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晋城市地图
晋城市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晋城市行政区划表晋城市9,484228048000城区凤台西街289号城区14148048000新市西街高平市94649048400南城街道泽州县2,02349048012南村镇阳城县1,96839048100凤城镇沁水县2,65522048200龙港镇陵川县1,75123048300崇文镇
晋城市行政区划代码:晋城市行政区划代码表140500晋城市140501晋城市辖区140502晋城市城区140521晋城市沁水县140522晋城市阳城县140524晋城市陵川县140525晋城市泽州县140581山西省高平市

历史沿革

发展历史: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也在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阳城县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
政区设置: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以后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1961年恢复5县制。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省辖市始于此,管辖范围与古泽州的版图一致。

旅游资源

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RoyalPrimeMinister'spalace(stateAAAAALevelseceneryspot),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花鸦制作的《皇城相府宣传片》用超现实的意境描绘了这座府邸的精髓,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距阳城县东北约20公里处,有一处北枕樊山,西临樊溪,依山而筑的城堡式村落,这就是享誉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邻亚洲第一大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是清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1998年10月,“清代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在阳城举行,拉开了打造“皇城相府”旅游品牌的帷幕。2001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映,使该处旅游景区在国内声名大震。同年3月,荣获“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称号。10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3月,通过国家旅游局对38个大项,196个小项标准的评审,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2011年1月14日,皇城相府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晋城市第一个5A级旅游景区,也是山西省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的第三个5A级景区。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康熙年间,居官者多达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况,堪称为北方的文化巨族。内城"斗筑居":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依山就势,东高西低,巍峨壮观。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到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维神是借。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在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堡垒,河山楼之设计是非常科学又考虑周全的,而它所实际产生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据《河山楼记》载:"……崇祯五年……七月……贼近……备矢石、粮米、煤炭少许……于是晚闭门以守。楼中所辟大小男妇,约有八百余人。"十月内贼连犯四次……数次所全活者啻万计。"河山楼虽因辟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揽胜之用,帮而又名"风月楼"。登楼四望,远近风情尽收眼底。
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吉祥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正楼主牌"冢宰总宪",边楼分刻"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规模和装饰虽较逊色,但在大牌楼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御书楼:"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匾、联均为原来之实物。
龟城:纵观皇城相府(午亭山村),总面积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守,形成了外城抱内城,内外连环套,稳固保安全的坚固堡垒,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3米不等,城楼、堞楼、角楼相互关照,垛口星罗棋布,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整个皇城,包括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的神龟,虽不能说惟妙惟肖,却也轮廓鲜明,因而又有"龟城"之说,寓千管水固之意……
紫云阡: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后山静坪红叶如画,是旧时皇城八景之一环境幽雅,肃穆壮观。
皇城古八景:石壁飞鱼、南宅观书、樊溪春晓、静坪红叶、土垸流泉、黄阁青山、梅庄杏花、午亭山庄。
海慧寺:位于阳谷县城东50华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进院落。山门三间,额匾上写“海慧寺”三字。山门外原有二个大石狮,其上建亭,称为狮子亭。山门内有泥像哼哈二将,高约一丈五尺。进山门即是前院,院内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前殿三间,内有二个佛龛,关帝与韦驮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东西山墙分别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间,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弥勒佛,靠背北向供观音菩萨。院内各有平顶配房五间。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砖登顶、是寺内主体建筑,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宽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间一像是释迦牟尼、俗称西天如来佛。海慧寺后院落两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轴线为准左右对称。西院为大悲阁,东院主体为方丈阁。海慧寺是阳谷现存的古代文化宝贵遗产。
