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江门市地图 >
台山市地图
台山市相关地区地图:

美誉

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排球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清洁能源之都、广东最具发展潜力县市

自然地理

台山多山。东北面有北峰山,东南面有南峰山,西南面有大隆山和紫萝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较少,丘陵却特别多。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几十米,但其间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为潭江与矬峒河分水岭的横塘丘陵,把东面的北峰山脉与西面的大隆山脉连络起来。横塘圩东的秦皇点兵山,有280米高;再东的黄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东的三娘迳,是名胜“文迳吊古”的所在。在横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岭;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台、开边上,才又有二百几米高的马山。台山山海之间,河流两岸,有广阔的平原。概算全县平原——包括滨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间的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最大的平原是广海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有冲蒌、斗山、都斛、端芬、广海六个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拥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万亩。平原南边的古城广海,历来是祖国的海防要地。至今,广海城郊南湾的山岗上,还保留着明代平定倭寇的纪功石刻——“海永无波”。第二个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个半岛状的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海宴镇和汶村镇,盛产鱼、盐、米。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兴的根据地和殉难处,至今人们还传说着他们英勇斗争的故事。位于台山北边的大江、三八、白沙三个公社,分别为一些丘陵所间隔,但它们的北部均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平原处在盆地中。由于县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环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联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许多低丘之间和河谷中,也有小块的冲积平原。在南部滨海,也有好些局部小平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门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两岛的山地中,也各有一个小平原。滨海平原的临海一边往往特别低,成为低原。广海平原的南部和东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滨海小平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这些低原,多数有围堤保护,成为围田——其中大部分是单造田。全县现有的25万亩单造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些低原上。而且还有许多海滩,可以筑堤截取为田。

旅游资源

介绍:以旅游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围绕“第一侨乡,休闲胜地”的主题、以“海岛、温泉、漂流、侨乡”为主要内容,着力包装、推介台山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上下川岛,“广东第一泉”—三合温泉人潮如流,富都温泉应接不暇,北峰山漂流、凤凰峡漂流刺激有趣,还有铜鼓黑沙湾,大浪湾、石花山旅游风景区、北峰山森林公园、广海“海永无波”石刻公园等著名景点,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到台山观光旅游。华侨、港澳台同胞多,是台山的一大优势。每年都有大批旅外乡亲、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观光。他们爱国爱乡,不但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还积极在家乡投资兴办实业。台山又有“文化之乡”之美誉。市区文化新区颇具规模,影剧院、电视大学、中专学校、科学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书画院等设施都在其内。32家侨刊发行世界各地。2006年,“台山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共有学生16.8万。中小学教室基本实现楼房化,是全省校舍建设特级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被省评为“优”级。电大台山分校、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学校、排球运动学校等也办得有声有色。台山是“全国体育先进市”,素有“排球之乡”之美誉。排球运动自1914年传入台山后,已成为遍及城乡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台山排球队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青年、少年排球队曾数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奖。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4个、病床17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67人。目前,台山市已具备了资源、侨乡、环境、后发四大优势,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资源、大旅游、大商贸、大养殖的发展格局。随着CEPA、“9+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接轨大特区,融入珠三角”已成为台山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台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正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五大发展战略,增创资源、侨乡、环境、后发新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镇级经济、园区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抓好“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开创侨乡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基础设施:台山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水陆水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1722多公里。2001年1月已建成全长53公里贯通市境南北的、北连佛(山)开(平)高速公路的新(会)台(山)高速公路,贯通市境东西的、全长87公里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市内“五路”改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其中麻阳线、冲东线、荻白线已竣工,大井线、百大线也即将告竣。河运海运,联接各地,港口建设日趋完善。公益港建于北部潭江河岸,可停泊数千吨级的集箱货运船和豪华快速客轮,每天都有航班开往香港。广海港建于南部广海湾,距香港96海里,距澳门52海里。即将建成的还有可停泊万吨级货轮的鱼塘港,台山发电厂10万吨级的煤运码头。电力建设加大投资。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市目前有220KV、110KV、35KV等变电站17座,总变电容量70.4万千伏安。全市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联接大电网供电。在建中的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时的台山发电厂,是目前亚洲最大型的燃煤发电厂,2003年4月第一期工程两台共120万千瓦机组将开始发电。台山是全国电信百强县(市)之一,近年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光纤宽频传输网络总长近3000皮长公里,IT技术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近20万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市,互联网用户总数增至1.7万户,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网》已开通使用,率先在全国县(市)中建立平台开播数字电视。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市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侨光大道、步行街。六福山庄、侨雅花园、华侨花园、百乐园,东方豪范,海俊特.碧桂园等住宅小区已具规模。台城连续5次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各镇区建设不断出现新面貌。

