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吉安市地图 >
泰和县地图
泰和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泰和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群山环抱的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乌鸡发源地武山,观光农业试验区千烟洲,万亩高山草甸天湖山,还有紫瑶山、玉华山、古樟树林、白云山等自然风光;有泰和快阁,白口城遗址、杨士奇墓、钩子脑塔等列为国家、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址;泰和旅游业的发展紧紧依托井冈山,借助乌鸡作文章,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特色旅游为主体,大力建设大井冈旅游圈,延伸井冈产业链,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六条旅游线路,即白鹭湖观光赏心一日游、天湖山登山健身一日游、西昌揽胜一日游、紫瑶山登山探险一日游、红色旅游一日游(白云山、老营盘、马家洲)、武山、千烟洲生态观光一日游。

泰和名人

尹卓(著名军事专家,少将,央视军情连连看等节目嘉宾主持),卓雄(福建省委书记),邓典桃(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经纶(泰康人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康为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建国(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萧蘧(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萧庆伦(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杨士奇(四朝内阁首辅、诗人),陈循(内阁首辅,永乐乙未科状元),萧镃(户部尚书),王直(吏部尚书),梁潜(永乐大典》代总裁),罗钦顺(配享孔庙),尹直(兵部尚书),欧阳铎(工部尚书),欧阳德(礼部尚书),罗韬(教育家,创办了泰和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匡山书院”),周矩(水利家),曾安止(农学家,着有中国第一部水稻专着《禾谱》),刘过(文学家,有“诗侠”的美誉),刘崧(江右诗派代表人物,。),胡直(江右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郭子章(一品大员),郭诩(画家),唐世凤(中国海洋学奠基者之一)
状元:陈循曾鹤龄曾彦
榜眼:尹昌隆罗珵姚颐
探花:罗璟曾迫罗钦顺欧阳衢
将军:王英高、尹明亮、刘兴隆、严俊、李士才、张济民,陈云开、陈德先、林茂源、肖锋、易耀彩、罗元炘,罗维道、袁佩爵、康庄、曾威、蔡永、袁光

庐陵风物志

饮食泰和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居民日常主食以米饭为主。菜系属赣菜,多数人比较习惯中辣及微辣口味的菜。著名的当地小吃有酸萝卜、霉豆腐(豆腐乳)、什锦菜、凉粉等。泰和菜口味上佳,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宣传,名气一直不大,但是口味却实不错。
购物&消费:泰和县过去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工农兵大道中山路十字路口附近的中心区域,主要包括工农兵大道、山谷路、解放路和曾家巷围成的范围。其中以农贸市场、今日购物、甘雨亭、天虹和国光超市人流量最大。近年来,在澄江大道的江南大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澄江大道香寓花城附近的高层电梯公寓的裙楼处正在建设大型购物市场,泰和的商业区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中。现在,泰和县龙江新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在那里高标准的规划了一个崭新的泰和新商圈。
宗族社会:泰和是朱程理学的文化中心之一,泰和人罗钦顺就是作为先贤供奉在孔庙中(配享孔庙),王阳明常年在吉安(庐陵)白鹭洲书院讲学,朱熹祖籍江西婺源。所以泰和乡村具有典型的现代宗族社会形态,其突出特征是“一村一姓,无村无祠”。宗族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所有传统节庆与婚丧礼仪都融入了浓郁的宗族色彩,主要仪式均在祠堂中举行,并由宗族出面组织。虽然经历过土地改革、破四旧的重大冲击,但在改革开放后,宗族活动又重新活跃,各村都积极重修族谱和修复宗祠。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日常的宗族重建活动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在重建费用上得到年轻人较大的支持。由于大量泰和人在沿海打拼并且创业成功,他们回家乡后又为宗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
节庆与民间技艺: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舞龙灯、中秋节烧塔、中元节(鬼节)祭祀等,不少民间节庆活动每次都是连续举行三日以上,而春节尤其隆重,大多数婚嫁仪式都于春节期间举行。因传统节庆繁荣,民间技艺众多,有三都虾蚣灯、冠朝根雕、沙村唢呐、万合龙狮灯、泰和采茶戏等。然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及现代文化的冲击,节味渐淡,而民间技艺不少已濒临失传,对此当地政府已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

