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吕梁市地图 >
孝义市地图
孝义市相关地区地图:

综合实力

200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有力有效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干部群众,经受住了大灾大难的考验,推动孝义经济社会在持续十年快速、跨越发展的高基数上,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一)主要指标增幅明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GDP达到200.1亿元,同比增长9.2%,占吕梁市的31.77%。财政总收入完成43.54亿元,同比增长52.24%,占吕梁市的26.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03亿元,同比增长42.46%,总量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6元,同比增长16.21%,比吕梁市平均水平多1134元,比省平均水平多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0元,同比增长18.72%,是吕梁市平均水平的2.1倍,是省平均水平的1.65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7.85亿元,同比增长40.73%,人均储蓄存款明显高于全省。这几组数据有力地表明:我们的实力更强了,家底更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新提高。(二)转型项目扎实推进,产业支撑能力得到提升。2008年下半年,尽管我市煤焦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因其群体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表现出了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尤其是在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催生下,昔日发展滞后的新型产业、非煤产业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兴安化工240万吨4A沸石一期120万吨项目,开创了重大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的先例,带动全市铝工业产能达到160万吨,铝工业已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8个“双百双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2个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11.39亿元。以东兴国际酒店、晨光物流、新天标汽修综合服务、曹溪河生态旅游开发等25个项目为代表,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规划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3%。这些显著变化充分说明:全市经济转型已经启动、进程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三)“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市财政统筹“以工补农”资金65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67个重点村铺开新村庄建设,完成投资14.9%,22个村10156人迁入新居。重点村“五化五通五个一”工程取得突破,街道硬化户通率达到80%以上,有线电视户通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9%,完善了村容保洁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高阳农业园区投产企业达到10户,实现产值1.86亿元。铭信禽业1000万只肉鸭养殖加工项目打破了我市非资源性产业不大、不强的局面,用短短一年多时间打造出山西第一、全国第四的肉鸭养殖加工基地,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个,41项农产品、28万亩特色基地获得国家、省无公害认证,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集中力量办大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筹资12亿元,铺开14条街道、公路建设工程,12条当年竣工通车,新增道路里程130公里,形成了明显优于周边县市的“周边大贯通、区域大循环、城乡大延伸”的城乡道路基本框架,对周边县市的吸引、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引文入孝工程全线贯通,年输水量1000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工业用水紧张矛盾。上令狐220千伏、下栅110千伏、石公110千伏、高阳农业园区35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行,城南110千伏、铝工业园区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我市电力供应紧张、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不复存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75万平方米,日供气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集中供水、供气、供热率分别达到100%、80%和80%以上。天然气主口接入孝义,将于近期入企入户,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五)扭住治污、绿化不松手,市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工业企业达标治理稳步推进,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200吨、化学需氧量1100吨。城乡“大造林、大绿化”完成投资2.9亿元,造林6.2万亩,主干公路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绿化基本完成,城区道路、公园、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绿化新增绿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增加96天,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胜溪湖森林公园建成开放,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构筑了北方难得一见的“一湖两岸”城市格局,孝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胜溪大地“人杰地灵”的秉赋得到彰显。(六)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得到加强。深刻汲取“6·13”事故教训,全面核查保留煤矿资源储量,查处越层越界行为。实行煤矿复工复产十部门“一票否决”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采矿行为。组织3200余名干部职工逐级、逐人、逐岗位分解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了市、乡、村、企四级安全责任链条。严格安全责任追究,81名安全监管责任人被行政问责。扎实开展18个行业领域全方位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5000余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4万余名,市域安全生产环境有了改善。(七)关注统筹和谐发展,社会民生事业长足进步。新建孝义三中、建西街寄宿制小学、孝义二中德平综合教学大楼,新改扩建51所农村学校。高考达线人数连续四年以百人以上速度递增,达到1175人,位居吕梁第一。完成市图书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组建了孝义歌舞剧院。完成市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新建、改建13个村卫生所,村卫生所达标率达到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补助提高到每人15元,参合率达到99.08%。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及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财政补助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用于各类保险的配套资金超过2000万元。市财政一次性拨款6500万元,用于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生活困难村干部和从医从艺人员的生活补助。农村低保人员突破1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市财政筹资2000万元补贴城乡群众冬季取暖,开展春节慰问等活动。采煤沉陷区治理新建小区完成投资5.44亿元、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计生、扶贫、宗教、气象、地震、市志、档案、残疾人等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八)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府六位副市长先后向市人大述职。积极支持政协工作,完善市长接待政协委员日、工商联市长特邀联络员制度。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3件、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设立市长信箱,开通民生热线,收到并解答群众意见、建议3700余条。

