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地图
沂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沂南县辖15个镇、1个乡:界湖镇、大庄镇、孙祖镇、岸堤镇、双堠镇、青驼镇、张庄镇、砖埠镇、杨家坡镇、辛集镇、蒲汪镇、湖头镇、苏村镇、铜井镇、依汶镇、马牧池乡。共有978个行政村。特产
柿子柿子:柿树是落叶乔木,柿木纹理直、结构细,坚重,韧性强,不翘裂,耐腐,是做农具、家具、雕刻的好材料。柿果俗称“柿子”,扁圆或方形,9~11月成熟,成熟时果皮橙色、红色或黑色。柿果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鲜柿含糖15~16克,蛋白质1.2克,脂肪0.2克,维生素C7约30毫克,此外还含有磷、铁、钙等。柿子有降血压、解酒毒及止血、治胃病之疗效。柿霜治咽喉痛、咽干及口疮等。柿子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柿饼、柿糕、柿面,还可用于酿酒、制醋等。该树种是我县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中高湖乡的罗圈峪、杏山子、黄山坡、明峪庄、佛山前,依汶乡的安前庄、隋乐庄,马牧池乡的西寺堡、野竹旺、拔麻、横河、常山庄,岸堤镇的大峪庄、田家北村、王山,张庄镇的大峪等地。1990年以来,县政府推行柿树的规模化发展,建立了柿子生产基地。现栽植面积较大的村有黄山坡700亩,明峪300亩,佛山前200亩。目前我县已有两大品系10余个品种,尤以镜面柿、卷柿、牛心柿、富有柿、罗田柿等为多,面积达1.1万亩,年产鲜柿果566吨。其中镜面柿果实中大,平均果重125克左右,果顶平,呈扁形;果皮薄,桔红色,有光泽;果肉金黄色,肉质松脆,柔软透明,汁多味甜,含糖量高,无种子,生食加工均可,是我县也是我省的名产,是制作山东省特产“耿饼”的主要原料。甜柿富有,原产日本歧县,现已在沂南县落户,果实中大,一般重100~250克,扁圆形,橙红色,熟后浓红色,肉质致密柔软,味甘甜,品质优,易生食,10下旬采收,11月至12月上旬成熟,是一个优良的甜柿品种。在柿树生产栽培技术上,我县于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柿子有甜柿、涩柿之分,甜柿不用任何处理即可食用,而涩柿则需进行脱涩后方可食用。在当地,根据脱涩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脆柿和软柿。脆柿脱涩方法有两种,一是在40~5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即可,也可用3~5%石灰水和食盐水脱涩,此法脱涩后果肉脆而甜。软柿脱涩法是加温脱涩,把柿放入窑内,中置火盆,然后封严窑口,1~2天后柿果变软脱涩;也可用乙稀催熟处理,脱涩后果肉变软,但影响运输。熟柿去皮晾晒脱水制成柿饼,醇甜味美,易于储存。香水梨华酥王梨:梨是沂南县主要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现已有四个品系30余个品种,尤以长把梨、香水梨、鸭梨、巴梨、晚三吉梨、砀山酥梨、雪花梨等优良品种栽培广泛,总面积17595亩,年产量867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1993年,有关单位在独树乡大成庄对实生优系宝山酥梨进行栽培试验(由山东省农业大学辛培刚等教授专家在沂蒙山区选育),培育出个大、质优的新品种—华酥王梨。1998年12月由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鉴定。该梨果实纺锤形,个大,平均单果重369.4克,最大单果重1000克。果面光泽,果点大而稀,果皮中厚,成熟时蜡黄色,果肉白色,细而脆,香甜可口。10月上旬成熟,市场价每公斤5~6元。该梨丰产性能好,三年生亩产334.6公斤,四年生亩产1850.7公斤,五年生亩产2863公斤。山岭、河滩、平原均适宜生长。抗梨黑星病,耐贮运。现全县已栽植11250亩。栽植最早的是大成庄。栽植面积较大的村有:爱国村100亩,高家黄疃150亩,金桥庄200亩,辉峨200亩,王家圈100亩,司马100亩。现结果面积2020亩,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901.36万元。华酥王梨,1993年登记注册,1996年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金杯奖。1997年10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农作物新品种。1997年10月作为名牌产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每个梨售价10元,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同年11月10日,在临沂市果品评优会上获得总分第一名。诸葛亮家酒诸葛亮家酒:沂南县酒厂生产的诸葛亮家系列白酒一直以来深受市场好评,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食品行业优秀产品质量奖、44度诸葛亮家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食品金奖;1996年被山东省一轻厅、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评为优质产品;2003年,38度诸葛亮家被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评为优质产品;2004年,39度诸葛亮家酒被山东省工商局审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沂南生姜:沂南生姜又叫沂南大姜,主要在大庄、铜井、苏村、界湖、杨家坡等乡镇种植。该品种姜块肥大,颜色鲜艳,质量上乘。年种植面积1万亩,总产2万余吨,90%用于加工保鲜出口。2002年6月获“临沂市优质瓜菜名优产品”称号,2005年5月获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十佳品种。2004~2006年连续参加三届烟台国际果蔬博览会,深受国际客户青睐。
经济概况
