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淄博市地图
淄博市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名片

齐国故都,足球故里,聊斋故里,石化名城,陶瓷之乡,琉璃之乡,当代国窑,国务院确立的拥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1992年7月确立),国务院批准的49个城市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的3个山东城市(济南、青岛、淄博)之一,山东半岛城市群4个核心城市(济南、青岛、淄博、烟台)之一,鲁中城市带2个核心城市(济南、淄博)之一,山东省区域中心城市,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临淄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鲁商发源地【淄博市周村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新材料名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淄博市博山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泵类产业基地,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国家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首批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中国陶瓷产业名城,中国唯一泵业名城,中国五大瓷都(景德镇、龙泉、潮州、淄博、宜兴)之一,中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

文化特色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方面的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方面的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写成的。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称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淄博市临淄区的稷下学宫,一个神圣的名词,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一个令古往今来无数贤才雅士魂牵梦绕的地方。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加剧,齐国为实现“一匡天下”的理想,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良博学之士到稷下学宫传道授业、著书论辩。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各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纵横家、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国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稷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雄辩纵横家苏秦、张仪、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滑稽大师淳于髡、阴阳家邹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带来了堪比西方雅典学派的学术盛世。2004年12月,全国首家民办法律研究所——淄博齐铭法律研究所又作为中国大陆首家由律师主持发起的专业法律研究研讨机构,将继续秉承稷下学宫的精英文化学术阵地的作用,努成作为纵横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学术化、普世化和实践者。

近代历史沿革

1916年5月,山东护国军政府在周村成立。1939年2月,山东省军政会议在鲁村(属沂源)召开,为山东抗战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点。1937年12月,姚钟明、廖容标领导了黑铁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淄川的大荒地(今洪山)召开前委扩大会议。1947年7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发起了南麻战役。1948年3月,淄博解放。195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淄博市。

地理位置

淄博市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5°56′-37°18′,东经117°32′-118°31′。

行政区划

市区简介:淄博市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现下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五个市辖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个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五个市辖区呈“T字”状分布,东西南北城区距中心城区分别为20公里左右,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形成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下辖5个市辖区、3个县,市辖区面积2972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312.92万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市市域面积5968平方千米,市域户籍人口456.07万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市域常住人口约为500万人(截至2010年底)。
区县资料:张店区面积34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2.92万。邮政编码255000。淄川区面积100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3.19万。邮政编码255100。博山区面积70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6.30万。邮政编码255200。周村区面积2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6.23万。邮政编码255300。临淄区面积66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4.28万。邮政编码255400。桓台县面积52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0.40万。邮政编码256400。高青县面积83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6.56万。邮政编码256300。沂源县面积163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19万。邮政编码256100。附注:此处区划地名、人口资料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各区县面积数据根据《淄博市统计公报》,人口数据根据淄博市统计局、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淄博市高新区相关数据统计在张店区之内。

