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地图
西秀区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综合经济:2009年辖区实现生产总值7537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549万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684万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7564万元,同比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5.1:30.8:54.1。二、农业和农村经济:2009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8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2%,其中:农业产值87528万元,同比增长1.28%;林业产值1459万元,同比下降7.11%;畜牧业产值65633万元(畜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82%),同比增长9.8%;渔业产值15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8%。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21.78万吨,同比下降0.55%,其中:西秀区19.17万吨,同比下降0.78%。其中:夏粮总产量1.39万吨,同比下降0.46%。秋粮总产量20.39万吨,同比下降0.56%。2009年完成植树造林9533亩,同比下降13.83%,迹地更新816亩,同比增长20.53%,零星植树80.45万株,同比下降60.91%。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2009年,全区生猪存栏28.8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7%;大牲畜存栏15.25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93%;牛存栏13.5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64%;羊存栏0.23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5.48%;家禽存栏238.78万羽,比上年同期下降4.46%;出栏生猪31.16万头、牛2.23万头、羊0.16万只、禽422.9万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21%、9.15%、16.86%、17.26%;肉类总产量3.66万吨,其中:猪肉2.69万吨、牛肉0.259万吨、羊肉0.0027万吨、禽肉0.695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78%、9.12%、6.28%、12.5%、8.52%;禽蛋产量6558吨、水产品产量1287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4%、12.89%。畜牧业已成为我区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用机械总动力26万千瓦,同比增长11.63%。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3875万元。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企业474940万元,轻工业企业188935万元;完成增加值166612万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销售产值623784万元,产销率为96.3%,其中:西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0814万元,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企业65937万元,同比增长30.37%,轻工业企业9845万元,同比增长30.22%;完成增加值75782万元,同比增长29.32%;实现销售产值292647万元,产销率94.1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226万元。200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12万元,同比增长110.4%,其中:西秀区26479万元,同比增长47.4%,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043万元,同比增长16.7%,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4199元/人,同比增长46.8%,房屋建筑面积5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43%。
四、固定资产投资:西秀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279万元,同比增长35.7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19717万元,同比增长40.51%,占投资完成总额的78.39%,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0562万元,同比增长20.86%,占投资完成总额的21.61%。从隶属关系来看,中央属完成投资99649万元,同比增长115.54%,地方属完成投资180630万元,同比增长12.8%。城镇投资按建设性质完成情况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7092万元,同比增长74.5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6814万元,同比下降14.2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2537万元,同比增长90.88%;其他投资完成3274万元,同比增长88.0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74736万元,同比增长191.81%。