沂南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巨大,盛产蔬菜、苹果、板栗、柿子、黄烟、桑蚕等,初步形成了东部烤烟、中部蔬菜、西部经济林、河滩地丰产林的板块格局,是山东三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品种有几十个系列,年产各种蔬菜15亿公斤。果品面积28万亩,年产8000万公斤,养殖业已成规模,主要品种有牛、羊、兔、鸡、鸭、鹅等,形成了90个养殖小区。禽蛋产量3万吨,肉类产量6万吨。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矿山、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已有9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6家企业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其中鲁颖电子公司被清华同方吸收合并上市,并以此在沂南建立了清华同方工业园;声乐股份公司被山东大学企业集团借壳上市,改名为山大华特,造就了山东首支高校概念股;沂蒙轴承股份公司与洛阳轴承研究所建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青岛澳柯玛公司在沂南建立新能源生产基地。目前,清华同方鲁颖电子、沂蒙轴承公司、山大华特、澳柯玛新能源电动车等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发挥沂南的资源优势和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积极吸引县外客商到沂南投资,各类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肉类加工独树一帜,目前,全县肉类加工厂达30多家,年可加工生猪140多万头,冷库吨位8000吨,为江北第一大肉类加工储藏县。全县工业制品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后劲,以电机、轻工、工艺、服装、建材等5大系列为主的15种重点出口产品远销美、日、韩、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
社会美德:建国初期,农民、工人翻身得解放,阶级情谊深。在农村,农民相互帮助,自愿成立互助组。各级干部吃苦耐劳,不计报酬,生活艰苦朴素,干群关系融洽。男女成婚,一切从简。姑娘找对象,轻财礼,重人才。此种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之风,世人引以为荣。60年代初,开始学习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后,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张庄公社和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胡玉萍,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成为全县学习的标兵。80年代,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新时期新风尚、新道德逐渐形成。尊老爱幼沂南人民向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在党和人民政府教育、倡导下,尊老爱幼的事迹,枚不胜举。青照蚯嗤毡贝宓乃锬???2岁时下肢瘫痪,生活全靠父母照顾。1958年后,父母相继去世,村里让他吃“五保”,但在生活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当时,39岁的孙纪兰便为孙宁龙推磨、烙煎饼、拆洗衣服。孙纪兰年老体弱后,儿子颜培金又接了她的班。有一次,孙宁龙患病,颜培金三次用小车推着到十几公里外的医院就医。其妻董怀娟,还把正下蛋的母鸡杀了为孙宁龙煎药治病。后来,颜培金的女儿也为孙宁龙跑前跑后伺侯。杨家坡公社靳家官泉村王贯素,照顾孤寡老人35年如一日,先后给7名无依无靠的老人挑水、做饭、拆、洗、缝、补,为不能行动的老人端屎、端尿、喂饭、喂水,请医抓药。1983年,王贯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舍己救人建国以来,舍己救人的事例大量涌现。岸堤公社梁家北村大队聋哑人梁文营,于1983年7月26日到村东南大水坑洗澡时,看到本村一儿童掉进了废水井中,尽管自己不会游泳,却毅然跳到水中,几次打捞都未找到。这时,佛山大队的南德佛路过,闻讯后也纵身跃入水中,将小孩从水中拖出。南德佛也不会游泳,梁文营见状,用力将南德佛和孩子推向岸边,而自己再也没有露出水面。1989年6月的一天,沂南县第三中学学生祖庆涛、袁晓亮,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路旁池塘内有呼救声,二话没说就跳入池塘,抢救落水儿童,受到学校和团县委的表扬。
助人为乐沂南人民历来提倡乐善好施、解人急难。建国后,助人为乐的人和事更是层出不穷。1964年古历腊月二十八日夜,葛沟公社葛沟二大队怀孕8个月的王秀荣突然流血不止。大队党支部书记孙忠礼闻讯后,立即安排好几个社员照顾病人,自己急忙到公社向党委书记王乃绪、社长王复三汇报情况。王乃绪、王复三急忙与当地驻军联系,驻军立即用汽车将病人送进临沂专区人民医院。年除夕,病人又出现大流血,处于昏迷状态。赶来的社员,纷纷要求献血。63岁的共产党员王自生老大娘,也来到医院要求照顾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人终于脱险。岸堤邮电支局话务员陈颜春,自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仅1978年,代接代传电话1072次,回叫电话4983次,接传电话9105次、电报810份,从未发生过差错。她为了方便群众,常常送汇上门,受到群众的好评。1978年,被评为地区邮电系统“质量信得过标兵”,同年被县委命名为“劳动模范”。197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3年12月21日,湖头公社东茶家坡大队女青年谢秀芹到莒县赶集。刚进县城,发现一陌生姑娘半路撞车受伤,帮其入医院后,又留下来照顾病人。医生检查伤情,小谢帮着翻身;需要拍片、手术,小谢背着进透视、手术室,细心照料,直到受伤姑娘的父母来到后才告辞回家。
拾金不昧:拾金不昧,自古被视为美德。建国后,这一美德得到进一步发扬。1982年2月27日,辛集公社北左泉大队共青团员李宝山,到辛集信用社取款,出纳员一时疏忽,将66元误付660元。因当时急着买化肥,李顺手将钱装到提包里。回到家后,发现信用社多付给他594元,便立即骑自行车将钱送回信用社。1989年6月的一天,砖埠乡榆林村小学生于秀珍、于秀臻,在麦假学校组织复收时,拾到现金3200元,为找到失主,她俩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3点钟,终于找到失主。1990年2月28日下午,县供销社肉联厂职工李艳梅、王玉霞二人,一道骑自行车回厂上班时,在铜井镇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拾到现金10590元和38000余元的单据,她们就地等候到天黑,仍不见失主,便将钱与单据交给了县公安局。当晚,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
