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地图
吴忠市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产业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先进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文化体育事业的积极性,把抓好新时期文化建设切实作为认真实践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吴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以增强全面素质为落脚点,有力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组织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文华奖”的评选以及全区文化系统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努力推出艺术精品。先后挖掘整理出《钱鞭》、《羊响板》等一批群众喜爱的传统社火、舞蹈节目。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反映吴忠特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青铜峡市创作编排的《大棚情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鱼塘会》、《请帮工》分别获第七届全国“群星杯”金奖、银奖。《古尔邦之情》等作品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的表彰,利通区创作的歌曲《我爱这金色的土地》入围全国“城市之歌”大奖赛,回族武术舞蹈《塞上穆民扇》获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金奖、银奖。另外还有200件作品受到自治区章传部、文化厅的表彰和奖励。目前全市:城乡文化体育网络基本形成。(除红寺堡开发区外),我市基本形成了从市(县、区)、乡(镇)、村、户的城乡文化体育网络,初步构筑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一批集休闲娱、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县级文化广场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新建、改建、翻建了部分乡镇文化馆(站),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6.4%。市上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改善市级文体设施,启动建设了综合体育馆,完成了市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建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我市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以城市文化厂乡、乡村文化进城,城乡文化互动为特点的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推出了精品力作,活跃了精神生活,培养了文体骨干,金市每年平均举办广场文艺演出150场,观众达150万人次。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教育,狠抓文物组织、文物档案、文物标本和保护范围等“四有”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在依托文物资源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2008年6月30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吴忠市传递。
主要发展优势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石、天然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储量3700万吨,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是陕甘宁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储量64.7亿吨,石灰岩储量49亿吨,冶镁白云岩储量23.69亿吨。水电、火电资源丰富,目前总装机容量占全宁夏的54%,是宁夏重要的能源基地。二是工业发展后劲足。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电力、新材料、造纸、乳制品、葡萄酒、皮毛绒、建材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宁夏重要的工业基地。吴忠市(自治区级)青铜峡新材料工业区、太阳山工业区的规划建设,为吴忠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实现“园区+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格局,以牛奶、大米、葡萄酿酒、马铃薯等为主支柱产业的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化经营,也形成了以夏进、御马、天启等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清真牛羊肉、夏进奶、珍珠贡米、雄鹰裘皮、滩羊皮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外。四是交通通讯便捷。吴忠距首府银川市60公里,距国家级航空港口河东机场40公里,距古城西安400公里。包兰、大古和已建成通车的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同时十二五期间新规划的银川至西安快速铁路将穿境而过,吴忠市将告别市区无火车站的时代。银西快速铁路将开辟宁夏、蒙西地区经西安往华南、华东、中南以及西南的快速通道。境内石中、古王、中太高速公路、109、211等国道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电信通讯发展迅速,全市各地均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长途电话直拨国际、国内,覆盖面达100%。五是旅游资源独特。境内秦、汉、明古长城遗址、青铜峡108塔、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鸟岛、黄河十里长堤牛首山寺庙群、金沙湾、同心清真大寺、董府、罗山,黄河金岸的中华黄河坛和即将建设完工的黄河楼等一批标志性的旅游景点融历史底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形成了吴忠黄河大漠、回乡风情、西夏遗韵交相辉映的独特的西部旅游景观。吴忠主要旅游景点:通湖草原同心清真大寺同心清真寺灵应山石窟寺金沙湾旅游区北长城明王陵云青寺六是商贸人气旺盛。吴忠商贸物流业发达,人气旺盛。自古有“旱码头”之美称。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105个,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仅市府所在地利通区一年三产总产值达20多亿元。
历史沿革
吴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岸边的灵武“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吴忠就有了引黄灌溉史;汉唐盛世,引来中华大融合,在此设立富平县,唐太宗亲临此地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当时的吴忠已相当富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吴忠一带;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1998年撤银南地区为地级吴忠市(同时县级吴忠市改为利通区)。吴忠在历史上地处边疆塞上,吴忠的地名,也是古代边疆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守将名称而得的。
主要业绩
:95年完成全厂销售收入的20%,个人超额完成任务200%,获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6年因贡献突出,在95年实际完成任务基础上又超额80%,获甘肃医药集团公司销售状元称号;97年任陇车销售区域经理,成绩突出,管理能力强,经省公司审查后,获国际医药局劳动模范。
成就
1993年开展了国内首台自行研制的"前列腺射频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D44基因变异表达与膀胱癌的关系以及尿液脱落细胞CD44基因变异表达产物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研究"。参加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已取得较好结果。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卫生部基金项目一项,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一项。自1996年以来,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论文"尿液脱落细胞CD44基因变异表达产物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被美国COLBY医学信息中心评为1997年"医药学优秀论文",并获选进入全球信息网络(Internet)。论文"膀胱癌细胞CD44基因变异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国家科委和中华医学会评为1997年"医学优秀论文"。参加编写《当代泌尿外科学》、《澳门恶性肿瘤》、《泌尿外科巡查手册》、《实用外科学》、《实用临床药物手册》等著作。参加研究生导师小组,指导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
