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地图
荥阳市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3年以来,荥阳结合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确立了以实干干实促发展,狠抓工业上项目,紧紧围绕“东引东进战略”的整体工作思路,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强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同时,荥阳的城市建设向东发展,通过建设东区和索河路、康泰路、建设路、郑上路、中原西路等道路建设,积极靠拢郑州,以主动姿态融入郑州,更好地接受大郑州的辐射和带动。目前,荥阳工业形成了汽车、煤电铝工业、阀门制造、建筑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建材、食品轻纺七大主导产业和五大工业园。少林汽车获“中国名牌”,远销南亚、东南亚等地;阀门、建筑机械销量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河山,被誉为“中国阀门之乡”和“中国建筑机械之乡”。农业基础良好,河阴石榴古为宫廷贡品,久负盛名;荥阳柿子名满天下,柿霜更为药食珍品;万山冬桃味美可口,广为称道。全市有种植业龙头企业45家。同时,还发展了7个农业专业协会(18个分会)。订单农业带动6.5万户农民增收8500万元,户均增收1300元。2009年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3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河南省扩权县(市)。荥阳市公路总里程973.569公里。地理气候
荥阳市地势西、南、北部稍高,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形如簸箕,属半平原半丘陵地形。主要有汜河、枯河、索河、寺河等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水系。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45.5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4.3℃。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5.5℃。藏有煤、铝土、粘土、黄铁、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自然景点有浮戏山环翠峪、飞龙顶、大溪池等。基本概况
荥阳是河南省会郑州市辖县级市,距离省会郑州仅15公里,她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省会郑州,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总面积908平方公里,辖九镇三乡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索河街道、京城街道、崔庙镇、乔楼镇、豫龙镇、广武镇、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刘河镇、贾峪镇、城关乡、高村乡、金寨回族乡、环翠峪风景名胜区,人口65万,有汉、回、满、土家、壮、羌、侗、布依8个民族,汉族59.8多万人,少数民族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7人。2009年,完成GDP360亿元,财政收入15.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人均GDP58064元(人民币)8634元(美元),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居第64位,在2007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居第5位,2008年10个乡镇跨入河南省乡镇百强行列,是全省百强乡镇最多的县级市。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县(市)第二位。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公元前202年秦朝置县到1994年撤县设市,已有2200多年历史。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刘禹锡去世后就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上。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荥阳是中华望族郑氏的祖地,唐朝时,有11名荥阳籍郑氏在朝为宰相,1200万郑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众多,有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关帝庙商代晚期遗址,有织机洞古人类遗址、大师姑夏城遗址、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娘娘寨周城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荥阳境内有鸿沟、汉霸二王城、虎牢关等著名历史遗址。荥阳被誉为“象棋故里”,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原型鸿沟就在荥阳北部广武山上;是“中国诗歌之乡”,唐代诗人李商隐、刘禹锡寄诗魂于此,分别建有李商隐公园和禹锡园两个文化主题公园;现存郑国古京城——京襄城遗址,建有京襄城遗址生态公园;境内还有环翠荥阳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200多处。环翠峪风景区和桃花峪景区为国家3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面积24平方公里,景区集山、林、水、石、溶洞、古城堡、稀有植物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荥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荥阳“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故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飞龙顶、“天中三林”(少林寺、竹林、洞林寺)之一的洞林寺等。