陶瓷产业发展史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龙山文化时期):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各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淄博地区制陶业开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许多私营作坊出现。产品由日用生活品扩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随着城邑建设的扩大,建筑陶空前发展。
汉魏六朝:前221—前207年(秦代),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前206—25年(西汉),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陶塑,异军突起。25—220年(东汉),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220—420年(三国·两晋),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534—550年(北朝·东魏),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550—577(北朝·北齐),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元:581—618年(隋代),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618—907年(唐代),“贞观之治”后,淄川磁窑务(今磁村)窑场崛起。713年(开元元年)于村南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华严寺”。中期,以盛产黑釉瓷标新立异,并兼产青釉、酱色釉产品,创制茶叶未釉。晚期,各种色釉比较纯正,器类复杂,形制多样。907—960年(五代),磁村窑首创白釉瓷器,并采用高温绿斑彩装饰。960—1008年(北宋早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淄博地区的陶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窑场不断出现。颜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万山和淄川巩家坞、郝家村一带窑场相继兴起。1068—1077年(北宋·熙宁年间),颜神店窑户集资于北岭村建窑神庙,窑业日盛。磁村窑以生产白釉瓷为主。烧窑燃料由柴改煤,装饰出现了剔花、刻花。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颜神店、坡地、万山、郝家村一带已发展成为主要陶瓷产地。1205年(金·泰和五年),磁村窑工艺技术进入鼎盛时期。烧成采用匣钵、碗笼、装饰首创二次烧成釉上彩、篦纹、粉杠、白釉黑花、纹胎及各种雕塑。颜神店窑业盛况空前,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堪与磁村窑场相媲美,所产青瓷印花和低温三彩釉独树一帜。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淄川坡地、万山及颜神镇、八陡等地窑场在前代基础继续烧造传统产品。但器物一般都浑厚体重、装饰单调。以黑釉、白釉黑花器为多见。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淄博地区连年兵燹和天灾,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严重破坏。雨点瓷、茶叶末釉及前代优秀技艺均失传。著名的磁窑务窑场一厥不振。
明清: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陶瓷生产得到恢复发展。主要产地集中在颜神镇一带,规模较大的窑场有李家窑、北岭、山头、窑广、八陡、西河、福山等。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颜神镇窑业空前繁荣,“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聚集于此,八陡窑以生产琉璃瓦独擅其能。1662年(明·天启二年),西河窑场殊盛,有窑百座,产缸、盆、及黑釉碗等。业陶者在村东建窑神庙。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淄川大昆仑西山一带发现白釉石(白药石),继此颜神镇附近窑场用以制做白釉产品。1652年(清·顺治九年),颜神镇陶瓷业迅速恢复。镇内大街南、李家窑及山头、窑广、八陡等窑场日盛。1662年(清·康熙元年),颜神镇及周围十里乡村窑场四起,镇内窑货设市,山头、西河村窑货有市所,产品销周围数县,“百里之外乡村僻址有其纵迹”。1665年(清·康熙四年),颜神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成书,对当地陶瓷、琉璃、煤炭生产作了较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历史的重要著作。1670年(清·康熙九年),叶先登篡《颜神镇志》成书,其“物产”篇对当地陶瓷记载颇细。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清廷下令割益都县孝妇、怀德二乡;淄川县簸箕掌、赵庄、大峪等二十一庄;莱芜县乐疃、樵岭前等七庄新建博山县。县治颜神镇。“博山”之名始此。设县后,大街南首窑、李家窑继废。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淄川峪头河村(今渭头河村)孙氏建窑生产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厂家。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博山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为当时7大窑场,产品各俱特色,争奇斗妍。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万山地区窑业日盛,重修窑神庙。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山头镇窑场集巨资新建窑神庙于村北,其建筑甚是壮观,迎壁以陶瓷壁画装饰,匾额楹联及各处布置华丽精巧,当时艺术之工与窑业盛况可见一斑。1819年(清·嘉庆二十三年),淄川峪头河村业陶者发展到六七家,生意兴隆,于村西建窑神庙。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博山陶瓷业产销两旺,业陶瓷者集资重修北岭窑神庙。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博山县福山村窑业具有相当规模,是年,后产陶瓷者有17家,窑炉28座。1852年(清·咸丰二年),福山村窑户集资于村南建窑神庙。1869年(清·同治八年),欧洲人阿·威廉逊到博山参观考察陶瓷业,后在《北中国旅行记》中对博山陶瓷业作了评介。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福山村窑户王顺清请五龙村窑工胡立存兄弟二人传授盆类产品制作技术,福山始有古子盆、元魁盆。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德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缔结“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攫取了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和在沿铁路两侧三十里开采矿产的权利,淄川、博山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6月胶济铁路、张博支线全线通车。下半年博山、淄川部分外销产品始用铁路运输。本年石金元在博山北岭村创办“义祥窑厂”,杨佃福在山头创办“福同德窑厂”。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于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队附近)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这是山东第一个官办窑厂。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博山县成立商会,窑行、炉行为分会。1909年(清·宣统元年),山头窑匠侯兆良试成茶色、燎绿、燎蓝颜色釉。1910年(清·宣统二年),陶瓷艺人陈希龄在博山工艺传习所研制成功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1911年(清·宣统三年),博山工传习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后因受颜料所限未能推广。

观光游览

景区概况: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丰富资源条件。近年来“齐风陶韵·生态淄博”旅游品牌优势逐步显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淄博市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并形成了"一个中心、五条环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突出,人文景观纵览古今,自然景观涵盖全市。张店区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旅游接待、餐饮、娱乐、购物、会展中心。座落于张店区的中国陶瓷馆荟萃中外陶瓷精品,展示8000年来淄博生产、出土的陶瓷文物,尽显“淄博陶瓷·当代国窑”风采。东部临淄区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国都长达800年之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齐文化旅游区,这里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东周殉马坑、田齐王陵、稷下学宫、孔子闻韶处、桓公台等景区(景点)蜚声中外。西部周村区是"古商城"旅游区,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之誉,明清时代风格的古商城旧址被专家誉为展现中国民族商业发展的博物馆群。中部淄川区是聊斋旅游区,既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居,也有建造独特新颖的聊斋园。南部博山区和沂源县是自然景观旅游区,山、水、林、泉、洞天然生成,自然资源特别是溶岩资源之丰富在我国北方罕见。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游区,这里碧水环绕,民风淳朴,一派“江北水乡”、“北国江南”之景象。总投资300多亿元的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华润城市综合体和中国·淄博太空港生态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淄博市于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淄博市主要旅游景点:排名不分先后:文昌湖旅游度假区齐长城田齐王陵稷下学宫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博山淋漓湖风景区周村古商城聊斋城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古车博物馆马鞍山风景区沂源九天洞齐国历史博物馆开元溶洞樵岭前风景区中国陶瓷馆王渔洋纪念馆管仲纪念馆孔子闻韶处桓公台原山泰山行宫奎盛园风景区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梓童山景区梦泉生态旅游区姜太公祠东周殉马坑峨庄瀑布群蒲松龄故居齐国故城遗址淄博市博物馆泉河头姜太公旅游中心蒲松龄书馆颜文姜祠赵执信纪念馆(因园)文峰山公园萌山淄川游乐园沂源溶洞桐林田旺遗址稷山洞石墓群观狐园临淄足球博物馆临淄古钱币博物馆潭溪山黑铁山古月楼博物馆玉黛湖滑雪场聊斋园临淄墓群渔洋祠博山溶洞管仲墓王士祯故里北魏造像碑碣墓志赵执信故居青云寺炉神庙忠勤祠四世宫保坊磁村古瓷窑址昌国故城逢陵故城杨寨塔寨里大张古瓷窑址辛店乙烯墓地振衣阁碧霞元君行宫汇龙桥齐景公殉马坑於陵故城小庞遗址高阳故城莱芜故城焦裕禄纪念馆九鼎莲花山沂源牛郎织女景区沂源天湖旅游度假区凤凰山旅游景区博山泉河头风景区沂河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太公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千乘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大芦湖风景区