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地图
泽州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泽州县是中国人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且属“帝都畿内”。秦汉时先后在这里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北魏时属建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因建州在获泽河旁,改为泽州,时境内为丹川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始称晋城县,后数易其名,或称晋城,或称丹川。明洪武省县入州,晋城为泽州州治。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泽州为府,析郭置凤台县。民国时复称晋城县。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边缘地带分置晋(城)沁(阳)、晋(城)北、晋(城)东县,1945年4月28日晋城县全境解放,同年5月恢复晋城县建制。1948年10月撤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县级),与晋城县并存,1948年8月撤销晋城市,辖区仍归晋城县。1958年,高平、陵川两县并入,1958年7月陵川县分设,1961年5月高平县分设。1983年9月晋城县改设县级市。1985年5月,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县级)分置为城、郊区。1996年8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2001年,调整泽州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6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4号),由10镇16乡调整为14镇3乡,乡镇平均人口3.02万,平均面积119平方千米:一、撤销陈沟乡、巴公镇,合并设立新的巴公镇。区划调整后巴公镇人口60622人,面积112.08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巴公村。二、撤销大兴乡、高都镇,合并设立新的高都镇。区划调整后高都镇人口40719人,面积119.11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高都村。三、撤销水东乡、铺头乡、金村镇,合并设立新的金村镇。区划调整后金村镇人口56095人,面积212.29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金村村。四、撤销东下村乡、柳树口乡,合并设立柳树口镇。区划调整后柳树口镇人口17996人,面积336.44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柳树口村。五、撤销南河西乡、大箕乡,合并设立大箕镇。区划调整后大箕镇人口23390人,面积131.9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大箕村。六、撤销土河乡、衙道乡、追山乡合并,合并设立山河镇。区划调整后山河镇人口25504人,总面218.05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马街村。七、撤销鲁村乡、北义城乡,合并设立北义城镇。区划调整后北义城镇人口28518人,面积71.65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北义城村。八、原下村镇、大东沟镇、南村镇、周村镇、梨川镇、晋庙铺镇、大阳镇、李寨乡、南岭乡、川底乡建保持不变。2001年底,泽州县辖14个镇、3个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2695个村民小组。?年,总户数13.9万户,其中农户12.6万户;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5万人。?年,泽州县辖14个镇、3个乡,633个行政村:周村镇、大东沟镇、南村镇、犁川镇、晋庙铺镇、高都镇、巴公镇、大阳镇、下村镇、金村镇、山河镇、柳树口镇、大箕镇、北义城镇;川底乡、李寨乡、南岭乡。附:撤并乡镇摸底统计资料(注:与上述文件最终批复内容略有不同),撤并前乡镇名称总人口(人)面积(平方千米)撤乡后乡镇名称总人口(人)面积(平方千米)巴公镇5114883.12巴公镇60162112.08陈沟乡901428.96高都镇2744354.08高都镇41362119.11大兴乡1391965.03金村镇2537244.76金村镇55698212.29水东乡1456456.57铺头乡15762110.96柳树口乡10147236.67柳树口乡18173336.44东下村乡802699.77大箕乡1582236.73大箕乡24249131.9南河西乡842795.17追山乡706951.94追山乡25552218.82土河乡729569.97衙道乡1118896.14北义城乡1382733.52北义城乡2902371.65鲁村乡1519638.13周村镇2649768.43周村镇2649768.43下村镇3828194.86下村镇3828194.86大东沟镇3233585.83大东沟镇3233585.83犁川镇1680160.21犁川镇1680160.21晋庙铺镇20027150.27晋庙铺镇20027150.27南村镇4868288.25南村镇4868288.25大阳镇2839952.58大阳镇2839952.58川底乡2028186.11川底乡2028186.11李寨乡1488170.02李寨乡1488170.02南岭乡1131362.94南岭乡1131362.94
农业生产
泽州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72万亩。传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等。近年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上亿元,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太行山绿化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浇地面积发展到17.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1%,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5.02万台(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18811千瓦。泽州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建成了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农场,面积达到6.5万亩,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小杂粮、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到2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县、山西省优质小麦示范县、山西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和晋城市蔬菜基地。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粮达到478708吨,小麦总产量达到215904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92088吨,肉类总产量达到9606吨,禽蛋总产量达到6514吨。
固定资产投资
近年来,我县把增加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文教卫生设施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001年完成投资3亿元,2002年完成5.9亿元,2003年完成10亿元,2004年完成13.1亿元,2005预计完成投资15亿元,“十五”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完成47亿元。
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建成了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巩固三条保障线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了100%、98%,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36%,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7万人。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100%的企业单位、70%的事业单位参加了失业保险。196个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2365名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
行政区划
泽州县现辖17个乡镇,即巴公、大阳、高都、金村、南村、犁川、晋庙铺、周村、大东沟、下村、北义城、柳口、山河、大箕14个镇和南岭、川底、李寨3个乡,633个村民委员会。
教育科技
近年来,泽州县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35所,小学719所),幼儿园116所;寄宿制学校84所;目前在校学生97411人,教职工5377名。中小学普遍达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经省教委和国家教委验收,泽州县成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17个乡镇都建有乡镇成教中心,全县633个行政村建有农技校的达80%,其中东四义等10处村级农技校经验收达市重点农技校标准。同时积极推进实验教育、素质教育,加强校长和教师2支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5%和100%,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100%,县一中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泽州县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泽州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0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先后实施国家、省、市科技发展项目15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设了铸造产品检测中心、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种子检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了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推进质量兴县战略,1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5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初步形成了引进、培养、培训三位一体的人才机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0余名。2004年科技部等十三个部委对我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了验收考察,确定泽州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合格。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