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白城市地图 >
洮南市地图
洮南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耕地274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约10亩),林地约208万亩;草地232万亩;1517个山丘总面积30万亩。水资源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内长156公里。蛟流河是洮儿河较大支流,境内长70公里。有群昌、创业中型水库两座,蓄水能力为12680万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39处。有水面43.6万亩,可养鱼水面32.6万亩,已养鱼水面18万亩,苇塘15.4万亩,可采苇面积7.2万亩,年产芦苇8000吨以上。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8亿立方米/年。林木资源全活立木总蓄积量229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51%。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金属有铜、铝、铅、锌、铁、金、银等;非金属有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黄石等2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盛产防风、甘草、麻黄草、蒺藜草等中药材220余种。土特产品黑水西瓜、大鹦哥绿豆、“四辣”(辣椒、黄烟、大葱、大蒜)蓖麻、万宝粉条、杂粮杂豆、新鲜蔬菜等。

经济建设

农业:农业资源丰富洮南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粮棉大县。全市现有耕地183.9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7亩。土质比较肥沃,土壤类型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玉米、水稻、谷子、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绿豆、红小豆、红干椒、黑水西瓜、粉条、蓖麻、芝麻、葵花、山杏仁等。其中A字鹦哥绿豆是吉林省名牌产品,福茂牌红干椒曾获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销往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南韩、朝鲜、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我们规划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北方红干椒市场、黑水西瓜批发市场和万宝粉条市场等48个专业市场,其中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年交易量30万吨,年贸易额6亿元,拉动了附近周边地区600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畜牧业在洮南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现有草原面积232万亩,草质优良,年产鲜草20万吨,载畜量可达110万只羊单位,年产秸秆150万吨,为大力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洮南是国家级优质细毛羊基地县,养羊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之首,优质细羊毛在2001年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肉、蛋鸡、育肥牛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吉林西部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獭兔、肉食犬、兰狐等特种养殖正在兴起。目前,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为5万头、78.3只、45.5万头、482万只。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该市依托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公司实施了奶牛“富市裕民”增收计划,到2007年计划发展奶牛10万头,目前奶牛已发展到2.7万头,日产鲜奶130吨,成为吉林省最大的鲜奶奶源基地。洮南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内长156公里。蛟流河是洮儿河较大支流,境内长70公里。有群昌、创业中型水库两座,蓄水能力达12680万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21处。可养鱼水面15.9万亩,已养鱼水面7.3万亩,水产品产量3040吨。苇塘15.4万亩,可采苇面积7.2万亩,年产芦苇8000吨以上。全市水资源总量5.4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8亿立方米/年。洮南市现有林地129.45万亩,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60.4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盖率9.63%。北部有荒山1517个,适宜大面积开发林果业。李子、葡萄、银白杏、沙果、大慈梨、苹果等名优品种经试种,已在洮南安家落户。从2003年起至2007年在北部半山区建设百万亩山杏基地,目前已栽植山杏65万亩,到2007年盛果期年可产干果3500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杏生产基地,山杏加工潜力巨大。
工业:洮南的工业是依托当地的资源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较好,经过建国后五十年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市现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2户,产业工人2.4万人,资产总额14亿元,年产出能力在15亿元以上。现拥有纺织服装、医药、造纸、能源动力、食品、皮革、油脂化工、饲料、冶金等十几个主要行业,其中:纺织服装、医药开发、食品酿造、金属冶炼、能源开发、饲料加工六个行业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企业群体。主要产品和年生产能力:粗纺呢绒380万米,精纺呢绒180万米,医药胶囊4亿粒,片剂1.5亿片,水剂1000万支,粉针1000万支,优质香酒1万吨,机制纸1万吨,皮革25万张,加工服装30万件(套),小型农机具30万件(台),各类饲料2万吨,发电量1.6亿度,产汽量108万蒸吨……。全市共有43种产品先后被评为省、部优及国优产品,有12种产品远销38个国家和地区。洮南是吉林省毛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产品主要有精粗纺面料,毛毯、毛毡、工业用呢、服装等。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户。其中:粗纺企业四户,生产规模达10000纺绽以上。四户企业经过几次改造和重组,已成为全市纺织骨干企业,年可生产羊毛绒、兔羊绒、毛毯等产品380万米。恒盛毛纺织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规模近1.5万绽的精梳毛纺企业,具有从西德、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九十年代最先进的纺专设备,从2001——2004年企业相继投资1000万元左右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织机设备。产品门类齐全,年生产精纺面料100万米,有扎别丁、超薄法兰绒等150个新品种,320个花色,企业常年为报喜鸟、杉杉等大企业提供货源,在国内也属档次较高的产品。市内的二家服装加工企业天时制衣有限公司和时尚服装公司,均拥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服装加工设备,自动化作业程度较高,年加工各种面料50万米,生产服装30万件(套),产品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可面向市场承揽来料加工制做、来样加工业务。制药行业是洮南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原有三家制药企业通过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姻,融入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及全新的经营理念,使企业生产规模、效益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代表企业主要有吉林敖东洮南药业、吉林马应龙药业、恒和维康药业、九阳药业等,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心脑舒通、斯普林、肝乐宁、肝必复、赖氨匹林、坤净栓、健脑止痛胶囊、愈咳等,其中:心脑舒通是国内首创,独家生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不仅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对中老年还有防病健身、滋阳补肾、延年益寿的功能,产品多次被评为省部优产品,被列入全国公费医疗药品目录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肝必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部分产品不仅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还出口到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4户制药企业全部进行了GMP改造,并通过国家达标认证。吉林敖东洮南药业、吉林马应龙药业正在进行国家新药开发和申请上市工作,企业发展蕴藏巨大的潜力。食品工业也是洮南的优势产业。代表企业为洮南市馨蜀源制酒厂(洮南香实业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洮南香白酒,是以当地盛产的玉米、高粱为原料精制而成的,该产品以其酒质醇厚、香味浓郁、回味绵延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多次被评为吉林省“十大”名酒称号。制糖厂始建于1958年,现日处理甜菜1000吨,日均产糖100吨以上,产品主要有绵白糖、酒精、颗粒粕。食品公司生产的“洮山牌”叉烤肉,是选用上乘猪里脊肉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因色、味、形俱佳而被评为部优产品。它既是宴席上美味佳肴,又可做为馈赠亲友的理想礼品,始终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金属冶炼行业是洮南的传统产业。代表企业为洮南金升矿产品有限公司,是在原洮南铁合金厂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天津金升矿产品有限公司收购原铁合金厂创立的新企业,新企业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拟投资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新建两台8000万千瓦的精冶电炉,新炉建成投成后,年可生产各种锰铁1.5万吨,新增产值2亿元左右,实现税金1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届时,新企业必将为洮南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增加新的亮点。实施能源开发是洮南依托地方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洮南市现有装机容量为1.8万千瓦的热电厂一家,年产值在6500左右,年可实现利税1000万元。近两年,为合理开发丰富的风力资源,我们引资启动实施了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吉林名门集团公司,计划一期投资4.6亿元建设5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完成产值7500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饲料加工是洮南的新兴行业。1998年10月由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四川希望集团在洮南独资兴建的高科技、现代化的饲料生产企业,先后研制开发生产了以猪、鸡、鸭、牛等饲料为主的70多个饲料新品种,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在国内久销不衰,深受养殖户的信赖,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口民族