文化教育

台山又有“文化之乡”之美誉。市区文化新区颇具规模,影剧院、电视大学、中专学校、科学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书画院等设施都在其内。32家侨刊发行世界各地。2006年,“台山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共有学生16.8万。中小学教室基本实现楼房化,是全省校舍建设特级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被省评为“优”级。电大台山分校、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学校、排球运动学校等也办得有声有色。台山是“全国体育先进市”,素有“排球之乡”之美誉。排球运动自1914年传入台山后,已成为遍及城乡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台山排球队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青年、少年排球队曾数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奖。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4个、病床17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67人。清朝制度基本因袭明制。学校与科举相辅而行,但仍偏重科举制度。尚八股,学宗孔孟,学校把“四书”、“五经”作为培养人才的经典,以输送科举考试合格的生员为首要任务。私立书院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清代出科举人才不少,计有进士6人,举人115人,贡生223人,武进士6人,武举人75人。学校方面,设有县学、书院、基层小学、义学及各式私塾等,学制为:初等教育(3岁入学)13年,中等教育5年。1、县学。县学校址和文庙在一起称学宫,为本邑育才祀圣的文化基地。学宫在县署左侧,即今日的台城镇二小。县学的教谕、训导既是教育行政的学官,又是县教官。他们负责文庙祭祀、宣传儒家经典和皇帝训示教诲,管教县学所属生员。2、书院。新宁县最早的书院是乾隆三十五年创办的宁阳书院(在台城珠峰山),随后有文海书院(在汶村)、广海书院(在广海)、潭洲书院(在莘村)及琴溪书院(在北陡那琴圩)。此外,还有私立书院,如瑞应书院(在宁城西宁市新市场处)、潭溪书院(在都斛街)。以宁阳书院为例,书院课程一般有修身、字课、习字、谈经、史地、兴学、算学和体操八门。3、私塾。私塾又称蒙馆,属小学教育性质,有树塾、祠塾(族学)、义塾(义学)等几种。私塾学习的课程分为三级(初级、中级、高级),学习时间一般规定为早晨诵读,背书;上午讲授新课、习字;下午温习诵读、写字或默书、作文等;晚上继续背诵。教学无规定进度,读书无规定的年限或毕业证明。4、学堂(高等小学堂)。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统治阶级开如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将宁阳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县内各地的书院或义学、村塾也逐步改办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规定义务教育为四年(即初小),对塾进行改良,在课程方面也作了修改。民国时期,台山县教育的行政组织,隶属于县政府的直属机构。在学校管理上,公立学校由县教育政府部门直管,私立学校有“校董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在教学人员任用上,前期为清末科甲出身人员,后期是当地的知识分子及少数从外地聘入的知识分子;在教育经费上,公立学校主要靠政府拨款及学生的学杂费、个人资助等,私立学校除县政府拨款外,主要来源于各乡、社族的祖尝学产、征收学生的学什费以及华侨资助;在办学形式上,逐渐形成以私立学校为主体的格局。民国时期的台山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兴学时期(1912年至192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科举教育结束,台山各乡族纷纷筹设族校,依章立案的小学由数十所增至200余所,学生数量增至约25000人。为造就师资。1913年将宁阳小学改办为县立师范学校。全盛时期(1922年到1931年),这是台山教育的黄金时期。当时侨汇收入较多,就学人数突增。小学从1921年前的200所增至1929年的1095所,学生增至70652人。中学除县立中学和县师范外,还在新昌开设县第二中学,各私立中学纷纷创办,各小学也开始收女生。平稳时期(1932年至1936年),这一时期台山的海外华侨大量失业,华侨汇款减少,加上县教育经费锐减,导致许多中小学办学经费困难。衰落时期(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台山在8年抗战中有5次沦陷,教育也在烽火中兴办。当时,侨汇中断,物价高涨,敬修、育英、栽华、尚实等中等学校及许多小学无法维持而停办。恢复时期(1946至1949):由于侨汇畅通,全县公、私立中等校如雨后春笋,全县实行了一保一校计划,这一时期中等学校有20所,小学1110所。民国时期的台山教育,由于得到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和群众的重视,在学校发展、校舍建设、教学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是当时全省一流的。但这时期的教育也有弱点,一是重形式不重内容,重量不重质;二是师资设备不足;三是宗法观念太深,学校盲目分立,班额不足,布局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台山县的教育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旧学校,高中3所(学生432人)。初中10所(学生3566人)、小学878所(学生56545人)。当时,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十分混乱,人民政府实行改革和整顿,贯彻“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1952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各级各类学派斗争扩大化,部分教师受到伤害。1958年,学校贯彻实施“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与社会广泛接触,校办工厂、农场大量出现。1961年至1965年间,学校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中小学教学工作条例,教育工作得到调整充实,教育质量逐步提高。1966年至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冲击教育,学校停课,教师受批斗,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文革后期实行“开门办学”、“五七教育网“等做法,学校盲目发展,师资缺乏,教育质量再受严重影响。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台山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进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华侨政策,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社会各界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的积极性,加强了校舍、设备、设施等基础建设。1978年成为无盲县。1982年,全县普及了小学教育。1983年调整初中布局,巩固初中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1984年,多方集资办学使全县中小学实现“一无两有”(校舍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1985年以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此后,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陆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990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至2000年),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制定了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几年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切实抓好调整学校布局、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巩固九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协调发展。我市教育学会、教育工会、“两基”工作、勤工俭学、家庭教育等先后获全国先进称号。台山一中等9所学校获“广东省侨资办学成绩显著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年年有进步。2000年高考,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的有1372人。目前,全市有小学364所,独立初中64所,普通高中15所,职业高中13所,中等师范1所,中专、技校6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幼儿园7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一级学校4所,江门市一级学校7所,台山市一级学校20所。在校学生小学106810人,初中47924人,高中阶段12224人,幼儿园249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普及率75.04%,4---6岁儿童入园率达71.5%。在职教职工8000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获高级职称的97人,中级职称的1962人,初级职称的546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99.71%,初中87.22%,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分别为81.8%和48.08%。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踊跃捐资办学,总金额近4亿元,群众、部门集资办学2亿多元,加强了校舍、设备、设施建设,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新建、重建学校300所。1986年被评为全省校舍建设特级单位。到目前为止,全市有计算机室100个,计算机4767台,全市所有中学和85%以上的小学都有理化实验室或自然实验室,并基本实现“两机一幕”进课堂,70%以上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达二类以上配备标准。

