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地图
盐池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县完成县属GDP5.1亿元,增长率为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0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工业增加值1.01亿元;财政收入30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67元。今年1?6月份,完成县属GDP2.17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4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8565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07亿元: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工业增加值725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385万元,同比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2元;农民人均观金收入848元。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8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完成5.5亿元,增长32.4%,第三产业完成5.9亿元,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71.6%;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2亿元,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3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76元,增长30.3%;完成工业总产值11.9亿元,增长33.5%;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29.3%;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增长11%;输出劳务4.3万人次,创收1.8亿元。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工业产品品种达32种,初步形成了煤炭、石油化工、金属镁、水泥建材、中药材、保健食品、草产业、畜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宁鲁石化、萌生水泥、全世达镁业、紫荆花药业、恒纳地毯、绿海苜蓿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特别是宁鲁石化公司2007年产值达到了5.2亿元。自然资源
盐池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地下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质高、易开采。现已发现16种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石膏、白云岩、石灰石等为主,其中,石油探明储量4000万吨,煤炭72亿吨,石膏4,5亿吨,石灰石11亿吨,白云岩3.2亿立方米。另外,柠条、沙柳、蜂蜜、油料、小杂粮、瓜莱等资源也比较丰富-近年来,在盐池县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属镁治炼、生物制药、水泥建材、煤炭开采,石油开发等为主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开发规模较小。盐池是宁夏唯一的革命老区,1936年6月西征红军右路军78师解放了盐池县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宁夏解放最早的一个县。自此,盐池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成为我党开展宁夏工作的桥梁和解放宁夏的干部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中国甘草之乡:盐池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甘草之乡”。境内分布的野生中药材有130多种,尤以甘草、苦豆草为多,面积分别达到235万亩和300万亩。特别是所产甘草因品质好、药用价值高、无污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全县甘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3万亩。
中国滩单之乡:盐池县是滩羊集中产区和宁夏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滩羊饲养量平均保持在90万只以上,二毛皮、滩羊肉等滩羊产品享誉国内外,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滩单之乡”。
中国滩羊之乡:盐池是“中国滩羊之乡”,作为全国滩羊集中产区和宁夏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滩羊年饲养量在100万只以上,二毛皮、滩羊肉等滩羊产品享誉海内外。2005年成功注册“盐池滩羊”产地证明商标,2007年全县滩羊饲养量达到137.8万只,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长城博物馆:盐池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盐池县内有隋、明长城4道250余公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隋长城全国已不多见。
自然地理
盐池县在区系上属于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中国中部草原区的过度地带。共有种子植物331种,分属57科、221属,其中野生万微48科231种,栽培植物28科100种。科属组成有禾本科46种,占13.9%;菊科39种,占11.8%;豆科36种,占10.9%;藜科24种,占7.3%。以上4科145种,占植物总数的43.8%。10种以上的科,还有十字花科、蔷薇科、百合科、茄科等。2000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3%。人工种草23万亩。天然草场68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9%。干草原草场类主要分布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以黑垆土和侵蚀黑垆土为主,可利用草场153.7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22.3%。植被稀疏,主要有大针茅、长芒草、冰草、白草、花苜蓿、牛枝子、萎陵菜、米蒿、猪毛蒿、糙隐子草、阿尔太狗娃花、画眉草等。阴坡较湿,旱生植物多,植被覆盖度为60%左右;阳坡干燥,植被覆盖度40%左右。本类草场的平均覆盖度在45%,年平均亩产鲜草100Kg,其中可利用鲜草64K,属二、三等六、七级草场,生产力中等,约14.2亩可养1只绵羊。荒漠草原草场类主要分布于南北分水岭干草原线以北大部分地区,土壤以灰钙土为主。