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地图
沂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才政策
沂源县高度重视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教兴县战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也是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县委、县政府连续四年把引进、聘用100名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列为政府工作实事,并配套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提出优惠的引才政策。沂源特产
沂蒙黑山羊:是山东省地方优良品种,是在山区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个肉、绒、毛、皮多用型品种,分布在山东泰、沂山区,沂源县为其中心产区,年存栏量13万只,具有体格大、耐粗饲、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体貌统一、遗传性能稳定、肉绒兼用等特点,适宜山区放牧。其羊绒质量高、光泽好、强度大、手感柔软;其肉质色泽鲜红、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的营养保健食品。味美、价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沂源“大锅全羊”所用的就是沂蒙黑山,
沂蒙全蝎:学名全虫,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在中国约有15种,其中分布最广的为东亚蚶蝎,沂蒙全蝎为东亚蚶蝎。全蝎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祛湿、通络、消炎、攻毒等功能,主治风湿、半身不遂、皮肤病、各类炎症、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蝎精口服液”、“全蝎液生胶囊”、“龙蝎酒”“沂蒙全蝎罐头”等沂源全蝎产品,有效地保持了鲜蝎的营养及医疗功能,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已获国家专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赞誉。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学名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衍生于古生代的寒武纪,属海洋生节肢动物,至中生代消亡,至今已有五亿年的历史,无情的大自然将它们嵌镶在了灰黄色的石板上,保留了其生命最后一瞬的动人姿态,象穿柳的春燕,寻芳的蜜蜂,采花的蝴蝶,翱翔的海燕,栩栩如生,各具神态,后人称之为燕子石。燕子石质地坚韧而湿润,色泽明快而泛辉,声音脆如钟声,姿态优美,另具天趣。用其精工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和文房用品、雅品韵味独特,古朴大方,格调清新,应韵和律,别具风格。成为馈赠好友或收藏考古的珍品,被国外友人赞誉为“中华一绝”、“世界之最”。
沂源苹果:山东名产之一,产地在山东淄博沂源中庄,以红富士为主,果实中大,果实长成圆形,果面片红或条红,皮薄,肉质细嫩,汁液丰富,偏甜微酸,清脆爽口,果肉黄白色,致密细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15.4%,果面光滑,无锈,果粉多,蜡质层厚,果皮中厚而韧。品质极上,果实极耐贮藏,十月中下旬成熟。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奥运果】以个头大、果型正、色泽鲜艳、风味独特、含糖量高、脆而香甜为独特风格的沂源苹果,荣获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奥运期间供各国体育健儿品尝,成了名副其实的“奥运果”。【第三代·有机富硒苹果】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山东沂源县中庄镇,该镇境内山清水秀、温差大、气候适宜,被专家认定为优质果品生产的最佳地带,所生产的苹果具有色艳、皮薄、汁多、肉脆的独特品质,被评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富硒保健果品生产基地”,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用果品以及十一届全运会专供果品。鲁中果园·第三代有机富硒苹果,选自山东沂源县中庄镇富硒果品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果品生产操作规程选取果品,联合基地标准化生产,不含任何农药、化肥残留,运用高科技手段,在有机红富士苹果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根部及叶面进行浇灌和喷洒硒元素营养液;同时采用第三代富硒技术和严谨的科学操作手法,并在特定的土质、土壤、水文等条件下生产出营养丰富促进人体健康的世界唯一的特种药食同源苹果,真正达到有机富硒水平!这种苹果含硒是普通苹果的250倍,属于营养型高档苹果。