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地图
阳城县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
阳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阳城年平均气温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盘山为南北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主要有沁河、芦苇河、获泽河。全县地下水、地表水总储量3.8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2亿立方米,地下水1.984亿立方米,重复量为1.502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1.5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0.31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229亿立方米。太行山西支伸入县境南部,中条山东支伸入县境西南端,太岳山从北延伸县境中南部。县名由来
《韩诗外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凤凰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而阳城作为古代黄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人崇拜先人,将阳城描述为凤凰之城毫不为过。但是,阳城的太阳之城的名字由来,并不是空穴来风。《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上有说,夸父身长八百余丈有余,古时候丈相当于现在1.98米左右,而不是3.33米。夸父大概1584米。话说夸父逐日啊逐日,追到“隅谷”的地方,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时候地理没现在这么发达,陕西就属于极西之地了,所以夸父在追到那里的时候,渴了,于是跑到渭水饮水,(又跑回来)这时候太阳便戏弄他,又跑回来晒他,所以他喝干了渭水的水,也没解渴(为什么?因为太阳在烤啊,离得近才会烤的更狠)。最后想向北去饮水的时候,渴毙在路上。所以,后人在纪念夸父的时候,将他饮水的地方(也就是阳城),叫做阳城,意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或者“太阳离地面最近的地方”。也就是太阳之城。地理
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东部较为平坦,是该县主要农作区。境内南部山区,山岭陡峭,森林茂密,水源充足,且制高点,关隘口、天然石洞繁多,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部山区的云梦山,海拔1951米,为该县最高峰,西北部为丘陵区,属太岳山余支。河流以沁河为主,并有芦苇河、西治河等支流汇入。县境南部还有几条河流注入河南省。旅游景点
蟒河自然保护区:蟒河位于阳城县南40公里的森林境内,南与河南省济源接壤,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障、山色清翠,有如天的望蟒孤峰,急流似箭的泉水,飞雪溅银的瀑布,憨鞠的猕猴。莲花峰、水帘洞、仙人桥、翡翠池景色相连,处处同古老动人的民间传说相联系。区里主要景点梦山,四季云雾缠绕,植披霞盖。置身山顶,极目远眺,只见重重山影似龙腾虎跃,片片松柏如万里波涛。百丈悬崖处怪石嶙峋、山涧幽谷中泉清鸟鸣,参天古树挺拔俊秀,妩媚山花争奇斗艳。置身于蟒河谷之中,令人陶醉,使之心旷神怡。蟒河又是自然保护区,区内除珍稀动物猕猴还有娃娃鱼、金雕、金钱豹、菜花蛇、大黑蝴蝶,稀有植物有山百树、颂春木、青檀、红豆杉等。这些动植物均为景区增加了观赏项目,增添了神秘色彩。境内交通便利,晋(城)阳(城)调整公路、阳(城)济(源)等级干线、阳(城)董(村)三级油路,巨景区较近景区周边各种公用,设施较为完善,住宿、饮食、邮电、购物、娱乐有一定规模,各项服务热忱周到,是游人观光、避暑的最好去处。九女仙湖:九女仙湖景区位于太行山沁河峡谷中,东距晋城市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并以湖中耸立的巨石奇观——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传说而得名。景区内山明水秀,景观众多。主要自然景观有:阳城古八景之一的九女台,号称山西第一泉的延河泉,深不可测的黑龙潭等。同时景区还有工程景观水电大坝和凌空飞架的侯月铁路等。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于山西第二大河——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往南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后注入黄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补充水源,延河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泉水之一,素有“山西第一大泉”的美誉,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软水之一,不仅水量大,而且水质好,硬度低,适用于日常饮用和深加工,可谓得天独厚。
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距阳城县东北约20公里处,有一处北枕樊山,西临樊溪,依山而筑的城堡式村落,这就是享誉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邻亚洲第一大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是清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历史名人
陈廷敬: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意为喜爱岩石),晚号午亭,午亭山人。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深受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对创建与唐“贞观之治”可以媲美的“康熙之治”起着不可否认的辅弼作用。故他堪称清初的杰出政治家;陈廷敬以总裁官的身份领导编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鉴古辑览》、《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言工具书和史志巨著,代表了当时代的最高水平。故他又堪称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编辑家;陈廷敬本人著有《午亭文编》50卷,其文其诗,品位极高,人称燕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居于当时权威地位的文学家和诗人。陈廷敬著有《困学绪言》,对我国传统理学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故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理学家;他同时是一位书法家,因明清入翰林院的进士一定得书法拔尖,今存其书联“饮露花中如美酒,谈诗泉上似高贤”被方家称为神品。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陈廷敬通晓音律,能作乐谱曲,竟是一位音乐家,学识渊博,文采优长;集诸家于一身,居高位而多才。这在我国古代宰辅大臣中诚属罕见。王国光:王国光:(约1524—1588),字汝观,号疎庵,山西阳城润城上庄人,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是张居正实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资源
矿产资源:阳城县境内地下矿产资源拥有20多种,主要有:煤炭、铝矾土、石灰石、白云岩、镁等,尤以煤炭、铝矾土、陶瓷粘土储量丰富,是国家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其中煤炭储量56亿吨,镁矿探明储量达42亿吨。电力资源:亚洲第一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阳城电厂6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全县电力由供电公司提供。目前有1座110KV变电站主变2台63000KVA;9座35KV变电站主变12台63750KVA,可确保电力畅通。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公里,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公里,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
农林资源:全县耕地总资源36542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6366公顷。牧坡草地面积32.97万亩,森林面积12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其中红豆杉、领春木、山白树、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中草药300多种。
其他资源:阳城县地上动植物11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0余种,植物3种,有300余种野生中药材,红豆衫北方罕见,山茱萸全国最佳,是中国四大山产地之一。阳城还是华北第一大蚕茧大县,其气候温和,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华夏蚕丝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今阳城县),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阳城蚕丝质地优良,洁白温润,色泽柔和,条理均匀,纤丝细长,历来被称为“软黄金”,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曾连续三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赢得金牌“三连冠”殊荣。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水资源:总量4.6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