
金丝南瓜,熟时果皮橙色,肉厚,肉色橙红,淀粉细腻,味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耐贮运。太白产金丝南瓜外型美观、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富含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金丝南瓜还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常食用金丝南瓜,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与胃粘膜溃疡,治疗糖尿病、化结石等作用。由于金丝南瓜日益受到城市人的追捧,现已在太白县各乡镇广泛种植。
生菜,叶用莴苣的俗称,菊科莴苣属,生菜按叶片的色泽区分有绿生菜、紫生菜两种。生菜中含有莴苣素、甘露醇、干扰素诱生剂等成份,因此其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病毒等功效。由于太白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水份充沛、日照充足,极适宜生菜的生长,经营养学专家鉴定,太白生菜每100克含水份高达94%一96%,生食清脆爽口,含蛋白质1—1.4克、碳水化合物1.8—3.2克、维生素C10—15毫克及一些矿物质,较其他地区所产生菜含量要高很多,特别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更高,能较好的分解人体多余脂肪,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因而太白生菜也叫“减肥生菜”。
甘蓝:结球甘蓝(cabbage):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太白产甘蓝有绿色、紫色之分,每100克鲜菜含水份93.7~94.4克,碳水化合物2.7~3.4克,粗蛋白1.1~1.6克,粗纤维0.5~1.1克,维生素C38~41毫克,因其叶肥厚、脆嫩、包心瓷实、个大、营养丰富、颜色鲜艳而颇受顾客青睐,目前以走出国门畅销欧美。
架豆王:架豆王又名菜豆王,是一年生或越冬草本植物。太白县1996年引种试验,大获成功,所产架豆王荚长且直,无筋、无纤维、荚肉厚,肉质鲜嫩,商品性极好,产品供不应求。
萝卜:萝卜又名莱菔,罗服,土酥,原产地中国,栽培食用历史悠久。太白萝卜因其水份含量极高,口感清脆、香甜,既可生吃,又可加工食用。有补气血、健脾胃、疏肝肾、滋阴养颜之功效,有“小人参”之称,在当地流传着“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的民间谚语。太白萝卜亩产4000—6000公斤,年产量1.9万吨,主销宝鸡、西安、南京、武汉、广州等地。

民间艺术

布艺: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早以前,陕西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来逐渐商品化。太白布艺既有关中风情又有巴蜀特色,造型简单、色彩明快、装饰性强、质朴优美、独具特色。
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一种楼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它的材料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太白剪纸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观大方,主要有窗花、顶棚花、灯笼花、炕围花等。
面花:“面花”又称“面塑”或“捏泥人”。“面花”是一种面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一种“饮食文化”。在旧社会,白面是一种奢侈品,穷人家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白面馍馍,因此,这就成为了孩子期盼的美味佳。勤劳善良的母亲将这点来之不易的白面,变着花样地做出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小饰品,既好吃又好看,还能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极具民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太白还保留着端午节给外甥送“圈圈”和婚丧嫁娶送“礼馍”的习俗。
社火:社火亦称射虎,起源于古代图腾,随着古代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早是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进行的各种杂戏或杂耍表演。太白社火形式多样,有马社火、车社火、黑社火、耍龙灯、舞狮子、赶旱船、跑毛驴、踩高跷等。每逢重大节庆或农闲时间,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进行社火巡游表演,增加节日气氛,表达丰收喜悦,以期明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综合: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684万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493万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636万元,增长9.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所占份额有所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保持稳定。认真落实“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工作任务,在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9万元(按老口径为111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农业标准化程度仍然不高,农民增收致富的幅度还不是很大;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仍然不足;县级财政增收难度很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居民生活较困难。