行政区划

台山市辖1个街道(台城)、16个镇(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冲蒌、斗山、广海、川岛、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白沙)。台城街道,位于台山市的北部,是台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台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的枢纽。东与四九镇毗邻,西与三八、白沙镇接壤,南与三合、冲萎镇相连,北与水步镇相接。总面积159.7平方千米(一说142.4平方千米),总人口17.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3.2万人。辖10个社区、26个村委会:富城社区、东云社区、环南社区、南塘社区、园田社区、上朗社区、合新社区、新桥社区、桥湖社区、仓下社区、石花村、沙坑村、北坑村、东坑村、板岗村、河北村、南坑村、安步村、大亨村、长岭村、香雁湖村、廛溪村、礼边村、横湖村、泡步村、筋坑村、朱洞村、水南村、岭背村、平岗村、淡村村、罗洞村、桂水村、元山村、白水村、三社村,下设43个居民小组,514条自然村。旧称“新宁城”,建于1499年(明弘治十三年)。1938年新宁城改称为县城镇。建国后改名为台城镇。2001年9月,台城镇与原附城镇合并,组建成新台城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富城大道3号。2006年,撤销台城镇,设立台城街道办事处,8月11日挂牌成立。大江镇,位于台山市北部,距离市区只有13千米。全镇总面积69.8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多人,辖27个村(居)委会: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大江圩居委会、山前村、沙冲村、大巷村、五星村、麦巷村、石桥村、河木村、里坳村、岐岭村、陈边村、水楼村、沙浦村、来安村、新大江村、新大塘村、张良边村、铁滘村、东头村等。
水步镇:位于台山市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辖1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白沙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北部,与开平市一河之隔,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5万人,辖2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原三八镇位于台山市西北部,东邻水步镇、南连白沙镇、台城镇,西和开平市赤坎镇接壤,北与开平市三埠区毗邻。全镇总面积72平方千米,镇府设在三八圩,距台城11千米,全镇辖11个村(居)委会,356条自然村,总人口36000多人(2004年)。2006年,撤并三八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白沙镇、台城镇和水步镇,其中原三八镇的三八墟居委会和新三八、邹村、冲泮、里边、五围、岗美、冲云、塘洞等8个村委会并入白沙镇,白沙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将原三八镇的三社村委会并入台城镇;将原三八镇的密冲村委会并入水步镇。
四九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面,距台城8千米,东与新会市接壤,南与冲蒌相邻,西与附城相接,北与水步交接,总面积2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万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辖2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三合镇,位于台山市的西北部,距台城只有7千米,全镇总面积250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多人,辖10个村(居)委会。冲蒌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千米,总人口3.78万人。辖17个村委会,171条自然村。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在广海湾华侨开发试验区内,距市区24千米。总面积121.25平方千米,总人口57000多人。辖1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56条自然村。
都斛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毗邻新会区。全镇总面积164.23平方千米,总人口5.04万,海岸线12.7千米。辖18个村(居)委会:坦塘村、元美村、古逻村、莘村村、下莘村、银塘村、都阳村、竞丰村、大纲村、沙冈村、西墩村、龙和村、南村村、东坑村、丰江村、白石村、金星村、都斛居委会。赤溪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6.6千米,总人口3.31万人,方言是客家话,为台山市唯一一个讲客家话的镇。端芬镇,位于台山市中西部。全镇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总人口6.06万人,下辖17个村(居)委会:海阳村、西头村、锦江村、山底村、塘头村、西廓村、那泰村、莲湖村、塘底村、墩寨村、上泽村、西泽村、庙边村、隆文村、三洞村、寻皇村、××居委会。
广海镇:地处台山市东南端,靠山近海。北面与端芬镇相连,东北面与斗山镇相接,西部与海宴毗邻,东面与赤溪镇接壤,南邻南海,与上、下川岛隔海相望。全镇总面积132.58平方千米,总人口44695人。全镇辖9个村(居)委会,122条自然村:广海居委会、双龙村、靖安村、环城村、奇石村、团村村、城北村、中兴村、鲲鹏村、环城村。镇政府驻广城苑新城区。