荥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横贯全境,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经国家批准建设的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在奋力崛起。荥阳新城区通过五条道路与郑州市区实现路网全面对接。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大学城、郑州纺织工业城为邻,是河南省距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正在和郑州市融合发展,接受郑州的辐射和带动。荥阳凭借境内的郑州绕城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郑少洛高速、107国道相互联通,出行运输十分方便。经郑州绕城高速到郑州国际机场,只需30多分钟车程。经高速公路1.5小时可通达中原城市群中任何一个城市。目前国家正在建设的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客运线,工程完工后,郑州至上海、北京、武汉、西安运行时间均不超过3小时,并且郑州西客站就在荥阳设立。全市村村通油路,是河南省一类公路县(市)和公路金牌县(市)。荥阳资源充足,能源丰沛。沿黄河岸线45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31公里,在荥阳穿越黄河。荥阳境内有四座中型水库和多条河流,提供了难得的淡水资源。拥有电厂装机总容量达35万千瓦,即将建成投资48亿元的2×60万千瓦国电项目,将以荥阳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输送强大的电力资源。优质煤炭储量达36亿吨,年开采量超过200万吨,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市),拥有亚洲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天瑞水泥,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和义马——郑州煤制气工程均在荥阳境内通过并设有门站,可为投资者提供充足廉价的用气条件,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双气源”城市。荥阳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国家确立的41个工业门类中,荥阳占据33个。全市拥有工业企业一万多家,形成了以汽车、煤电铝、医药化工、阀门、建筑机械、建材、食品轻纺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中国阀门之乡”、“中国建筑机械之乡”。拥有少林客车、博大面业等中国名牌和“瑞龙”制药等中国驰名商标。“少林”客车产销量名列全国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第3位,驰骋大江南北,并已走出国门,产品远销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法国达能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国500强河南粮油进出口集团投资兴建的阳光油脂有限公司,中国希格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南希格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浙商投资建设的江北最大的中原国际小商品城,美国西雅图华商工业物流园、中国中部生物科技产业园,深圳德业基投资建设的荥阳万山生态旅游休闲渡假中心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先后入驻荥阳,并在全力打造新的中原科技产业聚集地。荥阳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先后创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11个有镇区乡镇全部创成省级以上卫生镇,七个城镇创成国家级卫生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交,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书作费,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居全省县级市首位,民生福利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等称号,是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示范县(市)、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河南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10年,荥阳市将坚持“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总要求,瞄准“服务大郑州、建设新荥阳、奋力冲百强”大目标,深入实施“东引东进”主战略,以“大交通、大项目、大生态、大文化、大民生、大稳定、大督察”为工作抓手,大力推进“新农村、新城区、新产业、新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荥阳是一方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是一片淌金流银的沃土。我们竭诚欢迎各位有成之士到荥阳游览观光,实地考察,投资兴业,合作发展。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厚的待遇,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您共创美好的明天!