2000年末洮南市总人口431699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城区人口121401人,占总人口的28.1%。2005年末洮南市总人口43.9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城区人口15.6万人,占总人口的35.5%。

黑水靶场

简介: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原名黑水靶场,是国内最大的陆地靶场,离吉林省白城地区洮南市区只有18公里,交通便利,除军事重地外,很大一部分可向游客展示,是国内难得的军事观赏场所。“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第三阶段实兵演习场地及配套设场就设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中心地带。
组成:一是常规兵器展览场(馆);二是环周影院,放映世界战争场面的军事题材影片;三是实弹射击场。
设施:场地纵深27公里,正面宽12公里,演习区域达200多平方公里,设有特战街区、陆空目标靶区、野战联合指挥所等区域。由于演习地域地处草原荒漠,地势平坦,为了达到实战要求,增强演习效果,中方导演部下决心对演习场地进行一系列改造。2009年4月中旬以来,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派出6000余名官兵,连续奋战两个月,进行了地形改造,为中俄两军部队设置了模拟战场,开设了野战联合指挥所。中方方向指挥所根据中俄两军磋商确定的演习方案,按照有利于设置情况、体现作战思想、突出反恐作战特点、满足演练要求的原则,进行场地改造。为方便人员观看和记者采访,导演部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有300个座位的参观台,以及可容纳200人的记者采访拍摄区。在参观台上可全方位地观看实兵演习阶段的主要课目,还可通过30多个设在不同地域的战场视频监视点传输的电视画面,观看到远方位的实兵动作和目标区的实弹打击效果,以及纵深进攻效果。