五、贸易和物价: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城乡市场快速发展。辖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4216万元,同比增长17.1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01168万元,同比增长18.0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93048万元,同比增长15.45%。从行业来看,批发业(辖区)17380万元,比去年增长25.64%;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332万元,同比增长15.28%;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55235万元,同比增长22.79%;其他行业零售额269万元,同比增长9.35%。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划分,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1030万元,同比减少4.36%,限额以下及个体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2917万元,同比增长28.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71%,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5.59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类降幅较大,为94.57%,比去年下降20.33个百分点,粮食类下降较明显,为98.01%,比去年下降6.49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2009年,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区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切实履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成通乡油路62.49公里,组织实施通村公路140.2公里,实施通村公路桥梁236.43延米,农村公路养护好路率达到71%以上。抓好七眼桥至千峰山通乡油路改造工程、青挖公路七公里至可瓦坡上田煤矿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了旧州至黄腊、紫云板当(茶叶哨)至杨武(西秀区段)、龙宫至镇宁江龙(西秀区段)三条通乡油路扫尾工程。年末全区拥有民用车辆24986辆,比去年增长23.8%,其中:载客汽车18439辆,同比增长28.5%,普通载货汽车5647辆,同比增长12.3%,个人汽车18030辆,同比增长29.7%。辖区公路客运量3647万人,同比增长16%,客运周转量9204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全年公路货运量685万吨,同比增长13.04%,货运周转量3489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邮电通讯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邮电通讯营业收入37493万元,同比增长4.16%,完成报刊期发数16.13万份。年末拥有固定电话264335部,同比上升73.89%,移动电话587129部,同比增长55.62%。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40279户,同比增长20.27%。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区内有风景名胜旅游景点5个,星级饭店10家,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0.36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总收入339397万元,同比增长23%。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92297万元,同比增长19.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095万元,同比增长34.65%。全区财政支出130371万元,同比增长23.67%。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4421万元,同比增长29.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4970万元,同比增长32.24%。2009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15254万元,同比增长7.3%。保险赔付金额5232万元,同比增长7.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区属各级各类学校260所,在校学生12.35万人,毕业生2.74万人。2009年西秀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1.39%,小学女学龄人口入学率91.95%,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22%,小学毛入学率107.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7.54%,初中在校生辍学率2.9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区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数200人;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38个,投入科技三项费用资金1204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全区电视人口覆盖率94.02%,广播人口覆盖率90.1%。体育工作成绩喜人。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举办了第五届青少年三人篮球赛,第三届西秀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承办全省第二十届“钓协杯”钓鱼比赛和全区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五新杯篮球赛”等。卫生事业紧紧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全区共收治门诊病人2249077人次,住院病人76354人次,全年完成脊灰疫苗33638人次,接种率94%;完成乙肝疫苗32771人次,接种率92.4%;完成甲肝疫苗4415人,接种率90.68%。