历史沿革

起源追溯:1.史海钩沉,孝义历史源远流长,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是山西历史上置县最早的地方之一。《左传·宣公十五年》所记载的晋景公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即春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始置瓜衍县。公元前594年,晋国正卿荀林父统帅晋军主力灭掉赤狄潞氏,彻底平息了狄人的长期威胁,也使晋国疆土拓展到太行山西麓。凯旋之日,晋景公重赏荀林父“狄臣千室“,随之又想起3年前晋楚崤之战后,荀林父以败军之将谢罪“请死”,大夫士会仗义直谏,力保其无罪,这样才使荀林父免掉死罪,重任中军将的情景。于是襄公又感激地对士会说:“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当初若不是您的劝谏,我就会失去荀林父,也不会有今天的胜利。”遂将“瓜衍之县”赏给了士伯。瓜衍县的旧址在今孝义市北的虢城村,古代又称此地为“瓜城”,至今当地百姓还把流经附近的虢义河称作“瓜衍河”。瓜衍县是目前史料载中我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是“县”从最初的田地划分单位到居民组织、功臣封地。并向行政区化名称逐步过渡中的一个地名化石,它影响到秦王朝及后来集权统治形式郡县制的诞生。难怪余秋雨说“民族文化中的很多起源性的东西都与山西这块土地有关。”,2.孝义的由来,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又说: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乾隆《孝义县志》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为纪念孝义得名1380年,孝义市以“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历史典故为题材,于2007年1月1日,落成了两座大型高粱红花岗岩雕塑,以此展现孝义的城市形象。
历史变迁:1.署置更迭,古时中国朝代更迭频繁,孝义也随着皇朝变更而几易其署。在春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始置瓜衍县。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该县属兹氏县域,位于兹氏县南境。东汉末,南匈奴五部入居离石、中阳等地后,三国曹魏政权迁中阳县治于今孝义旧城,故置此为中阳县。西晋永嘉元年(307年)间战乱后,中阳县废,孝义县境并入隰县。北魏时期,今孝义市境成为魏军抗击吕梁山区“山胡”侵扰的前沿阵地,魏政权设于今孝义六壁俯,置军镇于六壁城,以“防离石诸胡”。有人称“城有六面”,故六壁。但史料记载:“六壁者,县所辖贞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六,故名”,“城有六面”实为讹解。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将孝义境从隰城县分出设立永安县,县治在今孝义市旧城。“永安”的命名反映了魏政权祈望平息山胡侵袭,希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但到了北魏末的孝昌年间,积聚已久的社会矛盾再次引发了边镇暴动和各民族暴动,汾州山胡刘蠡升趁乱称天子。永安、隰城二县被“胡贼所破”,二县治所被迫迁至今临汾市境。为应付这一混乱局面,魏政权又在六壁故城置建平郡,即今虢城村中置定戎郡,盼望这里“平”与“定”。隋统一后,今孝义市境又恢复永安县旧名,属西河郡治。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县名与涪州的永安县(今重庆奉节)重名,遂产生更名之议。因郑兴以“孝行闻于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改郑兴所居的故里为“孝义里”。如此,避免了两县的重名,同时也表彰了郑兴的孝德。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曾一度改称为中阳县,熙宁五年(1072年)改县为镇,不久又复置孝义县,此后一直沿用孝义两字。1958年并入介休县,1961年复置县。2.撤县建市,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孝义县设立孝义市。自此后,孝义的城市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现辖7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37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3.36万人。孝义市城区不仅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晋西、陕北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昔日的历史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

历史文化

孝义市,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背倚吕梁山脉,衔吕梁之雄峰;面俯晋中盆地,吞汾河之浩水。市域面积945.8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聚汇之地。孝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处处凝集着一个“特”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隋朝末年,郑兴“割股奉母”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邑入郑兴孝行闻于朝”,唐太宗亲赐“孝义”一名,县名自此由永安县改为孝义县。淳朴的民风营造出人际关系之和谐、经商合作之诚信、仁义之风尚。随着千年历史的延绵不绝,被誉为“文化三绝”的皮影、木偶、碗碗腔沉淀下来,成为孝义文化最具特色的亮点。近年来孝义市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先进县(市)”。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首座收藏、研究皮影和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市木偶艺术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赢得较高的声誉;市碗碗腔剧团多次进京演出。2005年9月,孝义大型木偶广场表演剧《胜溪春潮》摘取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名胜古迹

中阳楼:中阳楼位于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古城大街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之遗存。中阳楼正面,中阳楼楼体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楼高23.14米,座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墩台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井藻绘文王后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览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仞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皆为历代境中书法名人手迹,牌匾文字南向一檐下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中阳楼层檐迭峭,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牌匾四悬。楼顶脊兽奇特,流金溢彩,楼底碑刻6通,志记修葺事项。据碑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毁,何年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该楼集建筑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为我省少见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筑之一。