生产习俗:境内居民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崇尚勤劳细作、节俭持家之风。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历来以“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为信条,“玩龙玩虎不如玩土”,把经商和其他劳作等农事以外的活动视为“不务正业”,对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看成是“安分守己”,男耕作女理家世代相传。建国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务工、从商者逐日增多。妇女也逐步从家务中解脱出来,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半边天”。旧时,农民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春节过后,便“开冻先出粪,备好镢和锨”,忙于捣粪、送粪,为一年丰收打下基础。素有“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谚语。适时下种,即“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随后便是以锄草、灭虫为主的田间管理,以保苗全苗旺,“通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夏天因多风雨冰雹,故收麦有抢收抢打的习惯,一般是“八分熟,十分收”,“忙不忙,先打场”。麦收后抢墒下种,争日争时,俗话说“五月田,早一天,高一拳”。如墒情好,下种忌深,素有“五月豆,半边露”之说。夏天锄过地来便到了立秋季节,杂草生长开始缓慢,“立了秋的草,棒打倒”,于是出现了“立了秋,挂锄钩”之俗。秋收秋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这时早、午两餐都在地头吃,边收边耕边种,不敢怠慢。种麦宜早不宜晚,有“白露两边看早麦”和“早种麦强起晚施粪”之说。“人勤地不懒”,庄稼长不好皆以“懒”论之。在吃“大锅饭”时期,有些人出勤不出力,曾出现怠工现象。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人人起早贪黑,从不懈怠。现时农忙季节,一般为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大晌,节奏有张有驰,加上采用良种,科学种田,庄稼连年丰收。过去,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常说“有饭天给吃”,庄稼长得好,称“神长”,打粮多谓之“神收”,天旱有“祈雨”和久旱逢雨而“敬天”的迷信习俗。现在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大增。农忙过后,多用演戏、放电影的形式喜庆丰收。
历史名人
琅琊诸葛诸葛圭—东汉诸葛亮之父。诸葛瑾—东吴谋士,诸葛亮兄。
诸葛亮—蜀汉丞相。
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少聪慧,工书画。后随父征战。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李子超(1921-)沂南人。曾任中共沂南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指挥。省委统战部部长,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李连秀(1922-)沂南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第四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回国后,历任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兼军参谋长、集团军军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
风景名胜
沂南县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目前已开发形成了以五彩山、孟良崮、铜井竹泉、汶河漂流为主的自然景观,以诸葛亮故里为主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北寨汉墓为主的古文化文物古迹景观,以及以抗战、解放战争古迹旧址为主的红色旅游景观等四大旅游资源体系。近年,沂南县依托诸葛亮文化,成功举办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录制走进智圣故里——山东沂南专题节目。2009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活动“寻宝”——走进沂南播出。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在她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活动中,她数十次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送任务;1938年冬,已年过半百的王换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由于她对党的忠诚和积极的工作,是当时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其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1939年春以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就经常住在王换于家。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到沂蒙后,也较长时间住在王换于家。