十、城市建设、城镇化管理工作、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方面:市政道路--龙青路建设工程全长1365m,宽30m,总投资7801万元;体育路建设工程全长3086m,宽18m,总投资6000万元;西秀工业园区大道工程(两六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长8550m,宽40m,工程概算为1.3328亿元。城镇化管理工作方面:我区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口增长逐年加快。此外我区8个建制镇、7个乡、两个城郊办事处,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西秀区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从1999年城镇化率的28.9%提高到2009年的46.82%,增长了17.92%,城镇化进程初见成效。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年内通过12315平台接受并办结家电申诉7件、举报1件。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63人(次),检查家电经营户394户(次)。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权反欺诈力度,制定净化社会环境实施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对全区网吧经营户进行专项整治,查处取缔“黑网吧”案件13件,收缴电脑92台,有效地净化了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工作:依法审核上报建设项目26个,审批建设项目41个,验收建设项目12个,换发排污许可证126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大查处典型环境违法行为力度。对辖区22家煤矿、9家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4家造纸厂、2家水泥厂、1家畜禽养殖场“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依法对环保设施运行不力的玉顺、广安煤矿进行了查处,查封了3家未批先建的废旧塑料加工作坊。出动执法人员521人(次)集中对煤矿、造纸、塑料、非煤矿山、建筑、饮食、化工、文化娱乐等行业239家污染源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严格依法查处和调解环境违法案件和环境污染纠纷,及时制止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受理查处环境信访投诉99件。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率、环境污染纠纷调解率100%。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开展取缔经营性燃煤炉灶行动,限期使用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减少燃煤使用,大力提高城市气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地表水河流水质基本达到规定类别;辖区声环境噪声基本达国家区域标准限值,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
十一、人口:2009年年末,全区人口出生率12.6‰,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6.1‰,计生率94%,年末常住人口(新口径、含开发区)82.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1万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3%,消费性支出9429元,同比增长6.2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8%。劳动保障方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60人,其中完成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3人;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就业转失业同比增幅为4.22%;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890人,统筹兼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2810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2254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2244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49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4333人。抓紧抓好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进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地方小吃
荞凉粉:选用贵州高原特产甜荞和天然深井水加工而成,食用时可切成片,也可刮成条状。佐料很特殊,除一般的酱、醋、葱、蒜、姜、香油外,撒上油炸黄豆、花生米,加上辣椒油和安顺有名的豆腐乳,食之爽滑可口,其味甚佳,有荞子的清香味,围摊吃食者络绎不绝。肠旺面:是以新鲜猪大(肥)肠和猪血旺为主要配料,大肠又以多种佐料以文火炖至适当,血旺稍烫即可,面条选用本地特制湿面,加上脆哨、红油、豌豆尖等配料,面条红脆,汤色鲜红,辣而不猛,味道浓香。是贵州极负盛名的小吃。
油炸鸡蛋糕:选用优质米和大豆,浸泡后磨成浆,再盛入六角型的铁皮盒子,加入鲜肉馅,放入滚油锅中炸成,其外脆里嫩、酥软相宜、肉馅鲜美。
油炸粑稀饭:先将米面搅熟成糊状盛入碗中,再从滚油中将炸得黄脆的糯料豆沙粑捞起放进去,然后舀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浇上一瓢滚油便可,油而不腻,内酥外软,十分可口。
水晶凉粉:又称冰粉,用木瓜籽加工而成,用料齐全、讲究,除撒放核桃仁、花生粒外,玫瑰糖、冬瓜片、红枣等配料是少不了的,酷热天气,喝上一碗清凉爽口,驱暑解渴。