行政区划

孝义市辖6个街道、7个镇、5个乡:新义街道、中阳楼街道、振兴街道、崇文街道、东许街道、胜溪湖街道,兑镇镇、阳泉曲镇、下堡镇、西辛庄镇、高阳镇、梧桐镇、柱濮镇,大孝堡乡、下栅乡、驿马乡、南阳乡、杜村乡。新义街道居委会(13个):工程处、人印、七0二、新乐、三贤、府东、长安、府南、府西、迎宾、胜溪、府中、艺宛;村委会(7个):梁家庄、贾家庄、张家庄、樊家庄、封家峪、赵家庄、和平庄,中阳楼街道,居委会(1个):中阳楼;村委会(14个):楼东、楼西、城东、东关、北关庄、一家庄、新庄、西关、窑上、八家庄、铁匠巷、桥南、桥北、尚家庄,振兴街道,居委会(1个):振兴;村委会(10):司马、北辛安、中辛安、仁智、苏家营、东庄、青义、盐锅头、刘家堡、南辛庄,崇文街道,居委会(3个):崇文街道办事处、汾青、新建,村委会(7):大虢城、瑶圃、居义、留义、桃园堡、宋家庄、苏家庄,东许街道,居委会(1个):东许办事处,村委会(13个):河底、宜兴、真兴、东许、西许、那庄、上庄、永安庄、小王营、必独、道相、师河底、小南庄兑镇镇,居委会(1个):兑镇镇;村委会(25个):下令狐、梁家源、产树原、新民、南营、上吐京、桑湾、韩家滩、偏店、圪卓头、偏城、郝家寨、水峪、后洞、兑镇、后庄、东庄、杏野、黄文、沟北、后沟、原家庄、前岭、沟财、石践,阳泉曲镇,居委会(2个):柳湾矿、铝矿;村委会(35个):阳泉曲、神宁沟、仲家山、柳湾、河北、西河底、老营坪、教场、西上庄、柏子沟、大胜、瓦窑坡、师家庄、安乐、苏家沿、王义庄、刘王庄、春塔、克俄、窑上、甘村、后庄、南庄、下庄、禅房头、张家庄、碾头、吕居堡、马庄、段封、南沟底、申家庄、尹家沿、核桃窳、后山,下堡镇,居委会(1个):下堡镇;村委会(29个):胡家窑、官窑、官岭、前庞沟、后庞沟、昔颉堡、下堡、元金、东岭、赵家庄、上坞头、长坡洼、西程庄、石相、部落、邀庄、桃树沟、桃树原、马术岭、半沟、角盘、下卫底、南头、北头、西沟、南榆苑、安家岭、东田庄、魏家沟,西辛庄镇,居委会(1个):西辛庄镇;村委会(36个):大王庄、杜西沟、杨家沟、西泉、郝家湾、韩家沿、辞凡沟、西沟沿、宜官、夹道、西岐沟、中窳、崔家庄、梁家沿、高塘坂、面向塔、西辛庄、四家坪、林林窳、太子里、南庄沟、贺岭、刘家沿、南上庄、庄沟、吴西庄、盆子坡、交子里、王才堡、东庄沿、槐树沿、下马宽、芦子里、陶口源、兴文、康家沿,高阳镇居委会(2个):高阳镇、新阳矿;村委会(24个):临水、高阳、贤者、三多、神福、神安、东曹、西曹、白璧关、善吉、下吐京、顺光、西辛壁、东辛壁、仁义、宋家庄、苏家庄、大垣、小垣、六北头、崇原头、西尉庄、寺家庄、东尉庄,梧桐镇,居委会(1个):梧桐镇;村委会(19个):中梧桐、东梧桐、南梧桐、北梧桐、南曹、新尉屯、旧尉屯、西王屯、中王屯、东王屯、北姚、南姚、东董屯、西董屯、岭北、田家沟、前营、后营、仁坊,柱濮镇,居委会(1个):柱濮镇;村委会(29个):下智峪、上智峪、上令狐、任家庄、贺南沟、王家庄、旺家原、如来、黑坡沟、上柱濮、下柱濮、大青河、小青河、大窳、梁上庄、孟家庄、西沟、鱼湾、三河口、庄里、胡家窳、门楼窳、贺家庄、大王堡、子善、后河、刘庄、牛郎岭、于家庄,大孝堡乡,村委会(21个);大孝堡、长兴、文明、张魏、西盘粮、马家营、长黄、芦北、芦南、东盘粮、五楼庄、郑家营、霍家堡、北桥头、东张庄、小圪塔、南船头、南小堡、大堡、李家庄、程家庄,下栅乡,村委会(26个);下栅、上栅、吴圪垛、兴跃、坛果、王马、王家沟、恒兴堡、南辽、北辽、子头、中原、尧仲、东安生、西安生、大西庄、小西庄、西铺头、南庄、道陆庄、南道、西沟、南峪、马家岭、东铺头、高仁,驿马乡,村委会(38个):赵家窳、山草占、果家原、关家口、逮家庄、冯家原、东大会、西大会、阳头庄、大沟、前驿马、后驿马、高阜、寨上、白马峡、刘家庄、孟南庄、庞庄、小原头、牛王原、赵家沟、燕富曲、东窳野、西窳野、多才岭、宣化、原钮村、李家窳、上荆封、下荆封、杨圪垛、申家沟、白家庄、榆树坪、堡则上、岩庄、蒿里、瓮沟,南阳乡,村委会(23个):南阳、石公、相王、山头、卜家峪、岭上、柴场、梧凤、达苏、白石崖、田家庄、前活丹、后活丹、盘龙沿、桑沟则、高家掌、坪子山、上义棠、沿家山、下义棠、鱼里、温家庄、大石头,杜村乡,村委会(23个):杜村、东小景、西小景、南岭、程圪垛、西房庄、侯家山、申江沟、元罡、招携、西梁庄、沿家歧、龙池头、北段王、南段王、李家庄、温家庄、石匣社、王青社、白居庄、昔颉岭、柳窳、申江沟、长安