【沂源苹果走进人民大会堂】为庆祝建国60周年,农业部在全国征集地方优势农产品参加建国60周年成就展,“沂源苹果”被选定为山东省两个农产品之一,产品已送展,沂源苹果走进人民大会堂。【全运果】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沂源苹果”荣获水果类金奖,让农业部和省领导印象深刻,一致确定为“全运果”。【世博果】第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沂源苹果参加了博览会,是淄博唯一参展单位,设立了“中华大果园-沂源苹果园”专区,进行产品展示和贸易洽谈,成为博览会热点展区,中央电视台七套、上海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作了报道和专访,原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局长马爱国、上海市政府领导及各省展团负责人参观了我县展区,会上沂源苹果荣获本届博览会水果类最畅销产品奖。
悦庄韭菜:悦庄韭菜主要产自沂源县悦庄镇,为绿色无公害韭菜,是食用、赠人的佳品。
煎饼:特产还要算煎饼。山东大煎饼非常著名,而沂源煎饼却也是上品。
沂源矿泉水:五十万年前,蜚声中外的“沂源猿人”就栖居在这片山清水秀的神奇土地上,地下岩溶198米深下寒武岩层断裂带、流动的活性水。沂源矿泉水资源,代表就是“鲁山山泉”水厂,其规模在山东能数得上。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土门镇,坐标为东经118°03′43″,北纬36°14′52″。沂源县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地处沂蒙山革命根据老区,这里山高水长、资源丰富,该水源地北邻“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0平方公里的鲁山森林公园,树木葱郁、松青竹翠,鸟语花香,有“鸟类王国”、“世外桃源”、“天然氧吧”之美誉!,纯天然矿泉水水源,取自鲁山山脉地下岩溶198米深下寒武岩层断裂带,常年水温16.9℃±0.1℃,pH值为7.5±0.5,水溶岩石中的锶元素进入地下水中,加之相对封闭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从而又形成了富含锶的天然矿泉水水源,并通过丰、平、枯水期的水质检测,其水质稳定、水量丰富、清澈甘冽,口感细腻。按照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测定:鲁山山泉是富含锶、钾、钠、钙、镁、锌、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分;其中锶含量:0.75-0.93mg/L,已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标准;2002年7月被国家地矿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含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并具有国际矿泉水低矿化度、低钠型的发展趋势。矿泉水认定证书号:[鲁]国土资矿水[2002]10号,水中矿物质钙、镁离子,被医学界称为人体的保护元素,保持矿泉水自身功能,同时对人体生理功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还能能够抵抗其他有害元素的侵袭。水中的锶对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水中的偏硅酸,对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加骨质柔韧度,保持动脉结构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生理的酸碱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沂源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历史悠久。1981年发现,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就与北京猿人同期,距今约有50万年,是最早的山东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沂河又名沂水,发源于沂源县徐家庄乡龙子峪,流经沂源,沂水、沂南、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等县区,由郯城县吴家道口村入江苏省境内,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坟河、蒙河、柳青河、祊河、谏河等。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沂源历史悠久。最早的山东人“沂源猿人”表明,早在50万年前人类便在此繁衍生息。商朝,沂源地属“人方”。周朝时,鲁国在艾山附近设艾邑,在盖冶村设盖邑,纪国在阮峪村东设浮莱邑等治所。秦朝,属琅琊郡莒县。西汉时,盖邑改称盖县。东汉末在东安村设东安郡所,隋朝开皇四年(584年)改为东安县。后沂源地域大部属沂水县、新泰县、临朐县。元朝至民国时,沂源为沂水、临朐、蒙阴3县属地。1938至1939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曾驻鲁村和东里店。