冲冲糕(松糕荸粉):先以糯米面用水和成颗粒,放进特制的大锡壶上用蒸汽蒸熟,再置于荸荠粉里冲开水搅拌而成,然后加上玫瑰糖、芝麻、核桃、花生粒、冬瓜条等佐料、食之味美、香甜,松软可口。
左记豆腐丸子:呈圆球状,内空心。外酥,内香软多汁,入口回味无穷。店家有专门配的作料(折耳根,辣椒等配制的酱汤),通常的食用方法是用勺或筷子把豆腐丸子压成碗状,然后放入作料。一口一个,鲜香无比。
园子:经过加工的豆腐丸子油炸之后,加上每家秘制的辣椒,豆腐的清爽加上辣椒的香辣,让人胃口大开,据说这是困难时期的人们用豆腐充当肉来解馋想出的办法。
裹卷:和丝娃娃的配菜基本相同,辣椒的调配决定着裹卷的味道,顾客常常是几十个的买,让人吃了还想吃。
夺夺粉:一种小火锅,类似火锅又完全不同于火锅的,在一锅由店家配好的很稠的汤锅(汤锅由有西红柿、糟辣椒等制作的)端上来以后,你就可以点菜了,火腿肠是必不可少的配菜,此外还有蛋饺,粉丝,藕片,二块耙,冻魔芋等等,再加一份时鲜蔬菜,你一定要试一下的是0.5元一杯的玫瑰水。
肉饼:安顺肉饼小而薄,油烙成极厚脆壳,食时揭为两半,肉馅灌汤,味殊鲜美。肉饼铺心同时兼制二物,一为芝麻鸡蛋糕,入油锅炸为酥状,似开口石榴,一为小麻花饺,称为“油香”。
锅渣:锅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鸡丁干粉:安顺米粉的熟茨用木杠压碾成极棉韧的精粉,再入漏榨榨成线状,故细密柔韧于他的米粉。米粉煮沸后斜置于碗中,以大勺炒好的鸡丁一小勺油灸甜酱,将米粉盖满,再洒上葱花,姜米、花椒,炸花生。此物为黔中名点。
串串香:在小十字一带红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就构成了安顺特别勒一景。海带、土豆、肉片、花菜、莴笋、毛肚、香肠、鱿鱼、冬瓜、黄腊丁、贡菜、海白菜、魔芋、黄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无论荤素,一毛钱一串,朋友家人三三两两围着小桌,各拿一大把自己爱吃的串串煮进锅里。结帐时粗声粗气地大吼“老板,数签签!”实际上几大把签签数下来,小工的手都数烂噢,也不过二三十块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噻!难怪串串香经久不衰了。
烤鱼:把称好勒新鲜活鱼杀好后,经过老板经心勒烤置后,装如一个方勒铁盘盘,浇上由二块粑,木耳,土豆丝,芹菜,魔芋,黄瓜,西红柿,辣椒,花椒等熬好勒佐料```然后在铁盘盘底下放些碳火,起保温作用重要有香辣,麻辣两种口味~~~
小芳砂锅粉:砂锅里放入肉沫,火腿肠,洋芋,豆腐皮,粉条,凉粉,勺粉,折耳根,酸萝卜,霉豆腐,辣椒等放在火上一起煮,他家具有独特勒味道,安顺人不吃是安顺人勒遗憾~
小树砂锅:用砂锅将米饭焖熟的,饭的表层放上各种佐料,什么园子、肉丝、蛋卷等,开吃时配有凉拌菜及汤,还有那金黄的锅巴~
水晶凉粉:就是冰粉,但加了水晶俩个字感觉美丽了许多。记得小时候就放些芝麻花生之类,而且价格也便宜,后来发展了,有了果脯有了葡萄干还加冰块,这样在夏天的时候吃着真的解暑过瘾。这俩年又推出了水果冰粉,把四季不变的果脯改为时令新鲜水果。半透明仿佛水晶一样的冰粉漂浮在糖水中,红的西瓜白的梨、黄的橙子苹果点缀其中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珍珠
冰浆:把新鲜水果和冰块、糯米等一起在扎汁机里搅拌成浆状盛在碗里,再加玫瑰糖芝麻果脯等物即可,水果和糯米等可随自己口味搭配。
炒冰:则是用鲜扎的果汁倒入炒冰机中炒制而成,看老板用炒勺把果汁东一下西一下的翻炒最是好玩,最后成冰浆样,吃起来冰爽可口。
羊肉粉:上好的新鲜带皮羊肉,加上自制的奇辣脆辣椒~爽就一个字,推荐大猴、火车站和安运司老地方。
地方文化
屯堡文化:屯堡源于600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调北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明朝军队征服南方过后,为了统治南方,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还从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迁至贵州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执着地恪守世代传承的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秦淮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安顺独特的屯堡人文与南京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安顺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年前从南京征南、填南到贵州安顺的。今天,安顺屯堡。人回到了祖籍南京,在南京举行屯堡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我们将以屯堡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写真图片展示给屯堡人的“老乡”们,向祖籍地的亲人们介绍600年来的屯堡独特的人文景观.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在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中的屯堡文化活动周暨屯堡文化研讨会。2005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期间,将在千户村寨九溪村,本寨村、云山村等云峰屯堡旅游文化名胜区,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等屯堡文化村落,举行丰富多彩的大型屯堡文化活动,让你领略到600年前的古汉遗风。大型屯堡山歌擂台赛将展示屯堡人的睿智风趣;地戏,花灯、服饰等风情表演将演绎金戈铁马戎边疆的历史故事,展示600年风雨磨砺构成的人文奇葩;屯堡文化研讨会期间,国际、国内顶级知名学者专家将云集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共同探讨屯堡文化,展示屯堡文化研究成果。天龙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的实景组诗《大地诗章》将以音乐和长诗为背景,原生态地展示屯堡人迁徙的历史。安顺屯堡与南京有血浓于水的亲情。600年前的秦淮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完整保留;使得今天的屯堡就如仿真历史博物馆,那独特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文化活动,让人恍若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了600年前古汉秦淮大地。