蟒河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景区):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南33公里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面积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人胜景,尤以秋天看层林尽染最为赏心悦目。蟒河水从蟒河村东流过,水清如碧玉,奔流似巨蟒;莽山又在蟒河村东流过,水清峰错列,鬼斧神工,妙境天成,有千峰拥黛,万壑云飘之象。景区内悬崖飞瀑直泻,深谷流水淙淙,百鸟啼鸣林间,野花竞相开放。起源古老的珍奇植物青檀、兰草、山萸树、领春木、牛鼻酸、红豆杉星散其间,猕猴、大鲵、麝、金猫、金雕、金钱豹等或嬉骠林莽,或翱翔蓝天。望莽孤峰拔地而起,状如巨塔,水帘洞飞珠成帘、集水万状;试剑峰如干将出鞘,锋芒逼天,蟒湖上碧波涟漪、白帆点点;铡刀缝好像天斧劈开,石人峰酷似云游行僧;窟窿山中通一孔令人称奇。山色之优美,古迹之奇异,令人耳目一新。景区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黄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称。蟒河的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龙戏珠、水帘洞、饮马泉、小黄果树瀑布、流银瀑布、黄龙瀑布、黑龙瀑布、天龙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层峦叠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有:莲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盘山等;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据专家评价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九女仙湖:位于太行山沁河峡谷中,东距晋城市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并以湖中耸立的巨石奇观——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传说而得名。
山里泉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泽州、阳城、济源三县市的交汇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独特神奇的地质地貌奇观,涛涛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婉延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景区近邻207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0公里、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有风光秀丽、群峰壁立的山川;有湍流不息的沁河;有清泉溪流;有美丽宽阔的湖面、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有宝贵的名胜古迹、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与传说;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弥猴群);有现代气息中型水力发电站(拴驴泉水电站);有环境幽雅、服务上乘,集食宿、娱乐、休闲、会议、培训于一体的度假村。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
王莽岭旅游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Mt.Wangmangsceneryspot):包括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等。该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0C—200C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
棋子山风景区:棋子山,又名谋棋山,位于距陵川县城10公里的侯庄乡东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陵川棋子山均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该区主要景点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是围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谋棋消闲之所。陵川县文为流传的苇水村李老爹观棋“烂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洞洞深约10米,高4米左右,洞内岩石上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并有像围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洞内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题“箕子洞”。象天枰也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景点之一,主体工程长42米,宽33米,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粉,棋盘为21米×21米,号称“天下第一枰”。1998年7月13日,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和中国围棋总教练、“棋圣”聂卫平为“象天枰”进行了揭幕,并在巨型棋枰上进行了围棋表演。
羊头山与神农城:羊头山又名首阳山,位于泽、潞二州交界处,横跨高平市与长子县、长治县。因山顶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头而得名,顶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羊头夕照"为高平古八景之一。珏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确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风光相媲美。“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绝如蚁,接踵摩肩。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及至山顶,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至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游历于珏山胜境之中,那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景德桥俗称西大桥。中国著名古桥之一。横跨在山西晋城市西门外的沁水河上,连贯两岸公路,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二年(1191年)完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今名。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