农业概况

全市现有耕地276万亩,草原面积232万亩,林地面积15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井灌农业示范县、节水增产重点县,区域内玉米、绿豆、辣椒、葵花、西瓜、蓖麻、红小豆、芝麻等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杂粮杂豆之乡、辣椒之乡、绿豆之乡、西瓜之乡和粉条之乡。
种植业生产:目前,种植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种植成效明显。洮南辣椒、洮南绿豆、黑水西瓜、万宝粉条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1,粮食生产。全市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高梁为主,201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0万亩,其中玉米128.21万亩、水稻15.69万亩、高粱18.57万亩、小麦0.24万亩、谷子2.04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4.2亿斤。2,特色种植。多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相继规划建设了以绿豆、辣椒、蓖麻、油葵、芝麻、山杏、西瓜为主的七个区域特色明显、品牌效应突出、带动功能较强的特色种植园区和大型生产基地,2010年种植面积66万亩。(1)杂粮杂豆。我市杂粮杂豆主要有绿豆、红小豆、芸豆、豇豆、晶米豆等40多个品种,年产量2亿斤左右。1999??2003年连续5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名牌农产品”。2003年洮南市被中国特产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绿豆之乡”。(2)辣椒。2003年,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部门认证批准为“无公害红干椒生产基地”;同年10月,被中国特产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2007年,在中国(长沙)首届国际辣椒博会上我市被评为“中国辣椒第一市”。(3)油葵。油葵产业是我市利用植物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所发展的重点产业。今年全市高油葵花种植面积为20万亩,栽培品种主要为白葵杂6号、艾地尔、赤葵杂2号等。(4)西瓜。2000年洮南西瓜荣获“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荣获“长春农博会金奖”、“神农杯”优良品种大赛金奖,同时获“吉林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已注册“关东黑水西瓜”商标,“黑水西瓜”地理标志正在争创当中,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四川等地。近几年,以黑水镇为主的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
畜牧业生产:洮南市是全国优质细毛羊基地和吉林省奶牛发展速度及数量第一市。2003年,在稳定发展猪、羊、禽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奶牛增收富民”计划。目前,全市累计投入4亿多元,建成高标准奶牛小区27个,建立奶牛专业屯51个,奶牛总数超过6万头,建成机械榨奶站78个,日产鲜奶270余吨,年可实现产值3亿多元。全市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53.7万头、11.1万头、82.8万只、602.1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7万吨、1.34万吨、12.79万吨,实现牧业总产值11.5亿元。
林业生产:全市活立木蓄积228.4万立方米。林草建设总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13.7%。几年来,我市加快生态经济林建设,相继被国家评为“全国造林先进县(市)”,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市”,被白城市授予“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先进市”和连续三年“造林绿化第一名”称号。启动实施了“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竞赛活动,完成造林23.51万亩,占白城市下达任务的287.3%。
劳务经济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总数10.7万人,在长春、大连、北京等城市建有100人以上劳务输出基地10个,在苏州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劳务输出办事处。
新农村建设情况:新农村建设试点于2006年启动,先期共确定了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其中福顺镇、永茂乡二段村和安定镇万宝山村一镇两村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黑水镇东安村为白城市级试点村、那金镇富文村和福顺镇翻身村为洮南市级试点村。2007年,省市县三级试点村镇达到10个。2010年,按照省启动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我市有22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村。目前,共投入资金2251万元,进行道路、排水、广场、村部等17个方面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行“科技兴椒”战略: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洮南市的特色产业,“富市强乡裕民”的带头产业。1999~2002年,洮南辣椒连续4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吉林名牌农产品”,并获得“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洮南市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第一市”。从耕种到收获、销售,包括市场交易环境,洮南市建立了一条龙式的辣椒产业发展链条。近年来,洮南市的辣椒种植面积仍在逐年增加,区域内以福顺镇为中心10余个乡(镇),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并辐射周边12个县市(区)、70多个乡(镇)种植辣椒,域内外基地总面积近30万亩。2010年,共产红干椒5000多万斤,创产值近两亿元。金塔集团和爱迪尔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始关注洮南,全市已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辣椒公司近20个。全市年可加工红色素、辣椒精等精深产品2500多吨,粗加工5万余吨,辣椒产业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7000万元。金塔集团在洮南经济开发区投资7000万元建设洮南北方金塔实业有限公司食品分公司,以生物活性辣椒油食品加工为主,预计年产万吨共27个品种营养保健型的辣椒酱。目前,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建成投产后,年消耗原料8000吨,其中生鲜椒7000吨,干椒1000吨,可新增辣椒种植面积1万亩,带动2500户椒农的收入,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6000万元;洮南市金塔集团在洮南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的洮南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辣椒素,达产后年可消耗干辣椒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8000万元,新增种植面积18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为了将辣椒产业品牌化,专业化,洮南市现已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56个,吸纳和带动辣椒种植农民3.5万户,减低了椒农进入市场的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椒农收入。洮南还整合商贸资源,建设了福顺辣椒交易市场。福顺辣椒市场占地12万平方米,有4座恒温库,储藏容量达1万吨,该市场现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市场和种苗供应基地。通过市场联结,洮南市与1200多家客商建立了商贸合作关系,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量达4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为了让辣椒产业发展更为红火,当地政府专门成立辣椒产业化领导小组,抽调精干的专职人员负责辣椒产业化工作。制定出台《扶持辣椒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辣椒产业发展创造政策空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对辣椒种植集中连片的地块打井,探索辣椒膜下滴灌技术,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把农业政策类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向辣椒产业倾斜,与金融部门衔接沟通,争取信贷资金,增加对辣椒精深加工企业和农户的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保障农民利益,建立利益返还机制,在辣椒加工企业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补贴辣椒种植农户。将辣椒纳入农业政策保险范围,确定保底收购价格,规避各种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洮南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松散、粗放的经营模式,为改变这一现状,当地政府开始发动农民,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辣椒产业中。多年的实践证明,同等条件下,种植辣椒收益是玉米的3~5倍,是绿豆的2倍多。可观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种椒积极性;种椒大户现身说法,亲自介绍经验,带动一批农民加入了种椒的队伍;组织农民到辣椒龙头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实力,让农民坚定种椒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洮南市正努力为辣椒产业的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辣椒产业发展趋向深度发展。辣椒产业协会成立,管理辣椒产业经验丰富的退休市级领导任会长,组织精干人员对辣椒产业进行整体谋划,并在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服务;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原则,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吸纳辣椒种植农户,让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连接;编制《洮南市无公害红干辣椒栽培技术规程》,对辣椒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由粗放种植到科学种植的转变;为保证运输畅通,洮南市为辣椒运输车辆免费办理“辣椒绿色通行证”,一般情况下,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为辣椒产业顺利走出洮南,保驾护航。为提高辣椒产业整体水平,针对品种辣椒种植费时费力等实际问题,洮南市提出“科技兴椒”的现代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推行辣椒种植全程机械化,降低辣椒种植的劳动强度,推动基地建设向更深层发展。2011年,金塔集团投资2100万元,建设3000亩辣椒全程机械化试验基地,将从辣椒育苗、插秧、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试验成功后,将在全市普及推广。并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发放科技推广资料,提高农民科学种植辣椒水平。引进优良品种,本着“引进一批,试验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已引进推广金塔、宜都红等十几个畅销品种,改变了原有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辣椒品质得到提升。在辣椒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向“多村一品”、“数乡一业”的专业化种植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质辣椒产业带。在收购价格上予以保护,争取政策资金,在集中边片的地块打井,保证充足水源,探索将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到辣椒种植领域,鼓励和吸引农民种植辣椒,预计利用2~3年的时间,品种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满足龙头企业加工需求。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机制,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可靠的促进农民增收。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改进加工工艺,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为产品链条更新血液。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