走进安顺,走进历史,走进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区、观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听屯堡人故事,踏寻祖迹,领略600年前的大明遗风,感受高原秦淮余韵。牂牁文化:牂牁古国在西南边地的兴起,史无确载。“牂牁”之名首见于《管子·小匡篇》。学者推断,其存在时间约与春秋时代相始终?,牁亡后,夜郎继起。汉灭夜郎,以其故地置牂牁郡,治所即在今安顺城南七公里处之宁谷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宁谷汉遗址被发现,共分建筑遗址、陶窑遗址和汉墓群遗址三个部分。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汉墓群遗址经1971-1998年先后四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尚有100余座墓葬还未发掘),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等120余件器物和600余枚钱币,其中包括铁镜、摇钱树等珍罕文物。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为东汉末期。墓葬文化特点与清镇、平坝等地的汉墓风格、出土文物一致,而此时期正是牂牁郡、夜郎县设置时代,没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墓葬特点。如此密集的汉墓、汉建筑、汉窑遗址出现在宁谷近十余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足以说明宁谷这一区域在古代即是开发较早、具有浓郁汉代文化浸染的地方。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明确认定,宁谷为已经淹没了两千多年的汉代牂牁郡治。1982年2月,宁谷汉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夜郎文化: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交界处,以镇宁革利乡为中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23万余人礼仪风俗都非常独特的苗族同胞,自称为“蒙正苗族”,是全国苗族130多个支系中唯一一支以“竹王”为图腾的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竹王的后裔,家家户户都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堂屋楼上。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男人成年仪式主要有三道程序,一是在二三月间花开时节杀母猪祭拜竹王;二是在次年冬、腊月才供竹王;三是人死后取下生前供奉的竹王竹片陪葬,意寓“亡人揣好竹片,到阴间与祖宗相认”。此仪式已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支苗族中有位老人,自称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孙,并持有一枚青铜“夜郎王”印以佐证(该印经北京市文物局鉴定为汉代文物)。据有关学者解读:印下方左右两个文字为“多德”,上面一个“王”字代表夜郎国创始人“夜郎王”,下面一个“王”字为后代世袭之王,中间似人非人的图案为远古蒙正苗族图腾“蝴蝶”图像。此印为夜郎王自制,把蝴蝶图腾放置中央,以作民族标志。之后,夜郎后裔为纪念夜郎王才由“蝴蝶”崇拜转为“竹王”崇拜。众所周知,有关夜郎的记载,首见于《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有关夜郎王与竹的传说,则见之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记载如下:“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水,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或正源之于此。另据《后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以重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据此,蒙正苗族或为竹王三郎神之后裔。在其现居镇宁革利乡猛正村尚存一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城堡,位于一个名叫“大干丈”的自然村里,修建在一座高山峻岭之上,西面绝壁万丈,东、南、北则以三道石墙作为屏障。第一道围山而建,呈椭圆形;第二道较第一道稍长,连接第一道石墙两边终端,又两边终端与山西面绝壁相接;第三道于山的最高点,同样两边终端与绝壁相接。第三道石墙中间可修建数十栋房屋,应是该城堡的中心。城堡面积约10平方公里(相当于明代安顺城的面积),残存的墙身高约3米,其中不乏1000余公斤的巨石,气势恢宏雄伟,据专家推断为夜郎王室后裔所修建的古城,是贵州目前所发现的最大古城遗址。在镇宁江龙镇崇宇山村有夜郎竹王祠遗址和“尤最郎”(汉语“竹王城”)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保持完好。所有这些,都将为揭开古夜郎兴起、兴盛、衰落的历史研究,提供存在的实物依据。
旅游景点
西秀区在地理位置上可谓众景环拱,全国罕见。东南西北百公里以内,集中以红枫湖、黄果树、天星桥、织金洞、龙宫、漩塘、九龙山等多个国家级景区,山、水、树、洞样样俱全。除天生地造的自然景观外,市内人文景观亦十分丰富,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烈士故居,安顺府文庙、武庙、西秀区石塔、虹山湖公园、宁谷石汉墓群、谷氏旧宅等景点遍布全城、药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黔中“屯堡文化”带(军屯、商屯、民屯),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大规模屯军、移民、“征南”、“填南”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遍布全区两百余个村寨,屯堡文化现象(信仰、建筑、服饰、饮食、风情、风俗、娱乐等)延续着明代中原各省的文化余韵。云峰八寨屯堡:云峰八寨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的十八公里处。