郑姓发源地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姓家谱,从谱名和修撰时间上看主要的有:明浦江《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掌庵谱略》清《包山郑氏族谱》《云阳郑氏宗谱》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大宗谱》《郑氏大成谱》《慈邑灌浦郑氏宗谱》《太康郑氏族谱》《偃师郑氏家谱》《石马郑氏宗谱》中华民国《南湖郑氏族谱》《通山郑氏家谱》《虞山郑氏支谱》《郑氏大统宗谱》《如皋郑氏族谱》《姚江烛溪郑氏宗谱》《牌前郑氏宗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大里郑氏家谱》修撰时代待查《西村郑氏族谱》《白蒲郑氏族谱》《沙市郑氏族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浦城郑氏宗谱》《河山郑氏家谱》《荥阳郑氏续修大统宗谱》《岵山郑氏族谱》《永春城关郑氏族谱》《玉溪郑氏家谱》《南京郑氏咸阳世家宗谱》。行政区划
荥阳市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索河街道、京城街道、崔庙镇(国家级重点镇)、乔楼镇、豫龙镇、广武镇、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刘河镇、贾峪镇、城关乡、高村乡、金寨回族乡、环翠峪风景名胜区。302个行政村,2439个村民组,4个居委会。共有135000多户,57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27000多户,52.8万多人;非农业人口7000多户,4.1多万人。有汉、回、满、土家、壮、羌、侗、布依8个民族,汉族59.8多万人,少数民族2.1多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7人。索河街道代码:410182001。地处荥阳市区西部,东至市区万山路,北至索河(河王水库)南岸,西至荥密公路及高速公路引线,南至310国道,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4.8万。2006年,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老城社区、广场社区、火车站社区、兴华社区、建材厂社区、政法街社区、成皋社区、龙湖社区、城关村、惠厂村、杨五楼村、南楚楼村。邮政编码:450100。京城街道代码:410182002。位于荥阳市区东部,南临310国道,北依陇海铁路和郑汴路高速公路,距省会郑州11公里。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与豫龙镇、乔楼镇、索河街道、城关乡接壤。辖区总面积15.75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05万。2006年,辖6个社区、8个行政村:铁龙社区、繁荣街社区、大海寺路社区、建业社区、汜河路社区、腾飞社区、堡王村、曹李村、吉家寨村、康寨村、石寨村、冯寨村、平庄村、狼窝村。邮政编码:450100。乔楼镇代码:410182101。位于荥阳市中部,紧邻市区,东与豫龙镇相接,南与崔庙镇相望,西与城关乡接壤,全镇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8万人,其中汉族3.55万人,回族0.25万人。近年来,乔楼镇逐渐改变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利用独特的区域优势积极向荥阳市主城区靠拢,发展多经济,使得全镇的综合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2006年,辖19个行政村:东郭村、孙砦村、沈洼村、七里村、任庄村、蔡砦村、陈砦村、陈沟村、柏营村、槐树洼村、张王庄村、冢子岗村、聂楼村、韩村、付河村、楚堂村、张村庙村、辛岗村、李沟村、狮村。邮政编码:450122。豫龙镇代码:410182102。地处荥阳市与郑州市之间,东距郑州市中心10公里,西接荥阳市区,全镇辖区总面积69.5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2010人。豫龙镇是荥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引东进”发展战略的最前沿乡镇,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镇区现有标准工业园区3个:豫龙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道北工业园,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完善。镇区还有郑州工业学院、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荥阳市职业中专、荥阳市外国语学校等大中专院校。此外,投资40亿元的河南中原国际小商品城、投资10亿元的西雅图工业园、投资7亿元的河南希格玛电子产业园已落户该镇。近年来,豫龙镇被评为河南省“六好”乡镇党委、“中州名镇"、被河南省科协命名为“奔小康科普先进乡镇”、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小康镇”、“科技示范镇”等称号。2006年,辖28个行政村:二十里铺村、西张砦村、翟砦村、碾徐村、樊砦村、柿园村、槐西村、楚砦村、王寨村、赵家垌村、京襄城村、南张寨村、郝寨村、兴国寺村、瓦屋孙村、石柱岗村、赵家庄村、陈庄村、关帝庙村、蒋寨村、罗垌村、茹寨村、毛寨村、寨杨村、晏曲村、焦寨村、刘村、黑张村。邮政编码:450121。广武镇代码:410182103。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荥阳市东北13公里处,北部紧临黄河,东西宽11.2公里,南北长14.2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8.7万人。被誉为中原第一古镇,同时也是郑州市第一大镇。2006年,辖40个行政村:广武村、闫村、倪店村、桃园村、水泉村、唐垌村、任河村、白寨村、苏寨村、丁楼村、丁洼村、军张村、孙寨村、后王村、三官庙村、插闫村、南董村、大师姑村、董庄村、胡村、冯庄村、黑李村、东苏楼村、西苏楼村、樊河村、张河村、陈垌村、张垌村、王顶村、霸王城村、桃花峪村、张庄村、王沟村、东张沟村、寨子峪村、北陈沟村、北任村、中任村、车大沟村、车庄村。邮政编码:450103。王村镇代码:410182104。