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区地图
下关区相关地区地图:
四季变化
春:南京市的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春季是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过渡季节,在大气环流方面,春季仍处于冬季型的大气环流控制下,即受近地面系统的冷空气和高空的西风环流影响为主,但环流强度比冬季已大为减弱。春季的天气特色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加;天气过程多变。夏:南京市的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明显可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初夏的梅雨天气全市每年初夏(6-7月),往往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即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雨量也较多。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降水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面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盛夏的伏旱天气南京市每年7-8月间,在梅雨期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若这时南京市处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下,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
秋: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南京市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由于我国冬季风爆发南下时,首先从地面置换夏季风,故迅速而干净。往往通过1-2次较强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在15-20天的时期内即可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但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南撤相对地较缓慢,所以秋季的9-10月间,常常形成低层冷高压的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使长江流域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成为天气最好、最舒适而有利于秋收的黄金季节。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台风暴雨的天气,有时还会出现早霜、冰雹等天气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
冬:南京市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冬季气候的特色是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南京市冬季的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每次冷空气南下时,南京市大都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过程,尔后天气转晴,出现霜冻,并逐渐转暖,形成明显的寒、暖交替现象。冬季的主要天气特点是冷而干。降温和大风是主要的天气现象。
自然地理
所处位置:下关区地处南京市城区西北部,濒江依城,是南京建设“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窗口性区域,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29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线近10公里。地貌形态为残丘和岗地,地形坡度较陡。残丘岩性主要为白云后灰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层厚1~5m不等,松散。岗地主要由下蜀土构成,厚度一般在5~10之间,局部地带在10m以上。气候区划: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降水与湿度: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历史沿革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2000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各街道人口:中山桥街道42405热河南路街道61877车站街道38024建宁路街道50369宝塔桥街道72761小市街道9999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底,下关区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中山桥街道。阅江楼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东炮台、静海寺、多伦路、盐大街、新民门、热河路、大马路、商埠街、唐山路、宝善街、南通路、水上新村)。热河南路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热南、清江花苑、河西、新河一村、新河村、白云亭、二板桥、晏公庙、姜圩路、中山北路、姜家园、大街);居委会(白云亭)。幕府山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白云石矿、张王庙、五塘村、白云新寓、五塘新村一段、五塘新村二段、五佰村、盛世花园);村委会(五塘)。建宁路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五所村、滨江花园、四平路、新民路、金川花苑、安乐村、工农新村、城河村)。宝塔桥街道:辖社区居委会(宝塔桥西街、方家营、大桥新村、宝塔桥东街、燕江路、金陵一村、金陵二村、燕江园、金陵新二村、金陵新四村、金陵新六村、水关桥、象山、幕府西路、金陵新八村)。小市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东门街、东井新村、小市村、黄家圩、东井亭、线路新村、小市街、安怀村、安怀新村、和燕园、小市新村、河路道)。2004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阅江楼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人口民族
下关素称南京的“北大门”,滨江而居,沿江10公里岸线,为南京长江的主航道岸线,大江南北的主动脉——南京长江大桥和京沪铁路从这里通过,沿岸汇聚了富有古都文化特色的明城墙风貌区、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滨江风光带和别具自然山川灵秀的幕燕风景区,是景色最为秀美、经济最为繁荣、交通最为便捷的地段,更是居江观城、居城观江最为理想的区域,是南京乃至江苏沿江最为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沿江开发的重点地区。2004年下关区总人口29万。下关区共有户籍居民103638户,293895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8.1%,来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萨克、维吾尔、高山族等20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1.9%。地方特产
桂花糖芋苗:桂花糖芋苗是南京一道出名的甜点,做法如下:选用新鲜芋苗,蒸熟后剥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浆,放在大锅里慢慢熬制。南京梅花糕:梅花糕源于苏州,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人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