孝义历史

春秋:瓜衍县前655,(周惠王22年)晋灭虢迁其民于此,建虢城(在今古城北10里大虢城)置瓜衍县。平周城约前514,(晋顷公12年)魏献子在晋国朝中执政,将抢到的十县六卿瓜分,晋国名存实亡。魏国在虢城南10里筑宗庙建平周城,实际是魏国的国都
战国:平周城前479年孔子卒,约魏斯出生,战国始,前476年卜子夏被聘来西河孝义,当任魏文侯的老师,前45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前446年魏斯继魏国位,前420年派吴起在孝义西北78里筑吴城守西河以拒秦(今离石吴城镇有遗址),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魏、赵、韩三国为侯,魏国迁都安邑(今夏县),魏文侯在位50年,在孝义43年,在安邑7年,前396年卒。可以这样说:从魏献子在孝义的前403年,期间111年,孝义实际是魏国的国都。前381年魏武侯15年)“魏败赵于北蔺”即是在离石、柳林一带魏国战败,前339年“秦孝公派商君伐魏”,“赵进攻魏”,魏国在孝义玉泉山一带战败,约赵国占领平周城,更名中阳。
秦朝:平周县(中阳),前306(魏襄王13年),“秦取曲沃、平周”从前381到前282是魏、赵、秦在平周展开拉锯战的时代。前285年秦与赵会中阳,前282年秦拔赵(中阳)、兹氏二城。
西汉:于离县,前206—126年,约汉高祖刘邦改置于离县80年,平周县,前126年,汉武帝刘彻复置平周县
东汉:于合县,前9年,王莽建新国在此33年,约置于合。平周县,公元25年,汉光武帝复置平周,公元220年,东汉末废平周
三国:中阳县,公元220——307年,“魏移西河郡中阳县于今理”永嘉后划入隰城(今汾阳市)
南北朝:永安县,公元493,(北魏太和17年),分隰城置永安县,公元526,(孝昌2年),侨置平阳界(临汾一带),显州,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置显州于六壁城(今六壁头村),领建平郡,定戎郡、真君郡、武昌郡、北齐废,永安县,公元555年,(北齐天宝中),复置永安县,同时并入介休县,公元561年,(北周武成帝),划出介休县
唐朝:公元619年,(武德2年),在温泉(今交口县)、高唐(今王才堡)置二县,公元620年,(武德3年),分新城县置温泉县,孝义县,627年,(贞观元年),贞观元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名于朝,赐名孝义”又有“永安与涪州同名故改为孝义”。同年新城县、高唐县入温泉县。
宋朝:中阳县,孝义县,976年,(太平兴国元年),曾改为中阳,不久复为孝义,孝义镇,1072年,(熙宁5年),并入介休,孝义成为镇,孝义县,1086年,(元元年),复置孝义县汾州辖,金、元、明、清、民国至今沿用孝义不改
元朝:1337年,(元至元3年),割温泉县之半入孝义县,属汾州辖
明朝:1595年,(万历23年),改属汾州府辖
民国:孝义县,1912年,(民国元年),属省府直辖,1914年,(民国3年),改冀宁道辖,孝义县,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省府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孝义县,1948年,(民国37年),孝义解放,1949年,(民国38年),改汾阳专区辖,1952年,榆次专区辖,孝义镇,1958年,入介休县孝义降为镇隶晋中专区辖,孝义县,1961年,复置孝义县,晋中专区辖,1971年,吕梁地区辖,1975年,省府批准治县点由、古城迁建今新城,1985年,辖地更名为吕梁行政公署,孝义市,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吕梁市撤公署,建吕梁市、孝义市由省府直辖,吕梁市代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