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宜兰县地图 >
宜兰市地图
宜兰市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

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年平均温:22.3℃,最高月均温:28.4℃,最低月均温:16.0℃,宜兰自古以多雨闻名,台湾有俗谚云:“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由于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呈现畚箕形的地形,特别容易产生地形雨。特别是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的时候,东北季风由东面开口注入,冬雨绵延数月,为宜兰的特殊气候现象。此外在春季的梅雨季节也常连下数月的细雨,因此有所谓竹风兰雨之称。

广播电台设施

89.9兆赫飞碟联播网,90.3百万赫罗东广播电台(LoveRadio),93.1百万赫台北广播电台都会资讯频道,96.1百万赫中广音乐网(IRadio),97.1百万赫中山广播电台,101.3百万赫警广宜兰台,102.1百万赫中广流行网,102.9百万赫中广宝岛网,103.5百万赫教育广播电台,104.9百万赫警广治安交通网

历史沿革

宜兰大部份地区属兰阳平原,旧名噶玛兰或蛤仔难,名称源自世居的台湾原住民ー噶玛兰族(Kavalan,平原的人类)。最早关于噶玛兰族的历史记载始于1632年。‘西元1632年西班牙人,因船只,偶遇飓风,漂泊到“卡巴兰”港口,船员五十人,悉数为土蕃所戮。于是率领西班牙人及吕宋土人至该地,焚毁土著部落七处,杀死土蕃十二人。而注意到此地,并将苏澳以北的海湾,命名为“圣塔.卡塔利那”(SantaCatalina),即:噶玛兰湾,而苏澳港附近则命名为“圣.罗连索”(SanLorenzo)。’,1768年,汉人林汉生探访噶玛兰,却被杀害。1796年汉人吴沙击溃噶玛兰族,进垦兰阳平原。‘惟当时吴(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终于不敌溃走,撤至西势之哆啰美远、珍仔满力、辛仔罕三社为后图,吴乘势侵入,沿途无敌,遂入头围。’,汉人进垦兰阳平原后,将原野与森林开辟为农田,平埔族赖以维生的猎场逐渐消失,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大多被汉人所同化。清治初期,宜兰地区隶属台湾府诸罗县。1723年(雍正元年),改隶于台湾府下新设置的淡水厅。1809年(清嘉庆17年),台湾府增设噶玛兰厅,为宜兰地区单独设治之始。1875年(光绪元年)噶玛兰厅升格为宜兰县,并改隶于新设立的台北府。日治初期,宜兰县改制为宜兰支厅,隶属于台北县。1897年(明治30年),独立为宜兰厅。1920年(大正9年),废厅改隶台北州。战后初期,宜兰地区隶属于改制后的台北县。1950年,恢复设县。

交通状况

铁路:北回线铁路纵贯境内,共有11个停靠站,头城、礁溪、宜兰、罗东、苏澳与南澳都是大站,各级对号列车均有停靠,大里、大溪、冬山与东澳则有普通车停靠。
宜兰线:,石城车站,大里车站,大溪车站,龟山车站,外澳车站,头城车站,顶埔车站,礁溪车站,四城车站,宜兰车站(主要车站),二结车站,中里车站,罗东车站(主要车站),冬山车站,新马车站,苏澳新站(宜兰线与北回线交接站),苏澳车站
北回线:,永乐车站,东澳车站,南澳车站,武塔车站,汉本车
公路:台北与宜兰间有台汽客运联络,并延伸至苏澳、南方澳。宜兰、罗东为县境的交通枢纽,境内交通以宜兰客运为主,宜兰市有宜兴客运通往员山、永镇,由罗东镇可通往三星、大同乡;另有台汽客运自宜兰、罗东通往太平山、梨山、南山等地。
国道五号(渭水高)::雪山隧道,头城交流道,宜兰交流道,罗东交流道,苏澳交流道
省道:,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台2戊线,台2庚线,台7线:北部横贯公路,台7甲线,台7丙线,台9线:北宜公路、苏花公路台9甲线:仅通至福山植物园
客运:国光客运,首都客运,葛玛兰客运