从此,王换于的主要工作就是率全家照顾好领导的生活起居和抚养战时托儿所的孩子。战时托儿所最多时达50余人,王换于因抚养革命后代,她的两个儿媳妇的奶水大部分用于哺育托儿所孩子,为此王换于有4个孙子、孙女因照顾不周而先后夭折。除此之外,王换于还掩救过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掩藏了许多抗日物资。1940年7月,山东省政府前身--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该县青驼寺成立,会议出版的《联合社会会刊》被王换于精心保存,1978年,年逾九旬的王换于将书完整上交县有关部门,该书被征调到山东省档案馆,填补了省档案馆档案资料的一项空白。为昭示历史,激励后人,永葆革命传统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沂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纪念馆整理制作展出资料80余平方米,搜集文物50余件,总投资达200余万元。在此期间,原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和“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并亲笔书写了“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的碑文,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满怀深情撰写了《百年老屋赋》;国家审计署和省直机关党工委还把此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诸葛亮故里: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县砖埠乡的阳都故城。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沂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碑,是汉代遗物。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株,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纪念馆三块汉画像石均是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宽9米,长12.4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画,全面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在沂南县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龙公园”(亦称西山诸葛亮公园),此公园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自1992年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建成姐妹亭一处,有全国体量最大的诸葛亮铜像一尊,用铜3.5吨,身高7米,总重7000公斤;并建有浮雕,总长50米,共计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据《三国演义》故事雕刻而成,记载着诸葛亮的辉煌战绩。另外,有仿古建筑5间,花岗岩石雕战马四匹,龟驼碑二尊,碑文刻有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九龙壁面向人民街,总长15.2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汉画像墓博物馆:,北寨汉墓俗称将军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一九五四年发掘。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南汉墓博物馆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北寨汉墓画像石在我国考古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许多插图均来自于此。
孔明文化旅游区:孔明文化旅游区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位于沂南县城西部,规划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东至卧龙山路,南至团山南侧,北至卧龙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中心以卧龙山、北寨村、汶河为主。目前在卧龙山东麓已经建成的有:诸葛亮铜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吨,底座高3米),体量为世界之最;铜像前两侧各有战马雕塑两尊;诸葛亮丰功伟绩大理石浮雕群像,浮雕画面14幅,组成50米的弧形墙,并有回音效果;占地6660平方米的诸葛宗祠以及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御碑亭等景点。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沂南县界湖镇西25公里的代庄乡境内,经营总面积近2万亩,经过30多年来造林、营林,已形成干果林、防护林构成的万亩森林规模,主要树种有松类、刺槐、板栗、赤扬、淡竹、火炬树、五角枫等。林场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优美的森林旅游胜地。孟良崮森林公园于1992年1月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竹泉旅游区:沂南县竹泉旅游区是由青岛龙腾纺织原料有限公司投资,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全面规划设计,在铜井镇竹泉村独有的竹、泉、村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沂蒙山区淳朴的民俗、民风开发建设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区以沂蒙古村生态和古村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并融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旅游区,逐步成为沂南旅游的龙头项目、临沂旅游的品牌项目和山东旅游的精品项目。以竹泉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为基础,把沂南旅游纳入环临沂都市休闲圈的核心区域,对接沂河旅游观光带的建设,推动沂南县、铜井镇和竹泉村成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旅游强乡镇和中国旅游特色村的“三级联创”,形成具有突出示范作用的区域旅游开发的“竹泉模式”。该旅游区于2007年底完成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现在正在进行原村庄的搬迁工作、部分区域绿化和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计划2008年完成旅游区一期开发建设并投放市场,2010年完成全部景区建设。
