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百色市地图 >
西林县地图
西林县相关地区地图:

轻工业

西林县酒厂一1970年建厂,主要以本地特产黄精、灵芝分别与大米酒配合泡制成黄精酒、灵芝酒等滋补饮用酒。这两种酒酒质优良,清醇爽口,具有多功能滋补效果。西林县果脯厂—1986年兴建。所产的山楂果脯系列产品很受市场欢迎。目前西林县共有乡镇集体、股份制、私营企业共2591个。近年,人民政府积极帮助企业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并实行重点投入,重点扶持政策,使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古障茶叶加工厂和古障油桐榨油厂是乡镇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厂家。

林业

西林县到处是土山土坡,气候温润,发展林业有优越的条件。全县林业用地占县境总面积的81%,现有森林153.22万公顷(229.83万亩)人占全县总面积的50.75%,森林蓄积量730.32万立方米。近年来林业收入是县财政收入的大头,县林业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40%。多年来,县人民政府就把封山育林、造林灭荒列为全县直至20世纪末的“绿色希望工程”,动员全县人民大兴林业,大办林场。也鼓励各方人士投资或集股办林。经济林主要有油桐、油茶、八角、紫胶、山植、板栗以及各种水果林、竹林、栲胶等。1994年油桐面积5181公顷(77727亩),油茶面积280.5公顷(3349.5亩),其他如山杏子、板栗、核桃、柑桔等面积280.5公顷(4207.5亩)。在县境西南部,有自然生长着的、呈原始生态并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古珍稀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树该,又名桫椤。树干较大的直径有20~30厘米,高10多米,状似棕榈,树叶长在顶端,对长1米多,如凤尾羽毛分裂状。它是和恐龙同时期的史前植物,世界上现存已不多,是研究古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课题的难得的活标本。在营林过程中,县里十分重视林种结构的调配,注重林业长、中、短效益的结合,既营造杉、松等用材林,又发展水果、油桐、油茶、杜仲等经济林带,向名、特、优营林规模推进。

