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阳泉市地图
阳泉市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信息

概况:
市名:阳泉市(英语:Yangquan;汉语拼音:yángquán)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7度51分,东经113度34分,市区南北跨纬度为0度12分,东西跨经度为0度10分。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
省:山西省(ShanxiProvince)
辖区:5个。阳泉市辖城、郊、矿三个市辖区和盂县、平定两个县。另有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全市总人口1368502人。其中城镇人口87.23万,乡村人口49.61万,全市城镇化率达63.74%。(数据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
面积:全市面积4,570平方公里,其中,四区融合后的市区建成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10年)。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面积为3362.1平方公里;其余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积为62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462平方公里。
海拔:阳泉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山西东部山地。从整体看,西高东低,最高点海拔为1803.6米,最低点海拔仅为350米。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045000
汽车牌照:晋C
区号:0353
行政区划代码:140300
国内生产总值:429.4亿元(2010年)
人均GDP: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2141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748美元。
城镇单位职工在岗平均工资:42371元(2010年)
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3.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7%。(2010年)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010年)
市树:国槐
称号:中共第一城,煤铁之乡,山西省第三大城市,晋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国最大无烟煤生产基地,全国三大铝矾土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四大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省级园林城市,单位面积产煤最多的城市

科教文卫

教育:阳泉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十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是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步向公众网扩展。其中,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已成为极富发展潜力的城域网业务。作为中国教育城域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由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和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携手共建的教育城域网络,其规划、设计、建设,对于其他区域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作用。是全省第一个地市实现校校通,班班(室室)通,(教工宿舍)户户通。现在教育网的管理维护由市电教馆(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本地和远程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技战线成绩喜人。
文化、卫生: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风景名胜

古迹: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
现代旅游: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其他: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地理地貌

总述:阳泉市地处东经112°54'~114°04',北纬37°40'~38°31'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市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点: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少雨多风,干旱时有发生;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天云高气爽,降温快;冬季干冷,时有风沙天气。旱灾、洪涝、雹灾、风灾、霜冻等气象灾害频繁。全市可分为温寒农业气候区,温和农业气候区(包括温和湿润农业气候亚区及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亚区),温暖农业气候区(包括温暖湿润农业气候区及温暖半润农业气候亚区),暖温农业气候区。
气象数据:本境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33.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696.3~2886.3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一年一熟,不少地方可达两年三熟。年均气温不同地点相差很大,最暧处(娘子关河谷)高达13.2℃,最冷处(坪塔梁)仅为2.0℃,一般8~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3000℃,无霜期平均为130~180天。年降水量北部多于南部,平定为537毫米,市区560毫米,盂县590毫米。

历史沿革

古代: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西南舁村与五里庄村交界处曾经有人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近现代: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县、平(定)东县和平(定)西县,盂县分置盂(县)平(山)县、盂(县)阳(曲)县、盂(县)寿(阳)县;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东、平(定)西二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以北各县属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平定、盂县逐渐恢复原建置;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1949年8月1日山西省恢复建制,同时设阳泉专区。阳泉专区辖榆次、平定、寿阳、祁县、太谷、介休、平遥、昔阳、和顺、辽县、榆社、盂县、灵石共13个县及阳泉工矿区。同年8月20日,山西省委报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同意,阳泉专区改名为榆次专区。新中国建立后,阳泉市(初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市建置)数度由晋中(榆次)地区(专署)代管,平定县、盂县则属晋中(榆次)地区(专署)。先后置城区、郊区和矿区。1983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由山西省直辖的下辖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的城市。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市,由省直辖。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行政区划

区划纵览:阳泉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136.85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城镇人口87.23万,乡村人口49.61万。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南大街23号。阳泉市面积44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6.85万人。
区县:城区面积1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3106人。邮政编码04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大街300号。矿区面积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2994人。邮政编码045008。郊区面积6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86005人。邮政编码045011。区人民政府驻荫营镇。盂县面积24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1082人。邮政编码045100。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平定县面积13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5265人。邮政编码045200。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数据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城市建设

综合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中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交通建设: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东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讯发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
市内公交:1路:火车站—一矿,2路:滨河公交车场——平定东升,3路:滨河公交车场——三泉,4路:一公司——一公司(环行),5路:滨河公交车场——荫营矿,8路:滨河公交车场——河底,9路:滨河公交车场——西南舁,10路:火车站——保安,12路:火车站——四矿广场,14路(区间):滨河公交车场——窑沟,14路:滨河公交车场——巨城,16路:火车站——南煤集团坑口,18路:滨河公交车场——苏村,21路:火车站——火车站(环行),22路:火车站——西峪,23路:一公司——开发区,24路:天津路——天津路(环行),25路:客运总站——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6路:一公司——魏家峪,31路:滨河公交车场——化肥厂,33路:北岭坡——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101路:一公司——一矿,102路:万通西市场——太行国际新城,103路:义井桥——水泉沟,104路:一公司——四矿广场,106路:孙家沟——太行国际新城,112路:一公司——二号门,201路:滨河公交车场——平定东关,203路:滨河公交车场——里社,204路:滨河公交车场——西锁簧,205路:滨河公交车场——冶西,301路:滨河公交车场——三泉,801路:一公司——黄石板,802路:西峪——水泉沟,803路:一矿——坡头,804路:龙凤沟——日潭,805路:居馨花园——滨河车场,806路:大阳泉——李家庄,808路:太行国际——农贸广场,游1路:火车站——翠枫山风景区,游3路:南山公园——百团大战纪念馆,游特1路:滨河公交车场——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