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按照“突出绿色菜,狠抓中药材,发展果畜菌”的总体目标,继续大力实施“1231”工程,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发展能为农民增加收入的绿色蔬菜、中药材、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22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344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3165吨,秋粮9179吨。全年种植“太白山”牌绿色蔬菜57180亩,产量达160151吨,中药材留床面积45600亩。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年造林28000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还林2400亩,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完成林业总产值4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林产品产值为2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畜牧产业稳定增长,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禽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广舍饲养殖,家畜存栏4.6万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167万元,比上年增长8.8%。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以“深化改革年”和“小水电开发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快特色资源开发,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944万元,增长26%,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43万元,增长18%。2005年,我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回升。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895个,从业人员4449人,完成企业总产值385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3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2.7%。建筑业持续发展,管理规范、质量提高。全年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2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完成年计划的10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12769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665万元,其他费用289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县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495万元,新增水电站装机9690KW,完成8个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新改建道路120公里,移民搬迁157户750人,整改输变电线路45公里,硬化县城街道1200米,太白中学公寓楼、再就业市场、县自来水公司二期工程和县医院住院楼等一批公共项目陆续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
交通邮电: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960万人公里。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771万元,比上年增长5.1%,电话用户发展进一步加快,程控电话达到6821门,比上年增长1.6%,电话普及率达到13.12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1820户。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总用户达256户。
商业贸易:商业流通领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销售网点,在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格局上有较大改进。消费品市场商品充足,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5万元,增长15.7%。
金融和保险:货币存贷款有所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57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15821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贷款11634万元。社会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参加社会保险11321人,比上年增长21.0%。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8.5%,其中: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4228人,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479人,参加养老保险2450人。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中学在校学生2901人,小学在校学生46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广播电视和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250户,比上年增长69.4%。2005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3所,病床192张,与上年持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5人,卫生防疫人员1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9‰,婴儿死亡率为27‰,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5%。
人口与人民生活:全县总人口达到51996人,其中:非农人口11632人,占22.4%,农业人口40364人,占77.6%,人口自然增长率1.6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462元,比上年增加了162元,增长12.5%,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为7439人,比上年增长3.0%,职工平均工资11200元,比上年增长17.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744人,其中:城镇居民1675人,农村居民1069人。全县有敬老院8个,收养72人。有汉族、回族、苗族、土族、黎族、白族、藏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羌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满族等民族分布。

