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镇地图
向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工作
向阳镇是全国农村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该镇乡镇企业发展较早,1978年有砖瓦厂、农机站、油厂等,到今天,全镇已建成了以饲料、制药、造纸、化工、电气设备、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为支柱的100多家企业,产品远销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实施工业经济“30100”规划,着力培育6户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饲料、医药、化工、电气、冶金、食品、纸业、服装这八大支柱产业。目前,向阳镇正着手对以四川电气成套厂为核心的电气工业园区和以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工业公司为核心的食品工业园区运作进行大力扶持,努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向阳镇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18989万元。
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环保、文教、卫生、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全镇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向阳镇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四川省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
经济发展
向阳镇全境地处丘陵山区,东部最高山峰摩天岭,海拔769米。拉林河流经镇境南端,1965年以来建有多座小型水库和小河里、向阳两个水电站,是五常市农村较大的水力发电站。全镇总面积253.6平方公里,有耕地4.97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镇办工业有农具厂、联合厂、造纸厂、采石场、砖瓦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000万元。全镇共辖建国、群富、三好、三中、中原、爱国、五家桥、长岗、永明、齐船口、日光、致富、新丰、九三、丰产、实验站等16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25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约占16%。镇政府驻地建国村向阳山屯。
简介
代码:220182108,面积287.04平方千米。人口51578人。镇政府驻东中央堡。辖八户、向阳、长岗、齐乡、万宝、富合、横道、万合、一统、中合、泉草、复兴、小兴共13个村等。取吉祥之意得名。清初禁垦区,康熙年间开发。中华民国时设向阳警察署,属二区所辖。日伪统治时期为向阳村,管辖10个屯。1949年设向阳区,1956年置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建镇。
经济发展
近来年,向阳镇党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面向市场,解决思想,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注重质量,提高效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产业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的发展思路,打茶叶产业优势牌,走发展富硒生态经济特色路,把农业产业化、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作为促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全面推进茶、桑、畜牧产业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2002年全镇全镇农业总产值2050万元,人均收入1290元,比2001年净增10.4%。全镇共建有天然无公害茶园12242亩,优质桑园4000亩,养羊9121只,养猪10943头。成为全镇农业经济龙头的茶叶产业建设被镇党委、政府作为富民强镇的农村主导产业,2003年全镇建成天然无公害丰产密植茶园5733亩,达到人均1亩茶。向阳镇风光旖旎,地阜物丰,境内盛产山野菜、食用菌、魔芋、药材、烟煤、板石、石灰石、石棉、红页岩、锂藏量丰富。茶飘香,引凤栖。
简介
向阳镇隶属五常市管辖。位于市境南部,拉林河北岸,南邻吉林省舒兰市。镇政府驻地距城区50公里。向阳镇名源于驻地向阳山屯名。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垦,逐渐形成村落,清末属五常府崇礼乡。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五常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始设第四保,后为向阳联合保,1940年改设向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1月,划归新设置的山河县管辖。同年11月,撤销山河县,划归吉林省舒兰县管辖。1948年6月,划回五常县,隶属第十一区。翌年,从第十一区中划出设置第十三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分设向阳、民主、榆树3个乡,向阳乡为中心乡。1958年秋,合并成立向阳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向阳乡。1986年7月,改为向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