海宴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濒临南海。全镇总面积330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多人,辖4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横岗村、桥浦村、吉浦村、兴中村、三安村、三沙村、仑定村、石美村、桂南村、那陵村、澳村村、海宴街村、东场村、河南村、沙头村、新村村、五村村、鼠山村、佑村村、春场村、望头村、安和村、那马村、沙湾村、东溪村,保和里村,等,海桥镇,位于海宴镇旁边,背山面海。总分为有青山管区,五丰村,护坑村,南斗村,上.下围。本镇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糖》,汶村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南濒南海,北靠笠峰山系。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6.2万多人。辖24个村(居)委会:凤村村、上头村、汶村村、小担村、高朗村、沙奇村、白沙村、冲口村、大担村、五乡村、九岗村、渔业村、茭一村、西联村、横山村等。
北陡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面积达19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7千米,总人口3.5万人。深井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濒临南海。全镇总面积171.4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8个村(居)委会:深井圩居委会、江东村、河西村、井东村、井西村、獭山村、河东村、小江村、康华村。
原那扶镇位于台山市西南端,地处台山、开平、恩平三市交界,西连恩平市横陂镇,东接开平市东山镇,北出开平市金鸡镇,南邻深井镇。全镇总面积143.9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辖9个村(居)委会,186条自然村。地图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台山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撤并那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深井镇,深井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川岛镇:2003年12月1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上、下川两镇和原海宴镇的山咀大海村委会、广海镇的甫草村委会合设立川岛镇。川岛为上、下川岛的简称,总面积254.3平方千米,人口3.46万人。其中:上川岛面积156.7平方千米,人口1.53万人,6个村(居)委会:三洲社区、大洲村、飞东村、高笋村、马山村、沙堤村。下川岛面积98.6平方千米,人口1.68万人,11个村(居)委会:略尾社区、茫洲村、塔边村、独湾村、川西村、联南村、芙湾村、茅湾村、川东村、家槟村、水平村。山咀岸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0.25万人,2个村委会。甫草村位于川岛镇大陆镇域的东面,东面隔甫草迳鸡罩山,与广海镇临田村委会交界,西面与川岛镇山咀村委会毗邻,北面靠山,南临广海湾,辖区总面积9平方千米,总人口1113人。山咀村位于川岛镇大陆镇域的北面,东面与甫草村委会毗邻,南距镇政府所在地2千米,西面与海宴镇交界,北面靠山,辖区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1423人。广东省海宴华侨农场(台山市海侨经济区),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沿海,南与广东省川岛试验区隔海相望,西与台山市西南工业区相接,北与海宴中心镇相邻。是我国老华侨农场之一,1963年由国务院侨办委托广东省侨办为安置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新加坡、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等13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而创建的。全场(区)总面积28.6平方千米,海岸线9千米,人口6700多人,有8条自然村,辖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场(区)有归侨3000多人。

人口

据台山县统计局资料,台山解放的1949年,全县169842户,574005人,其中男264040人、女309965人。1949年的人口统计,与1948年比较,减少191337人。解放前夕会有一部份人迁走,但不会有这么庞大的数目。估计是1948年的统计有错或将人口总数报大。1953年,台山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含赤溪)655567人,其中男307782人、女347785人。在外人口338459人,其中华侨158302人(男116612人、女41690人),在香港的77771人,在澳门的2557人,在国内县外的99829人。1964年6月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181464户,739980人,其中男368414人、女371566人。1982年10月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212166户,942485人,其中男483732人、女458753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244344户,983471人,其中男507726人、女475745人。1993年全县人口达到100万,年终统计1001417人,其中男516530人、女484887人。建县500年的1999年年终统计,全市人口1006990人,其中男515910人、女491080人。经过五百年间的繁衍,台山人口由建县之初2万余人增长到100万余人,成为广东省过100万人口的大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台山人口增长不大,主要是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另方面,全县每年约有七、八千人通过合法途径移居国外和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