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地图
太仓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
建置沿革: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元末筑太仓城。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1993年3月,撤县建太仓市。清代,太仓是江苏省下属的一个直隶州,下辖4县:镇洋、嘉定、宝山、崇明,辖境除今太仓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宝山2区和崇明县以外,还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个区的大部分。太仓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占主导地位,近几年工业发展迅速,很多农田被用来筑路和修建厂房,经济发展迅速。“金太仓”的来历:清代诸家轩著《坚瓠集》载有“吴评”一则:“吾苏辖一州七县,旧时评语曰:‘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纸长洲、空心吴县’。言金银富厚,铜臭,铁刚,豆腐淡,叫化龌龊,纸薄,空心虚伪也。”经考,上述说法,系指官缺的肥瘠,就是说在太仓做官收入最厚,银低一等,铜铁再低一等,豆腐只够苦开销,叫化(乞丐)是穷,要贴开销,纸是薄,空心是空欢喜。
太仓交通
太仓的交通四通八达,现过境的干线公路有204国道,339、338省道境内通过。沿江高速和苏昆太高速境内互通,离沪宁高速苏州出口仅20公里。太仓汽车站全国1000条专线。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北站到太仓市区有太嘉快线连接,用时只需20分钟。太仓国际客运站现已开通日本下关台湾等舰线,境内河道密布,水上交通便利。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扩大基础设施,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40.57亿元,增长3.9%;服务业完成投资143.23亿元,增长28%。从地区分组看,城镇投资完成204.68亿元,增长11.1%;农村投资完成79.59亿元,增长24.9%。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81.39亿元。城乡建设: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成果编制。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进一步加快。做好了疏港交通和对接上海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新港城开发,建成投运联检大楼、郑和国际酒店等一批配套设施,基本完成了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办公楼等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推进行政商务中心、五洋广场、华旭财富中心、发展大厦等一批工程建设,完成10万平方米老小区综合整治,对娄东小区、兴业小区和中心菜场实施改造;完成对太平路、县府街、上海西路等道路提档改造;启动盐铁塘景观带改造。建成风情水街海运堤一期工程,协调推进南郊新城区建设。完成了沿江高速339省道复线、城区互通和通港路东段、郑和路、新港路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岳鹿路南延、协星路北延和鹿北路。建成投运汽车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和朝阳路公交首末站。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完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继续实施长江江堤修复加固、圩区治理达标、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和供水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道33.5公里,抓好了4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维修改造市级农桥30座。新增林地、绿地1.52万亩。实施了220千伏昆太输变电、110千伏陆渡变增容等工程。荣获省节水型城市称号,居民住房改善项目通过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考核。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重点治理55家畜禽养殖场,首次开征了20家奶牛养殖场排污费30余万元。完成了275家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征收排污费5410.70万元。获得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8186个,污染源监测数据38116个,完成各类验收监测338家。全市COD减排量1300吨,SO2减排量238吨,分别削减6.7%和6.9%。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2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华太电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18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4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全年企业提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案近600余个。
区划人口
区划:太仓市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管辖,市人民政府驻地城厢镇。全市辖7个镇、126个行政村、3483个村民小组、68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和太仓科技新城。人口:2010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5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79‰,死亡率为7.88‰,自然增长率为-2.09‰;2010年常住人口81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率达到57.42%。
民族:太仓为汉族聚居地区,少量少数民族散居。全市有回、满、蒙古、壮、佤、苗、侗、傣、彝、羌、布依、土家、纳西、赫哲、哈尼等32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和满族居多,主要分布在城厢、沙溪、浏河等镇。
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5%。顺利迈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系全省第一家。科技创业园获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号。太仓科技创业园被江苏省人事厅批准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LOFT工业设计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年共组织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83只,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50余项。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5家,达成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48只。全年专利申请量3434件,比上年增长0.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5件,增长58.8%。专利授权4090件,增长180.3%;发明专利授权51件,增长183.3%。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6件。申报省名牌产品21只,发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全年共达成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48项。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增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苏州市级外资研发机构8家,江苏省级外资研发机构4家。教育: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学校83所,在校学生72034人,毕业生15956人,教职员工总数544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100%,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08%。高中4所,在校学生5965人,招生数1869人;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5465人,招生数2077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3606人,招生数1258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99.5%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11598人。目前全市星级高中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四星高中占50%。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装备100%达省二类装备标准。省优质园比例达70%。