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宜人居又利巷战,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八寨中的云山屯、本寨,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还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峰八寨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的十八公里处。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宜人居又利巷战,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八寨中的云山屯、本寨,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还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宁谷汉遗址:宁谷汉遗址位于安顺以南6公里的宁谷镇,由160余座汉墓,8个汉窑,1个汉民居遗址所。宁谷遗址远眺构成。该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汉代文物乳钉几何纹方砖、秦半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等圆形方孔小钱;金器、铜器、铁器、陶器、木器等生产、生活军事用器数百件。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遗址可推断为西汉末(淮阳王刘玄)至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时期。特别是出土的“长乐未央”瓦当,本是西汉高祖刘邦时萧何在长安督建的“长乐宫”和“未央宫”专用,可否设想,此处当年绝非一般建筑物所能承托。铁镜、龟灯,在省内乃至国内鲜于见报,当为国家级文物。汉墓建造之大,也非一般官员能为。专家经多方考证,认为宁谷是汉牂牁郡所在地,牂牁郡是汉代中央王朝在贵州设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同夜郎一样,是代表贵州历史的标志性符号。2007年12月20日,安顺市在贵阳举行“贵州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牂牁郡遗址探明暨牂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宁谷汉遗址不仅是中国少有的三位一体的汉代遗址,还蕴藏着许多古代之谜。汉代安顺,属夜郎国辖区,这里究竟是何所在,汉族在这里是怎样一种情况,与当地民族是怎样一种关系等等难解之谜,还有待于发掘和研究。
九龙山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安顺市以南22公里。公园森林面积64000亩,群山连绵起伏,松林、杉林、油茶林、杜鹃林、茶园、药园组成的绿色世界,鸟啼蝉鸣,四时常青。群山环抱之中有一湖泊,幽深碧绿,清澈宁静。走进九龙山,清风送爽,林涛阵阵,有“回归大自然”之感。
安顺武庙:与安顺府文庙相对应的安顺武庙,位于安顺城中心,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大殿36根整料石柱耸立殿堂,高者达14米,气势宏大,构造精美。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武庙之石柱,古人何地开采,如何运输、如何构建,至今仍是一大谜,亦是武庙引人遐想之处。
安顺文庙: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北之黉学坝,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上年(1624年)重建。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现存建筑22处。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门屏。文庙进门处有“礼门”、“义路”,分别为垂花门。“礼门”、“义路”间,耸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墙,称“宫墙”,上方横额书刻“宫墙数仞”四字,宫墙左侧脚下,竖一块条形石碑,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称为“下马碑”。府文庙共有四进。第一进分上下两院。除第四进不复存在外,其余三进基本完好。由于就坡而建,四进建筑物也随之升高。入得文庙正门至第一院落,内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池上横跨一座三孔石拱小桥,第一个桥孔上方嵌有石雕龙首或狮头,各各俯视水面。在古代,凡中秀才得从石桥上过,名“游泮”。过泮池桥,可见棂星门,那是一座颇雄壮的石雕牌坊,两侧还有称为节孝祠和名宦祠的建筑,硬山顶式。第二进大院东西两端,分别建一幢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称“桂香阁”,“尊经阁”。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今桂香阁尚存。沿九级石阶上,有一座面阔五间悬山顶式建筑,名“大成门”,又称“戟门”。大成门明间有一对大可合抱、高三米多的巨大楹柱,是整石深浮雕式盘龙石柱,柱础石狮背驮巨龙。狮首相对,龙身腾跃,气势非凡。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合围而成的一座四合院。大成殿是面阔二十米、长五间歇山顶式石木结构大殿,建在两米高的石基上。过去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牌位。大成殿前廊为一列透雕花落地门窗。殿前明间檐下有两根檐柱,是用两块巨石透雕镂成的盘龙大柱,柱础为石雕狮子,柱高近五米,直径约八十厘米,工艺精湛绝伦。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柱础石狮为雌雄二狮,雄狮足蹬绣球,雌狮怀哺幼狮,口含铜铃。二狮背负万钧,昂首奋吼,形象骁猛异常。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一门,第四进由此进入。院中原有“崇圣祠”已毁。2001年06月25日,安顺文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若飞故居:王若飞故居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故居座东向南,由门楼、过道、朝门、正房、对厅房、西厢、影壁..。