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铜陵市地图 >
铜官山区地图
铜官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铜官山区辖6个街道:长江路街道、铜官山街道、杨家山街道、石城路街道、扫把沟街道、横港街道。2000年,铜官山区辖6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6887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长江路街道68610、铜官山街道36048、杨家山街道57360、石城路街道43940、扫把沟街道32576、横港街道8353。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11月30日,铜陵市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为便于联盟村行政事业的管理,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郊区在铜官山区的“飞地”后冲村、金牛居委会等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在郊区的“飞地”上富强村块等,划归郊区管辖。将铜官山区所辖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块等“飞地”划归狮子山区管辖。2004年底,铜官山区辖6个街道。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10年7月,铜官山区撤销了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将原49个社区合并为18个大社区。

交通运输

水、陆两路交通便利,东临南京、上海,西望武汉,南距黄山仅180公里、距九华山仅80公里,北至合肥160公里。公路、铁路网络发达,每天有多班次沪铜、杭铜客列直达,马芜铜沿江快速通道已经贯通,铜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沿江高速公路也在积极的筹划之中,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铜陵火车站、汽车站、铜陵港、铜陵长江大桥坐落于内。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涵盖周边十县市、近千万人,是皖中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铜官山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

街道简介

石城路街道:石城路街道始建于1990年12月,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街道,1个社区党委,7个社区党总支,面积约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万人。石城路街道位于铜陵市铜官山区东北部,东靠风景秀丽的螺丝山,南与繁华的义安路,淮河路毗邻,西与铜陵市最大的交通枢纽汽车站火车站相接,北与开发区相连。有市委党校、铜陵学院、中国银行、铜峰电子集团、三佳集团、省重点高中铜陵市一中等65家企事业单位坐落在辖区,宽阔的北京路、石城路穿越其间,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雄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教育和交通中心。长江路街道:铜陵市铜官山区长江路街道位于铜陵市主城区繁华地带,东以义安北路为界,南以家得利超市旁铁道线为界,西与铜陵县接壤,北至北斗山粮库,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人口共2万户、约8万人。街道内设9个科室(党政办、招商办、经济发展科、民政办、计生办、社保所、司法所、城管中队、文明办),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1个村委会,有2个社区党委,9个社区、村总支委员会,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有3300多名党员,是铜陵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贸中心。铜官山街道:铜官山街道位于铜陵市区东南部,是铜陵市的发祥地。铜官山街道成立于1959年,1969年改名为东方街道,1975年10月恢复铜官山街道。街道东起尼姑岭,西至义安南路,南起铜官山铜矿,北至石城路;辖人东、商南、长江、笔架山、友好、劳动、解西、绿云八个社区,面积3.7平方公里,总人口43140人;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50多家。200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铜官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优化社区发展环境为主线,以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落脚点,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杨家山街道:杨家山街道地处铜陵市铜官山区西南部,东至过境公路、西至胜利路、南至铜港路、北至朝阳路,占地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下设铜官社区、世界花园社区、鹞山社区、铜庄社区、露采社区、金口岭社区、金牛社区、杨家山社区、爱西社区、杨东社区、朝阳社区11个社区。扫把沟街道:扫把沟街道位于铜陵市西南部,毗邻长江,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6个社区(铜化、跃进、红光、江边、机厂、金山社区)、2个居委会(兴隆、后冲居委会)、1个村委会(新民村)。辖区面积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7万。横港街道:横港街道位于市中心以南12公里处,东抵桂家湖,南到羊山矶,北至横港与扫把沟街道办事处毗邻没,西临长江大堤,隶属铜陵市铜官山区管辖。街道下辖一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4平方公里,常住居民户数1540户,常住人口4974人。横港街道是铜陵市南部交通枢纽,沿江快速通道贯穿南北,临近铜都大道,区内拥有铜陵市重要的水运港口,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发展

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涵盖周边十县市、近千万人,是皖中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铜官山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近几年来,铜官山区委、区政府立足中心城区优势,确立了“工业强区、三产立区、民营富区”的发展战略,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区GDP和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全区形成了以纺织、化工、冶金、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5%以上,第三产业呈现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有两百多家外来企业在此扎根落户。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铜官山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区建设、文明创建、诚信政府建设等各项工作。2003年被评为“省级社区示范城区”。围绕“巩固、提高、创新、拓展”的工作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创建文明细胞工程,重点加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建设,积极推进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府工作的主题,加强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树立“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新理念,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十五”期间城区体制改革和属地管理不断深化,城区功能不断增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谐社区建设正式启动。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社区管理考核体系基本建立。社区“四有”问题基本解决。“选聘分离”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建成,38个社区实现宽带接入,“数字社区”建设取得进展。文明创建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良性循环机制更趋完善。小学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搭建就业社保平台,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全面建立了城市低保、廉租房、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低保工作实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受到省、市表彰。非典、禽流感防控等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综治工作全面深入,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四五”普法圆满完成。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科学考评机制初步建立,公共服务职能充分体现,诚信政府建设取得实效。着力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区、反腐倡廉、先进性教育整改等取得积极成效。

历史沿袭

铜官山区的建置几经变迁。1950年设立铜官山办事处,1953年成立铜官山区,均隶属铜陵县。1956年成立铜官山市,铜官山区撤销,1958年恢复成立铜官山区。1959年撤销铜官山区,1960年恢复成立铜官山区。1963年再次撤销铜官山区,1969年成立向阳区,1980年改称铜官山区至今。

基础教育

铜官山区现有区共有小学17所,在校学生18087人,教职工886名。其中省实验小学1所(实验小学),省特色示范小学2所(杨家山小学、建安小学)。全区共有托幼园所30所,在园(所)幼儿538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教职工128人;民办幼儿园17所,企业办园8所,托儿所1所。30所托幼园所中,省一类一级幼儿园2所(人民幼儿园、师范附幼),市一类幼儿园6所,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1所(石城幼儿园)。近年来,铜官山区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适度超前,均衡发展”的原则,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校园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教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省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示范实验区和省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示范区。信息化建设走到全省小学前列,新课改工作多次得到省市乃至全国有关专家的肯定,各校园特色办学意识强,办学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