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信阳市地图 >
新县地图
新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现状

境内公路总里程39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4公里。有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过,全长14公里;省道2条,全长100公里;县乡道全长267公里;专用公路全长12公里。桥梁520座14188延米。17个乡晴雨通车,197个行政村通汽车。有京九铁路34公里,县辖内设有浒湾、新县、泗店车站。

新县历史

新县的前身为经扶县。1932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将光山县南部五个里(八水里、五马里、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17个保(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赘、五龙、杜横、夏陂山、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官堰、柴山、观音、沙城、千斤),湖北省麻城县三个区(仁美区的三分之二、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现在泗店、田铺二乡中南部、周河乡南部)、黄安县的两个会(长水会、塔耳会,相当于现在箭厂河乡)等划归经扶县管辖。原属河南省光山县的面积约占85%。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28日,新集重获解放。12月,在县城西南王湾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多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

新县特产

新县境内资源丰富,盛产茶叶、板栗、银杏、油茶、中药材、山野菜和猕猴桃,其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冠,其中银杏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原茶叶第一乡”、“板栗之乡”、“银杏之乡”。全县有杉木30万亩、板栗32万亩、茶叶7.5万亩、银杏林面积3万亩。山上植物2100多种,有香果树、珙桐、水松、金钱松、银杏等珍稀树种。好山好水出好茶,新县是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之一,被誉为“茶叶之乡”。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县辖15个乡镇,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人口32.17万。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扶贫开发前的1983年,新县最明显的特点是“三不过一”,即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7700万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86元),全县8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亲切关怀下,新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紧紧围绕争当“中原崛起后起之秀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和撤县设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3.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7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7元,分别是1983年的69.7、136.9、49.8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1996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2位。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十余块国家级奖牌和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省级奖牌。

莆田新县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地处山重岭叠之中,自古交通方便,旧名湘溪,公元979年兴化置县,县治原设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后因虎患频仍,人口减少,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原兴化军、后兴化府)迁至广业湘溪,即今莆田市新县镇。“新县”之名,由此而始。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代码350303108,新县镇辖15个村委会:~201_新县村、~202_文笔村、~203_张洋村、~204_圩顶村、~205_广宫村、~206_巩溪村、~207_上茅村、~208_洋林村、~209_仙安村、~210_白云村、~211_外坑村、~212_泗洋村、~213_大所村、~214_大贤村、~215_白伏村。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新县镇地处莆田东北部山区,距市区51公里,北接大洋乡,南连秋芦镇,西邻庄边镇,东与福清市东张镇交界。全镇土地面积133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总人口22671人,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枇杷、杨梅、橄榄、柿子、板栗等杂果,此外地下蕴藏大量的矿藏,开采利用价值较高。现有中小学17所,卫生院1所,分院2所,变电站1座,水库及附建的水电站2座,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日趋完善将不断改善。主要旅游景点有: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著名立说之处"夹漈草堂"、大革命时期南方十五块红色政府之一"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预计2002年度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600万元,出口供货总值130万元,财政总收入202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
莆田新县夹漈草堂风光:夹漈草堂,位于莆田新县镇广山村,海拔600米左右,是郑樵守陵和读书立著处,为莆田二十四景中文化含量最高的景区。其中,有一个简易的天文台,保存完好,是郑樵研究星象的地方。郑樵是我国宋朝著名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通志》是一部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博大浩瀚,达200卷,500多万字。《通志》一书包罗万象,不仅记载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还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文字学、音韵学等超越史学范畴的内容,把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郑樵是福建莆田人,父亲郑国器是当朝颇负名望的太学士。郑樵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勤奋,对诸子百家尤感兴趣。郑樵16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每况愈下。为了替父守孝,更为了不中断学业,郑樵走进深山老林,在莆田西北山下的一座茅屋内隐居起来,一边守孝,一边用功读书。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十分清苦,但郑樵却乐在其中。遇上严寒天气,狂风肆虐,破旧的草堂四面来风,瑟瑟发抖的郑樵一边用单薄的身躯抵御门口吹来的寒风,一边燃灯苦学。相邻的村民深深地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打动,纷纷主动关心他、帮助他。有时送来一碗米饭给他充饥,有时拿来一把茅草帮他修补破漏的茅屋。郑樵在深山老林里整整隐居苦读了30年。无论炎夏寒冬,无论生活条件多么困苦,都未曾动摇他穷尽学问的雄心。他博览群书,认真地研究了历史、天文、地理、生物、医药和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学问。由于他长期不辍地学习,积累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知识,为晚年“集天下之书为一书”,撰写《通志》这部浩瀚的历史巨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郑樵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系统性,他常常花费很多工夫去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成新的作品。他说:“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懂得整理知识,把知识整理得有条有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新县镇(XinxianZhen)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新县村。面积63.7平方千米,人口2.96万人(2002年)。辖23个行政村。沿革1955年设新县乡,1958年撤销,1961年建新县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镇。1997年,面积63.7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新县、南肖庄子、王庄子、北刘庄、于道、宣庄、徐庄、台庄、杨庄、孙楼、扬石桥、王石桥、刘石桥、韩石桥、赵石桥、大堤东、小韩东、王帽圈、正道、罗疃、伊兴庄、杨村、潭庄23个行政村。

名胜古迹

位于鄂豫交界的天台山,史称淮南第一峰,腹地的连康山、国家3A金兰山沙窝的紫龙潭、熊河的山水关均为著名的游览胜地。新县是我国最早的红色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就在县城内。现在新县在省重点保护的苏区旧址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