1944年建县后,先后隶属中共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鲁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辖的沂蒙专署和沂水专区、临沂专区、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0年1月1日划归淄博市管辖。县内多次出土新旧石器时代及商周以来的珍贵文物。齐长城遗址、唐代摩崖石刻、明清时代的神清宫、织女洞都是历朝历代的见证。沂源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有2.3万人参军参战,2100多人负伤致残,1800多人壮烈牺牲;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罗荣桓、粟裕,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都曾在沂源生活和战斗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山东政府曾迁至东里店(解放后设东里镇,近几年被撤并)并遭受过日军战机轰炸。涌现出南岩民兵等顽强的抗日武装。在沂源县西部曾设有战备电台及防空基地(618电台)伟大的沂源人民在溶洞中设立兵工厂,有力的支援了抗战,今天兵工厂已不复存在,但618电台却发展成为爱国教育基地好旅游度假区。沂源三原——生命之原河水之源情爱之缘。象征着泪水,汗水,血水。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沂源被认定为“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沂源县的由来:大东夷炎黄齐鲁儿女,属黄帝少昊后裔,在孔子整理民间寓言《诗》经中,就无可考究文字追溯记载的具体时间。美丽泣叹的牛郎织女传说,源缘这片热土,人们男耕女织,向往自由的情爱,产生了家喻户晓这么神奇的美丽传说。养蚕稠丝,纺线织布,沂河边富有盛名,是神州中原丝绸之路发源地。历史历尽草海,华夏桑麻生产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惨遭日本强盗铁蹄的蹂躏及汉奸走狗反动派的欺凌。致使野谅尸骨,途死饿殍,田园荒芜,野狼横行。1944年,听我岳父老人家说,那是,南麻历山周边,血流成河,尸体堆山,天煞的小日本畜生的飞机,狂轰烂炸。山东军区联合解放军野战军将盘踞在这个地区的日伪顽军大部分歼灭。使沂河山区儿女重见天日。华东局筹备建立一个新县,共产党人边一峰寻找地图,熟悉地形,顺沂河向上,找到东里店、织女洞、小水、下龙巷、沂河头。。。灵感激发顺口说,这儿是沂河的发源地,同志罗舜初和高克亭三人不约而同地说,“对,这里是沂河的发源地,就叫沂源县吧!”。沂蒙老区沂源县的名字就定了下来。是年,沂源县委成立,农历5月26日,岳洪春当选为沂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及参议长。从此,沂源父老兄弟姊妹挥洒汗水在家乡谱写着沂河源头新的华彩篇章。展望未来
悠悠沂河,大中华夷东生命之河。天上银河地下沂河。沂源沂河之源,人类生命之源。沂河像母亲以博大的胸怀哺乳着大河两岸的儿女,沂河父老乡亲以朴实、善良、纯朴、炙热、真挚、执著的情怀耕耘着这片热土,播撒着美好生活的希望。沂源的优秀儿女脚踏实地地在家乡希望的田野里洒下了可歌可泣的热血和汗水。沂源焕发着春天般勃勃生机。沂源新农村建设,科学地发展沂源,首先更新我们的世界观。以人民身心健康,以蓝天更蓝,河水更清,青山更绿。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为新农村科学发展的新的思想理念。沂源的发展,以沂河源头河水综合治理为载体,整体开发联营体系机制,才能融入济南与青岛的经济发展圈。县委县府带领人民已做出了显著的成果,县城城区螳螂河橡皮筏截流水景公园,大张庄库坝建设,张家坡石梯截流工程,悦庄饮马河截流工程,田庄、红旗水库加固治理工程,燕崖牛郎织女景区开发。而今以这好的开端更加进一步高起点综合科学规划,发动干群,浓墨重笔,建设沂河源头大景区域。真正成为绿色生态高地。治理沂河五源发祥地水系,1,螳螂河鲁山南麓。2,主源徐家庄河徐家庄龙子峪。3,仁里庄河大张庄南岩。4,张庄河老松山。5,田庄河狼窝山高村。以及网布各小溪河流。更加全面的渗透治理,能够使我们身边的家乡的泉源小溪小河不再时常干渴。实现水绿色植被和雨水良性循环。前景远,大手笔。祁福子孙京代。不惜一切,在所不辞。政府策略,领导慕划,企业集团反哺联营,企业河边村庄收益,长期社会公益。建设沂源沂河绿色长廊。发展强盛的旅游服务为龙头,带动新型农村果品农林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纵观世界现代的旅游业,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服务、娱乐旅游,要想让这偏僻的荒野无名山庄小县城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亮点县,就要从现代人们旅游的新生活的迫切需求着手。当今,休闲生活受益型,身心健康型,文化娱乐教育型,中华古老文化体验型是旅游前景广阔长期发展的方向。沂源现在初具规模起色的景点,北方第一溶洞群土门溶洞,牛郎织女仙洞,东里小唐山,石桥圣佛山,红色革命618电台,何万祥革命圣地,孟良崮战役,陈毅洞,北部林果绿色长廊采摘园,齐长城遗址等等,最大特点是零星分散独立经营。现在以新的气息为默锲,整体发展联合,以沂河河水为纽带,整合资金资源,减少旅游群体的开支,深入挖掘民间神话传说,发掘民间古老手工艺术,联营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县内绘画美术人才,以山水美景为载体,手把手和宾客切磋交流学习,亲身体验古老文化的魅力。