社会事业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建成省级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1所。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了“草原之夏”系列演唱会。积极推进卫生改革,医疗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人口控制计划,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2‰,自然增长率5.3‰,计划生产率95.6%。军民共建活动丰富多彩,“双拥”成果得到巩固。救灾救济工作稳步推进。有效开展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对再就业人员实行小额贷款扶持,再就业率达到66%。总价

基本概况

洮南--因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县”之称。1904年于现址建洮南府,辖靖安、开通、礼泉、镇东、安广5县。1913年,撤府设县,称洮南县,隶属奉天省。1958年10月与原白城县12个乡合并为洮安县。198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洮南市。市人民政府驻团结东路115号。全市辖8个街道、5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团结街道、富文街道、光明街道、兴隆街道、永康街道、通达街道、洮府街道、向阳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那金镇、安定镇、胡力吐蒙古族乡、万宝乡、聚宝乡、东升乡、野马乡、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福顺乡(“洮南地名网”上为福顺镇)、二龙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共有210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全市辖16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个),220个行政村,872个自然屯,8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44.5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与2003年持平;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下降18.0%;二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8.0%;三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15.0%;本级财政收入898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3年增长5.5%,财政支出3.38亿元,比2003年增长2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4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00元。洮南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三省与内蒙东部交界的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成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04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