王若飞,贵州安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31年任中共西北特区委书记,在延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1945年8月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请示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五十岁。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具有清代民居风格。现存部份家具实物及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份国民党要员、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若飞烈士故居于1982年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91年4月8日王若飞烈士遇难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向社会开放。故居内现在布置有《王若飞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图表、照片、报刊资料和大量的实物,将王若飞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事迹,介绍给广大观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宋庆龄、何香凝、黄炎培悼念王若飞遇难的诗词、文章、挽联等,最能显示故居陈列的个性和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安顺白塔:安顺白塔位于安顺城中心的西秀山上,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元代安顺三大建筑之一,至今保存完好。白塔为等六边锥状体封闭楼式实心塔,以白石镶砌,塔身雕刻简洁、明快。旧时为安顺城八景之首,称“笔峰耸翠”。《安顺府志》载:“圆通寺后文笔,前贤建以培风水者也。由大悲阁后石磴而上,古树槎桠,窄径盘曲,至塔下乃平。春晖明媚,桃李满城,游人瞩目,真不让洛阳之花矣。炊烟之痕,散为游丝,袅袅晴空,与云影天光相荡漾。远视平畴蓑笠,聚影东皋,时有黄鹂飞鸣,助人游兴。回观塔中篆刻,古色陆离,则又贶我文机矣”。西秀山白塔作为贵州屈指可数的古代名塔,被收录在全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塔》一书中。
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安顺市区西南二十七公里,距黄果树瀑布三十多公里,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以山奇水奇洞奇见长。龙宫以水溶洞为主,集旱溶洞、瀑布、峡谷、峰丛、绝壁、湖泊、溪河、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构成一幅怡然自得的人间仙境画。中心景区龙宫,一条长达5千米的暗河穿过二十余座山头,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令人目不暇接,清澈碧绿,幽深宁静的暗河沁人肺腑,泛舟其中,倍感神奇舒畅。龙宫入口处,一泓碧潭,称之“天池”,潭水沉碧如玉,水面宽阔,三面悬崖峭壁,青藤倒挂,古木森森,一面为一穿洞,称之“龙门”,天池水沿龙门倾泻而下,形成落差34米,秒流量50立方米的“龙门飞瀑”,飞流汹涌,声震山谷,如此壮观的洞内瀑布国内绝无仅有。龙宫出口处为断层岩壁,高80余米,倾斜成弧状,如一只巨大蚌壳半覆洞口,群燕营巢于其上,数千只燕子飞旋于崖壁之间,景象壮观。游客在饱览奇山异水的同时,还可以尽情享受低辐射对人体健康之益。龙宫以水溶洞最长,洞中瀑布最大,天然辐射率最低之全国“三最”著称于世。龙宫上游5公里的漩塘景区,山野、村舍、田园、河流、原始的野趣,构成了充满高原情调的“世外桃园”。漩塘是一个一万平米的圆形大水塘,水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永无休止,为蜗壳旋转河流,奇绝妙绝。漩塘观音洞,佛堂面积4000余平米,8.6米高的释迦牟尼,12.6米高的观音菩萨等石像,堪为“西南佛地洞天之最”。香烟缭绕,馨声清幽,为朝圣之胜地。洞外崖壁上有赵朴初亲题“观音洞”摩崖,每字4米见方。此外,漩塘有数条短河,其中一条仅200米的河流,为中国最短河流。从山里来,到山里去,成为龙宫暗湖源头。河岸翠竹成荫,幽静雅致。漩塘景区内漩流之奇、河流之短、洞中佛堂之大,世间罕见,人称“三绝”。
资源概况
水文资源:境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小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45%,珠江流域面积占55%。主要河流有果者河、驿马寨河、千峰河、型江河、油菜河、捞兜河、罗补董河及大屯等8条河流,主要河道总长192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9万千瓦。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1710平方公里。在这片多丘陵、多山地的土地上,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开发,造就了一方物产丰饶的沃土,土地可利用面积已达总面积的85%,耕地面积45万亩。是贵州省优质大米、油菜、菜叶、蔬菜、烤烟、水果、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地之一。
水电资源: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拥有两座大型供水厂--水对城水厂和望城坡水厂,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日供水量5万吨。电力供应集水电、火电的综合优势,拥有10座变电站(其中:22万千伏安1座、11万千伏安4座、3.5万千伏安5座),城市水电供应富中有余。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部的重要能源基地。尤以某、粘土、耐火粘土、水晶石、铁、铜、重晶石、大理石、高钙石灰石等为最。其中煤储量最大,优质煤资源储量31亿吨,理论储量78亿吨。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大理石蕴藏量较丰富,是西秀区出口建材品种之一。
生物资源:境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由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土壤种类多样,适宜多种林木植物生长。野生药材品种较多,主要有金银花、何首乌、黄连、独脚莲等;栽培药材有杜仲、三七、天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