位于荥阳市西北部,北濒黄河、邙山,南与郑州市上街工铝城接壤,全镇辖区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4000人。开洛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陇海铁路、310国道依镇而过,市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升级,种养殖协会遍布全镇,2003年7月全镇大米、蔬菜、水果种植基地、水产、畜牧养殖基地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辖23个行政村:王村、后白杨村、前白杨村、后庄村、司村、薜村、韩村、留村、新店村、许庄村、小村、大村、前新庄村、后殿村、蒋头村、梁庄村、洼子村、柏朵村、段坊村、丁村、木楼村、房罗村、仁里村。邮政编码:450142。汜水镇代码:410182105。全镇辖区总面积58.2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26906人。形成以汽车制造、医药化工、轻纺印染、建筑设备、消防器材和阀门生产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2003年,汜水镇经济总收入完成5513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1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4元。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全国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乡镇”、“中州名镇”、“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河南省电话乡镇”、“郑州市经济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郑州市小康乡镇”、“郑州市科技示范镇”、“郑州市计划生育红旗乡镇”、“省会郑州‘抗非’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在2002年度全省百强乡镇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跻身“三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辖14个行政村:寥峪村、十里堡村、南屯村、新沟村、虎牢关村、周沟村、老君堂村、东河南村、西邢村、滹沱村、清静沟村、赵村、口子村、汜水村。邮政编码:450141。高山镇代码:410182106。位于荥阳市西部,距市区16.5公里,西、西南、南部与巩义市相接,北为汜水镇,东与峡窝镇为邻,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6.5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4万人。2002年全镇GDP4.5亿元,财政收入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7(3376)元。2006年,辖19个行政村:高山村、许村、纸坊村、潘窑村、穆沟村、竹园村、石洞村、白水村、杨桥村、乔沟村、余顶村、妥要村、庙沟村、吴沟村、竹川村、冯沟村、苌岗村、冢岗村、苗顶村。邮政编码:450135。刘河镇代码:410182108。位于荥阳市西南部,距荥阳市区15公里,东邻崔庙镇,南接环翠峪风景区,西连巩义市米河镇,北毗峡窝镇,全镇辖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2.2万人。2006年,辖21个行政村:官顶村、申庄村、反坡村、小寨村、徐沟村、安上村、陈家岗村、架子沟村、刘河村、王河村、石庄村、分水岭村、任洼村、窝张村、花河村、陈庄村、二郎庙村、环翠峪村、东沟村、司庄村、杏花村。邮政编码:450132。崔庙镇代码:410182109。位于郑州市西南25公里、荥阳市南部12.75公里处,全镇辖区总面积82.89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0292人。古往今来,一直是荥阳市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方圆百余里内农村与城市农产品和工业品流通的经济重镇。至2009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562981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858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元,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02元,综合实力位列河南省百强乡镇第43位。先后被命名为“中州名镇”、“河南省级卫生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重点镇”。2006年,辖22个行政村:崔庙村、盆窑村、项沟村、苏坡村、竹元村、翟沟村、老庄村、石井村、车厂村、石坡村、王宗店村、白赵村、栗树沟村、王泉村、芦庄村、界沟村、郑岗村、郑庄村、寺沟村、邵寨村、马寨村、丁沟村。邮政编码:450131。贾峪镇代码:410182110。位于郑州市西南20公里、荥阳市区东南16公里、新密市东北25公里的“金三角”地带,与郑州市西三环路、310国道紧密相连,距郑州国际机场40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83.7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万人。贾峪,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咬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全镇四级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水泥生产、机械制造、火力发电、建筑建材、煤炭采掘、磨料冶炼加工、食品加工、家具、服装、印刷等2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行业群体,年产值8.9亿元。