医疗卫生
吴忠市现有乡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94家(包括厂、矿、场职工医院),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94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84.3%,床位总数223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03张,在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406人,初级职称2579人,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4:23。县级综合医院4家,中医院4家,妇幼保健所4家;防疫站5家;专科防治机构2家,厂矿等其它部门医院8家,中心卫生院12家。全市60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一无三配套”,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巩固。2003年新建、翻建、扩建了20余个乡(镇)卫生院,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有28.7%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临床生化检验业务,39.6%的乡(镇)卫生院配置了B超,60.8%的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心电图。550个行政村中有88.8%的村设立了村医疗站(其中甲级医疗站占41.2%)。全市基本实现“乡乡有一名专职防疫专干和妇幼专干,村村有一名防保员”的目标,负责乡村预防保健工作,配备了计免冷藏和产包,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手术治疗不出县”。各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连续多年零报告。2001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导组对消灭脊灰的评估验收。盐池在2001年发现21株鼠间鼠疫毒株,由于采取了“疫情监测、保护性灭鼠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鼠疫疫情控制稳定。“非典”因防治有力,至今无病例报告。其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07.16/10万,死亡率为0.167/10万。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免疫实现了三个85%目标。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得到了加强。全市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5%以上,食品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0%以上,餐具消毒合格率达8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8%以上,从业人员《健康证》办证率达95%以上。2003年率先进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促进食品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对217家进行分级认定,其中A级3家、B级38家、C级105家、D级77家,有效地促进食品经营单位自律和诚信水平,这项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肯定,并与2003年8月份成功举办了全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现场会议,进一步营造了一个良好食品安全环境。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完成降氟改水工程3240余处,川区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以上,群众性除“四害”活动形成制度,鼠害得到了控制,蚊、蝇密度逐年下降。2003年大力开展“讲卫生、抗非典、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争做文明市民、革除陋习、营造清洁、文明的卫生环境,并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城市验收。新技术、新设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全市有6家医院购置了CT和彩超,4家医院购置了高压氧舱。卫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利通区、盐池县、青铜峡市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利通区评为“全国食品卫生示范县”;利通区评为“全国防盲先进县”;吴忠市医院、青铜峡市医院被卫生部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原利通区、青铜峡卫生防疫站被卫生部评定为“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利通区保健所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建立了无偿献血制度。2001年市中心血站的成立,标志着我市血液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003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5500多人次,献血量1587升,无偿献血率达到95.2%以上。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检查药店115家,医疗机构730家,销毁假劣药品31个品种,价值35.79万元,销毁假劣一次性输液器103318支,价值13.5万元,净化了医药市场、规范了医疗行为。二级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在2001年全面推进。全市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按照招标药品品种采购药品,药价明显下降。2003年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了全区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此次招标11大类,1492个品种规格,招标药品占医院药品购入量的80%,几乎含盖所有医保品种,让利患者60%。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正在实施之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医疗机构实行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全市营利性医疗机构78家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34家已确认并公告,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医疗机构新的运作模式。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试点基础上,县级医疗机构均已全面开展了此项活动,推动了医疗机构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严格执业准入,使广大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及相关的法规,规范行医,对全市2800名医师进行了执业资格注册。
优势产业
目前,吴忠拥有八大优势产业:能源电力工业、新材料产业、奶产业、葡萄酒产业、建材业、造纸产业、皮毛绒产业、草畜产业。能源电力工业:目前,全市能源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达155万KW,2008年达到350万千瓦。新材料产业(铝、镁、PVC等):已具备28万吨电解铝、2.5万吨金属镁、10万吨PVC树脂生产能力,2008年将增长3倍。奶产业:以伊利,夏进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企业15家,生产能力占到宁夏的一半以上,到2008年奶产业产值突破60亿。葡萄酒产业:中粮集团的加盟使得吴忠葡萄酒产量增至全区的50%以上,到2008年葡萄酒产业实现产值突破20亿元。建材产业:目前,建材产业中水泥产量达到350万吨,到2008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60万吨。造纸产业:吴忠已形成宇华纸业、峡光纸业、吴忠造纸厂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到2008年,全区造纸能力可达28万吨,造纸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皮毛绒产业:目前,生产的无毛绒占全区总量的60%,到2008年,以同心县为重点的无毛绒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草畜产业:到2008年,以盐池、同心、红寺堡为重点的羊畜产业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羊只饲养量达到600万只,肉牛20万头,草畜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