旅游资源

八行水源岩:八行水源岩,在普合苗族乡境内,位于县城东偏北15.6公里处。从驮娘江的八行河口,沿着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缝间有十多处地下水喷涌而出,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头左上方约200米的山腰,有一个大岩洞。入洞走十来步又见一洞直下数米深,水声丁冬作响,用强光电筒照去,可见一大水塘,水塘侧上方冲下一股水,水大时,其声轰隆,水烟徐徐上升。这水洞口的侧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顶斜斜而上,当地人称为”通天洞”。
周邦洞群:距县城东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这里共有岩洞19个,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颜家洞、黄云贵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仙人洞,进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帘像排空的瀑布倾泻,又有一排排石柱,有个台架宛如神座,垂挂着帏帘。那些石笋、石柱有的像武士,有的像钓叟,一有的像书生。还有几处“大厅”、“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畅勾连,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无底洞”。耕牛洞,洞口横扁形,有3个“大厅”。第一“大厅”长约8米,高约2.5米;过去,隔几块石扇,有一圆拱形空间,即是第二大厅。厅高约20米,底面宽约400平方米,“厅”中央垂下一大石钟乳,已经着地,往里走,沿曲折窄道到50米深处,有一圆形“无底洞”,往往又有一约5米深的洞,搭梯而下。才到洞底,再爬过一个石崖,前行50米,顿觉豁然开朗,原来到了第三“大厅”,石景还胜过刚才走过的任何“大厅”。
古家寨日出:县城东北14公里的普合乡岩腊村的一个山顶上,有个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在这里面向东南方,可以俯瞰大半个西林县的山山水水。清晨观日出,堪称一奇。黎明前,先是东方极远处呈现一片鱼肚白的天空,黑色的山影上泛起几朵淡淡的红云。顷刻间,半天现出彩霞,整个天地一派斑斓异彩。太阳出来了。开始是一段”红线”,很快,变成一项”红帽”,霎时又变成二个“红盘”,桔红,鲜亮,但不耀眼。这时,雾海上升,群山下沉,古家寨成了将被“淹没”的孤岛。透过茫茫雾海空隙,可以看见山下的河川、田园、道路、农舍……。太阳在升高,变黄,变白,灿灿发光了。雾气也在上升,终于全部拥抱了古家寨,四处茫然一片。待等几阵清风吹过,云消雾散,古家寨又见到灿烂的阳光时,已经时近中午了。
古商埠达下:县城东南66公里处,有个属那佐苗族乡的达下村。这里高山峡谷,西洋江自西向东经过村前。从这里的码头乘搭木船下航可到达云南富宁县的剥隘街,并可转到百色、南宁。古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经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绑扎的痕迹,从码头上去,是一幢幢两层的古式楼房,顺着山坡坡势,纵横成排成列,从山腰摆到山脚,呈梯形街景。街道全是石条铺砌的,纵向的道路修成台阶石级,是码头延伸到山腰的部分。还有一间突出的房子,是清时政府设立的税关。全村则60多户人家,无田地,无畜栏鸡舍,一看就知道不是耕田种地的农村,而是渡船搬货的商埠。清嘉庆年间,西洋江江水比现在大得多,五六尺长的两头高翘的防浪水船运来”广货”、”洋货”,载去山货、土货。达下成了云、桂边境货物集散的埠头。尽管埠头不大,但还留有与经济相应的文化遗址:如龙王庙、佛堂、关帝庙、私塾学堂等。
古镇八柴:西平乡火柴村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云、桂两省(区)交界处,民国27年以前,这里是两省边境一个重要集镇,叫火柴街。它地跨两省(区),村街南段归云南广南县管辖,北段属广西西林县管辖,各设行政机关(清代叫“把总管”),行政权不能越界施行。八柴街,每逢地支卯酉两日成圩,是这一带最热闹的市集。原来,街北山头有座白帝庙、街南坳口有座农王庙,街中还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观音塑像。和尚、尼姑长住于此,香火四时不断。佛堂有固定的田产。八柴原有塾馆,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馆之一。如今的八柴还保留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条铺的古街,还有街头衔尾的闸门、断垣。
那劳岑氏建筑群: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岑氏宗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后院四合,后厅是神堂,两厢房是陈列室,前厅中间是大门,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间有方形石台上有绘着飞鹤的六角形亭子,名"鹤亭"。大门外有宽阔的趟廊,两剪伸出的八字墙,上画两只大老虎,大门下来是十二级台阶,台阶边到八字墙基各有一块较大的花圃,两棵大苦楝树紧靠台阶。台阶脚才是方形外院,院外对着大门有一面照壁,壁面画巨龙戏珠。祠堂占地约400平方米。岑氏内院:占地300平方米,是那劳岑氏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部分。明代袭上林长官司始迁府到那劳寨的岑密初建,地居全寨最高点。宫保府:岑氏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因岑毓英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授皇宫“太子少保衔”,简称"宫保",于是家宅即称"宫保府"。它坐座于那劳寨中央,占地面积1347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976年),光绪五年落成,原有大小8栋,逐步扩建到13栋。增寿亭:岑毓英二北岑毓祥的第三个儿子岑增寿的身后纪念建筑物。光绪十年(1884年)建,砖木瓦结构,亭作八角状,上下三层,底层壁上书画至今可见部分。占地面积80平方米。南阳书院:是那劳岑氏族塾,是教学的地方。有院门、一厅、二厅、两厢房及一间厨房。二厅设孔座,又叫圣堂主。

副业

茶叶生产:西林种茶的历史悠久,历来与云南形成连片的茶叶生产区,但过去的生产是一种自流状态。1983年县山区扶贫办公室(后改“经济开发办公室”)开始在王子山下的古障镇小规模种植生产白毫茶,得名”王子山白毫茶”(见第一章《土、特、名、优产品》一节有关内容)。1990年起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茶业。县经济开发办公室牵头开办了古障、黄果园、大房、央达四个茶场,带动全县。1994年,公里耕种茶树22.33公顷(3350亩),全县新老茶树面积共666.67公顷(1万亩),共生产茶叶37500公斤,总产值75万元创税利28.5万元。县里决定加大对茶叶生产事业的投入,力争使王子山白毫茶产地成为百色地区为数不多的茶叶基地之一。
其他经济作物:烤姜、烤烟、油桐、薏米、云耳等经济作物,在西林山区有很好的发展条件,县里很重视这些经济作物的生产,现云耳年产已达3吨,其他几种产量也在上升,将逐步扩大生产计划。
畜、禽、水产养殖:县境气候温和,林丰草盛,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条件,1994年大牲畜存栏73162头,比上年增长2%。牲畜、家禽的出售所得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西林境内河网密度比广西河网平均密度还高,每平方公里多0.11条水道。驮娘江、南盘江、清水江、西洋江是理想的天然水产养殖场,所产的油鱼、沟鱼竿鱼类味鲜汤甜。近年来,在县人民政府的倡导下,有关单位和广大农户积极建塘、围堰养鱼,并利用河溪和山塘、水库搞网箱养鱼。主要饲养草鱼、鲤鱼、白鲢鱼、罗非鱼、塘角鱼等,年产值28万元。