学习董文杰的先进经验,套实联合江北第一画家村青岛张家楼乡大泥沟头村绿泽画院集团。真正让沂源山水情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展示给世界人民,展现给世人丰厚的沂源文化大餐。目前,沂源县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农业兴县、工业强县、环境立县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2007将实现年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2010年实现年国内生产总值164亿元。沂源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将给各类人才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风土人情
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此节源于秦汉间,相传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太乙神”之说。从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各社区、村庄便组织各种文娱节目及杂耍,走村串乡开始演出,称作“玩十五”、“玩灯”。正月十三以前,主要是农村剧团及杂耍的串乡演出。十四、十五、十六主要是乡村文娱节目进县城演出,主要节目有“跑荷花灯”、“闹海”、“耍龙灯”、“舞狮(也称霸王鞭)”等。从正月十四至十六,沿街皆于门前悬挂灯笼,有“荷花灯”、“跑马灯”等各种造型的彩灯及宫灯,光彩夺目,争奇斗妍。繁华的十字路口或广场设灯会,备各种灯谜,供游人猜赏。各种游艺活动及灯会,以十五日为高潮,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到县城看“十五”。近年来,元宵节除游艺活动外,还要燃放礼花。全城灯火辉煌、彩车如流、锣鼓喧天,人如海,歌如潮,呈现出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太平景象。在人们欢天喜地闹元宵之际,依然还保留着为祖宗神灵“送灯”的古老习俗。人们在门前、坟茔墓地点上面灯、胡萝卜灯,以此来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追念,也祈求着祖先保佑新一年的丰稔和居家的平安。重要民俗:
1、乔迁温锅:某家新房竣工,需要迁居,先得找专人查一吉日,一大清早(多数于后半夜),四邻八舍、本家亲故都自动前来相助。桌椅板凳,箱笼厨柜,粮囤面缸,杈耙笤帚,锅碗瓢盆,衣帽被褥,鸡狗鹅鸭,乃至砖头瓦块都得要整理搬运。大家肩担手提,人抬车拉,搬到新居整理一番之后,即稍饮茶水,略事休息,各自回家。当天下午,帮助搬家的人又凑上酒肴,写上贺联,来到喜迁之家,或在屋内围桌而坐,或在院中绕案而踞,同主人一家共同喝杯老酒,吃顿便饭,表示祝贺。主家也做上几个小菜,敬上几杯薄酒,表示诚挚的答谢。“乔迁”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来人们用鸟儿由深谷飞到高大乔木的典故,喻人的迁居或升迁,而称作“乔迁之喜”。唐代诗人张籍《赠殷山人》诗中有:“满堂虚左待,重目望乔迁”的诗句。祝贺乔迁的习俗在唐代已经形成。当地祝贺乔迁这一简朴、淳厚的民风充分表现出一家有事,众人相助的乡里亲情和人际关系。人们搬进新居,即要另起炉灶吃饭,所以又称“温锅”。温锅之俗源于农村的“添囤”。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帮忙迁居变成了送钱送物,由简单招待变成了大吃大喝,由在家庭温锅变成到大酒店温锅,而且贺礼也越送越多。这种传统民俗也就失去原汁原味了。
2、祝寿: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长者祝寿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农村,每逢老人的寿辰,儿、女、女婿、外甥、孙男、侄女等在头午就带上鸡、鱼、肉、蛋、寿面、点心、酒、烟、蔬菜等,聚到老人住处。一般由儿媳、女儿下厨,母亲帮炊,个别家庭还得由母亲掌勺,做下一桌比较丰盛的菜肴。然后,把老人让到正位,其他人依次落座。先由主持人简单地讲几句祝寿词,然后把第一道菜中的鸡头敬给老人,寿宴就正式开始。第二道菜上鱼,先由老人按住鱼头,众人才能开吃。酒过三巡,由代表向老人敬酒双杯,也有的轮流把盏。因为老人高龄,不耐久坐,大都不等上全菜肴就吃饭离席,于是晚辈们就开怀畅饮,猜拳行令,吆五喝六,显示出一片欢畅兴旺气氛。有的人家,小辈坐席,母亲烧汤燎水,一直喝到红日西沉,老母还未吃上午饭。等众人喝的东倒西歪,分头散去,老人还得拾掇这个摊子。更有的小辈进入醉态,拌嘴打架,动手动脚,以至于掀翻桌子,不欢而散。这哪是给父母拜寿,几乎是一场小小的劫难。所以有的老人到了自己生日之际,干脆躲出去不回家门。鲁村一带凡是单独居家过日子的儿子,都是在父母生日的前一天把老人请到家里,摆宴庆寿。如果有几个儿,则要轮流宴请。到寿诞之日,再一块到老人住处拜寿。城镇给老人拜寿,以前与农村大体相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宾馆酒楼设宴,边吃边喝,边谈边祝愿。有的要开卡拉OK,儿女们不时地为老人献歌祝福。还有的花钱到电视台为老人点歌点唱,以表达小辈的拳拳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