卫生: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1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诊、所和医务室6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80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94人,其中执业医师104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4%、8.3%和1.5%。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1%。市一院迁建工程稳步进行之中。中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积极推进。新区社区服务中心易地建造工程进入装修阶段。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文化: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图博中心工程加快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做好新馆的布馆方案。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复查,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文艺精品新作连创佳绩。认真抓好建国60周年“红歌会”、“魅力东方迎世博—走进太仓”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张晓峰从艺60周年作品音乐会”。大型现代沪剧《金桂飘香》赴苏州及各县市(区)演出10场;首次在苏州举行了建国60周年群众文艺大会演(太仓专场)演出;举办了第二届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活动;全市8台数字电影放映机下乡为群众免费放映数字电影1434场次;成功承办了宋文治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书画名家馆第十四届年会。
体育:体育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迈向长效化。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百村篮球、乒乓比赛,“第五届‘娄东之春’艺术节暨‘环保杯’金仓湖风筝节”、“苏尔马杯篮球联赛”、“太仓市残疾人文体艺术节”、“太仓市首届公安系统体育运动会”等等各单位、协会、系统的体育运动会和文体艺术节。成功承办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第一站)、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第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江苏省县组田径赛、全国青年男子排球冠军赛、全国女排锦标赛、中伊男排国际邀请赛、全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调赛以及第二届太仓海峡两峡桥牌邀请赛。在省青少年县级田径赛中,我市运动员共夺得了8块金牌、4块银牌、2块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三,并以166分列总分榜第四;市少儿武术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武术比赛获1金2铜的成绩;还有2名运动员参加第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朱棣文小学女子手球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获第三名。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太仓籍选手张晓一在男子跳远比赛中以8.27米成绩夺得冠军,是太仓运动员夺取的首枚全运会金牌。
基本介绍
邮编:215400区号:0512属苏州,拼音:TàiCāngShì,TaicangShi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市区对面就是上海,隔新浏河.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620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达81万人,户籍人口51万人。太仓市辖7个镇:城厢镇(市区)、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以及3个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以及科教新城区。市人民政府驻城厢镇,截止2010年市区人口达28万人。因吴王及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注其他面积数据:①642平方千米(简册);②总面积822.926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89平方千米;③总面积822.90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84.44平方千米。邮编:215400,区号:0512,太仓车牌号:公车:苏E/J,私家车:苏E/K,L,LA~LZ,苏E/JA~JZ,,自09年起,太仓车牌号不再区分公牌和私牌,苏EJ,K,L均为太仓轿车,苏E???JA-JZ(???为数字),均为太仓轿车,太仓的黄牌照车以苏EZ开头,语言: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方言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量增质升。完成注册外资14.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7.47亿美元,增长1.7%。新批境外企业3家,中方境外投资总额0.23亿美元,增长19.4%。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1家,3家企业通过CMMI3级认证,完成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16亿美元,增长269%,离岸执行额0.51亿美元,增长153%。德资优势继续巩固。新增德国直接投资项目9家,注册外资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7%;到帐外资0.85亿美元,增长54%。德资企业累计已超过140家。港台资本成为引资主力。引进港台项目52个,注册外资8.42亿美元,增长17.9%,到帐外资3.71亿美元,增长117.3%,占比分别为60%和50%。对外贸易:外贸出口降幅收窄。面对外需萎缩的不利局面,我市出台促进外贸进出口发展的奖励办法,扶持外贸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类展销会,全力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外贸易探底企稳,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79亿美元,其中出口27.78亿美元。成功举办了走进德国—慕尼黑太仓日、海峡两岸港口物流与制造业合作对话大会、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太仓)论坛和赴台经贸招商等活动,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和落户。
引进内资:引进内资结构优化。全市引进内资项目547只,新增投资总额125.45亿元,新增注册资金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引进内资实际到账87.06亿元。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项目154只,注册资金45.07亿元,分别占比28.2%和91.3%。从产业分类看,引进第一产业项目3只,注册资金0.22亿元,占比分别为0.6%和0.5%;第二产业项目202只,注册资金22.05亿元,占比分别为36.9%和44.7%;第三产业项目342只,注册资金27.09亿元,占比分别为62.5%和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