农业

西林地处慎、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发展粮食生产是建国以来历届县人民政府的主攻方向。八素水库位于者穷乡东北6公里。是全县诸水库中较大的一座,坝高20米,坝顶长178米,宽3米,有效库容98万立方米,水面面积10公顷(150亩),灌溉64.67公顷(970亩),水能储藏量18千瓦。妈篙水库位于老穷乡北部8公里坝长80米,坝高22米,坝顶宽4$。那哈水源保护区为水库的主要水源。正常蓄水量105万立方米,水面面积匕公顷,水最深处10米,可灌溉农田64.67公顷(970.05亩)。八桥水库位于西平乡八桥村边。坝长110米,高19.25米,顶宽2长。水库集渭社、八表、渭华S条溪水。正常蓄水量为105.7万立方米,最深16.5米,灌溉面积120公顷(1800亩)。龙潭水库位于那位苗族乡。坝高23.5米,长78米,顶宽3米。水面面积26.4公顷(396亩),水最深达22米,灌溉面积120公顷(1800亩),同时供那佐电站发电用水。罗雄水库位于马蚌乡。坝长150米,高20米,坝顶宽5米。蓄水量115万立方米,水面面3.3公顷(50亩),灌溉面积120公顷(1800亩)。央达水库位于者穷乡。坝长179米,。坝高19米。蓄水量125fi立方米。水面面积10公顷(150亩),灌溉面积144公顷(2160亩)。龙滩排洪道位于弄汪乡。全长8600米,深3米,宽1.5米,其中隧道长86米,隧洞高2米,宽3米。排洪流向自东而西,流向云南省广南县的龙地穴、者山气等地。还有电灌设施共76处,灌溉水田达190公顷(2850亩)。

