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阳泉市地图
阳泉市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地貌

总述:阳泉市地处东经112°54'~114°04',北纬37°40'~38°31'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市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点: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少雨多风,干旱时有发生;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天云高气爽,降温快;冬季干冷,时有风沙天气。旱灾、洪涝、雹灾、风灾、霜冻等气象灾害频繁。全市可分为温寒农业气候区,温和农业气候区(包括温和湿润农业气候亚区及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亚区),温暖农业气候区(包括温暖湿润农业气候区及温暖半润农业气候亚区),暖温农业气候区。
气象数据:本境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33.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696.3~2886.3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一年一熟,不少地方可达两年三熟。年均气温不同地点相差很大,最暧处(娘子关河谷)高达13.2℃,最冷处(坪塔梁)仅为2.0℃,一般8~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3000℃,无霜期平均为130~180天。年降水量北部多于南部,平定为537毫米,市区560毫米,盂县590毫米。

经济发展

总述: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支柱,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所产无烟煤质量优、规格全,其年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和日本、美国。年产原煤400万吨,并与洗选、热电联供“三同步”的贵石沟矿井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井。建设中的阳泉矿务局三矿新井,设施能力为年产原煤900万吨,建成后将名列亚洲矿井之首。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阳泉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和再建的电力装机容量可达200多万千瓦。冶金工业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同时,已形成钢铁、制管、电解铝、耐火材料四大主导产品。阳泉钢铁公司是冶金部的重点铁合金企业,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耐火产品品种全、质量优、档次高,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产品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化学工业从矿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铁矿、煤化工、钙化工、橡胶、火药等多种化工产品链,阳泉硫酸是华北及中原地区的主要供应地。
现状:阳泉是晋东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国营商业为主体,集体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场之一的阳泉百货大楼及阳泉矿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兴隆百货大楼是阳泉市较大的购物中心。粮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遍布全市,有力促进了阳泉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晋东各县的经济繁荣。阳泉有装饰典雅的阳泉宾馆、迎宾饭店、沙江酒家、物资宾馆、建设宾馆、望月楼酒家等较大饮食服务单位百余家,具有较高的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本地及全国各地传统风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复、引进和发展。
对外交流:阳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已先后与英国的切斯菲尔德市,美国纽约州华伦市,以及国内的镇江、淄博、潍坊、德阳等15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省级技术开发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1984年以来,阳泉市已兴办三资企业53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对外贸易在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出口商品已达十大类50余个品种。

阳泉市“三城同创”

简介:阳泉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围绕城市转型,提出“三城同创”战略目标,即从2009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新阳泉。
理念:以“生态立市、彰显特色”为理念,阳泉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利用独特的山、河、路、城等自然资源,市区范围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农业县区紧紧围绕“打造阳泉后花园”的建设目标,以通道绿化、河床治理、景区开发、庭院绿化、建设文明生态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创建园林县城工程。突出城市特色,梳理历史脉络,为阳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添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一年一度桃林沟桃花节、翠枫山枫叶节已成为昔日“煤城”一张张新名片。见证阳泉市60多年发展的保晋园、废渣山改造后新修的北山公园不仅是城市旅游的新看点,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到去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3平方米,顺利跨入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取得的成效:“创建”是一项民心工程,既要得金牌,更要得民心。围绕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阳泉市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防治工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城区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围绕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创建,全市城管、工商、环保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进行专项整治,并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经过整治,阳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02%,污水处理率达到82.24%。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去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3天;大气污染指数下降10.9%,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由第50位前进到第35位。凭借独特的“创建载体”,阳泉市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增强招商引资“磁力”,沃尔玛、苏宁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泉市。截至4月底,全市95个项目外来投资到位资金2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7%,生态与经济走上良性互动的轨道。
城市建设:2009年9月8日,我市启动城市路网建设,并成立了漾泉大道、赛鱼路、泉东路、泉西路、广阳路、保晋路、平阳路、煤山路、矿山路建设工程等8个专项工程指挥部。这标志着我市“三城同创”工作中路网建设全面铺开。按照《阳泉市“三城同创”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拉大空间的原则,我市对涉及居民出行和交通设施完善的9条道路进行建设和改造。这9条道路是:由市交通局牵头组织建设的漾泉大道,起点为平坦立交桥,由南向北至李荫路冯家庄,向东至新北大街、桃荫路、旧207国道、齐家堰北侧,在杨家庄与阳五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1.3公里。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建设的赛鱼路和桃北西路大修,起点为高速公路坡头收费站,由西向东延伸至桃北西路河神庙口,全长10.74公里。由市城投公司牵头组织建设的泉东路,起点为桃南东'路万通市场北侧,由北向南经山西北方晋东化工有限公司(原国营晋东化工厂)厂区,南大东街、义井居住区至南外环路,全长2.18公里。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建设的泉西路,起点为南大西街,由南向北,穿隧道经工业学校东侧,设单层螺旋桥,上跨石太铁路,下穿简子沟编组站,终点至桃南中路宏成桥南口,全长1.08公里。由市城投公司牵头组织建设的广阳赂,起点为泉东路南外环口,由北向南经义井村、规划新南外环路、大峪村、河头村,与已建成的平定西外环路相连接,全长4.8公里。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组织建设的保晋路,起点为李家庄新北大街,由北向南,经新澳城、平坦垴村、华盛苑小区,终点至大连西路,与华盛北路相接,全长2.06公里。由阳泉公路分局牵头组织实施的平阳路,作为214省道一级路改扩建的部分工程,起点为李家庄三岔口,经金属结构厂、橡胶厂、上五渡村,终点至五渡公路桥,全长约3.8公里。由阳煤集团牵头组织实施的矿山路与307国道复线连接线,起点为赛鱼口,由南向北,经黄石板小学后,再由西向东北接307国道复线天子庙隧道西侧,全长约5.3公里;煤山路与307国道复线连接线,起点为四矿口,由南向北,经华鑫预制厂,由西向东北接307国道复线天子庙隧道东口魏家峪村北,全长4.64公里。

历史沿革

古代: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西南舁村与五里庄村交界处曾经有人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近现代: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县、平(定)东县和平(定)西县,盂县分置盂(县)平(山)县、盂(县)阳(曲)县、盂(县)寿(阳)县;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东、平(定)西二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以北各县属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平定、盂县逐渐恢复原建置;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1949年8月1日山西省恢复建制,同时设阳泉专区。阳泉专区辖榆次、平定、寿阳、祁县、太谷、介休、平遥、昔阳、和顺、辽县、榆社、盂县、灵石共13个县及阳泉工矿区。同年8月20日,山西省委报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同意,阳泉专区改名为榆次专区。新中国建立后,阳泉市(初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市建置)数度由晋中(榆次)地区(专署)代管,平定县、盂县则属晋中(榆次)地区(专署)。先后置城区、郊区和矿区。1983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由山西省直辖的下辖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的城市。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市,由省直辖。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科教文卫

教育:阳泉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十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是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步向公众网扩展。其中,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已成为极富发展潜力的城域网业务。作为中国教育城域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由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和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携手共建的教育城域网络,其规划、设计、建设,对于其他区域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作用。是全省第一个地市实现校校通,班班(室室)通,(教工宿舍)户户通。现在教育网的管理维护由市电教馆(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本地和远程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技战线成绩喜人。
文化、卫生: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友好城市

国内友好城市:天津市塘沽区,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临沂市,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四川省德阳市,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广安市,浙江省湖州市,辽宁省盘锦市,湖南省岳阳市,海南省海口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国外友好城市:英国切斯特菲尔德市,美国华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