面积243.2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35.3%。主要植物有长芒草、短花针茅、麦秧子、赖草、隐子草、白草、牛枝子、猫头刺、猫耳刺、沙珍棘豆、草木犀壮黄芪、苦豆子、银灰旋花、多种萎陵菜、狗尾草、虫实、小画眉茅等。由于乱垦、乱挖,大部分草原严重沙化,一般草层高度10~20cm,覆盖度35%~50%。草场平均覆盖度50%,有的高达60%。平均亩产侠草110Kg,其中可利用鲜草58Kg。属三、四等六、七级草场。约15.7亩可养殖1只绵羊。沙生植被草场是盐池县草原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鄂尔多斯缓坡的平铺沙地,固定及流动沙丘,土壤以灰钙土为主。面积257.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7.3%。植物以黑沙蒿、苦豆子甘草、中亚白草为主。产草量高,草层高度为20cm以上,覆盖度30%~40%。平均亩产鲜草140Kg,其中可利用鲜草71Kg。属于三、中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12.9亩保养1只绵羊。盐生植被草场面积35.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1%,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盐渍化盐土上或轻度碱化的土壤上。植被以盐爪爪、西伯利亚白刺等超旱生的盐生灌木为主。草层高度26cm左右,覆盖度40%,年均亩产鲜草150Kg,其中可利用鲜草72Kg,左右,属于四、五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12.8亩可养1只绵羊。全县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存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由于过牧及乱挖滥采甘草等因素,每年大约以18.3万亩的速度沙化退化。据不完全统计,盐池县草场植物有175种,分属36科,在生产上起作用的仅有103种,草场植物种属较少,草场结构较为单一。但光热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加之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天然草地怕培育改良和人工牧草的种植。全县草场中,干草原、荒漠草原、沙生草原占97.1%虽然亩产草量不高,但大部分是牲畜喜食的良好牧草,干物质多、蛋白质丰富,饲用价值高,并具有较高的抗寒耐旱能力。质量欠佳的盐爪爪、白刺等盐生植被类草场只占2.9%。亩均生产可饲用鲜草66Kg,盐池县天然植物有175种,分属36科,分布最广的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及蔷薇科,其中可饲用的植物有156种,占89%。主要是干草原类的长芒草、漠蒿、冷蒿、牛枝子、甘草、中亚白草、百里香。蓍状亚菊草场型,荒漠草原类的栉叶蒿、柠条,锦鸡儿草场型,其中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在生产上有123种占58.9%;较差的(属低、劣等)有72种,占41.1%,而毒草有效11种,占6.3%。旅游资源
盐池古长城: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目前,在我县的长城这边明显的共有四条。其中明代长城三条,分别建造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总长度为186公里,另一条为隋长城,筑于隋开皇五年(585年)长30公里。隋长城遗迹在全国已十分罕觅,盐池这段显得尤为珍贵。四条长城呈夹角之势将盐池包围,因此,盐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灵应寺:盐池县城37公里,是佛道合一的寺庙,因该寺甚灵,“凡有求必应”,故名灵应寺。灵应寺依山而凿,13孔石窟呈半圆形排列,各有庙号,窟内塑像,造型逼真,各具情态,迎人欲语;壁画图案大方,色调和谐,绘制精美。传说系唐朝敬德将军修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应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势奇峻,既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又有奇山之野韵,每逢庙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是盐池最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
无量殿:位于盐池县城南7公里红石梁之巅,今属城郊佟记圈村。东距胡家梁4公里,南至下潘圈3公里,西到黄家圈2公里,北至李家沟沿1.5公里。盐池—大水坑公路经此。无量殿原来建筑早年已毁,现仅存当年的建筑台基,为黄土夯筑。基底南北长16米,东西宽14.8米,残高6.8米,顶部平坦,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1米。北侧原有建房基址,南北16.2米,东西宽15.2米。北侧有踏步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登临,计有13级。登至巅端,北部林场树林,其余三方草原禾苗和农舍历历在目,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主寺供奉无量佛祖神像,其余侧殿是何佛尊已无考证。地面建筑及塑像已荡然无存。现地面仅存大量的明代砖瓦、大板瓦、桶瓦、瓦当、房脊兽等建筑材料,还有草木花纹的贴墙砖及明清陶瓷残片等。北侧还有烧焦土,这当是设灶和烧炕的痕迹。可见这里当年香烟之盛,为善男信女云集之处。无量殿的建筑近于长城和花马池城,可能与明时城防军事建筑有关。此庙当建于明代,延至清时。
哈巴湖旅游区:距盐池县城37公里的中部沙区,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当春天的风沙使人们变的“灰头土脸”时,这里却风清树静,鸟语花香。它就是盐池县的哈巴湖旅游区。哈巴湖总面积16万公顷,旅游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州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至内蒙古草原省过渡地带,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各种陆生动物149种。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就似一颗绿色的明珠,在茫茫沙区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哈巴湖旅游区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南部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垠,呈现出一派雄浑的大漠景观,北部绿树成荫,绿草盈尺,300余亩的哈巴湖以及大小不等的湿地、水塘点缀其间。沙丘后如盖的树寇若隐若现,像云朵般美伦美奂;沙柳、毛柳点缀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芦苇丛,一簇簇,一丛丛,簇簇色不同,丛丛姿相异;微风轻佛,盈尺的绿草犹如湖水般碧波荡漾。沙、水、草、树、鸟等风景要素在这里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沙漠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