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乡地图
西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3.经济状况
西村乡是农业大乡,也是全县粮食生产基地,到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64万元,粮食总产量5177吨,人均有粮食644公斤,油菜总产量405吨,人均50公斤,苹果总产5100吨,大家畜牧存栏3700头,羊存栏4550只,猪存栏1560头,全乡人均纯收入1282元。
2、生物资源:
由于地貌类型多样,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因此植物种类丰富。乔木中有刺槐、山杨等;经济林种主要有苹果、梨、柿子、枣、杏、桃、花椒等;全乡境内皆处于苹果最佳优生区,而使得苹果作为全乡主要产业得以广泛种植,现有苹果10000余亩,其中挂果6000余亩,品种以优质富士类为主,并有嘎啦等中早熟品种,年产优质苹果5000余吨。野生植物类及牧草也非常丰富,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全乡肉牛饲养量3000头以上。
社会经济条件
1、土地资源:
全乡土地总面积79.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900亩,林地面积7433.6亩,牧草地59192.7亩,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达到87.3%,是我县生态示范乡,境内资源丰富,交通、水利、通信设施齐备,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投资热点。
一
农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发展形势喜人。近年来,西村乡党委、政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实,突出抓好。为此,乡党委、政府经过外出考察、科学研究、具体实践,制定出了适合本乡实情的农业调产、农民增收思路,即“立草为业,以牧为主,发挥特色,发展绿色”。一是林草业规模化发展。西村乡党委、政府结合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等项目,积极实施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封山育林等工程,规模化发展林草业。2003年至今,全乡用于生态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1200多万元,累计退耕还林还草2.3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完成人工种草近5000亩;累计完成生态一、二期工程3万多亩;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1万亩,完成道路通道绿化27公里,建成了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和小窑山生态畜牧园区。其中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被评为大同市生态建设精品工程。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不仅受到上级高度肯定,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战线,生态战线红旗单位,同时,为全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牧草基础。二是畜牧业基地化发展。近年来,西村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示范引导、贷款贴息、圈舍补贴、技术培训、免费防疫、无偿冷配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加大对全乡畜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补贴力度,全乡累计用于畜牧业发展补贴资金460多万元。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改良羊的品种,提高全乡畜牧业发展质量,今年,乡投资280万元,建设了小窑山千只良种羊扩繁厂,从省农科院、内蒙引进良种波尔山羊500多只。一系列引导、扶持、补贴措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全乡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全乡初步形成了以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和小窑山生态畜牧园区为中心的养羊区,以新站为中心的养羊区,以镇河堡为中心的肉兔养殖区,以户部为中心的散养肉鸡养殖区。据统计,全乡牛、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3400头和2.5万只,畜牧业预计增收100.9万元,人均增收83元。三是种植业绿色化发展。近几年,西村乡党委、政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在拳头产品大葱绿色化上动脑筋、做文章。为此,一方面加大政策引导补贴力度,每亩大葱从2002年开始每亩补贴葱秧款30元和生物有机化肥2袋,引导农民扩大种葱面积,使用生物有机化肥,三年累计补贴资金110万元,全乡大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余亩,发展到了2004年的2100亩和今年的3700亩,耕地土壤条件也逐步改善,达到了无公害要求。另一方面,投资10万元,责成专人负责申请大葱绿色认证,到目前,申请工作进展顺利,已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大葱绿色认证的成功,使我乡大葱售价由原来的每公斤0.5元上涨到1元,极大的调动了全乡群众种植大葱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明年全乡大葱种植面积预计将到7000亩左右,一个大葱乡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