经济建设

经济指标:2009年,晋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7.2%。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增长20.3%,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1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52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55元,增长8.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经济指标均位于山西省前列。
移动通信:在邮电通信方面,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市、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全市邮电业务总量由1950年的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6.22亿元,比1978年的452万元增长579.2倍;电话机拥有量由1978年的5300部增加到2008年的152.3万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移动通信用户已达99.34万户。数据通信网络颇具规模,2008年全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1.7万户。60年来,晋城邮电迅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6.2亿元,比1978年增长523倍,年均增长23.2%。
地方特产:
大理石:陵川县产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磨光后呈镜面光泽,五光十色。品种多达28个,既有奇缺的绿斑玉,又有少见的金星墨玉、红云、晚霞及汉白玉等。
猴头:阳城漭河,沁水境舜王坪下原始森林中栎树上生长的猴头,个大、色鲜、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功于滋补。
灵芝:阳城县境山中生长着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
琉璃制品:是阳城县传统工艺制品,色泽鲜亮,经久不褪。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地的古建筑在修缮中,阳城琉璃制品是其用料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制陶技艺的进步,陶胎由粗瓷变为细瓷,品种也有增加,色彩多样,工艺精美。
陵川党参:著名的中药材,很多古方的记载都是党参,而不是东北的人参。
山西香果: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河北、驾岭等乡镇,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泽州甜柿
泽州甜柿:适生区主要为阳城、泽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据清同治年间《阳城县志》记载:“县旧无柿,明万历中,知县新郑王良臣悯其地瘠寡产,人少物利,乃自其乡携种至,使户植之。初以烦苦,后嫁接成林,取材落实,民悉受其利。”,柿子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脾胃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
泽州红山楂:产于山西晋城。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晋城红果:晋城红果为山西传统名果,为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主要产于晋城市郊陈为、下村两个乡,这里的山楂,主要有2个品种,一种味道酸中有甜,另一种则甜而不酸。粉口山楂:果实呈圆形,阳面朱红色,阴面红色,果实表面有光泽,果点大而稀疏,果肉紫色或粉色,组织细密;果实风味突出。平均果重8~9克,最大个重10克左右。10月中旬成熟,耐藏,是山楂加工的优良品种。红肉山楂:果实圆形,色泽鲜红,果面带有果锈,果皮略粗;果点小,灰褐色,平均果重5克左右,果肉血红或粉红色,质地松软,风味又异,是加工果汁和果酱的优良品种。