《沂蒙》影视拍摄基地:为进一步弘扬和宣传伟大的沂蒙精神,纪念建国60周年,由国内著名编剧赵冬苓编剧、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管虎执导,由山东省影视剧制作中心、临沂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该剧以纪实性手法,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反映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毁家抒难,戮力支前的动人场景。该剧将成为纪念建国60周年大礼和“五个一工程”参展影片。拍摄基地位于故事主人公红嫂原型王换于的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村。该村三面环山,依山而建,村中保持着较为古朴的风貌,小河、石桥、山石变化多样,巷子幽深曲折,四通八达,细节丰富。剧组依托该村现有的房屋,还原一个30—40年代的沂蒙老村,将其设计改造为一个完整的村落—马牧池村。《沂蒙》拍摄完毕后,为沂南留下了一个红色旅游村和乡村影视拍摄基地,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旅游资源,沂南县决定对这一资源进行高标准规划和包装,开发建设《沂蒙》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区。旅游区开发的依托资源以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为中心,原红嫂家乡旅游区(东辛庄)部分区域及战邮旧址等资源将与拍摄基地进行整合利用。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旧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前身。位于沂南县古镇青驼驻地,距临沂市35公里。红色旅游区(点)。旧址原为青驼寺古庙,庙前有一株千年银杏树。1940年,山东省各级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选举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是当时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中唯一统辖全省的省级民主政权。1945年,日寇投降后,正式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1990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此召开“纪念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旧址原地建起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院内中央建有象征山东红色政权的中国蓝大理石纪念碑,碑身有徐向前、谷牧、杨德志的题词,东展室主要陈列革命历史文物,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沿革,西部为介绍“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拥军支前红嫂人物的展室。现已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沂南县特产:梨是沂南县主要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现已有四个品系30余个品种,尤以长把梨、香水梨、鸭梨、巴梨、晚三吉梨、砀山酥梨、雪花梨等优良品种栽培广泛,总面积17595亩,年产量867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1993年,有关单位在独树乡大成庄对实生优系宝山酥梨进行栽培试验(由山东省农业大学辛培刚等教授专家在沂蒙山区选育),培育出个大、质优的新品种—华酥王梨。1998年12月由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鉴定。该梨果实纺锤形,个大,平均单果重369.4克,最大单果重1000克。果面光泽,果点大而稀,果皮中厚,成熟时蜡黄色,果肉白色,细而脆,香甜可口。10月上旬成熟,市场价每公斤5~6元。该梨丰产性能好,三年生亩产334.6公斤,四年生亩产1850.7公斤,五年生亩产2863公斤。山岭、河滩、平原均适宜生长。抗梨黑星病,耐贮运。现全县已栽植11250亩。栽植最早的是大成庄。栽植面积较大的村有:爱国村100亩,高家黄疃150亩,金桥庄200亩,辉峨200亩,王家圈100亩,司马100亩。现结果面积2020亩,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901.36万元。华酥王梨,1993年登记注册,1996年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金杯奖。1997年10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农作物新品种。1997年10月作为名牌产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每个梨售价10元,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同年11月10日,在临沂市果品评优会上获得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