历史上的泰和县

宋开宝六年十一月,分汝阴县北5个乡为万寿县,治百尺镇(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县以万寿乡为名,乡以位今太和县城北的25公里的万寿山为名。宣和元年(1119年),改万寿县为泰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西北旧县镇,县名取康泰和顺义,为吉利语。元至元二年(1265年),因黄河决口,冲毁城区,废入颍州。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改为太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

交通状况

泰和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苏广、唇齿闽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秦代开辟的京师通往岭南的“通南越道”即经过泰和。隋唐在县城东建有白下驿,沿用至明代。宋代在县西南和县东北分别置浩溪水驿和淘金水驿,沿用至明清。近代以来,由于战乱,交通发展缓慢。1932年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自1995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全南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武吉高速公路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泰和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三级公路。泰和力争重新拥有历史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争得泰和在全国交通领域中的应有地位。
航空:井冈山机场(又名吉安机场、泰和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井冈山机场开建于1970年,1973年竣工,2004年进行过扩建,2010年再次扩建,达到了支线枢纽机场的水平,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00万人。目前有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和成都等诸多城市的航班。
高等级公路网:
---几乎镇镇通高速公路或国家一级公路或国道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G45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G72泉南高速公路(在建,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S50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G105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G319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铁路:京九铁路自北向南穿过泰和县境,境内设有泰和站、冠朝站、沙村站、营盘上站等车站,其中泰和站位于县城工业组团---省级工业园泰和工业园内,属三等中间站,可办理客货运业务,作为井冈山的门户,曾长期使用“井冈山站”站名。2006年改为现名。邻近泰和的万安县、遂川县也是泰和火车站的主要服务对象。
水运: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目前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目前仅局限于海铁联运集装箱、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目前投资24亿元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集装箱轮和散装货轮。
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
公交:泰和县城是较早开通公交系统的县级城市,目前有1路、3路、6路、8路、9路、11路、吉泰、等多条线路,运营车辆主要中巴,主要运营路段为火车站-文田圆盘-长途汽车站(城中心)、县政府-城中心-短途客运站-上田圆盘、泰和-国家开发区-吉州等。
轮渡:泰和县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后,前者停止了运营。近年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

“唐宋诗篇”中的泰和

以泰和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王勃: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唐】,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北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文天祥: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文天祥【南宋】,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国立中正大学校歌::作词:王易作曲:程懋筠,澄江一碧天四垂,郁葱佳气迎朝曦。巍巍吾校启宏规,弦歌既倡风俗移。扬六艺,张四维,励志节,戒荒嬉。求知力行期有为,修已安人奠国基。继往开来兮,责在期!

国民基础教育

泰和地属庐陵文化区,历来文风鼎盛。自宋代起,泰和就拥有完善而正规的学校体制,包括州学、县学、乡学、村学,另外还有石冈、萃和等全省闻名的书院。历史上,共有496名进士、1261名举人出自泰和,其中包括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近代战乱后,庐陵文化迅速衰落,泰和县在文化教育上也渐趋落后,民国起才有所恢复。抗日战争期间,先有国立中正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后有江西省农业院、省立体育师范、江西民国日报社、大众日报社、省图书馆等文教机构随省政府迁至泰和,又有国立中正大学等院校在泰和成立,对泰和文化教育的重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2万人,小学224所,在校学生3.5万人。
主要学校列表:泰和中学: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居江西省前列,曾经创造过五少年同时进北大的辉煌。创办于1925年,有中科院院士潘际銮、王梓坤、版画家董其中等著名校友。泰和县第二中学:2009年5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泰和县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实验三小:实验小学是泰和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小学,其前身是创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萃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