旅游景点

青峰峡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城以东12公里的桃川镇。连接西安与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园而过,南靠秦岭第二高峰—鳌山。公园始建于2003年,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92%以上。沿峡谷而上,景随山体而变。低处河川区有开阔盆地,两侧流水潺潺,林木郁郁葱葱;中部有长峡幽谷,孤峰奇石林立,绝壁飞岩突兀;顶部为连接太白山和鳌山的四十里跑马梁,常年云雾缭绕,烟波缥缈,瑰丽秀美,可见第四纪冰川地貌,瀑布、石海、石河广布,景象壮观独特。森林景观四季各异,绚丽多彩。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一派生机;炎夏绿树葱茏,凉风送爽,清幽宜人;金秋层林尽染,霜叶似火,五彩斑斓;寒冬银装素裹,玉树银枝,冰雕玉砌。公园内人文历史悠久,有刘秀练兵的“四十里跑马梁”,更有神女峰、睡佛山、娘娘庙之优美传说,令游客产生无限遐想。现开发有水上漂流、篝火晚会、野外拓展训练等游客参与性项目,已成为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议疗养、户外运动的绝佳胜地。
青峰山:青峰山位于太白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东距西安178公里,北距宝鸡88公里,海拔2200米,年最高气温10℃,是避暑消夏的理想佳境。青峰山为佛教圣地,有建于南北朝,盛于唐、明的青峰古寺,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题诗“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青峰山自然、人文景观异常丰富,有常年不化的冰洞---大寒洞、紫阳洞、罗汉洞,传说中唐代英灵公主跳崖的舍身崖,南海观音法磐巨石,神仙桥、八宝石等。人文景观有明代凤翔太守沈自彰题写的摩崖石刻“云开锦锈”及埋葬僧侣的石塔林,传说中的太子坟、公主墓、南天门、绣花楼等。青峰寺香火旺盛,每年吸引大量外地香客前来朝山。
褒斜古道百里生态画廊:褒斜道作为连接大西南和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褒斜古道上,曾上演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现褒斜古道雄风,现以版画的形式再现了褒斜古道上曾经发生过的23个重大历史故事。从武王伐纣到诸葛亮北征,从避难的刘秀到赋诗的李白,这些画面蜿蜒前进,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带我们重温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沿着褒斜古道生态画廊走下去,看到的是千年栈道车辙,听到的是旌旗铮铮、战鼓擂擂,触摸到的是历史的脉搏,留在我们身后的,却是一幅幅不可磨灭的鲜活的历史画卷。
太白山古道风景区:太白山古道风景区入口位于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距离太白县城42公里,距古城西安140公里,徒步行程55公里到达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沿此古道踏着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足迹,一路经下白云、上白云、骆驼树、大殿、斗姆宫、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文公庙、大爷海到拔仙绝顶。途中穿越原始森林,观赏高山杜鹃林,越过高山草甸,踏过第四季冰川遗址,体验“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观,欣赏“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自然奇观。
古道松钟:在王家塄乡九平沟的莽莽林海中,屹立着一棵百年油松,由松枝、针叶绣围而成,形状酷似一个开口向下的古钟,故称为“松钟”。松钟高2米,围经4.7米,经风霜而不朽,历雪雨而不萎。松钟内部中空,自身随松枝和针叶的生长而生长,极为奇特,为莽莽林海中平添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三岔峡:三岔峡,西距太白县城42公里。峡内森林密布,河流犬牙交错,奇峰耸峙,石河广布,飞瀑雄壮。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鸟兽齐鸣,时而优雅幽静。置身峡内,“一线天”、“黑水潭”、“船头石”、“牛心石”、“东西峡”等自然奇观,令人流连忘返,是户外远足的绝佳胜地。
白云峡:白云峡地处太白县城东北30公里处,呈南北走向,峡长5公里,分东、西两峡,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石头河穿峡而过,置身峡内,山连山,峡连峡,曲径通幽。最令人叫绝的莫过于这里的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峡有多长,水比峡更长,峡壁陡峭、奇峰对峙、峰回路转、山环水绕。漫步其中,溪水始终缠绵在你左右,有时涓涓滴滴,像一道晶莹剔透的珠帘;有时飞流直下,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沙沟峡,沙沟峡,南靠鳌山,西与青峰峡森林公园接壤,距太白县城15公里,海拔在1500—3400米之间。景区年平均气温7.6℃,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林草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50余种,野生中药材达1600余种,堪称“天然医药宝库”。相传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东汉著名医药家韩康等都曾在此隐居,潜心钻研医药。
龙华山:龙华山位于太白县城东北3公里处的咀头镇北沟村,因山形酷似卧龙而得名。为县境内一处道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道教、佛教、儒教三教神像30余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包容精神。每逢炎夏庙会之时,县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四周群山环绕,庙宇与彩亭相互映衬,其景十分诱人。
