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镇地图
唐海镇相关地区地图:
支柱企业
唐山丰发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1月,注册资金200万元,占地面积7300平米,为河北省生猪、生鸡定点屠宰、加工单位。该公司拥有先进的海淡产品、、畜禽产品加工冷冻生产线和水果蔬菜速冻生产线、大型低温储藏库。年海淡水产品加工能力500吨,畜禽产品加工能力1000吨,水果蔬菜加工能力500吨,日速冻能力50吨。主要产品为“丰发”牌速冻海淡水产品、速冻畜禽产品、半成品、速冻水果、蔬菜等。唐山海丰纸业公司:海丰纸业公司前身是唐山新元造纸厂,2002年1月改制为海丰纸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7461万元,占的面积18万平米,拥有员工600多名。该公司是以美国废纸和国内废纸为原料,生产涂布白板纸的大二型企业。年制浆能力为5万吨,年抄造能力4.38万吨,拥有5条造纸生产线。是河北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省科技企业、省双文明先进单位。
唐山龙海工业用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唐山市龙海工业用呢厂,始建于1988年,2001年8月改制为唐山龙海工业用呢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万平米,拥有固定资产1707万元,职工204人,拥有6条造纸毛毯生产线,设备47台套,年生产能力达200吨。主要生产多规格“翔舞”牌全化纤无纬针刺造纸毛毯和高限压尼龙综丝底网造纸毛毯,产品多次荣获省、市级奖励。1998年荣获全省同行业产量、销量、营业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四项第一。企业先后被授予“唐山市一级企业和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河北省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先进企业、科技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
银帝制衣服装有限公司:前身是唐海县第二服装厂,始建于1973年,2002年改制为银帝制衣服装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9940平米,年加工生产能力100万件套,拥有职工715人,年营业收入14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西德、俄罗斯、南韩、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曾荣获河北省“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出口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唐海县自然资源丰富,南部沿海盛产对虾、河豚、文蛤等海产品,内陆是“小站稻”、河蟹、淡水鱼、畜禽、水果等的重要产地。地下资源石油、天然气、地热能源储量尤为丰富。位于境内的冀东油田建设给唐海工业生产注入了无限活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为工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唐海县农业在大规模开发改造中,不断向产业化、外向化迈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全面发展。水稻平均单产9870公斤/公倾,最高单产12800公斤/公倾,创全国北方单季,单产最高记录。全县人均产量1.46吨,居河北省之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绿色食品基地县:1994年唐海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县,“柏各庄”大米、“天源”精制免淘米等享誉海内外,并在全省首批取得绿色食品标志权。新开发的香米、黑米等新品种,投放市场后,倍受消费者欢迎,为唐海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水产养殖:唐海水产养殖面积9447公倾,其中淡水养殖面积3400公倾,海水养殖面积4200公倾,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有各类淡水鱼、河蟹、甲鱼等。鲫鱼、草鱼、鲤鱼、梭鱼、白鲳鱼、罗非鱼、甲鱼等远销京津唐等大城市,河蟹销往全国各地。海水养殖最高年产达1万吨,其中唐海对虾养殖曾创年产、单产、规格、效益、创汇、亲虾越冬六项全国第一,“拓洋”牌对虾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权。近年来,又先后引进斑节对虾、南美白虾、日本车虾、河豚鱼等新产品试养成功,其中河豚鱼已开始大面积养殖,年产量达到200吨。
历史沿革
唐,海县境,商属孤竹,春秋时属无终和山戎,战国为燕地,秦属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西汉为右北平郡昌城、夕阳地,东汉并少阳、昌城为海阳。北齐省海阳入肥如。三国、魏、晋基本因之。隋开皇六年(586年)省肥加入新昌,十八年(598年)新昌更名卢龙。唐贞观置石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置马城,辖县域大部。辽天赞析卢龙山南地置滦州,领义丰、马城、石城。金代县境西部属中书省大都路蓟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路滦州义丰、马城县。元至元四年(1267年)省马城入义丰。明代分属顺天府丰润县和永平府滦州义丰县。洪武二年(1369年)裁义丰入滦州。清初仍袭明制,将原京师地改为直隶省,府县未变。康熙五年(1666年),遵化成为直隶州,丰润属之。至此县境西部属直隶省遵化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府滦州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次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3年裁撤府州,一律称县,今境分属直隶丰润县和滦县。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遂属河北省丰润县和滦县。1935年,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丰、滦均在其中。1937年河北省沦陷后建立日伪政权。县境属冀东道尹公署。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县境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曾先后分属丰滦迁联合县,迁滦卢联合县,丰滦、滦卢联合县等。1945年初,丰滦、滦卢合组唐滦特区,同年5月因遭敌破坏而重建丰滦办事处。1946年5月冀东行署调整区划,撤销丰滦办事处,建立丰南县佐公署。并把滦县境域分建成滦南、滦北、滦西3个办事处。同年7月,丰南、滦南均成县。至此,县境西部属丰南县,东部属滦南县。1954年滦南并滦县,丰南并丰润,县境分属丰润和滦县。另外东北部少数村庄曾属乐亭县管辖。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为补给粮秣,从1941年开始,在今第一农场境域建立"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接收了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更名为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同年底改称冀东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1946年5月,冀东区第十七专署改为第十三专署,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随称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同年底曾一度被军队占领。1948年,该地再次解放,原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由滦南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滦南县解放农场。1949年7月,滦南县解放农场收归华北局农业部,改称华北局农业部津沽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接收了柏各庄区农场,改名为渤海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1951年7月,柏各庄区农场改称柏各庄合作农场。1953年1月,柏各庄合作农场下放给河北省管理,又改称河北省柏各庄合作农场。1954年2月,柏各庄合作农场更名为柏各庄机械农场。1955年底,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批准,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滦县南部地区建立大型国营农场,并借用沿海较大村镇----柏各庄之名,定称"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隶属河北省农业厅。1956年1月正式动工兴建,农场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农垦企业,兼有部分地方行政职能。农场设总场场部,初辖4个分场。1958年基本完成建场任务。1959年10月21日,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柏各庄农场改为唐山市柏各庄区,建立了区政府,隶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1961年6月,撤销唐山市柏各庄区建制,恢复国营柏各庄农场,接受唐山专署和丰南县双重领导。