宜兰小吃

宜兰小吃一如宜兰人般传统而道地,除了如假包换的兰阳古早菜之外,闽式风味挂帅的老店、摊头,一样让人口齿留香。由于地形的阻隔,兰阳平原昔日对外交通不便,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情形下,发展并保留了不少宜兰特有的菜肴,而依然淳朴的乡情,也使宜兰小吃充满道地乡土味。兰阳风味菜源自于取材平实、做工却十分讲究的福州菜,其中以“糕渣”最具代表,糕渣是以鸡肉、猪肉和虾仁剁成泥后,加入熬煮5~6小时的高汤拌煮成浆,倒入盘中冷却、凝固成形,再切块、裹粉油炸后即可食用;由于外观看来温温的,吃来却相当烫口,因而常以此借指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情。除了糕渣,芋泥、西鲁肉、肝花、枣饼等,亦是兰阳独到的传统美味。芋泥是以熟的芋头,用刀柄来回擀压成泥状,再以大火蒸软,细滑可口,八宝芋泥最是出名;西鲁肉做法类似白菜卤,即是以竹笋、大白菜、香菇、笋丝等做成的大杂烩,烩好后底下再衬以蛋汁炸成的“蛋巢”,卖相虽不佳,却是很能反映早年民生疾苦、食肉不易的一道民间菜;相较于西鲁,肝花可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的珍味,它是以瘦肉或内脏、鱼浆、荸荠加葱花、葱头等配料剁碎,再裹以豆皮入炸,只因当时大部分人以猪肝为主料,故名;枣饼又名查饼,是以金枣、桔饼、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的传统甜食,是兰阳人宴客席间不可缺少的精致小点。地道的兰阳老菜由于费工费时,一般餐馆已难尝到,但宜兰至今仍保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滋味,如今日的火车站以北、昔日的北门一带,都是市集、店家聚集地,特色小吃不少,值得去往。渡小月,地址:文昌路74号,营业时间:11:30~14:30、16:30~21:30,休息时间:清明、端午、春节,店内特色:糕渣、西鲁、枣饼、肝花、芋泥,创店近40年,传承四代,为宜兰市历史最悠久的古风老店之一。原以外烩起家的渡小月,大月包外烩,小月自家做,故名渡小月。渡小月是兰阳地区少数专以地道兰阳传统菜知名的餐馆,多项招牌菜,皆以纯熟细腻的手工取胜,其中尤以做工繁复的糕渣口碑最佳,此外,什锦富贵的肝花、香滑欲滴的芋泥,都别具风味。阿茂米粉焿,地址:圣后街110-1号,营业时间:07:30~12:30、14:30~18:00,店内特色:米粉羹,用香菇、柴鱼、大骨熬煮的汤头,加上竹笋、木耳、甜不辣和粗米粉烩煮成大锅浓稠的米粉羹,用料实在、汤头香浓,尤其初夏的竹笋盛产季节,鲜脆的竹笋为羹汤加味不少,因此享有40余年的口碑,许多出外多年的游客归乡时,都不忘来此尝尝故乡味。鸳鸯湖,鸳鸯湖位于新竹县与宜兰县交界的深山中,为淡水河的上游水源之一。鸳鸯湖海拔约1670公尺,湖面长575公尺、宽200公尺,面积约3.6公顷,有如一柄汤匙;关于湖名的由来,是因为湖面上常有鸳鸯栖息,相传从前有一树青梅竹马的情侣,男的因狩猎不慎葬身湖底,女的为此跳入湖中相随殉情,此情感动天,湖神便将他们化他一对鸳鸯,终日嬉游湖面相偎相依。传说固然凄美,然鸳鸯湖神秘妩媚,宛如迷离仙境的景致,才是真正引人入胜的所在。由于鸳鸯湖地处台湾东北部,海拔又高,袋状的谷地吸纳了东北季风的湿冷水气,使得湖面上经常重雾深锁、迷蒙深邃。浓湿的环境也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复以人迹罕至,水泽生态维持完整,成为自然保留区,范围除湖面外,并涵盖了周遭的湿地及原生桧木林,总面积达374公顷。由100林道上的保留区大门进入,沿着约1公里的步道抵达湖畔,沿途景观原始,林木茂密;抵湖畔后续有碎石步道半环湖区。小径上不时可见横躺的倒木,必须弯腰穿梭其间,偶有腹斑蛙“给一给一给”的叫声隐约相伴;遇逢云消雾散,清澄的湖面一如明镜,鸳鸯、绿头鸭轻轻划过水面,好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乘车风向标:由宜兰、罗东火车站前搭往梨山、南山、太平山的台汽客运,于栖兰苗圃下车,或由宜兰搭往巴陵的宜兰客运,至明池森林游乐区下车,再转搭专车前往;惟上述车班皆不多。

简介

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6万人(2001年底)。宜兰原属台北县管辖,1950年分治设县。下辖1市3镇8乡计12个乡镇市。县治设在宜兰市。兰阳溪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兰阳溪以北称为“溪北”,辖头城镇、礁溪乡、壮围乡、宜兰市、员山乡等五乡镇市,以宜兰市为中心。兰阳溪以南称为“溪南”,辖罗东镇、苏澳镇、冬山乡、五结乡、三星乡以及南澳与大同两山地乡,以罗东镇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