石沟瀑布:石沟位于太白县城南3公里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石沟的山险、物奇、水秀、景绝。峡内巨崖壁立,直插云霄,苍虬悬空攀岩,珍奇异兽奔突其间。人行涧底,脚下溪流蜿蜒回转,山花灿烂迎宾,百鸟竟喉引路,峡内大小瀑布各具情状,小瀑布玲珑剔透,大瀑布气势恢宏,置身沟内,方能体谓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感。
跑马梁:在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和第二高峰鳌山之间,东西绵延四十余里。相传此处为光武帝刘秀练兵点将之所,故名跑马梁。神奇迷人的草甸风光,恢宏震撼的冰川遗迹,变幻莫测的天象气候,引无数驴友竞折腰。
大岭云海:大岭子位于太白县城南45公里的太洋公路上,海拔2400米,距黄柏塬27公里。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荫郁,雨过天晴时,山腰云涛汹涌,气势壮观。站在山顶早观日出,则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晚看夕阳,则彩霞滚滚,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诱人。电视剧《非常大总统》剧组曾在这里拍摄孙中山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外景。
鳌山登山口:鳌山登山口位于太白县城东5公里处。鳌山,亦称西太白,海拔3476米,古称垂山、武功山,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与第一高峰太白山遥相呼应,为汉、渭水的分界线。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诗句赞美鳌山。鳌山定向穿越线路被国内驴友奉为全国最佳的六条户外游线路之一。踏着诗仙李白的足迹,观光武帝刘秀练兵之马蹄窝,鳌山将向您揭开神秘的面纱。
万花山观光园:万花山观光园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园内木制的小路、亭台古朴典雅;名贵中药材太白米、猪苓、太白七药等各种中草药花卉争奇斗艳、香气四溢;太白山名贵野生中草药标本构成了全国馆藏量最大、品种最全的中草药标本馆,使您切身感受到太白山药谷的博大与精深;水上漂流让您在惊险与刺激中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坐在楼阁之上,品一杯香茗,享一份清凉,忘记城市的喧嚣,在茶香、清风、流水间涤荡心灵,找回自我。
铁龙洞:铁龙洞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二郎坝村,洞高约3米,宽约3.5米,洞内常年流水潺潺,龙潭、石钟乳、石笋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夏日,彩虹绕着悬崖的飞瀑依次而生,一道道飞天般的彩桥便展现在游客眼前。相传铁龙洞为东海龙王入海之口,一日,龙王自太白山巅龙潭大爷海出,顺湑水而下,经由此处,要走捷径,便由此处直入东海,于是就有了这个洞,被后人称为“天龙洞”,由于时间久远,误称为今天的“铁龙洞”。
观音峡:观音峡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二郎坝村,相传为观音过境摆柳取水之峡谷。峡窄而长,巨崖矗立,斜树横生,飞瀑流泉与兽齐鸣,太白八景之一的“观音峡里一线天”绵延数百米。牛尾河古栈桥遗址、大清咸丰碑文见证了太白人民的智慧和太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炎炎夏日,峡内静谧幽雅,溪流潺潺,百鸟齐鸣,偶见岩羊黑熊奔突其间,置身于此,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实乃避暑休闲之胜地。
千年银杏:生长于二郎坝水乡的千年银杏是一株雌雄同株的夫妻树,有1300多年的历史,下面盘根错节,上面枝叶繁茂,常有年轻人在树下许愿,以期得到坚贞不愈的爱情。树干直径需4人合抱,虽历经千年雨雪风霜,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活化石”。银杏果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医药原料,在宋代曾被列为皇家贡品。

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大自然给太白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全县森林面积39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1900多种。森林植被达2170多种;有野生动物27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55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驰名中外;名贵中药材1900多种,党参、杜仲、天麻等畅销国内外。故太白有“天然植物园”、“天然医药宝库”、“亚洲动物园”之美称。太白气候独特多变。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境内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关中八景之一。县内年平均气温7.8℃,夏季平均气温19℃,降水量800mm,无霜期158天,常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兼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特。夏季气候多雨湿润,凉爽宜人,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是观光、度假、避暑的最佳胜地。
人文资源:太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诸多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无数赞美太白的华章秒曲。这里有着修建了几千年的褒斜古道,横穿仙境114公里,是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条古栈道。在这里发生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从武王伐纣到诸葛亮北征,从避难的刘秀到赋诗的李白,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历在目,给我们重温历史。佛教胜地青峰山上的青峰古寺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山上有唐英灵公主墓、太子坟、舍身崖等古迹;在这里上演了唐公主悲壮的爱情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方才关古道驿站、大罐子、小罐子上演了诸葛亮北伐,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的历史事件。跑马梁刘秀练兵场展刘秀风采、神龙尝百草足迹遍太白。仰韶文化一直追溯千年历史,褒斜古道憾存诸葛遗风,青风古刹犹传盛唐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