西林县名人

岑毓英:岑毓英(1829~1889),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人。岑毓英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官宦之家,自幼就受传统礼仪和为官从政思想的熏陶,少年在县城定安(今田林县定安镇)、云南省广南县读书。23岁参加县试中试,任西乡(含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岩茶、介廷和西林县的那劳、那佐、弄汪、西平等地)团总。清咸丰初年,岑毓英在籍办团练平息农民起义,因而被保举为候补县丞,从此岑毓英以候补县丞身份带团练入云南平息云南回、汉民族大起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岑毓央以他的精明勇敢,异军突出,屡立战功而步步高升,由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直到署云贵总督,成为这次平息起义的主将。他吸取前任督抚失败教训,采用“剿抚并用”、“避坚攻暇”的方针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用十多年的时间,于1878年攻下了大理,平息了这次农民大起义,从而得到了清朝廷的赏识和差用。同治十二年正月,清廷赐岑毓英“赏穿黄马褂”加赏“太子少保”衔,并改“骑都尉”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成为封疆大吏、“中兴名将”。云南局势安定后,岑毓英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和人心向背的关系。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重振地方工业,将战乱转变为发展经济的局面。在农业生产上垦荒减徭,豁免历年税赋积欠,还民碉田、革除屯田弊端。在工业上恢复煤、铜、铁等矿藏的开掘和冶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此外,在文化思想教育上,岑毓英强调教化,转变民心。他说,“但使修明学校,先立根基,风气广开,成就更众,人人有诗书之味,人人生忠爱之心。今日治黔之事,莫要于此。”他在贵州创办了苗学,整顿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在行政上,岑认为,“地方之治与不治,在乎吏治之修与不修。从前苗民变乱,原有所激而成。即今人员拥挤,流品混杂,吏治未能整肃,百姓难危受累。如该土司通事敢于尽剥苗民,皆由地方官不能洁己奉公之故。”因此,他把整顿官场吏治作为首务,定期考核官吏,裁汰不称职和多余的人员。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英国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远征队,从缅甸出发,名为探测缅甸至云南的路线,实则为入侵中国做准备。英驻华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接应柏郎。马嘉理与柏郎会合后,于光绪元年(1875)二月初,未经与地方官联系,擅自窜入云南境内,受到边疆人民的坚决拦阻。马嘉理率随从枪杀群众数人,边民奋起将马嘉理打死(史称“马嘉理事件”)。岑毓英对英国人早存戒心,反对英人入滇,闻讯后他派将领李国珍调兵阻止柏郎入境,并把英军逐回缅甸。事后,英国驻华大使向清朝廷施加压力,要求将岑毓英以及各官各犯提京审讯。光绪二年,岑毓英借继母病故,报告朝廷解任回乡,清廷允许他回乡避过风波。岑毓英回那劳后,便大兴土木,兴建“宫保府”。光绪五年(1879)三月,岑毓英奉旨进京,光绪皇帝三次召见,并任其为贵州巡抚,授予“兵部尚书”官衔,光绪七年(1881),中法战争爆发在即,清廷考虑到台湾孤悬海外,命岑毓英到福建任巡抚,督办台湾防务。在台湾岛,岑毓英组织开发东部山区,疏通西部平原的大甲溪,修建台北防御碉堡、战壕。光绪八年(1882)五月,岑毓英升任云贵总督。时值越南战云密布,岑毓英看到边疆防务松懈,自愿请缨出关抗法。清廷以岑“威望素著”和“勇于任事”,批准他带兵出关,并给予岑毓英节制关外各军的权力。法国入侵越南后,迫使越南统治者订立《顺化条约》,将越南变成法国的保护国,中国西南边陲直接受到威胁。岑毓英受命增兵边防。1884年3月,法军向驻守越南北宁的清军和黑旗军进攻,岑毓英派部前往增援。这一仗,由于驻守北宁的桂军将领指挥无能而失败,使法军推进至谅江、太原(均为越南国的城市名称)一带,岑毓英的后路受到威胁,不得不放弃兴化,撤回云南边境。清朝廷在法国侵略者软硬兼施下,当即与法国订立了违背中越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法天津条约》。但条约的墨迹未干,法军就向驻在谅山的清军发动进攻,接着又派出海军攻打台湾基隆,炸毁福建马尾造船厂,击沉清军11艘兵船和19艘商船,清廷不得已向法国正式宣战。岑毓英率领滇军向驻守宣光的法军进攻,展开肉搏战,击破法军在城外布下的天花营,将法军围困在宣光城中。岑毓英与黑旗军并肩战斗了一个冬季,给法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后又配合东线冯子材反攻谅山的战斗,指挥滇军和黑旗军包围了法军据点临洮。光绪十一年(1885)初,冯子材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岑毓英和刘永福在西线也取得了临洮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清廷向法国求和,岑毓英上奏朝廷提出“五不可议和”和“五可战”的主张,清廷没有采纳,他只好奉命回滇。中法停战后,岑毓英抱病参加中越边境的划界工作,机智地将越南隐占的土地划归中国版图,为中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岑毓英作为“军旅起家”的将领,有一套科学的作战方法。他治军严明,要求将官与士卒同艰苦,冲锋在前。他说:“行军之要,先共艰苦,士卒方肯用命。”他以身作则,“每战,短衣帕首,辄为先锋,屡受巨创,百折不回。”他把将官的选拔和培养摆在治军的重要地位,“用兵之道,选将为先,苟能用将得人,则兵勇之强悍者可使训良,柔弱者可使奋勇。”至于如何选拔将官,他主张“不拘资格,不惜情面”。在中法战争中牺牲的著名将领杨玉科,原来是一个普通勇丁,岑毓英在战斗中发现他机智勇敢,便悉心培养,亲自教他读书识字。后来杨玉科官至总兵、记名提督,成为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岑毓英对士兵则强调严格的正规化训练,“即知训练得法,虽兵亦精,苟不得法,虽勇亦弱。”任贵州巡抚时,他制定《练军章程十二条》,对兵营的组织与训练,作了全面的规定。在指挥作战方面,他强调官兵上下一致的重要性,“夫用兵之道,必使将识兵心,兵识将意,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方能运用自如。”。

重工业

西林县重工业主要是建材和有色金属工业。建材业有西林县水泥厂和正在兴建的县粮食局建材厂。西林县水泥厂于1975年建成投产,1987年经技术改革后年产425号普通水扼5000吨。1993年5月,又在距县城论里的周邦河口将老水泥厂的一个生产点扩建为能生产4.4万吨水泥的分厂,可在1995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年创产值可达500万元。有色工业企业有矿产开发公司、锑冶炼厂、锑矿选厂、铁合金厂、活性炭厂等。锑矿及锑冶炼是西林工业的支柱。为挖掘工业潜力,进一步开发锑矿产品,西林县矿产开发公司在柳州物化勘探大队、广西地质二队的协助下,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并加强采掘。1986年以来,西林县先后创办了锑冶炼厂、锑矿选厂和锑白车间。锑矿选厂生产的70%纯硫化锑精矿的质量标号较高,曾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除砷技术进步奖,其选矿回收工艺达90%以上。锑白车间生产的锑白质量上乘,被鉴定为国际特级产品,并批量打入国际市场。这三个厂在198啤分别生产优质精锑315吨、锑矿884吨、硫化锑粉精矿621吨。目前,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正积极目除技术,勘探和开发黄金、锑矿,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