该镇1995年被河南省命名为“中州名镇”,荣称‘中原建材第一镇”;1996年被河南省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7年被郑州市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8年被河南省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9年荣获荥阳市“奋进杯”金杯。1999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10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0元,工业总产值(新统计)达9.8亿元,社会总产值达11.3亿元。2006年,辖26个行政村:贾峪村、上湾村、朱顶村、石碑沟村、大堰村、老邢村、塔山村、梁沟村、南王村、石硼村、李家台村、高河村、龙卧凹村、楚村、岵山村、楼李村、槐村、双楼郭村、马沟村、祖始村、周垌村、邢村、洞林寺村、鹿村、郭岗村、北沟村。邮政编码:450123。城关乡代码:410182200。荥阳市西北部,是荥阳市的中心乡镇,辖区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4万人。2006年,辖28个行政村:柿园村、龙泉寺村、汪沟村、张楼村、北付河村、高袁寨村、宫寨村、阴赵寨村、王庄村、安庄村、东史村、西史村、三十里铺村、李克寨村、皋寨村、小王村、杨垌村、五龙寨村、大王村、洪界村、雷垌村、北周村、竹叶河村、瓦窑坡村、大庙村、桃李村、南周村、石板沟村。邮政编码:450100。高村乡代码:410182201。位于荥阳市北8公里,邙山南侧一平原上,全镇辖区总面积57.82公里,辖区总人口:40351人。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53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681.7万元。2006年,辖29个村委会:高村、高村寺村、马寨村、油坊村、史坊村、马沟村、荆寨村、杜常村、张常村、韩常村、后圈村、司马村、前圈村、真村、吴村、官庄村、穆寨村、张村、周寨村、宋村、秦铺头村、陈铺头村、刘铺头村、牛口峪村、枣树沟村、官峪村、刘沟村、邙山村、安仁寨村。邮政编码:450101。金寨回族乡代码:410182204。位于荥阳市西北,距市区10公里。全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邻310国道,北靠郑洛高速公路,高速路引线从乡穿过。全乡辖区总人口6500人。其中回族群众5228人,占总人口的80%。2006年,辖2个村委会:金寨村、北楚楼村。邮政编码:450100。环翠峪风景区位于荥阳市西南,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以古城堡为特色的山岳型景区。环翠峪地势为月牙形封闭峡谷,四周群山环翠,重峦叠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亲笔所题“环翠山庄”石碑立于峡谷之中。它有史迹名胜、自然景观130多处,以魏长城、古城堡群、卧龙云花石、落鹤涧大峡谷最为有名。环翠峪风景区1988年对外开放,现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河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浮戏山中部,是嵩山北部的余脉。行车线路(郑州出发,洛阳或其他地方的朋友自己看地图吧),中原西路--乔楼--荥阳--310国道—刘河—环翠峪,郑上路—310国道—刘河—环翠峪,连霍高速--荥阳路口--刘河--环翠峪,郑少高速--新密路口--尖山--环翠峪矿产资源
矿藏特征:荥阳矿产资源属风化矿床、机械沉积矿床。矿床具有层位稳定、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延伸较远、矿体形状与沉积层一致的特点;矿体形状多为层状、似层状及扁豆状;矿物成分由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成分组成;矿石构造一般为鲕状、豆状、肾状、结核状、密块状、条状及花斑状等。种类分布:荥阳境内矿藏已查明有九大品种,各矿种均属沉积矿床,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品位均匀和不同矿床常有伴生、共生等特点,易于开采,均有开采价值。其主要品种有:煤矿、铝土矿(高铝粘土矿、低级粘土矿)、白云岩、石灰岩(熔剂灰岩、铝氧灰岩、水泥灰岩)、黄铁矿、铁矿、黄土矿、大理石、花刚石等,其他还有大砂、型砂和细沙等。1、煤矿荥阳煤层属于巩、荥矿区,大部集中在万山以南的浅山和台阶地区,西接巩义的新中矿区,自刘河经崔庙至贾峪,和三李矿区相连,东西全长20多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分炭煤、黄煤两种,总储量约348738万吨。2、铝土矿铝土矿区在荥、巩交界的水头村。水头铝土矿属荥、巩矿区的一部分,西半部属巩义,东半部属荥阳,在荥阳境内分布在刘河的肖寨、冯庄一带,储量约2211.6万吨。3、高铝粘土矿分布在刘河的肖寨、冯庄等地。储量约198.61万吨;同时伴产有低级铝粘土矿208万吨,耐火粘土矿163.6万吨。4、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刘河镇的官顶、崔庙镇的郑岗、白赵、石井沟,贾峪镇的焦山、大周山,储量约2152万吨。5、石灰岩为荥阳优势矿种,主要分布在大周山、反坡、张青岗三个矿区,总储量约18138.19万吨,其中,熔剂灰岩2161.2万吨,铝氧灰岩20.8万吨,水泥灰岩15768.99万吨。6、黄铁矿分布在刘河镇的冯庄矿区,储量为2221.7万吨。7、铁矿有山西式和宣龙式两种矿床,分别储存于石炭纪和震旦纪地层中,前者以肖寨铁矿区为代表,后者以庙子的二郎庙矿区为代表,储量约132.28万吨。8、黄土矿荥阳除南部山区基岩出露外,北部、东部均被第四纪黄土覆盖,是烧制砖瓦的主要原料,又是水泥工业的重要配料之一。据已探明的上街黄土矿区,总储量约1601.8万吨。9、大理石、花岗石矿此二矿种均系初次发现。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的全面普查,已初步查明庙子、崔庙、贾峪、高阳、乔楼等乡镇的山区均有分布。大理石就其颜色可分为13个品种:松茶黄、嵩山黛、彩云、鸭蛋青、红豹皮、黄豹皮、灰豹皮、荥阳灰、角砾花、荥阳黑、圆砾花、竹叶、荥阳豆青等。储量约18234.06万立方米。花岗石可分三个品种,即嵩山红、荥阳紫、荥阳青,储量2281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