历史名人

王国光: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山西阳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官运坎坷,几进几退,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慎言:张慎言(1578—1646),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阳城人。作为思想家和诗人,在当时颇为先进,具有较大的进步作用。其为官,刚正廉之,也颇值称颂。张慎言做官屡升屡降,皆因生性耿直,不事阿奉。他出身于书香宦达之家。张慎言自幼颖悟绝伦,在诸生中尤为出名,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之后被任为寿张知县。在任之时,以能见称。掉繁曹县,连值荒年,出库银粮食备赈,百姓得以安度。泰昌(1620)时被调为陕西道御史。他任御史不足两月,光宗崩,熹宗即位。他对移宫、红丸两案态度严正,使熹宗不快。加之他为御史贾继春鸣不平,惹怒了熹宗,被夺奉二年。天启五年,他因曾奏劾大学士冯铨被诬陷,从而被充军远至肃州,驻于嘉峪关南的酒泉。崇祯元年,被复故职,补湖广道御史。之后,擢升为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侍郎。由于在议耿如杞狱时,与皇帝意见不合,遭到落职处分。戊寅年(1638),张又被召为工部侍郎,随又改为吏部尚书,掌右都御使职。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张慎言跟随福王任吏部职。由于南明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挽回败局,加之廷臣良莠不齐,张慎言灰心失望,不久乞休。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致仕时,康熙帝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辞别。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
张敦仁:张敦仁(1754-1834),清藏书家、学者。字古馀,生于今山西省沁河与樊水交汇的阳城县润城镇的砥洎城内。21岁中进士,曾到江西、安徽、江苏等十几个府州县任职。宦海生涯40年,他为官公正廉明、卓有政绩,更难得的是他从未中断一般为官者不屑一顾的数学研究,称得起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曾主持刊刻《韩非子》、《仪礼注疏》等颇受时人重视。
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厌于科举,遂不复充赋。年五十,终于舞阳。
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晋城陵川人。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之师。元世祖忽必烈为皇弟时,在藩府中召见郝经,对他所陈述的治国方略极其赏识,即位后,授予翰林侍读学士之职,并派遣他为国信使,与南宋谈判。入宋后遭拘禁达十数年,始终不屈身辱命,宋崩溃之际始归朝,不久卒。有《陵川集》。
刘羲叟:刘羲叟(1018-1060),字仲庚,北宋时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天文学家。
孔三传:孔三传约于北宋神宗(1068—1085年)北宋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佚其本名,以艺名三传名于时,意为“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
赵树理: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孔祥祯:孔祥祯(1904─1986)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1925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晋城发展组织,11月经陈立志介绍孔祥祯成为在晋城入党的第一名党员。1926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秘书。同年底,经党组织保送赴苏联列宁格勒学习。1930年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陕北特委任军委书记。1936年下半年,孔祥祯被派往西安市张学良部做兵运工作。“西安事变”后,孔又被派往场虎城的38军中做高级参议,主持军队干部训练班,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建国后,历任国家建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等职。“文革”期间,受迫害被诬为“叛徒、内奸、特务”,轮番批斗在监狱关押8年,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以致下肢瘫痪。1978年底平反昭雪,1986年5月逝世。
阎捷三:开国少将(1905-2006)晋城市泽州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6师参谋长、独立6团团长、彭杨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2营教员、陕北红军学校主任教员、庆阳红军大学教导师2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7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18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师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海南岛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6年1月29日13点20分阎捷三将军(大军区副职)因病医冶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徐春阳:中将,1925年1月生,泽州县大东沟镇峪南村人,1936后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李元喜:少将,1929年11月生,高平市马村镇东宅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解放晋南、太原、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等战斗和战役。1955年被授予尉官军衔。1988年9月1日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8月--1990年6月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先后荣获解放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际勋章华北解放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西南解放纪念章、荣誉章等。
李买富:中将,沁水县胡底庞庄村人。1964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入空军工程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200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常委、后勤部部长。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200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05年12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王文理:少将,阳城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至1983年任中央军委叶剑英副主席办公室秘书,1983年至1987年任北京军区卫戍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87年至1996年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谋长、副司令员。1988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少将警衔。
卫殿斌:少将,泽州县周村镇卫窑村。1950年12月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志愿报名当兵。1951年10月被挑选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人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67年被评为“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79年应朝鲜人民军国防部的邀请,带领专家组到朝鲜人民军空军帮助、指导。1989年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五次,“集体二等功”两次,嘉奖多次。
王继堂:中将,泽州县川底乡人,大学本科.1964年8月入伍,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4年,指挥收复老山战役。1984年11月任师长。1985年9月任昆明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1986年参加对越防御战。1989年4月任14集团军参谋长,1990年7月至1991年7月在国防大学基本系进修。1993年2月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不久,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2003年1月15日,王继堂被任命名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驻港部队司令员。2004年7月9日,被中央军委晋升为中将军衔。2008年1月7日,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任命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王继堂中将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申勇:少将,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陆军少将。195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入伍。曾先后在军事经济学院、二炮指挥学院、国防大学学习。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卫新根:少将,泽州县山河镇横岭村人。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参谋长,2000年8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少将警衔。
韩忠礼:少将,泽州县大东沟镇东沟村人,中共党员。1958年7月参加革命。1990年任管理局副局长兼军区宁夏工副业基地主任期间,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1999年10月,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同时授予少将军衔。
燕文龙:少将,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入伍。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秘书、政治部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在总参测绘学院、炮兵指挥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长。199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刘复生:大校,1938年1月出生,泽州县南岭乡南岭村人。中共党员,大校军衔。1960年毕业于晋城一中,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火箭燃料专业,同年入伍,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三十余载,历任发射中心特种燃料工程师、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基地政治部副主任、试验技术部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4年卸任荣归故里。
范堆相,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46年8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后任晋城县革委会干事,晋东南地委调研室干事、副主任;1982年任陵川县委副书记;1983年入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85年任晋城市郊区区委书记;1988年任忻州地委副书记;1991年任忻州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2年任晋中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5年任晋中地委书记;1998年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02年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八届省委委员。2007年2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华侨、港澳台同胞:著名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泽州县。原驻港部队总司令王继堂中将是泽州县川底乡人。

友好城市

美国达拉斯市2005,美国纽约州罗马市2008,南非卡卡杜市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