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店镇地图
温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间艺术
素花浓墨:—吴宗伦,吴宗伦,字觉源,1943年出生在阳信县温店镇吴家村。他自幼酷爱书法,由于当时生活所迫,高中毕业在,家务农而后经商,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使他吃尽了人间辛苦,但爱好书法艺术之梦在脑海里牢牢拴着他。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他带来书法艺术的生机,就在2000年,58岁的他竟弃商学画,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决心实现他青年时期的书法艺术之梦,就在好友温风东、夏培泉二人的帮助支持下,学起了中国书法,从他们那里借来了资料,去滨州买来了笔、墨、色、纸,在中国书法艺术海洋里奋力拼搏,夜以继日,大胆用笔用墨,尤其是以梨花和白梅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受到同行们的赞赏。由于年龄大,手显得有些笨,但他坚持多画多练,持之以恒,用他自己的话说:“最要紧的是忘记自己的年龄”。正因如此,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2003年他的国画《梨乡风韵》入选滨州市文联《渤海风黄河情》一书,2004年国画《白梅》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并获二等奖,编入纪念册一书。近期他的作品被济南、淄博、潍坊等多处单位和个人收藏。他现为阳信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五彩云诗书画社秘书长。艺术之路是艰苦的,他认为在苦中找到乐趣,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到物象的一种转化过程,学中国书画也是一个艺术追求者精神的显现,这里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停进取,才有收获,他买来了齐白石、王雪涛、王成喜等名家的画集、去读、去悟、探索、研讨,求取花鸟画的真谛。在书画艺术海洋里,他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流行于阳信县与惠民、乐陵接壤的西南部的洋湖、温店两乡镇,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大秧,歌”。这种秧歌有风格不同的三种流派,即“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以大鼓的节奏来划分,舞姿也有所不同。鼓子秧歌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配以锣、钹、镲等打击乐器。大鼓是整个秧歌队的核心伴奏乐器,直径一米以上,声震如雷。大鼓一响,秧歌队便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蹈起来。秧歌队中有头伞、花伞、手鼓、棒、花、外角等组成,不同的角色,做着不同的动作。鼓子秧歌表演,分路行片和跑花两种形式。路行片也叫跑街筒子。秧歌队分两纵队踩着鼓点的节奏,跳着“蒜辫子花”向前行进。表演至高潮处,所有伞进至中心,变成三路纵队,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跑花也叫按花,跑场子,即在广场中表演各种阵法。一般常跳的花有“十字街”、“盘城”、“药葫芦”、“担杖钩”、“梯子挂”等四十余种。演出中相互转换,各角色手持道具,扭腰跨步,形态各异,构成一幅幅精彩的图案。这些花既有两兵对垒,又有冲锋拼搏,是兵法布阵的诠释和体现。鼓子秧歌把音乐、舞蹈、戏曲(外角以戏曲人物扮相为主),融为一体,以粗犷优美的动作体现艺术的魅力,被定为山东三大秧歌之首。流行的主要村庄有张王、史张、庙李、油坊张、崔楼、范家等。一九四五年,阳信县的秧歌队参加渤海区庆功大会,受到杨国夫司令员的表扬。1979年,阳信县的鼓子秧歌参加全省民间舞蹈汇演并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