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本溪市地图 > 桓仁县地图 >
五里甸子镇地图
五里甸子镇相关地区地图:

网络富农

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2003年7月,五里甸子镇党委、政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站正式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建站当年就帮助农民做成了十几笔网上生意,交易额近百万元,成为全市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随后的三年,因机构改革、岗位调整等原因,农业信息工作大幅滑坡,一度成为全县信息服务工作的后进乡镇。该镇党委、政府在痛定思痛之后,认真查找原因,确立了用信息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信息化的发展思路,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把开展村级信息服务当成头等大事,不断加强镇、村信息站点的软硬件建设,延伸网络终端,为信息服务站配备了专职信息员,6个村也很快建立了信息服务点,确定了兼职信息员,在全镇组建了由村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组成的信息联络员队伍,并要求各村每月上报农民生产经营信息10条以上。在制定信息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时,全镇加大了信息员培训力度,2007年集中培训3次,以村为单位分散培训6次,使全镇的信息员能够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灵活运用微机查询、发布和下载各类信息。信息站点的建设,为信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报送量迅速增多,打开了全镇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开展信息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为了让信息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五里甸子镇每个村的信息员和信息联络员经常走访专业户和企业,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建立了生产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五里甸子村村民马广福秋收时,急需购买一辆农用车,村信息员于洪洲及时为他在网上发布了购车信息,很快便买到了价格便宜的农用三轮车,解决了秋收难题。在五味子、平欧大榛子和中小药材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产业广泛采集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发布、下载信息,解决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2007年初,五里甸子镇出现了五味子、大榛子等苗木紧缺的情况,镇、村信息站点及时上网发布信息,与沈阳、大连、通化、新宾及山东等地的客商很快取得了联系,最终以较低的市场价格,及时购入了五味子苗102万株、细辛苗2170万株、平欧大榛子苗15万株,网上成交额达265万元,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秋季,老黑山村的平欧大榛子获得丰收,为了解决销路问题,村里通过本溪农网发布了供货信息,最后以每公斤60元的高价,将5000多公斤的大榛子全部销售出去,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

经济概况

2004年,五里甸子镇社会总收入19059万元,比1994年增长5倍,其中第一产业3232万元,增长8倍;第二产业10107万元,增长6倍;第三产业5720万元,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799元,增长3倍。2004年招商引资1259万元,实现了铁矿、煤矿等资源的开发运营,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镇村经济收入。镇村企业的快速发展,牵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五里甸子镇从事商饮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共有584家,集市贸易十分活跃。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0万元,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五里甸子镇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发展优质农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2004年,播种面积906公顷,产量4243吨,亩产达600元。五里甸子镇经济田种植面积实现534公顷,建立了以老黑山村生姜种植基地和桦树甸子村千亩五味子示范园为主的六个产业示范园区。造林总面积实现4180公顷,其中经济林1567公顷,速生丰产林1520公顷,有板栗树120万株,实现人均“百株栗”,居全县前列;中小药材种植面积1274公顷,其中山地药材931公顷、平地药材343公顷。2004年,五里甸子镇黄牛存栏6511头、猪存栏3872头、羊存栏2000只、鹿存栏255只、家禽10余只,畜牧业收入快速增加。五里甸子镇山林植被覆盖面积达到74%,在全县名列前茅。

支柱产业

辽宁省白水泥厂是五里甸子镇的支柱工业企业,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1998年企业实现成功转制。该厂现有职工90人,平均年产7000吨白水泥,产值近300万元,产品质量好,远销黑龙江、河北等地,年利润达30余万元。拟通过招商引资渠道扩建年产30万吨黑水泥生产线。另有五里甸子村砖厂和三架窝棚村铜矿两个集体企业,运作良好,效益可观。五里甸子镇以科技为先导,以资源为依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4年招商引资1259万元,实现了铁矿、煤矿等资源的开发运营,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镇村经济收入。镇村企业的快速发展,牵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从事商饮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共有584家,集市贸易十分活跃。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0万元,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兴农,生态强镇,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农民增收,镇域经济大发展的好势头。

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基础。五里甸子镇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发展优质农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播种面积906公顷,产量4243吨,亩产达600元。在稳定农作物的基础上,我镇用工业化理念谋划镇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标准化、特色化的富民产业,逐步形成了市场带产业、基地带农户、支部带协会的科学发展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里甸子镇经济田种植面积实现534公顷,并建立了以老黑山村生姜种植基地和桦树甸子村千亩五味子示范园为主的六个产业示范园区。造林总面积实现4180公顷,其中经济林1567公顷,速生丰产林1520公顷。现有板栗树120万株,实现人均“百株栗”,居全县前列;中小药材种植面积1274公顷,其中山地药材931公顷、平地药材343公顷,超额完成林业“221”工程目标。畜牧业“三个一”工程进展顺利,五里甸子镇黄牛存栏6511头、猪存栏3872头、羊存栏2000只、鹿存栏255只、家禽10余只,畜牧业收入快速增加。生态建设不断巩固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采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营造生物堤等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生态绿化,保护山林资源。五里甸子镇山林植被覆盖面积达到74%,在全县名列前茅。五里甸子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镇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2007年发展特色经济作物8010亩,其中发展中小药材3400亩,发展板栗和水果2100亩。五里甸子镇板栗总量达到120万株,药材总亩数达1万亩,实现了人均百株栗、一亩药材、一亩经济田的即定目标。畜牧业快速发展,五里甸子镇黄牛存栏数达到5000头,山羊3000只,家禽达到10万只。坚持工业富镇的发展观点,坚持民营经济为主,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了镇村企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镇白水泥厂由于实施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了管理,瞄准了市场的需求,以效益为牵动力,使该厂转亏为盈,全年生产白水泥8000吨,创产值400万元,创利税5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头道河子铁矿,创产值80万元,创利税12万元。五里甸子镇从事商饮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的共有800多家,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万亩绿色通道。五里甸子镇退耕还林1200亩,植树造林总数达到8800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00亩,闸沟修谷坊50多处,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2007年五里甸子镇全社会总收入实现1.6亿,比上年增长8.7%。企业收入实现10,789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878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155万元,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施“九五”计划以来,五里甸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下,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镇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全镇社会总收入19059万元,比1994年增长5倍,其中第一产业3232万元,增长8倍;第二产业10107万元,增长6倍;第三产业5720万元,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799元,增长3倍。

行政区划

五里甸子镇属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镇政府驻五里甸子,人口1.09万人,面积224.47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桦树甸、三架窝棚、腰营、大镜沟、五里甸子、头道河子、夹皮沟、老黑山。

旅游资源

五里甸子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大青顶子山坐落在境内的东北端,海拔1093.6米,为境内最高山峰。老黑山海拔804米,奇峻巍峨,气势磅礴,因山峰岩石和土皆黑色,加之从山脚遥望峰顶阴影甚黑而得名。夹皮沟村因为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每年吸引众多丹青妙手来此作画,被美誉为“画家村”。域内最大河流里岔沟河,发源于大青顶子和大西岔山麓,全长22公里,纵贯境内,于五里甸子村注入浑江。五里甸子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达到150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素有辽东“小江南”之称。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铁矿、铜矿、煤矿等,储量十分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五里甸子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