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郑州市地图 > 中牟县地图 >
姚家乡地图
姚家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姚家乡是一个山区乡。境内山地特点显著,以依山河谷地貌为主,河沟较狭窄,地形较复杂,东北东南以山林为主,西北西南属阳坡平缓地势。境内森林用地面积大,是剑阁主要用材林,经济林木基地之一。,乡境内水资源主要来向林气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1360小时。,乡境为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植物以亚热带阔叶林区和常绿叶林区构,结构品种多样,以松柏、灌木主为。动物主要有兽类、禽类、爬行类、兔类、虫类五大类,以禽兔为主。境内森林植被好,给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剑阁木耳、木炭的主要产地之一。

行政区划

姚家乡下辖村:姚家乡团结村姚家乡柳场村姚家乡立前村姚家乡银溪村姚家乡天字村姚家乡元宝村姚家乡关刀村姚家乡繁荣村姚家乡高台村

发展战略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构建发展平台,做大经济总量,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上下功夫,推动全民创业,逐步把姚家乡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和谐平安的现代化新农村。以此形成了姚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东菜、南果、西矿、北牧。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姚家乡干群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经济建设取得较好成绩。2007年1—11月份,姚家乡共完成财税收入980万元,较去年增长145%;引进入园企业3家,引资6000余万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增长15%;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600万元,增长10%。2007年,姚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大力实施“六改四普及”。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姚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总结出了“党委、政府决策理性化,依据自然环境规划人性化,尊重民意建设方案民主化,改旧建新各项设施人文化,借助和谐民风建设过程亲情化,启发先富者感恩回报自动化。”的六化理念。至11月底,姚家乡共投入资金270万元对9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了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改水、改路、改厕率达到100%,为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人口数据

姚家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244男4357女3887家庭户户数2139家庭户总人口(总)8186家庭户男4323家庭户女38630-14岁(总)20890-14岁男10970-14岁女99215-64岁(总)556915-64岁男298815-64岁女258165岁及以上(总)58665岁及以上男27265岁及以上女31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040

简介

姚家乡位于横峰县南部,东与岑阳镇毗邻,西南与弋阳朱坑乡隔水相望,北接青板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仅有3公里,与县工业园区、新城区紧紧相连,乡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乡总面积44.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万余亩,耕地11174亩,下辖姚家、后占、百家、七甲、兰子畲族、琯山、建作等7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总人口1.3万人。现有党支部14个,403名党员。姚家乡邮编:334312代码:361125200

环境

姚家乡是革命先烈黄道的故乡,方志敏、黄道领导的弋横暴动第一枪就打响在境内的兰子楼底村。姚家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煤炭、青石、粘土等资源。现形成了以煤炭、青石、粘土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商业、运输、贸易等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全乡共有民营企业16家,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363万元,居全县第二。农业主导产业颇具特色,生态养殖、无公害种植系列产业已初具规模。全乡已形成了东菜、南果的农业产业格局,建作村无公害蔬菜、甘蔗连片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七甲村瓜果种植面积达800亩;养殖业以老表妹生态家禽养殖基地为龙头,由散、小农户养殖向集约化、立体化养殖转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被誉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兰子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已完成了休闲广场和村内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三场二区一中心”的规划格局,为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姚家乡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推进“112345”工程建设,即做强做大一个以兰丰实业集团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为龙头的工业企业产业群、2006年实现100%村村通油路;构建两个社会义新农村示范村;着力打造三个系列品牌(姚家青石系列品牌、舒佰家俱系列品牌、“老表妹”系列品牌);全力培育四个基地(生态家禽养殖基地、品牌家俱加工基地、特色水面立体养殖基地、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年内实现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的目标。2006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农业总产值7400万元,净增10%;财政总收入436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增长11%;招商引资4300万元,新增2个10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县工业园;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