1963年5月柏各庄农场党委改归唐山地委领导,行政业务归河北省农垦局领导。1968年6月18日,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改为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行使县一级权力。1982年12月26日,河北省农垦局[80]冀垦字第53号文批准,在柏各庄农垦区建立"河北省垦丰农工商联合公司",与柏各庄农垦区实行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1982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出[82]国函字211号文件,正式批准柏各庄农垦区改建唐海县。同年10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冀政[82]208号文件,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唐海县的通知。1983年10月17日,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以市组[83]5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组建唐海县筹建小组的通知",并派出建县工作组,负责筹建唐海县。1983年11月29日召开唐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2月1日选举出县长、副县长,唐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唐山市。1985年1月1日,撤销"河北省垦丰农工商联合公司",唐海县实行县管农场体制,仍保留"国营柏各庄农场"名称。发展方向
“三步走”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省委提出今后五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力争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最近,市委发出“创新务实、奋勇争先,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的号召。与全市人民一道,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唐海别无选择,责无旁贷。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综合考虑唐海县情,确定新世纪头二十年分三步走:第一步,力争到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第二步,到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三步,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建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临港经济强县。发展机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唐海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一是2005,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之前,处于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期,国际资本和产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并呈北移之势,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唐海地处环渤海中轴线,吸纳国际资本、承接海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二是河北在实施“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中提出“五个定位”(首都的生态屏障、首都的“护城河”、首都的后花园、京津的绿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京津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配套加工基地)的思路,唐海在建设京津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配套加工基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唐山市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发展战略,围绕曹妃甸港口开发建设的启动,提出以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化工区为主体,构筑“三区一线”的现代化新型海滨工业城的基本构想。唐海是曹妃甸深水大港的直接腹地,地处“三区一线”的中心地带,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将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热点。
总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大力实施“依港兴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培育临港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社会信息化进程,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实力和沿海特色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扎实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为把唐海建成临港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五年后的唐海:综合实力上新台阶。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确保1.6亿元,县场两级财政紧张的状况得到基本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基本实现“两个转变”:全县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转变;农业经济由以初级产品、单一生产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型向以产销衔接、多重辐射带动为特征的产业化、现代化转变;努力建造五大产业基地:精品稻米生产加工基地、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特色畜禽养殖基地、规模造纸基地、临港冶金化工及配套产业基地,形成特色鲜明的临港经济格局。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利于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社会管理新体制;对外开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合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成为省内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县市之一。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托港口开发和未来工业城建设,构筑起海滨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框架;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创新务实、奋力拼搏”成为全民的一致行动,“诚信唐海、文明唐海”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县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200元和4300元,年均分别增长6%和4%。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和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就业充分,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
机构设置
领导机构:1、设中国共产党唐海镇委员会中共唐海镇党委班子有9名成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4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党委委员2名;2、设中共唐海镇纪律检查委员会镇纪检委有5名成员组成,其中:纪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3、设唐海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1名;4、设唐海镇人民政府镇政府设镇长1名,副镇长3名;5、设唐海镇人民武装部镇武装部设部长1名;内设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1、唐海镇机关内设8个职能科室:党政办、财经办、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城建办、纪检信访办、人大办。2、下属事业单位3个:计划生育服务站、农业技术服务站、统计站、综治办和7个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