澥浦镇地图
澥浦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经济
1984年,觉渡乡有工业企业43家(含村办企业)。主要企业有微型电机厂、造纸厂、砖瓦厂、电器厂、胶木厂、综合社等。1985年3月,觉渡乡改为澥浦镇。从这一年始,镇工业办公室逐步对微利、亏损严重、经营不善企业进行转制。先后对觉渡砂石场、树脂建材厂、建筑队、第六羊毛衫厂、时代制衣厂等镇属集体企业进行转制,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推动力。1994年,澥浦工业开发区启动,引进的第一家工业企业是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维E项目,落户于开发区凤凰山北麓。1995年4月,宁波市政府同意澥浦工业开发区列为市级开发区。澥浦镇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1997年起,澥浦镇在国道线两侧开辟沿路工业经济带,实施优惠鼓励政策,引进并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如盛发铜业有限公司、宝云集团公司、金腾电器公司等。依江临海、与居民区有天然山体屏障,水、电、通讯“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澥浦镇有着开发化工区得天独厚的优势。1998年,原地处江东北路的江东化工区搬迁来到澥浦工业开发区内,初期征地300亩。园区成立宁波化工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2002年11月,金德水市长视察后,认为此开发模式不利于下一步发展,经协调后,确立“市、区联合开发,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模式,2003年2月,宁波化工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澥浦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澥浦镇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力争把澥浦的经济做强、环境做优、文化做深,逐步使澥浦成为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未来重要的经济支柱。”,2006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宁波化工区与澥浦镇正式分家,双方分区而治。这一年,澥浦镇工农业总产值虽同比增长18.2%,总量却从2004年的23.34亿元减少到19.84亿元。2008年,宁波公路运输物流基地动工建设,建成后配套宁波化工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服务于整个浙东地区的公路物流枢纽。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澥浦镇的另一个发展极,与依托化工区发展的澥浦集镇并驾齐驱。行政区划
澥浦镇下辖8个行政村:余严村澥浦村沿山村觉渡村庙戴村十七房村湾塘村岚山村澥浦船鼓
概况:澥浦船鼓起始于清嘉庆中后期(约1810年前后),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澥浦为一较大的渔业重镇,“澥浦”中的“澥”字是古越语,意思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澥”通“蟹”。合起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靠近水边,有螃蟹的地方”。当地民谚云:“三百号(只)渔船回家转,三哥(尚)还在崇明县”,即形容渔船之多。而渔民又多为河南籍和福建籍迁居来的,亲人们出洋捕鱼和谢洋归来时,河南籍的往往以敲锣击鼓示庆,福建籍的则常常以竹木条扎成船形载歌载舞。后来,二者逐渐融合,于是就有了这船形舞与锣鼓伴奏合一的船鼓队,并扩展至民间庙会及个种民间传统节日与喜庆活动。至清末和民国初最为红火,民间影响很大。发展:旧时的澥浦船鼓演出场地多为渔港空旷地,演出人数可多可少,多则数十人,少则起八人,由龙头作导,众人相随。演奏极具浓厚的喜庆气氛,其曲调高亢,和声粗朴,节奏有里且起伏跌宕,亢朴相融形成虽欢闹却不噪的独特音韵,兼以粗犷班房的舞蹈动作,非常适宜场地演出。起初,船鼓表演也仅仅为渔民服务,后来逐渐地转向社会、民间节庆活动服务。在澥浦一带的庙会、民间节庆活动中,船鼓队是“第一方阵”中的“先头部队”,排在首位,在民间影响力很大。1996年起,由于区、镇两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重视民间文艺工作,开展了对当地民间舞蹈的挖掘和抢救,在保留澥浦船鼓精华的基础上,赋予其新颖的时代元素。2006,浙江省群艺馆舞蹈专家辛冠中、作曲家刁玉泉在保持澥浦船鼓文化底蕴的情况下,从现代审美需求的角度进行借鉴与创新,对澥浦船鼓又进行了提升。现代的船鼓将浙东渔民文化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声势浩大、震撼人心,高亢朴实的曲调与粗犷奔放的舞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
现况:2005年6月,澥浦船鼓第一次亮相浙江省海洋体育温暖化展示和海洋特色体育项目比赛,便赢得了该次比赛的亚军;2006年9月,澥浦船鼓又获得了浙江省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金奖;同年还被列入《镇海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群艺馆又在澥浦设立了“浙江省新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建设——澥浦船鼓项目基地”和“浙江省新农村文化业务建设——团队建设实验基地”。此船鼓队由澥浦当地农民组成(男18人、女16人),2007年7月31日晋京参加“相约奥运·好运北京”演出,得到了奥组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